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
一瞬之间往往有很多令人惊艳的美丽,毛毛虫在一瞬间破茧成蝶;昙花在夜里突然绽放;雏鸡在霎那间啄破卵壳……生命中的美好,往往就藏在你不曾注意到的点点滴滴,当你不经意间发现了这些美丽,这些美好是否会定格在你的记忆中难以抹去呢?我想是的,就像那年油菜花田的景象至今仍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六岁那年,爸爸妈妈在事业上屡屡受挫,但是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决定带着我去郊外放松一下再集中精力一起打拼。就这样,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来到了一片油菜花田,不,与其说这是一片油菜花田,不如称其为一片金色的花海。微风拂过,在这片花海里掀起一阵阵金黄的浪,虽称不上是波涛汹涌,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扎着羊角辫的我对世间一切的美好事物皆很好奇,我穿过一丛丛油菜花,一阵阵清香的味道令我心旷神怡。妈妈怕我一会儿淹没在油菜花中,于是紧紧追随着我的脚步,一边走着一边还温柔地说:“慢点跑,别摔了!"我们穿过一大片油菜花,这花田的尽头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鱼儿在水中嬉戏着,偶尔还有一两只河虾游过。年幼无知的我伸手就抓,可是怎么抓也抓不到。正当我急得就要哭出来的时候,妈妈走过来说:“小鱼和小虾都是有自己的家的,它们也要回家找妈妈,你要是抓了它们,它们就见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听了妈妈的话,我不禁心生怜悯,便不再伸手去抓鱼了。妈妈匆匆忙忙地从包里拿出一条毛巾,轻轻地为我擦去手上的水,用稍微带着一点严肃的语气教育我说:“以后可不能再玩水了,你看河水多凉,很容易感冒的。”我嘟了嘟嘴,也没把妈妈的话放在心上。这时,一只小蝴蝶翩翩飞过,我的目光又转向了这只有着和油菜花花瓣一样颜色的蝴蝶身上。于是,在这片花田里,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追逐战,我追着蝴蝶,妈妈追着我,满油菜花田地跑。
爸爸刚刚还在调节摄像机,这回感觉不对劲了,他远远地大喊道:“别把人家的油菜踩坏了,他们都靠这个榨油来换钱吃饭的!”妈妈于是加快了脚步,抱住了我,然后小心翼翼地躲过一朵朵娇嫩可爱的油菜花,费了好大的劲才带我回到爸爸身边。
爸爸告诉妈妈相机已经准备就绪,我们可以开始拍照了。可我还在为刚刚没抓到蝴蝶而生气,紧皱着眉头,嘟着嘴,板着脸,用妈妈的话来形容,就是活像旧时候地主家的傻儿子打不过其他寻常农民家的小孩子时生气的样子。
爸爸妈妈安慰着我,说蝴蝶也有家,要回去找妈妈,要是被我捉了去,从此没爹也没妈。我这次却不愿意相信他们了,还是嘟囔着,看起来十分好笑。爸爸去调节了延时拍摄的功能,叫我和妈妈站好,妈妈敢紧抱着我,爸爸在相机前摆弄了一会儿之后,也跑到我们身边。我还是一样的表情,因为我还是一样的生气,觉得爸爸妈妈忽略了我。
然后,爸爸拿相机给我和妈妈看照片,照片里的男人挺拔自信,和现在略显苍老的模样实在是让人有些难以接受这是同样的一个人;照片上的女人美丽优雅,和现在的市侩圆滑也是差异明显;而照片上的小孩一脸不满,和现在青春阳光的少年相差甚远。岁月那把刀如水一般,轻柔地刻下一道道痕迹,但是它又不像水,因为即使在阳光下照射它也不会因此干涸。
就是这样一幅画面,永远的定格在了我的记忆里。不要嫌弃你的父母如今的市侩圆滑,因为,他们曾经也是那样的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向往,生活在他们身上已经留下了太多伤痕,我们应该去抚慰那些伤痛给予父母的伤害,而不是去加重伤害。
让回忆定格在生命,让美丽永存人间!
【篇二:载书远航】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年少,没机会去行那万里路,但我们却有机会去读万卷书。
记得年幼时,对书是十分好奇。我知道,妈妈每晚睡前的故事都从那里来,于是我便自己去尝试一下。在书里,我参加了白雪公主的婚礼;见证了美人鱼为爱化成泡沫的那一刻;我看见了匡衡的凿壁偷光;见识了苏秦的悬梁刺骨……书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的奇妙,一本本书使我惊叹,一个个悲情故事使我悲伤,也明白了古人为何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
而现在,我依旧认为书对我有巨大的吸引力。一个人读一本好书,不应当永远只是涉猎,更应当去细细品味。在品味中不断增长自己,所以培根才会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这便是读书足以长才。读书足以怡情,在炎炎夏日,泡一杯绿茶,捧一本好书,立刻变觉凉爽许多。在凛冽冬日,泡一杯红茶,依旧是一本好书,便觉得一股暖流由心散发出来。独处之时,读书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一件事啊!骄傲与繁华,教化与落寞,全部抛诸脑后,完全沉浸于书中,与这天地完全水乳交融,仿佛我就是大地,如此沉稳,仿佛我就是海洋,那么活泼,仿佛我就是天空,这样深邃。
我喜欢在夜晚去看书,那种褪去喧嚣的沉寂,正是我所想的。在书中,我看见秦时的冷月,唐宋的乐舞,明清的悲歌,将经历过的,没经历过的人生百态,浮华沧桑尽展眼底。在书中,你可以仰望山的巍峨,也可以体验一览众山小的雄起。在那有月抑或无月,有风抑或无风的夜晚,我去拜访高傲的李白,忧民的杜甫,深情的自清,也会去聆听鲁迅大师的敦敦教导,感受飞扬的激情。与书为伍,可以多一份高雅,少一份俗气,多一份安静,少一份浮躁,多一份儒雅,少一份市侩。
如果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愿意载着满满的书去远航。在悠长的人生远航,请带好人生的书。
【篇三:雷锋精神】
有这样一个人,他乐于助人,善于施善。他不图名利,默默奉献;他心怀天下,以他人之乐为自己之乐,他就是雷锋。
有一种精神是责任
两位公交车司机,不同地域的两个不相识的人,却做了同样的事,同样伟大的事:在与死神见面的那一刻,他们将公交车靠边、停车。简单的几个动作耗费了他们最后的气力,平凡的几个动作挽救了一车人的生命。当贪图享受、纸醉金迷等市侩的社会心态一直困扰着我们,当很多人沉醉于物质的追逐而丢失了做人的道德基石时,他们用生命诠释了责任。
有一种精神是承担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80、90后身上并不是空话。这句话反而被付诸了更实际的行动。赴美留学生彭斯不过22岁,却在得知母亲慢性重型肝炎晚期的消息后毅然回国为母亲捐肝治病。“最美女孩”孟佩杰5岁时养母全身瘫痪。养父离家而去,年幼的她用稚嫩的双肩挑起重担,不离不弃照顾养母,十年如一日。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推翻了在别人眼里80、90后不知孝道的观念,书写了一部部动人的故事,彰显了中华文化传统美德。他们用行动见证了承担。
有一种精神是温暖
她是一个平凡的旅客,却在大雨滂沱之时为一个因残疾而行乞的老人撑伞并护送其回家。一路上,她将伞的大部分遮住老人,全然不顾被雨打湿的自己。她的平凡善举,朴实无华却闪耀着至真至善的人性光辉,她胸怀一颗赤诚之心,一颗关爱弱势群体之心。她用善良温暖了人们的心。
有一种精神就在身边
雷锋精神并不是仅表现在那一群人身上。公交车上的让坐,每一次的捐款,或是热情帮忙,拾金不昧,甚至只是弯腰捡起一片废纸,都体现着社会的和谐,都是雷锋精神。不要吝啬你的援助,不要怕向别人伸出关怀的手,不要因为没有报酬就不做,也许,你毫不费力的一个小动作,就能换来别人涌泉的感恩和世界的认可。
雷锋精神,永垂不朽,道德火炬,代代相传。
【篇四:眼睛所能看到之外的】
人性是复杂的。我一直这么认为。因为人很复杂,所以由人组成的世界就更难以捉摸。我却希望用简单的想法去看待这个复杂的世界。
——题记
从我家居住的小区不远,在街道的拐角处,有一个小小的早餐店。我说不上是这里的常客,一个月起得早的日子,就来几趟吃碗热汤面,再去上学。从外面看起来,这个店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店里的摆设略显简陋,墙壁被长年累月的油烟熏得发黄,还贴了不少看起来有些年月的海报。店主是一对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夫妇,丈夫有些木讷,很少说话,只是做事;妻子虽然话也不多,但空闲时偶尔也和来店里的熟客唠嗑几句。他们有两个儿子,年纪和我差不多,在上高中。我放学回家经过他们店前时常常会看到他们的两个儿子在店里帮忙。只是,现在只剩一个了。
如果那件事没有发生的话。在我眼中,我一直以为他们这样的生活也是幸福的,哪怕辛苦一点,一家人在一起就很好了。然而,事情毕竟已经发生了:他们的大儿子去年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在某中学跳楼自杀了。
这事曾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茶余饭后,大家好像都在谈论这件事。可是事发后,当事人却仿佛蒸发掉了一样。有好几天,街角的早餐店都没有开门。每次路过的时候,我总觉得在那张已经关上的破旧的卷闸门后面隐藏的是一对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切与伤痛,于是心理也有一种莫名的伤感。几天后,早餐店又重新恢复了营业,一切似乎都没有变。但那丈夫分明更沉默了,妻子脸上的笑容也少了很多。
我单纯地以为在那几天里,他们只是暂时回乡去料理儿子的后事了,直到我听说了人们的议论后,才觉得万分的诧异。据说在早餐店关门的那几天,这对夫妇领着一伙人竟然抬着死去的儿子的尸体去学校闹事,说是要求学校赔偿,甚至将他们孩子的尸体扔到学校领导的办公室。人都已经死了,扔尸体有何意呢?不知道那可怜人的魂灵安否。我看着眼前的这对夫妻,心里真的很难把他们与大家口中说的“抬着尸体去闹的人”联系起来。老实平凡如他们,难道也有像无赖恶霸一样聚众闹事的一面吗?
心头漫过一阵苦涩,这就是人性么?因为失去儿子的打击,所以丧失理智,可以不顾亲情的利用儿子的尸体去闹去索赔?我不明白这是他们突然受了刺激所致,还是一直潜藏在内心的所谓人性的“劣根性”终于爆发了?人性是如此复杂,我们往往看得到它的表面却看不到这表面之外更深层次的内容。
初中时,学校外有一个小卖店,卖些文具,同时在店前摆了个小摊,兼营些凉面、米粉之类的小吃。店主也是一对夫妻,妻子是个五十岁左右的女人,个子小小的却很干练,总是很熟络的招呼我们去给她做生意。丈夫则是个有些“呆”的人,让我想起了杨绛笔下的那个车夫老王,个头高而木楞。同学间有好些都说这个店的东西贵,而且这个女人很市侩,所以不大想到他们店里买东西。我多少也受了点影响,平时对他们也多了一种审视的意味。一天放学后,饥肠辘辘的我等不及回家吃饭,就打算先到他们这里买一碗米粉垫下肚子,随便也可以驱点寒意暖和一下。那时正是寒冬,暮色已深,那男人站在摊前守着,不时地跺跺脚;女人就在一旁帮忙。男人将煮好的粉递给我,我把钱给他。无意中瞥见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猛地一惊。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因为要做事不得不整天暴露在寒风中,整个手都因生冻疮变形了,红肿的指节,手指像腊肠一样,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冻裂结痂了。只是一眼,这双手就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我有些失神的接过米粉,女人将找好的钱递给我,并送上很真诚的笑脸,亲切地说了几句让我多光顾之类的话。我瘪了瘪嘴,想说些什么,然而最终只是茫然的应了几声。尔后我端着粉离开了,回头看见女人握住男人的手哈了口气,继续在寒风中等待着顾客。我对他们苛刻的心在那一刻柔软了。生活是艰辛的,人也总是有私心的。那女人也许市侩,但她给我的笑容很真诚。他们的生活只能让他们多为自己着想一点。
眼睛所能看到之外的,需要用心去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所知的苦衷,人性也许曾经是简单的,但生活让它复杂了。我们是旁观者亦是当局者,我们亦清亦迷。用简单的想法去看待别人吧,去体会他们无奈的心情,多理解别人,让自己的心也简单一点。
【篇五:深夜食堂】
泡一杯茶,拿一些饼干,听我来给你讲故事吧。
当有一天晚上,你突然听到了一首很感人的歌,你突然觉得想哭,有一点想你的妈妈了,于是你给她打了个电话,可一直没人接,你觉得她应该睡熟了,想着等一会儿再打过去。可没过了一会儿,你便听到电话响起,你赶忙去接,发现是妈妈,她说:“喂,什么事啊?这么晚打电话。”你回答到:“没事,就是刚刚听到了一首歌,于是有点想你了,你先睡吧。”你的妈妈回答到:“儿子,妈妈即使不听歌也很想你。”……你有多长时间,没和你的父母你好好聊天了。
你以前总是嫌弃你的爸爸平庸,但你有没有想过,他曾经也是一位怀揣梦想的少年啊;你总是讨厌母亲的市侩圆滑,但你有没有想过她曾经,也跟你一样,憧憬过未来。你总觉得他们非常的土气,又俗又落伍,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曾经可能在班里是最最帅,我最美的一个人。
父母的啰嗦并不是讨厌你,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你觉得父母啰嗦,其实他比任何人都要关心你,要更爱你。他的啰嗦。是在指引你才提醒你再告诉你,他是爱你的。他是关心你的,他可能想告诉你:我没有办法一直陪在你的身边,所以你一定要独立,一定要自己学会生活。
无论你做什么,你的父母总是支持你的,他们会在你的背后默默的鼓励你。如果他们想要跟你聊天,请不要不耐烦,认真的听听,毕竟他们想在短暂的时光里面,多跟你交流一下,跟你一起聊聊天。
好了,时间也不早了,该睡觉了。现在把你脑袋里想的各种的事情都忘掉,好好的睡个觉,迎接美好的明天吧。晚安,祝你好梦……
【篇六:原来,她是这样一个人】
“哎,你说老李家是不是……”星期五放学回家,顺路到楼下刚开的果蔬店里买两个西红柿做西红柿炒蛋。但是一进门就听见了一个尖锐的声音在低声说着什么,仔细一听,原来又是一些长舌妇在聊些什么东家长,西家短的琐事。
我心里冷哼一声,别人家的私事,管你们什么事?虽是这么想,但我并没有表露出来。
“要买点儿什么?”只见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迎了上来,她穿着一身朴素的衣裳,上面沾了些许油渍,这又为她增添了几分市侩气息。她的头发扎成一个花苞,上面还插着一个廉价而破旧的饰品。
“来两个西红柿。”我答道。
“好嘞。”她麻利地用塑料袋装起两个西红柿,放到电子秤上,按了两下,把袋子系上,然后递给我,“三块钱。”我拿出钱,递给她便走。耳边还有她的“慢走”。
初次见面,她给我的印象并不是很好。
北风呼啸着从我脸上刮过,还夹杂着几颗零星的雪,刮得脸上生疼。妈妈有事出去,而我一个人在家害怕,便自己跑了出来找妈妈。
“你这孩子,大冷天的不在家待着,出来干什么,快进来暖和暖和。”一个尖锐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我冻得受不了了,便走进她的店里。“你妈呢?咋自己一个人在街上晃悠?”她又问。我看着她,仿佛是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把来龙去脉都告诉了她。“你妈电话多少?找不到你,她还不急死?”她一边着急地说,一边掏出手机。我看着她眼底的焦急,一串号码脱口而出。打完电话,看到瑟瑟发抖的我,她急忙趁买东西的人不多之际,给我烧了热水喝,还陪我聊天。
不一会儿,妈妈便来了,还不停地谢她,她只说了句:“没事儿,人和人都得帮衬着点儿。”
以前,我觉得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长舌妇,讨厌她;而今,我却看到了她的善,又对她充满感激。正如她所说,人和人都得帮衬着点儿,谁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呢?存善念,做善人,人生之路会宽广许多。这是我通过她的身上感受到的。另外,千万不要以貌取人。
她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善良但又有点八卦的人。谢谢你!
【篇七:怕也要回家】
星期四,我跟妈妈约定好晚自习下课回家。
八九点的夜路,刚下过大雨的,空气浑浊的很。天色昏暗极了,记得上一次回家,天边还有着月亮,这一次看不见一丝月光了。周围还下着小雨,有些湿润。柔和的灯光在几户人家亮着,微微能听到其他家庭聊天的声音。
进入五月,小雨与燥热交织。只穿了两件单薄的衣衫。路走远了,树林多了,夜里多了些墨绿。但并没有因此而改善周围气氛,夜里漆黑,只剩下孤单的路灯。
“嘶,好黑啊,我下次还是不要请假了。”“妈妈,这么黑,你一个人回家不怕吗?”我问着妈妈,妈妈夏天白天要工作,每天接近傍晚才回家。“不怕。”“屁,我觉得每个女孩子都会怕黑的,即使是一位母亲。”“那又怎么办呢?怕也要回家。”母亲欣然笑笑,“所以你要好好读书,以后妈妈就不用半夜回家啦。”
初夏的蝉鸣在少年耳边响起,从此一句话就记了好多年。母亲的市侩圆滑可能让你讨厌,但母亲曾经也是有着满满理想的女孩。也是在夏天期待夕阳西下的孩子。
但无论如何,怕也要回家。直到黎明冲破天际,我也挥之不那心酸的微笑。伴随着夏季的热风,冰过的雪碧一起在年少的回忆里。
妈妈的轻语也是梦想。
——所以你要好好读书,以后妈妈就不用半夜里回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