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苗家好韵味】
流火的夏天,我走在德夯的小路上。
沿岸的筒车,水辗、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脚楼,一派田园诗情。苗语的德夯意为“美丽的峡谷”。峡谷中居住着一群苗族的百姓,古老纯朴的民风隐蕴在清一色的青瓦木板屋中,几条纵横交错的青石路编织着百余户人家。姑娘们戴着银饰,穿无领绣花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男人结着绑腿,挑着一捆柴,吹着木叶,深入这秀丽苗寨。
九龙溪旁的一户人家,一边放响一挂鞭炮,一边唱着“拦门歌”。苗语听着是那么亲切,勾着我儿时童真的思绪:牙牙学语时,耳边常听到的是外婆用慈祥声音说着的苗族语言。这人家是在迎客呢,堂屋的酒席上琳琅满目的是苗家特色美食,最好吃的还是糯米饭啦,有甑蒸绚白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食之不淡味,又有营养;酸鱼(将一斤左右的鲤鱼剖洗干净,抹上细盐,再将小米填满鱼腹,一条一条放入坛中发酵)也是很可口的,酸中带甜,香气扑鼻,鱼骨酥软,鱼肉肥而不腻,绝无腥气;还有苗酒、万花茶、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酸汤等,都是苗家人用天然原料精心制作的。满桌佳肴,想不流口水也难。
苗族姑娘们身上那光彩的服装真是美,主要是那些闪闪的银饰,有银角、银扇、银帽、银飘头排等等。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其重量可不能小瞧啊,但还是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
苗寨人们的笑脸,在清明如镜的溪面格外清晰。
溪尽头就是流纱瀑布,如白练凌空,似银纱悬壁,没有万马奔腾的磅礴,没有万兽怒吼的狂嚣,如细纱般沁人心脾。德夯的韵味也如流纱瀑布般轻轻柔柔,萦绕游者心头。
相较于中国的大传统文化,德夯充满乡味儿的传统显得如此渺小。没有花红酒绿,只有清新简朴;没有华丽的木雕楼房,只有百年的吊脚楼;没有有名的扭秧歌,只有苗歌与苗鼓。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做出的不仅仅是苗家人身上精美的服饰,更是织出了德夯这苗寨的独特风景。苗家人崇拜盘瓠与枫树,但对中华民族的敬仰仍是崇尚;宋祖英唱出了这边的“小背蒌”,唱出了大山中的风韵,背出了苗族的少男少女,为国争光添彩。
站在吊脚楼上,看着这淳朴的苗寨,它所蕴涵的苗家文化或许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但它体现在一直传承的风俗中,在复杂的苗语中,在特色的服装中,使我虽住在土家族聚居区,却还深深思念着这里的一切。重返德夯,不远千里,儿时的懵懂成长为现在对这里深刻的认识,时隔多年,这村寨对于我来说也许已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那浓郁的韵味,在心头怎么也挥之不去,成为心头最重要的回忆。苗家的一切,德夯的一切,简单而自然,在现代文明碰撞的这个年代,它所拥有的文明,在大山深处,不卑不亢,一直源远流长。
苗家好韵味!
【篇二:值】
没有经历风沙的历练,花儿就不会灿烂;没有经历后天的磨练,雄鹰就不会翱翔天空;没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人们就不会看见美丽的彩虹。
今天,我约了几个同学去骑自行车,他们都豪爽地答应了。但要到出发时,他们又以种种理由推脱了,这可把我气得火昌三丈。平时都是铁哥们,关键时刻上却不管用。我心想:“哼,你们下去,大不了我自己去!
我的目的地是德夯,以我的速度来回约五小时。时间不等人,赌气的我一怒之下自行离去。路途遥远而漫长,为了消遣时间,我在耳中塞了个耳机听歌。我听的哥大多数是旋律欢快的,这倒使我心情好了一些。
去德夯的路上有个自行车道,直通矮寨。在这之前,有段很长的上坡路,而且坡度不小。我调了变速,才骑上去。越往前骑,车越少,空气也越清新。
四周环绕群山,碧绿的树木漫山遍野。车路下方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徜徉在一幅诗意绵绵的山水画中,之前上坡的疲惫,也在此刻烟消云散。不知不觉,我陶醉在了其中,骑车的速度也缓缓变慢。直到我来到自行车道,方才醒悟了过来。
一想到耽误了不少时间,我就心急,猛地加速冲。迎面而来的凉风拂过全身,赶走了我身上的热量。顿时感到舒适、惬意。
耳机中的歌声越来越激昂,我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我几乎都睁不开眼,接二连三的上坡袭来,如此快的速度十分消耗体力,我几乎精疲力尽。口干舌燥的我下车买了两瓶水,喝了大半才再一次出发。
我又赶了半小时的路,早已汗流浃背。快麻木的我没有力气了,停下休息。“早知道,我也不来了。”我气喘吁吁地说看,心中有些后悔,我终于明白了那几个铁哥们为什么不来了,实在太累了!我心想:还是回去了吧,再下去都累死了。另一个声音告诉我:你不能半途而废啊,一时,我头都大了。一番挣扎后,我叹了一口气:“都到这了,再半途而废,不值。不管了,到德夯再说!”
终于,在我的努力下,我来到了德夯。来到了久闻盛名的流沙瀑布。远远望去,那水自百米高空流下,似流沙滑下,又似一条条龙飞驰!走近一看,那水又似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滴落,溅起阵阵水花,凉爽的风伴随着瀑布袭来,之前的无力感又重新活跃了起来,使我精神抖擞。此时,我心中再无悔意,倒庆幸自己来德夯了。
努力后收获的东西,往往要比轻易收获的珍贵。总之,车游德夯,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