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灰墙的作文

【篇一:不能停止的思念】

那丝丝细雨,牵引着我的思绪;那点点灯光,开启了我的心房;那条条古巷,使我魂牵梦绕。

曾迷恋过一个小镇,它青石板上的苔藓,斜顶屋上的水滴,用砖砌成的围墙,还有那专属它的芬芳,无时无不方步我思念。

那是踏春途中的某一天,路经这个小镇。路旁繁花似锦,一簇簇迎春,一丛丛油菜,伴着蜜蜂的嗡叫,随风飘荡,春的到来,不言而喻。

踏着春光,独自穿过小桥流水,走下青石阶梯,步入了文化里巷。

春的光彩,让我有了新的期盼。纵眼四望,红瓦灰墙贯穿了我的心房。多么清冽的暖!

乘着清风,驾着阳光,走上了神圣的古巷。石板小道间落英缤纷,实是“化作春泥更护花。”沉溺的心即将跃出,晶莹的雨了浇灭了躁动寻着古老的韵律入了“雅阁”。木风铃,小铜梳,青瓷链……不知是那精致,还是那古典,使我不由自主地拥它们入怀。

出了“雅阁”,空气中混着泥土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管雨水怎样放荡,如何洗涤,只看天青地白,古老的街区。青石板更加耀眼,雨滴落下,竟泠泠作响,奏起了一首悠扬的古乐,源远流长。“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古人描绘之处也比不上这时细雨中的古镇——清丽亮眼。如同一位绝色女子,薄衫轻裳,倾国倾城,倾倒了我的心灵。

那雨总也不停,仍旧漫步雨中,感受从未有过的宁静。霎时,阵阵悦耳的读书声伴雨飘来。闻声而寻,那是一个小学,在雨中显得古朴而又应景,对联醒目,窗花惹眼,雨水流过玻璃,把个个忙碌的身影映得清晰。

再看那古巷的尽头,一把把雨伞静静伫立在空中,伞下的老人目不睛盯着眼前的棋盘,眼神就被定格在了那一秒,“滴答”,“滴答”,雨有节奏地敲打着棋盘,但怎么也浇不灭几位老者的热情。

柔风中,留下了我对雨的依恋,青天下,放飞了我对文化的感知。我多想留下,留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做一名雅士,“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小镇透出了古老悠远的风土人情,这何尝不是我们所寻的文化的脚步?

直到今天,我的思念还在铜梳中盘旋,聆听阳光的声音穿越年华,倾听檐下的雨落在心上,请带我回去——那个小镇,那条古巷,遇见那场雨。

任凭我的思绪继续飘远,带去我那不能停止的思念……

【篇二:乡情陌路中】

石板歪歪斜斜铺成的小路,踩上去会稍稍翘起;路旁是石头或木板建起的房屋,垂下滴水的衣裙;树不多,却有鸟雀驻足在“三线谱”似的电线上。啊!我的家乡!

那一排不高的木房,似有些年头,木头的纹路深深地陷在木板上,或曲或直,恰似一幅古老的抽象画。门上爬满了铁锈,一摸就会硌手,像长短不一的钝针,扎得手生疼。轻轻一剥,如下雨般,一片一片,落在门前裂得千沟万壑的石板上,像裂开的皮肤苍白得出了红斑,怪可怕的。窗棂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鲜,说不出是什么颜色,似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那饱经风霜的双手……总之,满目苍凉。这里头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蜘蛛网缠上了房梁?会不会臭虫爬上桌角?四年了,我幼时的伙伴已经四年没回来了。她在安徽还好吗?她还记着她家的大门钥匙还寄放在我家吗?

那一条不长的过道,已染上岁月的尘埃,已留下车轮的碾痕。抚摸那一块灰墙,一颗颗凸起的墙面,落下石灰粉尘。和天空的乌云融为一色,在风中,在空中,哭泣着,呜咽着,使树叶低头,使花朵垂眉。那无声的哭泣,似回荡在路上,我听到了,空无一人的小路也听到了。半贴在墙上的广告、贴纸,不停地拍打着苍老悲伤的墙面,最终像一片离枝的落叶,打一个转,悄然扑在地面上。

那三根电线,不再歌唱,是因为没有鸟儿光顾了吧,没有它们的伴奏,它们已经索然无味了吧。在风中,它们紧绷着,它们等待着,等待着,人们垂着头,手中提着大包小包,默默地走出小路,离开乡土,等着那个火红得刺眼的“拆”字贴上屋壁。啊!我的家乡!

是只有失去才知道珍惜吗?是只有离开才知怀念吗?还有多长时间和我的乡土在一起呢?每每想到这儿,总会想到“乡情”。

或许吧,只有在行同陌路中才会想到它,毕竟,乡情陌路中。

【篇三:游北京】

寒假里,爸妈带我去北京游玩。我们去了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798、北京大学等景点。景色跟课本上讲得一模一样,而我最喜欢的是八达岭长城和天坛公园。

我们到达八达岭长城脚下,一下车寒风凛冽,地上到处积满了厚厚的雪,我迫不及待的玩起了雪。我们先坐滑车到北四楼,然后自己攀登,轻松了不少。爸爸告诉我:”当年毛主席就登过这段长城,当他登上海拔888米最高处时说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话。”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登上了最高点,回头一眼望去,蓝蓝的天,白皑皑的山,长城沿着一座座山峰通向远处一眼望不到边,像一条银色的巨龙,非常壮观。

在天坛公园,我见识到了北京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他们在长廊下,晒着阳光,有的在下棋打牌,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在打球,我们还买了一副带回宁波;有的在大合唱,歌唱祖国;还有的穿着奇装异服在跳民族舞,我以前从来没见过,有的在唱京剧等等。北京老年人的生活好丰富啊!我们还看了天坛最有名的建筑物:祈年殿。里面有又大又圆,非常高的红柱子,显得非常威武。还有回音壁,外面围着一道圆圆的灰墙,站在中间用自己的手拍一下,就有噗噗的回声,好玩。爸爸告诉我,天坛里的古树绝大多数都有几百年了,每行每列都是9的倍数种植的,代表古代皇权的象征。北京古建筑的含义太丰富了,等我长大了再去北京好好欣赏欣赏。

【篇四:喜看家乡新变化】

晚饭过后,妈妈约我去外婆家不远处的小溪边散步。散步?那河岸上总堆着花花绿绿的垃圾,散发着臭气的小溪边散步?每次往那儿过,我就被蚊子叮个大包,痒好几天哪!不去不去。我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傻孩子,现在不会这样了!”妈妈笑了,“你不知道啊,现在小溪大变样了。不信我们去看看吧!”

我将信将疑地跟着妈妈走到小溪边。果然,原先的垃圾堆放场已经灰飞烟灭了,河岸两边都被绿化带覆盖着,一棵棵大树郁郁葱葱,一溪两岸绿意盎然。我的心情也随之愉悦了起来。看,溪水涨了不少,蜻蜓在水面上低飞,妇女们在水边洗衣,不时传来捣衣声和谈笑声。

天色已暗,沿着老街走回来。记得外婆说过,这条路是她的妈妈出生时修好的。后来每次去外婆家,妈妈都告诫我不要去在这条路上玩!因为这里可脏了,路面上有很脏的水!可是今天,这还是那又脏又乱的老街吗?宁静中透着古朴,小屋里透出的灯光影影绰绰,地面上干干净净,两面的店铺里人影重重,有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

还有,破破烂烂的灰墙全被漆成了白墙了。嘿,这边还有文化墙呢,一幅幅宣传图画吸引着我迈不动脚步。这里是孙悟空正和妖怪大战三百回合,那里大黑脸张飞和大白脸曹操杀得正欢,一面墙就是一个故事。

家乡变化怎么这么大呀?妈妈给我解惑了,这都是因为政府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的功劳啊!回到外婆家,我发现家里还有两个垃圾桶,上面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哈哈,垃圾桶都进家进户了,难怪地面这么干净啊!

看来,不仅城里的环境变美了,老家也变美了。我希望家乡明天更加美。不,是永远美!

【篇五:走过那个拐角】

阳光斜倚书桌,书桌旁的我,望着窗外那堵灰黑的墙面,墙的角落,一棵嫩绿嫩绿生机蓬勃的爬山虎拴住了我的目光。

这原本显得有些营养不良的爬山虎,由于雨季的滋润长势格外茁壮,它一天天吞噬着这面墙,把一块块空着的墙面据为己有。但目前它要面临着选择——如果安于现状,不去拓展新的领地,它必定会死,因为这面墙已经没有多少发展空间;唯一的生存之路就是努力翻到另一面,而这对它将是一个艰难的转折。

我呆望着那满墙的爬山虎,想起家乡爷爷的窗外也有那么一株爬山虎,也爬满了一整墙,也是如此繁茂翠绿。

儿时的我假期就被妈妈送回老家,每天睡觉总是睡到日上三竿。起床时,总会看到爷爷在书房里写书法,阳光从窗外那墙绿绿的爬山虎叶子与叶子重叠的边缘射入,光线穿过爬山虎的嫩叶是好像也被染绿了,于是那绿色的阳光就跳跃在爷爷满是皱纹的手臂上。满头银发的爷爷微微笑着,笔尖在纸上勾画出一道道或浓或重的色彩。而调皮的我总是会打破这清晨的宁静,一骨碌滚下床,跑到爷爷身边,夺下毛笔,照着爷爷的样子胡乱地在纸上画起来,墨总是被我溅得到处都是。爷爷看见我在毁坏他的作品,也不恼,脸上依旧带着那熟悉的笑容,眼睛竟也眯成一条缝,阳光好像要从他微微向上弯曲的眼角滑落。

“会写毛笔字了?”爷爷总会问。可是,我还是连握笔都不会。

假期快结束了,妈妈来要带我回家了。临走的那一天,爷爷把我带到窗边,让我看那已经绿了整面墙的爬墙虎已将它的叶子拐了一个弯,逐渐爬向墙的另一面。爷爷告诉我,另一面墙上有它所需要的更大的空间和养分,只有这样,它才能长得更茁壮。

我望着对面那绿油油的爬山虎,突然豁然开朗:也许人生也是这样的,拐一个弯,也许会很艰难;但若成功了,一生都会受益。

我匆匆跑下楼,来到灰墙边,看见那爬山虎果然已经把自己的枝条伸向了墙的另一面,去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篇六:花逝,故土变】

疮痍中,暗含新绿,故时景,何时再现?

——题记

拖着心力交瘁的身体,跨过数重单调灰色的世界,朝向心中仅存的执念缓缓走去,夹杂着希望与憧憬,忐忑与不安。

砰!执念宛如泡沫,碎了,碎了。凝视着它——桃树。干瘪的枝干,遍布皱纹的花瓣,残败的花蕊似溃军之将,低垂着脑袋。娇嫩的脸庞变得憔悴不堪,布满血焉般的枯红色。狰狞的虬枝,粗糙的树皮,轻轻抚摸,数不尽辛酸与泪水……

黝黑的大地被单调的灰色——水泥包围着,土地有些干涸,春风乍起,勾出无限回忆,曾经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机勃勃,桃红柳绿。春姑娘拖着秀发来到故土,桃花含苞欲放,绽开鲜艳的脸庞,鹅黄色的花蕊。遮掩着点点新绿,白里透红的花瓣似仙女迎风招展,蹁跹起舞,提拔的枝干争先恐后的向上伸展,展现这良辰美景,花儿的一颦一笑如此颤动人心,仿佛要陷进去,醉入在梦景。

一声悲鸣划破长空,惊醒这美梦,睁开眼睛,都是单调的灰墙,栏杆,仿佛监狱。将人与自然隔绝,将人与人感情纽带隔绝,这令人厌恶的灰色牢笼中,再也听不到鸟儿的欢声笑语,再也见不到鱼儿的翻腾嬉戏,时光这只小手将心中仅存的温暖拂得干干净净。

岁月黯淡了琉璃繁华,泪光中沉淀浓浓愁绪,人未变,景却换。曾经邻里间的欢声笑语,亲切问候,热情邀请似乎于时间悄悄流逝,变为冷漠看客,一切都变了,变了。

“桃花”似异客一般流落它最后的故土,微风乍起,大地母亲温柔的拥抱它,而无情的“灰色”却狠狠地抛弃它,不知何时它才能找到归宿。

落花流水似无情,别是一番却有情。我期待着“它”洗尽铅华,再放光彩。

【篇七:夏天】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压心底压心底,不能告诉你,就在就在秋天的梦里我又想起你,总是不能忘记你……真的不能忘记你!

我家住在一条小巷尽头,这条小巷有了年头,很黑很窄。因为终年难晒到太阳,地上青砖的缝隙里长满了青苔,两边的大灰墙有些地方也爬满了不知名的绿植,就是大白天也似乎阴湿得很。

初中以后,爸妈已经不能辅导我的功课,干脆就报了个辅导班,每天晚上可以去做两小时作业,如果有不会的可以问辅导老师。可是回家却是个大问题,那个点,爸妈可都在忙自己的事,况且理论上说辅导班离家也不远。于是,不安忐忑的路途就此开始……

那天,热而闷得出了奇,小巷里更是寂静得叫人害怕,我的脚步搬得很快。

“哎哟!”我惨叫一声,摔倒在地,边揉着屁股,边努力用手撑着起来,再看那脚下,湿湿的青砖上淡淡的苔痕。“唉!倒霉!”我爬起来一瘸一拐地往前挪了两步。不行,那不争气的屁股酸痛得厉害,只得扶着墙休息下。

一个长长的影子投射过来,原来是一扇门被打开,一个身影出现在那门口,因为逆着光,看不清楚。

我有些担忧起来,是什么人?坏人么?如果他过来,我怎么办?

黑影越来越近,我紧张盯着看,原来是个老太太,哦!对的,以前傍晚回家还看到她在巷子里坐在小板凳上吹风!

“唉!嘎夜啦,哪能只有嫩一家头泥?小细娘家家,要作孽杀个哦!”

她说的是常熟土话,我还是能听懂的,那语调跟唱歌一样好听。就这样,屁股竟然也不是很疼了,到了家门口,见我自己掏钥匙开了门,她便笑笑,挥下手转身离开了。

第二日,还是这样的黑夜,只是闷热似乎退却了些,天却下起雨来。夏天的雨,大得很,一阵过后,满地的湿漉漉,我又开始担心呢小巷了。今天没有月色,应该更黑,今天下了雨,应该更滑,今天……

我这样悲催地想着,到了巷口,往里一看,小巷里亮亮堂堂。往里走,心里也亮堂起来,仿佛一切的暗黑都去流浪了一般。就在那个奶奶家的门口,一盏大大的亮亮的灯被一根竹竿撑在门框上方。穿堂风一吹,便晃动一下,微微的。一眼,我就看到了自家的大门,回头看看奶奶家的门,一片光辉,那里是光是热,更是温暖!

谢谢你,照亮了我这一夏的夜路,让我在心里留下个小秘密,我祝福您:奶奶,好人一生平安!

【篇八:我从乡村小路走过】

这天,我背起相机,跟随爱好摄影的父亲去乡下古村拍照采风。

乡间小路,阡陌交通。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长满青苔,蜿蜒着,向远处伸展,古老而又神秘。小路边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小路两旁,灰墙黑瓦的老房子古色古香,排列整齐有序,似乎在向人们述说着曾经的繁华,好像让我一下“穿越”到古老的岁月中。

我们是第一次来,不知具体路线,所以迷路了。在另一个古村绕了十几分钟,我拉住一个农民伯伯急声问:“请问鲸头村怎么走?”他的普通话里掺杂着浓厚的当地口音。见我一知半解,他口手并用,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听明白。

我连忙跑去告诉父亲,看到他时,却见他已经摆好拍照的姿势。

我轻轻走上前,才看到他拍的是——一个老婆婆拉着孙儿的手缓缓走过石拱桥的画面。石拱桥下流淌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水声潺潺,河边有人有汲水、洗衣。石拱桥边一株古榕树耸入云天,枝繁叶茂,听当地的老人说,它已经300多岁了,崇敬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树下两个两鬓斑白的老人一边纳凉一边下棋,而两侧七八个手握蒲扇的老者在围观,看他们表情时而激动时而紧张,像是为两军对垒厮杀而提心吊胆。

我看父亲拍得有滋有味,自己就端起照相机对着石板路、老房子、小河、榕树等美景一番“扫射”。随着一阵阵“咔嚓,咔嚓”声,众多美景全都被我们“拿下”带走。

当我还沉浸在美景中时,“走啦”传来父亲的声音。我幡然醒悟,对他说:“我们迷路了。”“我知道”,他很平静,“但我觉得这里的风景也很美,也值得我们拍照。有时候,难免会错过一些东西,但不要为此懊恼,因为说不定从中会有更大的收获。”

我不再心急,和父亲漫步在乡村的小路上。水面偶有蜻蜓掠过,一点,泛起丝丝涟漪。放眼望去,不远处有农民在田里劳作,阳光洒下,仿佛给他们镀上了一层金……一派安静祥和。

“我们该回去了。”夕阳西下,我们走在乡间小路上。父亲说:“你看,我们今天虽然迷路了,但也拍到很多美景,收获满满。所以当你外出拍照发现自己迷路时,继续往前走,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等着你……”我望着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时光流逝,记忆已被冲淡,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条乡间小路和父亲那天说的话。

【篇九:那一次,我读懂了岁月】

穿过悠悠老巷,我看到了通红的煤炉下蹿出的白烟袅袅,在暗黄的流年中,斑驳的灰墙,在树影里摇晃。

那一次,我读懂了岁月。

奶奶不算老。一头夹杂着些许白发的小卷,肥胖的身躯,还算健壮的步履,也不过是个年过花甲的老人。

暑假将要过完,在外面玩耍了一个夏天的我终于收了心,坐在回绍兴的汽车上。“喂—”奶奶苍老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你什么时候到啊?我在家里等着你呢,你饿不饿?你……”奶奶对我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拨通了视频,我看到了奶奶那张笑盈盈的脸,却突然发现,奶奶已经那么老了啊!眼眶凹陷着,松弛的皮肤垮下来堆积在一处,鼻梁上也有点点的斑。莫名的鼻子一酸,这些年来,无情的岁月给奶奶带去了多少的苦痛?记起以往曾看过的照片,奶奶还是个少女模样,她一定也曾幻想过美丽的世界,也曾编织过精彩的梦网,却被现实与岁月绑架。来到了这个地方,不过一个又一个十年,再好几个十年之前,奶奶的面容却是那般沉静而从容——尽管生活为她创造苦难。但在好几个十年之后,她却要面对生活的低生下气,做生活的囚徒,为什么呢?在照片里,她笑得那么灿烂,那么美丽。

我回到家,奶奶的眼里顿时充满欣喜,像照片里那样,依旧笑了起来,但是,她的眼角长了,她的皱纹深了,她的目光不再有神了……在岁月的流转中,她承担了一切,在她小小的肩膀上,她从不怨恨一切,虽然不被岁月温柔以待,但仍能温柔以待着岁月,用柔和的目光注视世界万物,亦为我的优秀而感到高兴……

即然不能与岁月相对,那不如享受岁月,在最美的时光里,做最美丽的事。

搀着奶奶走过这条巷弄,慢慢体会岁月,静聆时光之音。

那一次,我读懂了岁月。

【篇十:熟悉却又陌生的街道】

灰蒙蒙的一天,我有点烦闷,想去古城走一走、散散心

我刚进入古城不久,顿时“嗅”到一股历史的味道。

这是多么熟悉却又多么陌生的牌楼啊!

在我记事时奶奶就曾经带我来这座牌楼旁的庙里祈福。

啊,牌楼!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变成了一个翩翩少年了。而你伫立于此,又可曾变过?

我摸着牌楼上的刻痕,想从刻痕上知道它的经历,看着牌楼下的人们悠闲地搬把躺椅坐在牌楼下遮阴、谈笑风生又不时唠唠家常。夕阳的余晖照在斑驳的墙上,我感慨万千,感慨这物是人非、也感慨这悠悠的岁月。

华灯初上,古城逐渐变得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起来。我似乎觉得这时的古城发展得有些陌生了,以前的漆黑被现在的照明灯所照亮,以前发霉的灰墙、危房全都抹上了白灰、砌上了新瓦,特别是每家店铺前停放的一排排车辆,这是我在当年的古城无法想象的画面。但,我对这里的小吃街还是很熟悉的,这时的小吃街,车水马龙,小吃品种极多,且大多是闽南地区独有的小吃,如果你每样吃一个,你可能要胀破肚皮呢!

我缓缓走入小吃街,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味,而我却不紧不慢地走入一家蚵仔煎店。这家店是一家老店,小时候爷爷带我来中山公园,玩累了的时候,总会从小门出来,来到这家店,坐在旁边的板凳上等一会,之后一盘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蚵仔煎就随着一声“eajian,laiya。”的本地话端上了餐桌。如果你不是本地人,可要愣好一会呢!

我收起了思绪,蚵仔煎也不知何时悄然端上了餐桌,我拿起筷子一夹,酥脆可口的蚵仔煎顿时被夹断,露出了鲜嫩的海蛎肉,我夹起一块蚵仔煎,蘸了蘸甜辣酱,随即放入口中。嗯,酥脆的蚵仔煎遇上酸甜可口的甜辣酱,再加上清甜的海蛎、喷香的葱段,真是绝配!

吃完了蚵仔煎,真是唇齿留香啊,我擦擦嘴,心满意足地走出店铺。街上明显冷清了许多,但还是依依稀稀地有几位行人,他们或许与我一般都在回家的归途上吧!

悠悠的岁月带走了古城的沧桑,反而为它带来新生、增添了许多勃勃生机!

热门推荐
1有趣的一家
2实地扫雷
3我的愿望
4小学生难忘的一件事作文
5秋天的图画
6微笑是那一缕曙光
7放风筝
8让梦想成就永恒
9迎春花
10留给母校最美的背影
11跳舞很累,但我快乐着
12赞美玫瑰花
13错误
14课间十分钟
15文明日记
16碎片化生活
17我的老师
18那一次,我真愧疚
19走进草原兔的幸福生活
20绿叶
21大树的梦
22我想做一名天文学家
23我的校园
24意外的收获
25成功了的作文
26观《银河补习班》有感
27又见枝头吐新绿
28故乡的秋
29《读路旁的橡胶树》读后感
30形形色色的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