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人类的计算机式思考】
试想一下自己能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作为一个高考生该是欣喜若狂,自此理科题便不再是心头大患。然细疏其深意却愈觉可怕。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许是我们的精神思绪变成一道道“0”“1”指令,拥有强大的计算机能力。是了,不过也仅仅是计算来看,哪怕是为了高考,我们所需的人文情怀,道德修养又在哪儿获得,莫非是靠计算机编出程序教我们明辨是非,岂不搞笑!
至少拿高考举例,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是万万不可,而作为一个社会人,我则无法想到人类由程序构成。自此那个底蕴悠长,历史悠久的华夏古国是不是会变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存在,一如苹果总裁库克所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这是一个企业家能想到的。商人重利。想来企业家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便是财富驱使,中国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单提起我们的医生,卖高价药抽取提成这样的行为也能说是计算机式思考。
就我看来,这样的计算机式思考并不是最值得令人畏惧的。
当一个人沉浸于“利”,她便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便就是人性。而人性又能借指许多、亲情、友情等等,这些人际关系构成了社会,而由一个个程序式的人构成的社会该是冷冰冰的、可怕的。
以企业家的角度是这样想的,而我作为一个学生,具体应该是热爱国学的学生,最担心的是我们的艺术人文情怀。
苏轼曾有诗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我们的画要画的出神,而诗则要有言外之寓。中国文化外是形神结合。而我们的思维却一点点固化。一如程序的定式思维,有多少人描摹一幅画,演奏一支曲子。数子千百遍,为了那一张定版证书,呕心沥血,又有多少人能同苏轼一般,读阿房宫赋至三鼓;同张旭般,狂来甚至以头发代替毛笔。
是了,我们不再有感而书、有感而画,一张张来自朋友圈的“作品”代替了我们的山水画意。曾经书笺墨香流离在指缝间,化作手机消息的一声“叮咚”提示音。
计算机科技的普及,从思维到生活方式,我们开始追求那一纸证书上的艺术,我们开始被这些计算机的便利程序化,不经意间根深蒂固。这所有的学生社会的、文化的、生活的计算机式思考行为我们都应该深以为忧。
【篇二:计算机式丈夫】
今天是他妻子的生日。她想让他帮她买一次菜。
他眉头一紧,言简意赅地回答:“时间宝贵。”似乎察觉到妻子的不满。他将厚重的镜片后的目光转向妻子:“我从未买过菜,不知哪家可以使资金获得最大利润化,各家的性价比你清楚。”
可她知道如何说服他:“你公司离菜场不远,回来的时候顺便买上,比我专程去菜场,时间效率高多了。”
下班后,他手机上提醒去菜场的闹铃如约响起。他打开地图,开始规划去菜场的路线。
菜场旁一条单行马路上有一所小学校,放学的点车很堵。但他自然不会考虑这点,因为计算机告诉他: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便是最短路程。
菜场门口有一个乞讨的老汉。他身上打满灰布补丁,头发灰白,眼眶深凹,左脚萎缩。深秋的寒风似乎连他身上为取暖而盖的几张报纸也想卷走。
余光看见乞讨的老汉,他脑子飞速转动:老汉没吹笛子也未唱歌,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那么自己也不应该让乞丐不劳而获。乞丐在自己这里的收益无论怎样算都应该是零。
买完菜回到家,他与妻子共进了晚餐,又打开电视一起看电影。
电影正上演到高潮,男主角问女主角:“你到底爱不爱我……”
忽然他手机闹铃响了。十一点,该睡觉了。
“电影还有十分钟就完了,你再看一会嘛……”
“晚上特定的时间是特定器官休息的最好时间,错过了再补回来需要更多的时间。”
他睡得很香。
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桌子上有份离婚协议书:“我不缺计算机,却缺一个人。”
【篇三:计算机式丈夫】
今天是他妻子的生日。她想让他帮她买一次菜。
他眉头一紧,言简意赅地回答:“时间宝贵。”似乎察觉到妻子的不满。他将厚重的镜片后的目光转向妻子:“我从未买过菜,不知哪家可以使资金获得最大利润化,各家的性价比你清楚。”
可她知道如何说服他:“你公司离菜场不远,回来的时候顺便买上,比我专程去菜场,时间效率高多了。”
下班后,他手机上提醒去菜场的闹铃如约响起。他打开地图,开始规划去菜场的路线。
菜场旁一条单行马路上有一所小学校,放学的点车很堵。但他自然不会考虑这点,因为计算机告诉他: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便是最短路程。
菜场门口有一个乞讨的老汉。他身上打满灰布补丁,头发灰白,眼眶深凹,左脚萎缩。深秋的寒风似乎连他身上为取暖而盖的几张报纸也想卷走。
余光看见乞讨的老汉,他脑子飞速转动:老汉没吹笛子也未唱歌,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那么自己也不应该让乞丐不劳而获。乞丐在自己这里的收益无论怎样算都应该是零。
买完菜回到家,他与妻子共进了晚餐,又打开电视一起看电影。
电影正上演到高潮,男主角问女主角:“你到底爱不爱我……”
忽然他手机闹铃响了。十一点,该睡觉了。
“电影还有十分钟就完了,你再看一会嘛……”
“晚上特定的时间是特定器官休息的最好时间,错过了再补回来需要更多的时间。”
他睡得很香。
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桌子上有份离婚协议书:“我不缺计算机,却缺一个人。”
【篇四:“行走”的人】
正如狄更斯所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科技的火花在迸发着,计算机时代飞速地发展,让我们不禁担心计算机终将是否会像人类一般思考,但这毕竟是更长远的事。时下我们更应担心的是,作为人类是否会被“计算机式”思想代替,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呢。?
人是以集体为单位而存在。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成为食物链顶端的王者,也非能创造客观世界不存在的事物,而是人们能“行走”即会思考,拥有独立人格,拥有价值观及同情心。
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更多的人无从选择,亦无法选择。因要生存,不得不选择“计算机式”生活的方式,久而久之,作为人类所拥有价值观与同性心也随之消失,人并非只是会进食消费的动物,更是会“行走”思考的。我们所拥有的价值观是对事物的认识,能动改变事物发展的指导方向。使其存在,能为人类服务,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方向,而同情心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对弱小集体的关爱。个人之于集体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拥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导及同情心,便是一个充满人性温暖的集体,反之,则只是会机械思考的一堆钢铁。
反观时下,社会“充满了声音的狂热,但却空无一物”。“行走”的人必须思考自我的定义。历史长河,沧海桑田悔,毁灭了、创生了何其多的事物。人类要安稳地立足于这世上必要思考、不断反省,警惕一切威胁人类社会发展的阻碍,如多一些鲁迅笔下的“个体的自大”真是多可喜,亦多可幸。
诚然,我们要防止如计算机一般思考,但也不必过于惶恐不安。新事物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各种矛盾,我们不可以忽视矛盾的存在,也不可过于在乎矛盾,后者可能会引起人类社会的恐慌,带来思想上的高度紧张,过犹而不及。
人类的理性思考,建立与感性思考之上。拥有带入主观情感的思考,便是有血有肉,满含同情心的思考,既要拥有理性思考,又要感性思考,便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握之间的标度,正是需要不断积累符合客观实际思想的量,最后厚积薄发实现质的突破。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如是说》一书中提到了:“人不能听任于自己,就要受命于他人。”这便警醒,人类对于自身和他物的关系的梳理。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要不断从淤泥中爬出,“行走”的人,不失价值观,不是同情心,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如此,即便安好,与世长存。
【篇五:计算机式思考】
当下的人们似乎一直在思考,学生们在思考如何高效率地刷题,来换取令人羡慕的分数,耀眼的成绩;白领们在思考如何才能升职加薪,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说到底,人们如此地“思考”是为了生存。取得好分数,就能考上好大学,进而找到好工作,最后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享受物质的富裕带来的愉悦;升职加薪,以牟取最大的利益,最后坐享山珍海味,手上有无尽的权利财富。
于是,渐渐被物质财富所迷惑并且束缚的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变了,思考的方式也变了,变得如同机器一样,只会单一地思考,只会为了达到目的,不顾后果地思考。结果便是,人们逐渐地像计算机一样地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其实,造就大部分学生为了取得高分而不懈刷题的原因,是因为学生们对于学习这件事的本身,失去了热爱。学习并不只是生活的工具,它不是一把让我们可以打开未来美好的物质生活的钥匙。它是我们不断发展的渠道,是我们精神变得更加富有,知识更充裕,气质更加出众的方法。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但腹中的诗书定不是大量的习题与解题套路。学习的价值是很广阔的,它让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让你有勇气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它让你思维更加跳跃,更敏捷,更加聪明。它更让你可以收获最纯粹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是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最后一刻,点点的回甘,是有价值的快乐。
这种价值,才是有品位的价值,让学生们拥有这样一份美好的价值观,才会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更好的发展。
当下的白领们,朝九晚五,体面光鲜的他们,心灵却被这样单一式的思考束缚着,囚禁着,侵蚀着。他们渐渐地对人对事变得冷漠,失去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应有的同情心,为了自己的利益,罔顾他人的生活。诚然,利益是重要的,但如果触及到道德的底线,为了利益不顾一切,是可耻的。像某某医院的医生,收取了病人家属的钱财,竟帮助病人家属杀害一个畸形的婴儿,一个幼小的生命就此陨落,这样的医生,失去职业操守,为了自身利益,失去同情心,责任心,像一个恶魔,夺走了一个婴儿的生命。而让人们重新拥有同情心的方法,便是挣脱束缚,寻找利益以外的美好事物。如亲情,友情,爱情,如快乐,幸福,这样为了快乐幸福活着的人,才会对世界上任何一切,充满热情与同情。
最后,我想说,莫要让计算机式的思考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多一点温暖与善意,多一些精神的追求与享受,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
【篇六:“计算机式”思维下的人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渐成熟,计算机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思考进而统治人类?这个问题颇有争议。但如果人类把自己的思想模式的化成“计算机”式,那么人类社会将出现破裂,甚至走向灭亡。
人类有大脑,这是我们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低等动物的重要标志。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具有情感,具有人性。人,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社会人,与人类社会密不可分。从历史的眼光来看人性正发展得日渐成熟。文艺复兴时期,宣扬肯定人的价值,到启蒙运动高举理性大旗,包括早期启蒙思想,人民的公共意志对于国家政权的确立也有重大影响。
但是一部分人类确实呈现出“计算机”思维。虽然计算机的益处毋庸置疑,但其代表的,是程序化、不多加思考的,甚至冷漠残酷的。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疯狂地迫害折磨犹太人至死,希特勒难辞其咎。他们不知道杀这些犹太人的原因何在,只一味地执行上级长官的命令,乐此不彼地建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死亡集中营,迫害了一群又一群的犹太人,麻木不仁地当着杀人机器。虽说这是军国主义色彩的必然结果,这难道不是“计算机式”思维吗?在屠杀中,冷漠、无情、残酷皆构成人性的泯灭,迫害了他人,也加速着自身走向灭亡。
从战争的角度看来吗,“计算机式思维”确实映射着种种弊端,走向灭亡的后果。那么从和平社会来看呢?假如一个饥寒交迫的孩子偷了你一块面包,你会斥责打骂他并把面包讨回来吗?若是一个机器人面对这种情况,根据程序设定,百分之八十以上,会的。可我们,是有血有肉的人啊,我们有恻隐之心,同情心和关怀。同样地,世间最美不过鲸落,鲸鱼死去后,尸体会为无脊椎生物提供上万年的生态系统。我们把老师的牺牲精神,比喻为最美的鲸落。正是恻隐之心,同情心,牺牲精神等构成了人类最美的人性。而“计算机式思维”下的人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情况也的确存在。YouTube网站曾做过一个著名的试验,把网络暴力以真人演绎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观察大众的反应。可事实证明,没有一个人为受害者发声。“计算机式思维”下的社会人性已是千疮百孔,岌岌可危。
“计算机式”思维下的人类,一点一点被剥离情感,剥离人性,失去了价值观,同情心。功利利益弥延在社会各个角落,如同蛀虫一般一点点吞噬着人性,甚至国家也会因此走向灭亡,人类社会因此而崩塌。或许这稍微有点危言耸听的意味,但这种苗头已经蠢蠢欲动。我们能否及时遏制住“人类末日”的发生呢?——其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身。
【篇七:超能“动物”】
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不断进化演变,变得逐渐强大以至于自称为世间千万生灵的“主宰者”。人类虽亦是动物,欲望缠身,但幸得他们还是一类情感动物,具有同情心;同时,也幸得他们拥有价值判断能力,而懂得对自我行为以及欲望有所约束。因而,即使人类拥有着无尽的欲望,少数者也会偶而动摇甚至露出丑恶嘴脸,但绝大多数群体仍是遵循着自我价值观和同情心做着顾及后果的举动,他们是一类高等动物。
那假如有一天,“机会来临”,赋予了人类计算机式的精确而又强大的思维模式了呢?那人类是否可突破自我能力限制,从高等动物进而演变为超能动物了呢?这一类超能动物又是否会因其能力变得更强大而去切实地做些什么而造福世间其它万物呢?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计算机有什么特点?他们运算精准,拥有程式化的思维模式,只会因零部件的衰老使其运作变缓,而并不会因为外界情绪干扰而做出带有一丝情愫的举动。倘若给人类赋予了计算机式的思维模式,那便会如库克所言:“他们会失去价值观与同情心,罔顾后果。”
如今,全世界提倡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正是因为人类拥有良知、价值观以及同情心,看到了在大肆发展经济以满足人类欲望的过程中所打破的自然平衡带来的莫大危害,于是懂得需要有所节制,不能肆意妄为。
可当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了呢?那便是给一种不带情感伦理与价值判断的物种赋予了更可操控一切的强大能力,“它们”,怕是比野兽还恐怖千倍。
人类因具价值观与同情心,而懂得对自我欲望与情绪进行抑制与管理,而当人类具有计算机的思维模式后,那便是人类的法则失灵,物的法则盛行,人类开始发生异化。异化后的人类更信奉“能力说”,优胜劣汰,胜者为王,凭借着更强大的能力而无所顾及条条框框的扰人规章,凭借着更强大的能力便去相互残杀而无所谓什么情感与恩情。那这样的局面和原始社会还有何区别?区别自然是有的,因为这类“超能动物”比原始人类更冷酷无情更无所不能,他们可以以更迅猛的速度将这世界变为一片荒芜……
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他们具有良知与怜悯,懂得孰是孰非,懂得约束与感恩。他们虽不如计算机那般强大精准,他们却是这个世界最好的主载者。他们,不枉为人。
【篇八:我思故我在】
人工智能的发展一直是颇受争论的,然针对人工智能可能会使计算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担忧和恐惧,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迟疑不赞同的态度,并认为真正值得担心的是人类计算机式的思考,没有价值观和同情心,只有理性和判断。
诚然,再看了库克的一番话后,我不禁思考人类思想的价值所在。已有不少科学研究指出人类是唯一具有意识形态的动物,而每一个人的意识形态的不同造就了他们的价值观和对于外物的感情不同。即使是在“物质决定意识”的今天,也有不足少人偏向“我思故我在”这一古老而唯心主义的思考。这也足以看出人类独一无二的意识形态决定了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这是弥足珍贵的,也是由芯片和编程组装而成的人工智能学不到的。
然而,在信息飞速发展,计算机不断普及的今天,我们不难看见有很多人,着实变成了计算机式的思考,他们的行动也一如人工智能般精确而毫无感情。在他们的思想中,只是对与错的判断,舍和求的差别。当活生生有情感有想法的人变成了冷冰冰的机器时,真正的担忧出现了。
或许是在当下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当中,人们不得不尽可能的去变得冷静,变得理性。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风气也使人失去了价值判断,一心求利。当下有一个颇为有趣的问题:“马路上有老人跌倒,你会扶他吗?”面对如此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许多人都迟疑,或许是层出不穷的老人讹钱让人们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意识。但这也不难看出人们由感性思考变向了理性思考,相比带有感情色彩的对老人的担与同情,他们更注重在这件事情上,他们是否有利可图或是否只是遭受牵连。这样的思想一再加强,让人们越发觉得只有理性才能解决问题,感性只会坏事。或许就像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的那样变成了思想受束缚的病梅,没有自我的价值观和同情心,确如计算机般。
虽然适当的理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和做决定,但是过度理性失去了本性则是令人但有的。人失去了本性,思想有了模式化,社会都会变得如计算器般理性甚至是无情的理性。
鲁迅曾说:“无数的人们,无数的远方都与我有关。”这样博大宽广的思想,又怎是计算机能有的。故尔,我思故我在,只有“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找回自己的本性,有自我的价值观,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直有思想的芦苇,有志趣的人。既有竹林七贤的深情,又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放飘逸,在时代理性的大流中抱有一些情感和价值观,虽理性,也不致失本性,懂得我思故我在,拒绝计算机般的思考!
我思,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