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美丽的农耕园】
10月1日也就是国庆节那一天,我去曹西河农耕园游玩了一下午,虽然只有短暂的一下午,却让我真正知道了什么是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
一下公交车。首先,我就看见一个巨大的算盘,上面的珠子用石块打磨而成,还用铁丝加固了一下,想得还挺周到。
沿着小路继续走,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一条长廊。里面都是农耕物品,有翻地用的犁,有剥玉米的机,还有拉东西的马车。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农副产品,比如卷心菜,茄子,玉米等等……
我听说改革开放前老一辈人的主要食物来源就是玉米,所以玉米在那时候是很重要的农作物。接着我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就来到了猪圈,里面有几只黑猪,正悠闲地在地上拱着土。
铁丝网前面有一小堆玉米,于是我看准时机偷偷的扔到了猪圈里,那些猪一看见玉米就像猫见了老鼠似的飞快的跑过来。把玉米吃了个精光,他们一定经常吃玉米吧!我随后就顺路而上,来到一群石雕中间,石雕是说明以前人是怎么干活的吧!可不,以前普通人自己拉犁干活又累又慢,富有一点的才用黄牛拉犁,想想现在,我们都用机器耕地。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了!
以前运输东西都是自己扛着走,有条件的用马车运东西,而现在我们用汽车,以前磨面粉自己推磨,经济好一点的才用驴推磨,现在的我们都用机器所替代了,这些变化让我深深的感受到社会的发展真快呀!
【篇二:第一次推石磨】
长着么大,第一次推石磨,我兴奋极了!
今天,我们去三泉湖游玩的时候,在半山腰处看见一个亭子,亭子里面有一个石磨。我迫不及待地想推推它,走到跟前一看,两块圆圆的大石头摞在一起,高高的,最下面的是更大的一个大圆石,只是没有上面的厚而已,石磨上面还系着一根很粗的长长的木棍,看起来像一个数字“9”。刚开始我把手放在木棍上,用力推,怎么推也推不动,我把浑身的力气都使出来,累得满头大汗,才推动了一点点。这时,旁边的一位老爷爷笑着告诉我:“推磨是要用巧劲,并不是直直地硬推,腰稍微向前挺,两臂伸直,左脚向前站稳,右脚用力蹬”,听了爷爷的方法,没费多大力气,就把磨转动起来了。从中我也悟出一个道理,干什么事都有技巧和方法,不能急于求成。
这时,站在一旁的妈妈和阿姨都笑了。我和妈妈一起推,更轻松了,因为有妈妈在帮助我,真的太有趣了!回到家里,我告诉姥爷今天的趣事:姥爷笑着说,在他小时候,人们吃的面、五谷杂粮,都是用石磨辗压出来的。在那年代,根本没有机器,全是人工推磨。后来,慢慢地人们养牲畜,用驴蒙着双眼拉磨,随着时代的进步,石磨被机械取缔了。我们现在吃的各种面粉,全部是机器磨出来的,我听了老爷的一番话 ,心里真庆幸,我居然能看到古代的器具,古代人可真聪明啊!发明出了这么好用的器具,我要像古代人学习,做一个聪明的人!
这次推磨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篇三:深巷处的风景】
灰墙黛瓦,绿波荡漾,这是一个宁静古朴的小镇。
清晨,一缕阳光洒下,穿过树叶的间隙,落下一地斑驳的亮点。街道两旁栽种着成荫的绿树。早晨的阳光恰到好处,很是清凉,一阵微风吹过,会感到相当的惬意,我放慢脚步,呼吸着叶的芬芳,享受着闲适时光。
渐入小巷,耳边传来了微微的轰鸣声,破坏了这难得的闲适,我皱了皱眉头,循声望去,看到一间豆制品店,清一色的塑料包装,整齐地躺在柜台处,可却难以吸引我的兴趣。蓦地四处观望,发现原来的一些手工店都关门了,机器时代,伴随着轰鸣声而至,工业也悄然踏进了这个小正。一台机器取代了多名师老师傅,它的廉价,快速,和这个时代,不谋而合,为他抢占了大量的市场。
我继续向前走去,在我记忆中,前面,深巷处有个老人开的豆制店,不知如今有没有关门,我拐了个弯,来到老人的庭院外。
微风捎来了磨豆特有的清香,整个人如沐浴清溪,不觉竟陶醉其中,碧绿的枝条爬上院墙,我轻推开虚掩的门,“有人吗?”我轻问一声,“嗯,进来吧。”老人应了一下,声音雄厚,不觉沧桑。
跨入庭院,只见老人稳稳地扎着马步,缓缓的推动着石墨,额头泌出了一层细汗。在晨光的折射中,闪出五彩的光,照出那传承之后的坚毅。老人表情严肃,神态庄重,抬脚,稳稳地落下,手臂用力,身体前屈身行斜而不倒,每一步仿佛都沉重而有力。每次的下落都与土地完美契合,只有微风吹动老人的衣袍,为其送来阵阵清凉,似有点心疼老人
于那蓝衣黑裤的身影中,我似乎明白,老人为何会在推磨时显示出一种庄重,严肃。每次的踏步,每一次都用力,推动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石墨,而是一份传统工艺,如今的人畏惧苦难,很少有人来继承传统,可老人依旧默默坚守,那我推磨的身影亦牢记我心,成为一道最美的风景。
深巷处的风景,老人的推磨,缓缓推动着那颗传承之心,其风景,亦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