有关何求的作文

【篇一:这个人让我成熟】

来人照我面靥,复有何求。

——题记

六岁那年,你带着稚气与纯白的心,走入我心;十二岁那年,你在教会我如何成熟后,离而不去。

她说·生如夏花

那个夏季,老师让我们观看《朗读者》,写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天,老师在课上点了她的名字,让我们仔细体会,欣赏。于是,她谦虚地上了讲台,在掌声中,清了清嗓子,开始朗读她的作文。

“letlifebebeautifulflowers……”她介绍着一位朗读《生如夏花》的人。不过,她的话题,转入了这首诗。

她行云流水,抑扬顿挫地抒发着真情实感。她张弛有度,一边用心朗读,一边用各种神情展现,如脉脉春风,直拂我心。

下方的同学,认真聆听,几乎没有交头接耳的。大抵是台上的风韵吸引了台下了。

之后,我赞叹她:“为何写这么好啊?”

“诗中自有情。”

这么几年,当我重新细品泰戈尔的《生如夏花》时,仿佛敲开了尘封的记忆。欢颜在时间中被辨认。她那颗清澈的心,依存。

她行·心如香茗

那次,是一次图书义卖,我与她分在了一组。

下午四点左右,学校操场摆满了一个个书摊。只见她手提一大袋旧书,整齐地排列着;每本书的封面上细心地贴着价格和书中内容。低年级的小孩,同龄的校友,甚至老师们,都在操场转悠。

我与她去操场溜了一圈,收获了不少心怡的书。回来的途中,一个六七岁的女孩儿在一旁询问。只听见,她在找一种故事书,看似是没有,正在准备沮丧的离开。

“小妹妹,你看,是这种吗?”我的右侧响起了一个清亮的声音。

女孩先是看向她,继而兴奋地,企盼地说:“是,是的,可以拿走吗?”

我在一旁,心底暗暗打着算盘:这也是我们刚刚购到的书,不如转卖给她。

不料,女孩儿却撇撇嘴,仿佛不情愿或是没有钱。

“这本书就当作礼物送给你啊!”这时,她而轻轻说了一句,嘴角是上扬的,仿佛是幸运,不是吃亏。

那刻,女孩儿说了声谢谢,捧着书走了。

“她那么可爱,义卖会上能赠人玫瑰,我都不好意思了呢!”她用平静地语调,诉说着甜甜的话语。

青涩的她,心,真如茗茶,弥漫出静美的清香,折射出澄清的光芒。

故人是你,有几滴洒般的醇香,几曲骊歌般的思念。更多的,是你那灿烂与温馨,使子然的我,聆听成熟的歌。

去者贻与芬芳,复有何求。

【篇二:今日不守,明日何求?】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几句警醒人们:日事日毕,换言之:今日不守,明日何求?

今日不守,明日何求。从时间的累积来看,没有今日,明日只是虚无。我未尝听见哪位大师“生待明日”的主张,他们展示给世人的都是每一个今日的积累成就的明日的辉煌。武坛泰斗级人物李小龙从决心以武术振兴中华那天起,他活在了每一个“今天”里,每日早起练武,未尝懈怠,为从未言“明日再打算吧!”,鲁迅大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他充分抓住了今天中的分秒,抓住每一个可“倚马”的时刻,才有了“明天”文坛中的辉煌,现金亚洲首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多年来坚持每日早起,无一例外,他重视当下,之后的成功全是合理……

今日不守,明日何求?正如诺贝尔奖得主马尔克斯所言“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如果前文我所论的时间积累不再,留几步给明天也无妨,那么――

首个获“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亚洲翻译者――许渊冲恰是阐述了“每一个今天都当是最后一天”2007年因罹患直肠癌“最多只能活七年”的许渊冲,断是立下大志向“我要将莎士比亚全集译完”凭一己之力译莎士比亚,无疑是移山之功。众所周知,有三难――量大、古典英文的用法、双关语多,一位九旬老人怎敢放此豪言――正在于他誓抓住七年中每一个“今天”,“我就一部接一部译,一天译一千字,否则不睡觉”对明天,对生命的敬畏,每一个今天都不容懈怠,没有哪一个当下应该多余。

今日不守,明日何求?也因明日有求,今日必守。鸟儿对明日扶摇而上有所期待,所以今日定要健壮羽翼;小草对阳光雨露有所期待,所以今天顶住巨石,冲进白天;少年对鹏程有所期待,所以今天奋发苦读,力争上游。对明天的期待着,纵是“十年饮冰”仍“难凉热血”

其实,今日与明日之间,有何故攀亲道戚?“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

应伸手抓住今日,凝住那一份追求中的冲动与美好,今日不守,明日何求?

【篇三:外曲内直烛照心灵】

他曾经在书里这样写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他曾经是鲁迅先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挚友;他曾经说着“此地甚好”,从容就义。他也许会在中国近代史的滚滚长河中被人们遗忘,但他为了更好的明天抛洒过热血,他就是——瞿秋白。

在他的心中,他因为“历史的误会”陷入了政坛。政治上的一切让他觉得痛苦,他觉得自己更适合做一个“文人”,以至于他不愿意冒充“烈士”而死。虽然这些是他的心里话,但是抹不去的是他为共产党做出的贡献。就义前,他自斟自饮,谈笑自若,虽说他承认了自己的怯懦,但在这一刻,他的淡然,他的无所畏惧更宣示着——即使他的生命与世界告别了,共产党的光辉会一直照耀着中国。“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说他时常感到十年、二十年不曾睡过似的疲劳,然而这一天他要告别这个世界了,终究是有留恋的,这个美丽的世界。一生的精力已耗尽,只剩下了一个躯壳。他的灵魂将会在遥远的天堂看着日新月异的神州大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人将永远不忘今日的生活有瞿秋白的热血。

也许在中国的历史画卷中,有许许多多的烈士为了祖国更好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但在我眼中,瞿秋白必然是一个烈士,即使他那《多余的话》受到人们的正义,即使他总说自己脱离了队伍。如果一个人,整天面临着昏暗的囚笼,还有勇气拿起笔让人们看到真实的他,那他为什么不值得被歌颂?在死神一天一天的压迫下,他不怕《多余的话》被后人讽刺、嘲笑,他只希望更多的有用之才不被扼杀,不要步他的后尘。也许他是怯懦过,他是个“文人”,他只想过一生当个教员,他的心中没有雄心壮志。光是胸有大志的人又有几个能做到瞿秋白这样的淡然和无畏?不惜丢失了形象——但这是一个真真实实的瞿秋白。

“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他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人,但结果受伤的都是自己。在他的一生中,他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出巨大贡献,他主持过中央,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是如此的不凡,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带领着当时迷惘的群众。他写下《多余的话》来诠释了他的所有,他顾盼自如,从容与世界永别,那样的淡然又让人感到他是那样平凡,就如同一枚烛焰,温暖、照亮了世人的心灵。

瞿秋白就是瞿秋白,历史的瞿秋白,共产主义的瞿秋白,中国的瞿秋白。

多余的话就不说了,懂的人自会寻觅他的足迹。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何必说。

热门推荐
1学游泳
2伴我一起长大的声音
3留与丢
4第一次滑雪
5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6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7我学会了洗衣服
8人马之间
9中秋节,做月饼
10恒常之恋
11照片里的故事
12妈妈,我爱你
13忙与闲
14我的第一次尝试
15读书伴我成长
16礼物
17晚霞
18分别
19种鸡蛋
20书香伴我成长
21原来茶似人生
22马卡龙
23春天的美景
24诚信与我们同在
25唾手可得的小欢乐
26我真想对妈妈说
27放学路上
28我的爱好
29暑假经历作文
30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