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辨证给了我一双智慧的眼睛】
“我是完整的自己,我是我的对立面”如此辨证的说法像惊天霹雳一样让人思维为之一震,用批判辨证的眼光看古往今来,看沧海桑田,在历史的长河中获取智慧,在科技发展中体悟真谛。辨证,给了我一双智慧的眼睛。
辨证地看历史,在波谲云诡、世态变迁中炼出一双智慧的眼睛。“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四面楚歌之时感慨悲叹,认为时不利己而导致兵败自刎乌江的境地,殊不知,在鸿门宴上那无知之举,在阿房宫前焚书之态渗透到今天,终将造成兵败山倒的局面。
还历史一个清白,莫再高唱“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调,辨证地看历史,才发现,那个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的人才是真命天子,辨证地看历史,才会明白历史的车辙是如何缓缓驶过,走向今天。
辨证地看科学发展,在改革创新,推陈出新中炼出一双智慧的眼睛。
普朗克在多次实验后,发现了量子力学,但他却不敢大胆批判、辨证地看待,
认为牛顿力学三定律是完美无瑕的宝玉,他撤销了自己的言论,也使物理学为此凝滞不前了几十年。
当被情感迷住双眼,一叶障目的普朗克怎能翻开真理的面纱?相反,几十年后年轻的爱因斯坦辨证地发展地看待科学,高度评价了普朗克又提出光电效应。两相对比,辨证之光像太阳一样普照真理世界,还世界一个原本清晰的容颜。
辨证地看自己,在艳阳高照下寻找阴暗的角落,在凄风苦雨中体会辉煌的成功。
一位哲人曾说过:“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并不断改正的过程。”一直好奇是怎样一种智慧,让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错,正是辨证的思维。有了它,才能高唱“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在数次遭贬后依然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平静心态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正是因为他有“居安思危,居危思安”的辨证态度。
没有辨证的目光,在喧嚣的评论中,你只会觉得曾国藩是个卖国求荣的软弱之辈。怎会知道没有他哪来的曾经的“同治中兴”?
没有辨证的目光,你只会在红颜祸水的陈腔滥调上说西施误国,怎么还会看到夫差好大喜功的性格弱点?
用辨证的目光看问题,在历史的沧海桑田中,在科技日新月异下,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智慧地生活。
辨证,给了我一双智慧的眼睛,我要用它去寻找光明。
【篇二: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生命长河,起伏不断。它有着春的活力与夏的精彩,也必须面对秋的萧瑟与冬的严寒。可是,无论冬风多么刺骨,无论河水多么寒冷,我们都必须迈过这道坎。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只要你肯迈出第一步。
这第一步中,包含着无比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心。正如一道歌中唱的那样:“而生命对每个人都不公平,那我们只能挺身,迎向那场骤雨,直到光明。”冬,终究要来,既是避无可避,何不带着勇气与信心去迈下那稳固的第一步呢?只要你能迈稳这第一步,再冷冽的冬风也无法将你吹动!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只要你肯顶风一直走下去。
想要不迷失于冬风之中,就必须有永不动摇的信念。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在提出量子论之初,物理学术界一片哗然,许多物理学家不承认这种“谬论”,普朗克也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可是他坚持自己所提出的观点毫不动摇。在物理学术界的争论浪潮逐步平息之后,他的量子论终于被证明是正确的。在这样一场寒冬般的煎熬里,普朗克最终迎来了春天。正是他心中那抹不散的光明,支撑着他一路走了下去。信念,可以使人不可战胜,在面对寒风时,我们只须坚信:冬天降临了,春天不会远的!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只要你能踏实了最后几步。
这最后几步要求人们善终的耐心。放眼望去,有多少人败在了这最后几步上?当刘备称霸汉中之时,那是何等的威风?多少人望风披靡?可因为义弟的败走麦城,爱将的失街亭,风雏先生的阵亡,眼看要到手了的天下最终无奈地拱手让人。或许正是这最后的几步,决定了我们未完成的事业。“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日常生活,在寒风之中,在黎明之前,更应耐心一点,踏实最后几步,才能以完美的姿态迎接春风与光明。
“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这是我国民间的一句俗语,它为何能流传至今?因为它是真理。
确实,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