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兰州人的作文

【篇一:作文大全】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兰州人,也是一个爱书的兰州人。小时候看书,总是妈妈带着我去,稍大一点便自己坐着公交车来到五层楼高的西北书城,硕大的招牌,无尽的书架足以震感我幼小的心灵。在数目繁多的名目中,找到一本自己的所爱,绝非易事,这往往要耗费一天的时间,然而这种浪费总带有别样的美丽和心甘情愿的值得。

有时候你往往渴望读些什么,却又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怕耗费一天光景,却落得两手空空。但我却从不慌张,我知道在一排排的书架中,总有一本书在等着和我相遇,当你看到它时,会产生一种力量,直击你的心房,让你不顾一切,哪怕是偷,是抢也要带走它的冲动。

初中,无意间看见同学课外书末页盖有纸中城邦的印章,即被这名字的美感所深深吸引,打听到地址,便寻了过去。比起那个五层楼高的西北书城,只有一层楼的纸中城邦显得更安静,更女子。在这座城邦里,我安然度过了初中,高中的全部时光与全部相思。

后来,上了大学,去了更广阔的天地,看了国家图书馆的宏大,南京先锋书店的独特,而那些年少时的书店也不再常去。有一年暑假,骑车去游玩途中,无意中又经过年少时的纸中城邦,只是它已改了模样。多了一层楼的空间,多了咖啡屋的悠闲。看来成长的,不光是我,还有它。我深深的知道,这种成长,不单是资本的力量,更是对书本渴望的力量!

【篇二:故乡的春节】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童谣,想必身为中国人的你我,必定会想起热闹的春节,全家团圆之日。而我,却不禁思念起故乡兰州的春节,那便是我最想过的节日。

话说这小年儿一过,鞭炮就开始响了起来。年味儿也浓了起来。家家户户都贴起了春联、年画,大街上处处喜气洋洋,超市里也装扮得红火,布置起了“年货一条街”、“年货万件挑”等,但是,对于我们兰州人来说,买的最多的,还得属成袋的白面,包饺子,炸麻叶、油果没了面可怎么做?当然还有各种蔬菜、干果,人们更是采购的不亦乐乎。

一眨眼就大年三十,早上起来一睁眼就要开始忙活,约莫早上9点的时候,人们便开始剁饺子馅,“咚咚咚咚咚”,家家户户便奏响了锅碗瓢盆交响曲!那声音轻快悦耳,是快乐的象征,人们忙着,乐着,不一会儿就剁好了饺子馅。到了晚上六七点钟,不用说,家家户户都飘出了饺子的香味。加上腊八泡的蒜和醋,正如老舍所写:“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吃完了饺子,人们还要准备大年初一待客用的食物——麻叶,这是兰州的一种传统小吃。所谓麻叶,就是用面和芝麻做成的一种食物。待和好了面,再将和好的面掺进芝麻,掺匀后,便用擀面杖把面擀成薄薄一片,切成饺子大小的菱形,中间切一个小口,最后把麻叶的一角穿入小口中,顺势一拉,麻叶就完成了,这是麻叶制作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到成型麻叶的外观。再丢到油锅里去炸,直至金黄香酥……不仅如此,各家的麻叶也并非完全一样,这家甜一点,那家咸一点,有的人家甚至还要放秘制调料。吃着令人回味无穷。要不然,我咋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胖子呢!

吃也吃了,就差没玩了,不用说,自然是放鞭炮了!什么“二踢脚子”、“双响筒”我都敢放。可谓独对那“大红鹰”畏惧三分,生怕炸了手,伤了眼睛。

不久,元宵上市,春节的另一个高潮,便如期而至,人们放鞭炮,赏花灯,不论是男女老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可惜,元宵过后,春节也就即将结束。我美好的故乡春节再一次离开了我。而我,守望在故乡千里之外的宁波,盼望着我最想过的节日的再次来临。

【篇三:乡情】

甘肃省,一个相对其他省份来说比较贫穷的省份;平凉县,一个相对于其他城镇来说更加荒芜的城镇。那里,便是我的故乡。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它在版图里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东邻陕西,却并非一座古城;西靠青海,却无五河交纵。黄土高原上立着矮小的土屋,平原里点缀着古朴的楼台。

即便如此,我的家乡也并非优点全无。牛肉面的味道是独特的,兰州牛肉面更是名响全国。红油浇在面上的那一刻,香味如脱缰野马,肆意地扑鼻而来。葱末撒在汤里,浓郁的味道如潮水在舌尖上热舞。淡黄的面条细腻丝滑,汤汁清香怡人。这碗面爽口醒胃,不仅征服了兰州人,更是俘虏了全中国的食客,得了“中华第一面”的美誉。

梦在飞天中,魂入敦煌里。敦煌的莫高窟里堪称“中国卢浮宫”。那一个个披着轻纱的飞天仙子,衣裙飘曳,巾带翻飞,凌空而起,翔于九天。九色鹿在彩云中徘徊,菩萨在召唤秋风,那是远古的召唤,那是黄土的召唤。窑洞中,巨大的卧佛侧卧在石床上,双眼微闭,好似冥想,又若深修。每次回到家乡,我都会到石窟中凝望这古老的艺术,来来回回,沉浸不已。

戈壁中,闪现出广袤的酒泉;无垠的沙漠里,卫星中心巍然矗立。东风航天城外,向莫测神秘的银河送去无数联系光的纽带,照耀着人们的幻想与未来。嘉峪关内,东风破袭,烈焰四起,这片土地上燃烧着荣耀,也燃烧着希望。

在荣盛中,故乡低调谦卑;在坎坷中,故乡屹立不倒。年末,疫情暴发。大街小巷不复往昔的繁华,摩天大楼里也一改昨日的喧嚣。城市陷入沉默,唯有西风带来边郊的祥和。土墙前,枯黄的稻草挡下了肆意的病毒。铜门后,团聚的家人共享着美好与安详。这看上去荒芜的土城,竟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休憩之所。当时城镇尽封,青岛也不例外,我们无处可去,只有故乡如母亲般,无私收留我们,为我们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深深地思念不断,浓浓的乡情未泯,这就是一个十三岁少年的故乡情……

热门推荐
1七夜雪读后感
2每个站点都有风景
3小兔过河
4观《夏洛的网》有感
5刻意
6撇捺人生
7番茄学游泳
8我学会了吹吸管
9爱臭美的妈妈
10劳动的乐趣
11未来的眼镜
12飞龙栈道
13图书借阅公约
14从诗词中窥见万里浮华
15感动
16一封家书表孝心
17拔罐记
18我的妈妈
19初秋
20我爱我家
21假如给我一双翅膀
22乞讨的人
23阅读,让我更聪慧
24我的妈妈
25二十年后的家乡
26游炭河古城
27有意思的小老鼠
28我与语言汉字的故事
29我感冒了
30生活的碎片化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