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俄国人的作文

【篇一:敦煌历史】

敦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迁徙到这里繁衍生息。

清朝末年,敦煌疏于管理,大量文物被国外入侵者拿走。在1900年,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散步,突然发现在墙上有一些裂纹,就用手推了一下,墙壁就倒在了地上,就这样一个藏经洞意外的现世。但由于清政府的忽视,使得藏经洞的文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就被国外的侵略者盗取。

最早掠走敦煌遗书的是俄国人,于1905年10月以六包劣质石蜡为饵,从王圆箓的手中换到了两大包珍贵的藏经。后来其它各国得到消息,纷纷来到了敦煌。在1907年英国人在王圆箓的手中骗取了经卷、印本、古籍多达24箱,另外各类织绣品、佛像等5箱。英国人不过付出了180两银子,却获得了如此多的珍品,这种交易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于是在1914年,他们再次来到敦煌,以500两银子从王圆箓的手中取到了不下600卷经书。英国人斯坦英就通过这两次“淘宝之旅”足足收走了敦煌文物万余件。

在英国的博物馆里,有一尊打坐佛像,几百年前的雕刻与漆色,今天看上去依然是栩栩如生,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不妥。但这原是我们中国的文物啊!侵略者的军刀砍在了它们的故土,时隔百年,再度回首,是否还记得国破的痛楚?记住,这是国耻家恨,我能从佛像的眼中看出它渴望回到自己的故土。还有许多文物同它一样,流落异国他乡。

它告诉我们:请记住这一切!用你们年轻的活力激发古老中华的力量。同学们,牢记历史,让在异国他乡的中国文物记起自己的故土与国家,让我们用青春的热血努力学习,去拯救他们吧!

【篇二:我的语文老师】

初一这一年,遇到了一个奇怪的语文老师。

老师姓周,名为丕星,顾名思义,就是大星的意思。他的相貌其实并不像梁实秋的老师那样古怪,只是脸上多了几道皱纹罢了。头发中间稀疏,四周浓密就像一管写秃的毛笔。他经常是低着头手插进口袋,两眼望着大地,迈着八字步,走进教室。

周老师上课常常这么说:“上老师的课,就是和老师一起玩。”不错,上周老师的课,时光真像奔腾的流水,转眼就下课了。

还记得周老师讲古诗,讲到李白了,他靠着一个同学的桌子,弯下腰,眯起眼睛,咧开嘴,轻声笑着说:“同学们啊,你们知道李白为什么叫李太白吗?”顿时,整个教室鸦雀无声,老师接着讲:“李白啊,这个人,据说他像俄国人,长得那么白嫩嫩的,中国人看不顺所以叫李太白啊!哈哈。”刚刚还像冰块一样的教室,马上就被周老师的幽默解冻、融化了、沸腾了,于是李白叫李太白就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

周老师讲题目时,总喜欢先说一句话:“同学们,看老师,老师长得可帅了呢!”于是,同学们都抬起头,笑呵呵地听老师讲题目。老师在黑板上写完字,总爱将粉笔折成两半,再潇洒地扔进粉笔盒里,然后帅气地把手插在口袋了,面带微笑看着我们练习。

上一次,第一次放月假返校,我们大多数同学的日记都没写,他一气之下把没写的同学叫到外面恨恨地给了他们一个巴掌,我深深地记住了一句话:“你们对得起你们那么辛苦的父母吗?”他常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啊,你们也长大了,要懂事啊!”

语文老师太特别,他的故事讲不完,但不管哪个故事里都有他的可爱,都有我们对他的喜爱!

【篇三:暑假趣事】

暑假是由一个个美轮美奂而又五彩缤纷的时刻所组成的。暑假里发生的一切,都被录进了记忆的磁带里,时常在美妙的梦中回放。一处又一处的风景名胜,一个又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迹,总令人难以忘怀,这些回忆大多是美丽的、快乐的、令人身心愉悦的、而又使人快乐舒畅的。在暑假里,我遨游于祖国大地,在这过程中,最令我难忘的一件事是在波光粼粼的西湖边,品尝了闻名中外、清香扑鼻而又甘甜无比的西湖龙井茶。

那是暑假里的一个下午,正值三伏天,天气热得出奇,昆虫里的歌唱家——蝉们正用震耳欲聋的歌声抱怨着夏天的闷热。我可难受了,虽然房间里有空调,可我这刚到杭州没几天的昆明游客如何适应的了这里闷热的天气呢?于是,我提议,我们到西湖边去玩玩,解解闷,妈妈也默许了。于是,我们出发了。由于我们的酒店离西湖并不远,所以我们选择步行,走了十多分钟,我们到西湖边。虽说这时的江南一带如同担在烤架上的肉块一样,热得出奇,可一到西湖边,一缕缕清风边迎面送来,将暑热尽皆扫去,只留下清凉与舒畅。我环视四周,看见一家不大的茶室,上挂一牌匾,颇有韵味的提着“龙井”两个大字,我对妈妈说:“妈,听说西湖龙井是闻名中外的好茶呢!要不我们去尝一尝?”妈妈表示赞同,我们走进了茶室,点了一壶西湖龙井。在茶室里,我听到一个俄国人操着生硬的中文说:“西湖龙井太好喝了!果然名不虚传!”这让我颇感自豪,还有一些人说:“西湖龙井茶不愧是世界十大名茶之首呀!”“真是太好喝了啊!”之类的啧啧赞叹。不一会儿,一个十分别致的茶壶便端了上来。我轻轻嗅了嗅,发现这西湖龙井有着十分馥郁的清香,沁人心脾。我提起茶壶,壶口对准茶杯,略微倾斜,茶水“哗哗”流入杯中。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淡绿的茶水神似窗外的西湖,美极了。我轻轻端起茶杯,轻泯了一口这清茶。我闭上眼睛慢慢品味,这茶有一些甘苦,却又格外香甜,回味无穷。不知怎的,我喝了一口就被迷住了。看着窗外那与夕阳交相辉映的荷花,我不尽想到了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真是太美了!

暑假里最让我难忘的就是这次品茶了,大家想不想一起喝杯茶呢?

【篇四:读《阿长与山海经》有感】

鲁迅的父亲得了肺病,医师给了不对的药方,耽误了医疗的时间。之后,鲁迅去日本学医,想学好医术,救病治人。不过他发现群众精神麻木,比身体上生病严重多了。从而他放弃了医学,用笔来觉醒当时民众的精神。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了鲁迅很多文章,全是唤醒民众的文章。

鲁迅先生写的《药》让我印象深刻。华小栓得了肺病,他的父亲华老栓十分爱他,打听了一个偏方:“吃人血馒头”,想让他不会死去。要知道这种肺病在当时是绝症呀!得知这个消息后,华老栓喜出望外。正巧在这这时,夏家有人闹了革命,政府杀他,华老栓就惦记着买华家人的沾血馒头救儿子。真是愚昧无知!夏家的人闹革命是为了挽救自己的祖国和民众,但是被杀后,老百姓不但蜂拥而至地观望,而且还买人血馒头。华小栓最后还是死去了,这个药是无效的。看似是华家、夏家的悲哀,其实是华夏民族的悲哀。

而阿长与《山海经》选登的《藤野先生》,写的却是鲁迅先生从医时期的事。藤野先生对孩子们教育的炙热和宽容,对鲁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要鲁迅抄讲义,希望他的成绩更好一点。鲁迅抄的血管部分移了位置,藤野先生细致地圈出来,并且和蔼地对他说:“这样一移虽然美观一些,但是血管是血管,它不可能因为这个,而改变本来的位置”。藤野先生对于鲁迅热心的希望,无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鲁迅就这样,很认真地学医术。直到有一天,还没下课,就上完了课,老师给鲁迅等学员看了一些短片:是日本人战胜俄国人的情景,中间总夹杂着一些中国人,因为中国人时常做俄国人的勘察兵。最终做勘察兵的中国人要被枪毙,围观看着的,也是一群中国人,他们都拍掌欢呼:万岁!万岁!在我们的耳中,是不是听了感觉十分刺耳?呜呼,我无法想象!于是鲁迅弃医从文,决心来挽救这些麻木的中国人精神,而不是救治人民的肉体。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藤野先生黑廋的面貌,似乎正想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鲁迅突然增加了勇气,继续写这些战斗文字。

读到这里,我知道了只要有了一颗精神富足的心,哪怕曾经你多么弱小,你还是会发展起来,成为强者。鲁迅就怀着这样的心,用笔当武器来唤醒每一位青年的心。每一篇鲁迅的文章,都是治疗精神的灵药,让我们读着受益匪浅。每一次读它,都让让我深深震撼。

【篇五:活着,灿烂好,平凡也好】

人生各异,有的如冲上天空的礼花,炸出灿烂的光芒;有的如溪中的清泉,每日流淌也无人在意。平凡的人抱怨上天对他不公,没能让他在生命中绽开绚丽的花朵;备受关注的人,则抱怨在聚光灯下的生活毫无隐私。其实,活着,灿烂好,平凡也好。

牡丹尊贵,在四月把洛阳城点缀成花的海洋;清菊优雅,让九月的南山弥漫着淡淡的幽香。前者是“花之富贵者”,后者是“花之隐逸者”;前者灿烂,后者平凡;前者备受世人瞩目,后者则只有五柳先生推崇备至。然而,两者都活出了富有价值的一生,前者为王侯将相所爱,后者被谦谦君子所喜。灿烂如牡丹也好,平凡如菊花也罢,只要活着便是最好。

览物如斯,观人亦是。

试问,谁能在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却不恃功自傲、至少自满自大一番?师昌绪便能。身为中国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的开拓者,他的成就足以影响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他早已不平凡。然而,这个老人却甘守平凡,即使是得了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他依旧没有给自己戴上“伟人”的光环。“他对钱、利什么的都看得很淡。”他的老伴这样评价他。他的人生本已灿烂,他却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放入茫茫人海中,用平凡的大衣包裹着自己。毕竟,人在世上行走,活得灿烂也好,过得平凡也好,安安静静、心如止水般地活着,便是最好。

活着,便不要为你或灿烂或平凡的人生抱怨。想汉武戎马征战一生,当来到一户乡村人家,看到村民虽贫苦却优哉游哉地生活后,贵为天子之尊的他,却感叹这种无所顾忌的生活的美好。人生或平凡或灿烂,但只要活在世上,便应用洞察一切的眼光来发现身边所有的美,并感受活着的美好。

然而,世人往往追名逐利,只向往灿烂人生,最终却常常适得其反。怀抱着成为德意志民族英雄的理想,出身卑微的希特勒几乎是不择手段地争取德国的权利,最终发展到了疯狂屠杀犹太人、俄国人、吉普赛人的地步。《复仇者联盟》中的大反派洛基因想统治地球而发起了一场不义之战,最终在复仇者联盟的反击之下全军覆没。希特勒和洛基为了追求高高在上的灿烂人生,以几乎病态的手段摒弃平凡,最后却落了个身败名裂,为万人唾弃的下场。人活在世间,灿烂未必最好,无论灿烂与平凡,以一颗平静的心活着,才是最好。

好好地、平平淡淡地活着,平凡好,灿烂也好。

【篇六:母亲的善良与爱,触动了我的心灵】

可能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是我的母亲是那么的善良,善解人意。

我的母亲,集善良,才华,爱为一身,她每天都挂着笑容,看起来是那么的友善。

母亲的才华,触动了我的心灵,虽然说当时母亲学历不高。为什么呢?因为我的外公是当兵的,外公带着全家人走。足迹踏遍我国西北地区。所以母亲和其他兄弟姊妹的教育就很成问题。他们的学校都是流动的。一会在青海,一会又在拉萨。导致母亲根本无法顺利进行高考。但母亲以惊人的毅力在几年后考上了大学。言归正传,母亲经常在业余的时间与我一起探讨历史,基本是我被难到,她也不厌其烦的为我讲,如最近的中美贸易战,她会为此给我讲美国的凶险,和中国芯片的自主化,她数学也很好,我们俩经常做做高难度的几何题。

母亲的善良,触动了我的心灵,不知何时起,外婆竟然被邪教缠身。导致她的行为,动作都很古怪,外公早逝,因为他是全连唯一一个懂俄语的人。有一次俄国的一位专家来到中国传授经验。但到了中国,发现铁路局没一个懂俄语的人,于是连长就问:“有谁会俄语?”最终找了我外公当翻译。可不幸得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外公被指出与俄国人通奸,遭受迫害,在加上长年的劳累所折磨而死。也许就是在这时外婆被邪教所缠身吧,母亲多次劝导她,可无济于事,但可能好一点了吧,母亲始终孝敬她。在外公去世后的22年间,母亲始终如一每年去扫墓,未落下一次。所以外公的墓已在深山中矗立了22年,还仍如此干净,原因就在此。

我的母亲,他非常善良。她的善良与爱,触动了我的心灵。

【篇七:《藤野先生》读后感】

在八年级课本多篇的文章中,有朱先生的《背影》,汪增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朱德总司令的《回忆我的母亲》……回忆学过的课文中,许多文章都只是在我脑海住一闪而过,能常驻在我心中的是鲁迅先生所写的《藤野先生》。

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我最钟情的是周先生的文章《藤野先生》。此文用词朴素简洁,却使人难以忘怀,用最简单的文字清楚了地写出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的所有事情。

我最爱此文的语言。看似简单普通,其实往往是这种简单的文字所表达出的道理是最明了最深刻的。如“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还有一个我。”明白地叙事,没多余的累赘,仅是一个分号和一个还有,就可以感受当时的场景是多么嘲讽,一群中国人以同胞之死而乐,多么麻木!可就是这样污浊昏暗的环境中却有了鲁迅先生这样一束光,他将用自己的光茫去照亮当时人们黑暗的心灵。就是这样一个平常的词语,用在这里却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坚定的信念以及用其一生所追随的民族使命。

我爱此文描绘的景象,特别是描写鲁迅先生自己伏案工作的场景,那种画面感爆棚,是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闭上眼睛凭借这些文字想象,已是夜深人静时,鲁迅先生伏案工作,昏黄的灯光,摆满各种文件的书桌,书桌对面墙上是挂着一张用精美相框镶着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人面皮黑瘦,眼神却炯炯有神。鲁迅先生已经累了,可他看见了藤野先生的照片,照片上的人似乎在警戒自己继续前行,先生点上一根烟,吐出白雾,继续工作。

我爱读此文,还是因为我很喜欢鲁迅这位作者,我所依恋的不只是先生的才华,更是先生的为人。鲁迅先生是一位好父亲,他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扼杀孩子的天性;他是一位好老师,无私地资助学生;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学者,拥有刨根问底的探究精神;他更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凭一己之力在世界文学史和中国发展历史中是一座屹立不倒大山。

《藤野先生》,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

热门推荐
1对手表好奇
2给我一个理由
3我是一匹狼
4谁动了我的圆珠笔
5一缕文化情,伴我终一生
6形形色色的人
7时间都去哪儿了
8那些时光带不走的记忆
9遇见什么真好作文600字
10我的朋友
11八年级作文
12往事
13踢毽子
14城南旧事读后感
15碎片化的生活,完整的人生
16妈妈的爱
17不朽的精神丰碑
18躺在草丛里的星星
19吃西瓜比赛
20四代人的压岁钱
21游华山
22我的彩绘事儿
23最美的父亲
24“共享”是一个错误
25爸爸,我是你的“温度计”
26温暖作文开头
27正视尴尬
28我和哪吒的一天四年级作文
29人物传记
30《夕阳下的奔跑》诗歌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