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笛头的作文

【篇一:我学会了________400字】

【篇一:我学会了吹长笛】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乐器,你知道我喜欢什么吗?弹钢琴?吹单簧管?拉小提琴?……对了!是吹长笛!当我把想学长笛的事讲给妈妈听时,她欣然同意了!

妈妈给我找了一位长笛老师,长笛老师给我买好长笛。我发现长笛的按键好多啊!要是我学不会怎么办,吹得不好又怎么办呢?

第一节课,老师先自我介绍了一下,哇!刘老师可真漂亮!我一下就喜欢上了她。刘老师接着说:“好了,我们都已经认识对方了,现在我们开始吹长笛吧!”我点头回应她。刘老师先拿出笛头,说:“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吐音。”我学着老师的样子把笛头拿出来,卡住嘴,和嘴唇紧贴着。老师吹着“吐——吐——吐——”我学了起来,可只能吹成这样:“呼呼——呼呼——呼呼——”怎么也吹不出吐音来。

妈妈来接我了,我只好默默地收拾好长笛,回家去了。

我学不会吐音!

回到家已经八点了,我听妈妈讲了会儿故事就睡觉了。

第二天,我一起床就抓起笛头疯狂地练起了吐音,可吹来吹去都是“呼呼,呼呼”的,我失落地躺在床上,想:可能我这辈子也学不会吐音了!正在这时,妈妈走了进来,一进门就问:“我一大早就听见你在练吐音,练会了么?”我回答说:“没呢,我都练了好久了,还是没练会,或许这辈子也练不会了!”妈妈从背后抽出一本乐理书,递给了我。我接过书读了起来,望着妈妈的背影,觉得这本书里一定有秘密!

奇迹发生了!

“哈哈哈哈……”从我的房间里传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没错,那笑声就是我发出来的。这本书实在太有意思了,“哦,对了,书中“吐血”的“吐”和“吐音”的“吐”会是一样吗?我又抓起了笛头,像念字一样“念”了起来(并没有发出声音)。奇迹发生了,我竟然学会了吐音!“天呐,简直太神奇了!”我高兴地蹦了起来。

我进步了!

七个月后,我已经能够熟练地吹下整一首曲子了,并且吹得十分连贯、动听,只要我上长笛课,刘老师准会先夸我一两句,我呢?每次回家都是喜滋滋的。

我终于学会了长笛,这实在太有成就感了!

【篇二: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在这个漫长寒假的最后一个星期,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刚开始我听别人说,学自行车很难的,动不动就摔,有的差点骑到河里呢!我有点害怕,怕自己也冷不丁骑到别处去。

但好奇心战胜了一切,我还是想学。我先骑上自行车,两手紧握把手,一只脚踩着地,另一只脚踩在踏板上。爸爸在后面用力扶着我的自行车,我踩了一下脚踏板,自行车动起来了,过了几秒钟,它就停了。爸爸朝我喊:“脚接着踩啊!快啊!“于是我又踩了一下,再踩了一下,自行车跑了起来。可是不一会儿,自行车就倒了,我也跟着摔倒了。

我不气馁,再次起来扶自行车,在自行车又一次奔起来时,爸爸突然松开了手,我一下子把自行车骑到了花丛中。只听“扑通”一声,我连人带车冲到花丛里。爸爸拍着我身上的土,说:“下次可一定要小心,别又我一松手就倒了!”我爬起来,咬咬牙,又一次爬上了自行车,硬着头皮向:“不就是摔跤嘛!我不怕,一定要学会自行车!”

这么想着,我又使劲踩着脚踏板,爸爸在后面扶着我。就这样,一天又一天,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噢,骑自行车So酷!我坐上自行车,踩踩脚踏板,心里别提有多兴奋了!听着风在我耳边呼呼地吹,我就更欢喜了!

确实,学会每一样本领都有困难,但是只要努力而且付出,什么本领都能学会。

【篇三:我学会了自己独立上街】

每当我一早醒来,总是会听见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难道是窗外的麻雀在联欢?难道是屋檐的燕子在聚会?原来是我们家的桃鹦鹉-Lucky在唤我起床呢!

我在三岁的时候学会了自己上街买东西。那时候我还不是很懂,以为街上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结果一出门,我的各种胡思乱想的旧病又复发了。

我拿着10元钱准备出门买一包彩纸,刚走出门,我还是觉得“空气新鲜”。可我才走出10步,就又开始想东想西了。我走出一步就想些事,走出一步就想些事。一会儿想会不会有妖魔鬼怪;一会儿想会不会有大灰狼叔叔;一会儿想会不会被车撞,一会儿想会不会遇到有钱的贼。一会儿想……一会儿想……就是静不下心来。已经过了30分钟了,我却只走了10步,于是我就跑了起来。你不一会儿,我就到街上了。我到了妈妈说的地方,进了店。

刚一进店,我的旧病就又复发了。我想到:妈妈说过,“大灰狼”叔叔就喜欢在这里隆重出场,万一还有妖怪怎么办!我好希望齐天大圣——孙悟空来救我呀!“小朋友,小朋友”我的旧病被这位“医生”治好了。我往后一看,原来是柜台阿姨。她问我要买什么,我说:“姐姐,我要买一条大灰狼。”哎呀,说错了。我紧张得脑子一片空白,可是眼睛突然就挤出了好几个球球。那个阿姨安慰我说:“不要哭啦小宝贝,我帮你查一下10元钱的东西。”这一句“10元钱”刺中了我的记忆点,我没等柜台阿姨开始查,我就说:“姐姐,我记起来了,我要买一包10元钱的彩纸。”“小机灵,你可真聪明,记忆力真好!”柜台阿姨夸我。我道了谢,走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我居然真得碰上了“大灰狼”。他问我说:“你能亲自带我去公共厕所吗?我不知道证明走,而且我尿急!”我想:他为什么让我带路,而且不是有路线图吗,还让我带路?最终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哭。于是我就大声哭起来,果然引起了交警的注意,将他捉拿归案了。我笨笨地问了一个问题:他不是尿急吗?不会尿裤子吗?不过我没多想,一路迎风而上了。

这回来的时候还是挺顺的,就是去的时候不顺利。我现在想起来就忍不住想笑,童年的往事可真有趣啊!

【篇四:我学会了种花】

每当我一早醒来,总是会听见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难道是窗外的麻雀在联欢?难道是屋檐的燕子在聚会?原来是我们家的桃鹦鹉-Lucky在唤我起床呢!

一天,我左看右瞧,觉得家里的植物都是爸爸妈妈“光荣事迹”,和我一点儿也搭不上边,就像看,如果我也要种出多姿多彩的植物,那该多好……

我先向妈妈要了一盒刚冒芽的小芦荟。刚开始,小芦荟还是两瓣,一根长,一根短,好像两支一长一短的铅笔,风一吹,就有节奏地左右跳起舞来。这时,我动起了歪脑筋:如果我把水浇上去,那不就可以好几天不用浇水了嘛,我真“聪明”!我拿起水,就往盆栽里倒,“哗啦”盆栽顿时成了一片“汪洋”。

过了一会儿,我突然发现,小芦荟有些烂了!一块红,一块黄,一块绿。我的心里就像一群兔子一样到处乱跳,又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爸爸妈妈不在,不在我可以问他们,突然,我想到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水来了,用土不就好了吗?

我拿了小铲子把楼下的土转移到花盆里,不一会儿,水是没了,但大多都已经跑出来了,弄得客厅一片狼藉。我拿抹布擦掉阳台的水,回过神来,却发现小芦荟不见了!我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和嘴巴,它们都形成O形,我翻了翻土,才发现,小芦荟在和我藏猫猫呢!土一翻,小芦荟正笑呵呵地望着我,我也笑呵呵地望着小芦荟。

妈妈回来时,我和她讲这件事,她对我说,芦荟尽量不要浇水,但是也不能不浇,一天浇一次。

这件事告诉我,干一件事情不能盲目,要听听其他人的意见、经历,也可以事先查阅资料,了解这件事,再去做。

【篇二:因为亲近所以美好】

儿时的我,似乎完全与音乐无缘。母亲说,女孩一定要有一点儿音乐素养。可是,学唱歌吧,我五音不全,学跳舞吧,我又四肢不协调。因此,幼时,我从未亲近过音乐这个神秘的朋友。直到有一天,长笛带着音乐走进了我的世界,我才真正体会到了音乐的美好。

在谱架前站定,嘴唇轻触笛头,随着我的气息不断地从笛身中穿过,随着我的手指不断地在按键上跳动,五线谱上的“小蝌蚪”似乎都有了生命,而我似乎也已忘却了身边的一切。在这动听的音乐声中,时间似乎又回到了六年前那个温晴的下午……

那一年,六岁时没有一点音乐天赋的我被妈妈带到了刘老师的办公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还没有见到老师,走在那条狭窄的走廊上,我的耳畔就传来了一阵悠扬的笛声。我深深地被吸引了,妈妈敲了敲办公室的门,门开了,一个微胖,戴着一副眼睛的老师站在门旁微笑着。在一阵短暂的交谈后,刘老师拿出一支长笛,轻轻地对我说:“看,安安,这就是长笛!”长笛在我眼前泛着柔美的银光,纤秀的笛身,圆润的按键,宛如音乐王国的精灵,妈妈问我:“以后你就要开始学长笛了,这个过程很辛苦,也没有什么好玩的,你愿意坚持吗?”想着悦耳的音乐即将通过我的手指,从那高贵的乐器中流出来,我的心里便充满了兴奋。我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在一盏小小的台灯下,我或许是忍受着吹笛头时发出来的那鬼哭狼嚎般的声音,或许是皱着眉头,对着乐谱上的音符发愁。但如石黑一雄的作品《不论下雨或是晴天》中所说:“雨或晴,我们在一起,喜或悲,我们在一起。”长笛,就这样每天陪伴着我,慢慢成了我最为亲近的朋友。

渐渐的,音乐成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海顿曾说:“当我坐在那架破旧的古钢琴旁时,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当我把长笛举到嘴边时,我心中的一切烦恼顿时烟消云散。在亲近音乐的过程中,我的耳朵得到了享受,我的身心得到了放松,我的灵魂得到了远离喧闹嘈杂的平静,我领悟到了音乐这个朋友带给我的无限美好的世界,因为亲近,所以美好!

【篇三:赞许的目光作文】

我喜欢跑步、骑自行车、踢足球、打羽毛球、玩轮滑、滑板车、跳绳、踢毽子,不过我最擅长的要数吹萨克斯了。

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到朗悦琴行去学萨克斯。一开始是学吹笛头,看起来很简单,可是,对于我一个初学者来说,非常难。要么吹不出音来,要么发出来的声音是一声尖叫。可我并不灰心,每天坚持练习,渐渐地,我能吹出好听的声音,再也不尖叫了。从只能吹两秒到五秒、再到十秒,就这样慢慢地增加,气息越来越长。

刚吹完整的.萨克斯时,我觉得萨克斯特别重,还不到十岁的我根本拿不了几分钟,就拿不动了。虽然有带子背着,但还是觉得很重,太累了。回到家,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如果连萨克斯都拿不动,那还怎么吹啊?我试着拿好萨克斯,勉强把老师教的几个音练了一会儿,就觉得没劲了。我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等有了力气再站起来拿着萨克斯练习。经过了几天的锻炼,我终于能够把萨克斯拿得稳稳的吹了。不过,再往后可就更难了,节奏非常快,尤其是吐音,我总感觉舌头没那么机灵,吐的音不清晰,我仍然没有灰心,每天放学回家就赶紧吃饭,把作业写好,然后抓紧时间苦练吐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苦练,我第一次就报考萨克斯四级,并且圆满通关了。家人和老师都露出了喜悦的微笑,毫不吝啬地把赞许的目光投给了我。

【篇四:长笛之旅】

一年前,我参加了管乐团,开始学习长笛。

学习长笛先从吹笛头开始。吹笛头看起来简单,吹起来可不容易。老师教过后,我只好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嘴巴干了喝口水,时间久了,口腔都痛了,头也有点晕了。

然后才开始用长笛吹一首首练习曲。练习曲功夫在平时,可那段时间练得少,小课上我就吹得断断续续,无法吹出连贯的音。

这时我才意识到只有踏踏实实地练习才能吹好曲子。所以每次上完小课回到家里,我就赶紧练习长笛作业。时间一久,握长笛的食指都发红发痛,两只手都酸了。果然,练得多,回课的时候,大家似乎都屏住了呼吸,认真地听完我吹的曲子。我吹完后,老师惊讶地说:“你在吹的时候,我们心里都很紧张,生怕你吹错一个音,但真的没想到你能吹得这么好!”听完老师的话,我对学好长笛更有信心了。

一年多来,每一次上完小课,我都赶紧回家练习长笛作业。每次回课都可以吹好作业,所以老师让我们吹的曲子越来越长,我也越吹越熟练。去年年底,管乐团开了个汇报演出,我们新生非常自豪地表演了《新年好》、《雪绒花》、《送别》和《欢乐颂》。最后老师看时间还早,就让我们新生加演了一曲《多年以前》。演出结束后,掌声响起的时候,我终于体会到了练习长笛的成就感。

我们学习本领时要坚持练,克服困难,正如这句话所说,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篇五:学萨克斯】

一首美妙的《回家》在耳边回荡,我摇头晃脑,脚下踩着节拍,真好听!从这时起,我就与萨克斯留下了不解之缘。

有一天,妈妈突然对我说:“要不你去学萨克斯?”我巴不得那样说呢,于是,我就去学萨克斯了。

金黄的管子,亮得直逼你的眼,我看得都直了,拿起来一掂哟,挺重!我激动得心怦怦直跳。拿起来一吹,咦?怎么没声音?这是刚买的呀!老师走了过来,“你的气流太小,用点儿劲。”我深吸一口气,憋住,对着笛头使劲一吹,“吱——”一个尖锐刺耳的声音乍然响起,“你用劲太大了,要平缓,要恰到这个音准上……你听我给你吹一遍。”

一首曲子响了起来,一会儿如高山飞瀑,洪亮而短暂;一会儿又像小桥流水,潺潺流向远方;时而气若游丝,如微风吹过树梢;时而如彼此长谈;时高时低,曲到末尾了,如同在月光下带你游览荷塘月色;曲子结束如同喝完一杯茶,回味无穷。

想想自己吹的,简直是天壤之别,我想:这回不能半途而废,我也可以成功的。从此艰难的“旅途”才刚刚开始,夏天,汗水透过衣裳,粘在身上,我正在练习,冬天让人手脚冰凉,不想出门时,我在去学习的路上。

也许,是这种精神让我得以继续,当我一次次站在舞台上,面对下面的观众,我总是会想到当时初学的场景;当我一次次面对主考官时,对着我一次次的汗水的结晶,我总是会想起初学时的场景。

到现在,我才明白,万事开头难,正是因为这样,我才能坚持下来,要是放弃了,也没有什么可以学到的。

【篇六:观察萨克斯】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篇观察作业,想到老师经常说写作要有新意,别出心裁。我灵机一动,就写一篇观察乐器——萨克斯。

笛头:笛头上有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哨片,用夹子夹到黑管上的;第二个是夹子,夹子把哨片套在黑管上,然后上面有两个小螺丝,把它拧紧就按上去了。

脖管:脖管是黑管和号管连接处,没有它,黑管和号管是连不到一起的。

号管:号管是最重要的部分,它有18个按钮,500多个零件组成。上面有8个按钮,下面有10个按钮。上面的按钮是用一根根铁丝连起来的,里面还隐藏着很多条小线。我发现每个按钮下面都有一个小绒团,要是萨克斯处于最佳的发音状态,就需防止按键漏气,因此,键盖要与护垫相匹配,护垫是用于音孔的密封。

共鸣器:每个护垫中间都有一个小型的金属或塑料圆环,即共鸣器。共鸣器的作用是使得音色更为明亮些。

我喜欢萨克斯,它向我的亲密朋友,有了它的陪伴,我觉得快乐;有了它的陪伴,我觉得幸福!

热门推荐
1谈谦虚
2与父同行
3帮妈妈做家务作文
4乌龟
5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6共享时代,道德先行
7青瓜的自述
8海洋历险
9妈妈的眼睛
10难忘那充满鼓励的目光
11学无止境
12我梦见又举行了一次跳蚤市场
13我最敬佩的老师
14我们家的“三个鬼”
15家乡的春节
16可爱的兔子
17路就在脚下
18文明在我身边
19
20第一次钓鱼
21我家的鱼缸
22盛开在心田的微笑
23学游泳
24给妈妈的一封信
25我敬佩的人
26温暖的伞
27美景就在身边
28诗韵端午
29护蛋行动
30我的哥哥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