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在小巷里看太阳】
正午时,主人将我放出门外,让我独自去小巷里遛遛弯。
炎炎夏日,太阳依旧用它似火的热情温暖着我们,让人想逃也逃不掉,而我就因家里又闷又热,所以,当大门打开的那一刻,我一个左弹跳,时不时再和地面来一个360度无死角的亲密接触,灵巧的躲过所有阻碍,奔向了我那向往的地方——没有太阳光的小巷。
可是我天生就有一种怪病,只要一停下不走动,我的两条后腿,就像残疾了一样,总是抖个不停,导致我的后爪向外翻,走路都走不稳。
正当我边享受这清凉的感觉时,从胡同口里走来了两个女生,她们背着一个女主人也经常背的东西——包,向我的方向走来,我就站在那里,任由后爪向外翻,抖不停。
她们走了过来,看到了我,便停在了我的前面,并蹲下来,看着我,嘴里说着话。
不过,好在我的主人经常说这样的话,所以我隐隐约约可以听懂一、两句:“咦,这个小泰迪的后腿怎么回事,怎么一直往外翻。”我又向前走了几步,可是却感觉自己走的特别费力。
显然,她们也看了出来:“它的后腿不会是崴了吧,看起来走的好费力呀,好可怜,好想收养它。”她们对着我说道,我看向她们那黑色的瞳孔,从那里面我仿佛看到了她们对我的担心。
我不想再让那两个陌生但又充满爱心的女孩儿在担心,便站起来跑到了另一边,顿时,那两个女孩对我的关心,有如阳光的温暖充斥着我的身体,但这种阳光却并非真正的阳光一样让我感到闷热,感到难受,而是来自心底里的善良!
那两个女孩松了一口气,但又尴尬的笑了起来,继续欢快地向前走去。看来并不是是人类都冷血无情,善良淳朴有爱心的也大有人在哦!
【篇二:往事】
往事的记忆不会抹去也不会轮回,或许我不能改变某事但我能在回忆中明白自己。
少时的我有着许多玩伴,他们与我彼此了解,到达了无可比拟的地步。下午的阳光虽然明媚却也显得毒辣十分。三个好朋友在一个胡同口相聚,聊一聊自己所有的烦心事,使自己发泄出来。“好无聊,我们干嘛。”小肥扭着肥硕的身躯道。我与小凯低沉着头,明亮的眸子也暗淡下来。
田间小路被雨水打的烂湿,黏巴巴的泥土沾满了我们的脚印。领里间的一块木板,虽然老旧纹理却显得十分耀眼,我竟眼红起来。木头是斜放在墙壁上的,我的双脚在不知不觉已经踩了上去,胆大的我竟开始跳动。二人见我的异样,也加入其中。可他俩刚把脚放上去,“啪”木板瞬间出了一个大洞,碎稀稀的木渣飞溅出来。我反应十分迅速,立马一溜烟跑了,顾不上叫他俩。我刚跑到小巷角落,邻居家的老婆婆便气冲冲的对着我们大吼:“都别动,刚刚谁踩坏的木板。”我首当其冲道:“我没有,你看我站这么远,我才刚来。”老奶奶愣了愣,略有思索后让我走了。
往事总会被人所知,小肥很憨厚,连忙跑回去取了自己的一块钱递给老奶奶。“礼轻情意重”老奶奶的目光变得温和看了他,夸赞了他几句便让他平安无事的回家了。可小凯只能担下了全责,他们俩家颇有渊源,小凯爷爷被逼无奈只好凌晨给他做工。
我自从事后,便开始痛恨自己。常常想自己问道“为什么我要跑?”“为什么我不与他们一起承担,我们不是朋友吗?”金钱买不了友谊,而我却为了金钱放弃了友谊!往事不堪回首!
【篇三:放学路上】
那天,是我第一次走夜路,也是我真正获得勇气的时候。
那天下午,老师放学比较晚。出校门时,天早已黑透了。我一出校门便感到后背发凉。因为我家的那片胡同里的路灯坏了,并且那条路有一股臭味,在晚上走那条路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可那又是我回家不得不走的一条必经之路。
“咕咕咕——咕咕咕——”胡同口破墙上的猫头鹰开口说话了,仿佛在恐吓我,又仿佛在向我示威。我壮着胆子向里走去。“呼——”的一阵阴风吹过,破墙上的爬山虎随风摇曳。夏天里的爬山虎正是茂盛,翠绿翠绿的,风一吹,像一个绿头发的大魔头在虎视眈眈地望着我。
我匆匆地偷偷瞅了它一眼,马上低下头快步跑了过去。
“咕咚、咕咚”,突然间,我脚下发出了两声响声,声音不大,但在这漆黑寂静的也足以让我浑身一颤。呀!我怎么忘了这儿的路下边是下水道,人踩过便会发出“咕咚咕咚”的响声。我立马蹿到路边,避开了充满恶臭、咯吱作响的阴井盖,借着旁边家属楼里如萤火般微弱的灯光,看了眼脚下的路,飞奔而去。
“汪!汪!汪!”啊!不好!是胡同里的那只黑狗。别看它平日里如羊羔般温顺,但一到晚上,却是如恶龙般恐怖的存在,它如墨般的身体隐没在黑洞洞的夜色里,只露出那双琥珀色的眼睛紧紧盯着我,看得我直冒冷汗。
幸好这次它好像不打算吓唬我,只叫两声,看了我一下,就趴在那不动了。于是我趁机溜着墙跟跑回了家。
总算是有惊无险地到家了,今天的经历我也明白这世上并没有什么妖魔鬼怪,大都是自己在吓自己。
所以不论遇到什么危险,只要我们勇敢,有勇气,再多的妖魔鬼怪也会望风而逃。
【篇四:北京的精致】
北京,当刘伯温驻足于此多少个日月,精心将一片荒芜之地变为“哪吒城”之时,已完成了由璞石到珍玉的雕琢,南三北二,东西各三的城门为其守护,又有西边卢沟桥镇压怨龙,保民安泰,若有一词能形容北京,那便为“精致”二字了。
精致的小城,带给人民同样精致的生活。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胡同口的灰瓦之时,北京“大爷们”早已捧着盖碗,轻啜一口茉莉花茶了。待估摸着瓷器的哥们都起了,便拎着鸟笼轻轻哼着新学的小曲晃进了小巷,不嫌嗓门大的跟邻居扯上几句闲篇儿,头顶上几只鸽子响着清脆的哨声,不知是哪家大爷做了许久的哨子,也不知承载着哪家对鸽子归家的希望。
中午,毒辣的阳光让大地变得发烫,人们倒也识趣,不再出门,去张三家落落汗,直到灌上一碗冰窖的豆汁才舒坦。天南地北的聊上一会儿,睡到下午这才算完。
下午,吃饱睡足后,大爷们便直奔澡堂而去。说是洗澡,更是消磨时间,洗净后让伙计捶捶背,修修面,修修脚,架在太师椅上,沏一杯酽茶,叫店员出去买碗素面汤,就上青萝卜,那滋味,想必只有精致的北京人才有福消受吧。
除去这精致的生活,精致带来的更是一种人生准则。深谙北京的老舍笔下〈骆驼祥子〉中人力车夫祥子每日穿梭城内,常经护国寺南行至南北长街。我曾执书一步步追随祥子走过一条条大街,发现竞丝毫不差,连周围之景都似曾相识,不禁感叹,老舍先生不知在此多少次徘徊方才落笔;曾记沈括于〈梦溪笔谈〉中写道“古人铸鉴,常与人面相若,鉴虽小而能纳人,此工之巧制,后世之不及。”不禁喟叹,这份精致背后有着多少辛苦与精力;前门大栅栏里内联升仍一针一线纳出千层底,北海里仿膳大师傅聚精会神地点出艾窝窝上最后一个红点,盛入盘中,似外面的仍是那位名震天下的“老佛爷”,不禁欣慰,这份精致将会将传统文化遗给后世。
如今的我驻足CBD一片繁华之内,也看到国家大剧院闪耀着温润的光泽,于后海中静静聆听民谣诗人轻轻吟唱,时光推动一个城市的前进,却也不曾落下那份最初的痕迹。
精致,绝不是生活中一件小事,这是关于一个地区的灵魂,更是一份故乡风情。
【篇五:假期见闻】
经过4个多小时的高铁,我和妈妈终于来到了首都北京。尽管在车上已经筋疲力尽,但我仍然难掩喜悦之情,蹦蹦跳跳地出了车站。
幸运之神似乎降临在我们身上,我和妈妈顺利打上出租车,很快到达酒店。没想到,到了酒店就麻烦重重,先是没有查到预约入住信息,接着是房间还没有整理好。我们只能寄存了行李,前往老舍纪念馆。
老舍纪念馆离酒店比较近,十分钟就到了一个胡同口。老舍的家是个普通的小四合院,只有三个房间,面积都不大。院子里十分宁静,游客不多,两颗柿子树似乎就是这座房子的守护神,一个小水池有着几条小红鱼。别看它们看起来很普通,但都是当年老舍先生用过的东西。三个房间里有两个是资料馆,展示着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我看过老舍先生写的《四位先生》,在我的印象里,他在那么困难的时候还能写出那么有趣的文章,肯定是个乐观的人,但是没想到最后他居然投湖自尽了。据说在老舍去世后两年,诺贝尔文学奖投票票数最高的竟然是老舍,但是由于诺贝尔文学奖不颁给已经去世的人,所以中国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直到莫言获奖。还有个房间是原状陈列的展览馆,有客厅、卧室和书房,有种中西合璧的感觉。
走出老舍纪念馆,我要赶紧休息去了,后面几天我还要参观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恭王府、宋庆龄故居……
【篇六:社会需要温情】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和朋友在街上游荡着,一句歌词如春风般从一条老胡同口想飘来,我们都停了步伐。“好老的一首歌!”朋友这样形容。确实吧,在生活节奏这般快的社会中,如此缓慢低沉的声音,怎跟得上人们的步伐。我们自学校一路走来,商场电视里鸟叔的骑马舞,理发店里《伤不起》的呼喊,手机店音箱里《爱情买卖》的背叛——人们或轿车,或摩托车,或自行车的速度,也伴随着这些流行音乐的曲调,快速地掠过一家家店面,一个个路口。没有人想要减速,没有人愿意停下来,这城市的柏油马路,留不下任何人的足迹。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物质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的确有很多东西被淘汰了。就像那首歌,再次偶然听到,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有些东西确实留不得,像封建的制度应该丢掉,落后的生产力应该丢掉,墨守成规的思想应该丢掉……,可是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问问自己,那些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敬业奉献——这些传统美德,是不是还存在?提起雷锋,对于学生而言,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可“雷锋精神”这个名词,对于我们而言,是语文课本里的文章,是应试作文里拿来套作的话题,还是网络上乱改取乐的对象。有些东西旧了就应该丢掉,就像一件破衣,而有些东西越老越有味道,就像一坛女儿红。
我们一直在追问,这个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是救人者溺水身之,被救者却悄然离去,连一声“谢谢”都没有的冷漠,还是为了把车停稳使乘客免遭伤害,自己却忍受着巨大痛苦的热心肠,是18人看到女童被碾却袖手旁观的无情,还是徒手接住从5楼坠下百余斤男孩的无私——在通讯如此便捷的时代,每日里这样的新闻也总能被传播,我们不得不思考,道德底线该如何划分。
我们不约而同地走进了那条老胡同,究其根源,那歌声来自一家修车铺,和这里的环境相得益彰,没有彩灯闪烁的电子视频的滚动广告,甚至没有一块像样的广告牌,只是门口摆着几辆自行车,桌上的老式录音机里,唱出这样老的歌。一位年近半百的大爷,仔细地用钞纸打磨着车杠上的斑斑锈迹,然后一遍一遍地拭擦。偶尔抬起头,乐呵呵地和过往的路人打着招呼。我能想象得到,他若看到自己替别人修的车能焕然一新地行驶在路上,该是多么骄傲!
生命需要阳光,社会需要热心肠。我们渐行渐远,歌声也慢慢淡去。我希望在下个路口能再听到这样的歌,那是我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