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忘了吧】
阴影像是不可合愈的伤疤,每一次回忆都像是在旧伤上撒盐。
我的童年留下过一个阴影,每次揭开它或触及都是一种折磨。
五岁那年在堂哥家玩耍,我总是想和堂哥玩,所以一直尾随。这样子对一个正常人来说都会厌烦,堂哥无可奈何后,只能跑到一个房间。我也被带到了房间。一进房间,灯突然暗了,我猝不及防地望了望周围。只听“咔嘣”一声,门上锁了,表哥早已跑得不见人影。那时我还小,一下子大哭起来,只顾用手拍起门来,无助地望着周围。小堂哥更气人,在外面煽风点火——学狼叫。
我哭得那叫一个惨烈,最后才被婶婶“救”出来。以至于我出来后精神恍惚,意识涣散,竟至两三天没说话。
打那以后,每当我独自进一个封闭空间,只要一上锁我就会哭个不停,妈妈也是又自责又悔恨。
现在又能如何,每当进一个房间,只要一上锁,我就会吸一口冷气,呼吸急促,全身发热,想到一些奇怪画面,然后想这些恐怖的东西把自己逼出房间,睡觉也只能开着门了。
我一直在劝自己忘了吧,甚至有时都在练习怎么适应。可是一进封闭的房间,我就会忍不住害怕,白天会好很多,锁上门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主要是天黑时。
这件事影响着我,以至于班上的人都取笑我,但锁上门这件事那么常见,我知道必须忘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甚至希望失忆一场,但这不现实。我会通过训练来慢慢消除记忆中的“恶瘤”。
【篇二: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人们常说垃圾是危害人类生命的一大“毒品”,还有人说:垃圾是破坏地球环境的“恶瘤”。可我觉得垃圾虽然有害,但只要人们进行科学管控,搞好垃圾分类,将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就可以变废为宝,对我们人类也是很有用的啊!
其实垃圾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可回收垃圾、一类是厨余垃圾、另一类是其他垃圾,还有一类是有害垃圾。分类后的垃圾除了用不同的东西分装,它们的用途也有所不同。那么,这些垃圾各自又有什么样的用处呢?比如说,可回收垃圾是指那些适宜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废弃物,像废金属、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等物品,通过加工就可以循环再生利用。当然,如果这些生活垃圾不进行分类处理,就有可能造成很多的危害。我曾看过一则消息,一个男孩把一堆旧电池扔进水浇地,结果造成了严重污染,原本绿油油的蔬菜全都死了。
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叔叔往垃圾箱里随意扔了一大袋垃圾,我赶紧跑过去对叔叔说:“老师说垃圾是要分类的,不能乱扔垃圾!”提出要和叔叔一起把这些垃圾进行分类。叔叔答应了,我们一起分了10分钟,终于分完了,叔叔夸了我并要塞给我5元钱。我连忙谢道:“叔叔,不用给我钱,因为我帮您分类也是在帮我们的地球做分类呀!”
是啊,如果我们每天花一分钟来做垃圾分类,就可以给我们共同的地球美化十分!
【篇三:我喜欢的美食】
俗话说:没有吃过海门的红烧山羊肉,就不能算真正到过海门。而这种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则是用其貌不扬的山羊做成的。
山羊长得并不漂亮,甚至在西方国家还被称为“恶魔的化身”。原因是,山羊的眼睛并不像其它动物那样圆圆的,或是像叶子一样。它的眼睛很长很扁,就像西方神话中的恶魔。头上长着如宝剑般锋利的尖角,只要一有人靠近,它就会威风凛凛地抬起头,炫耀似地摇摇头上的尖角,那样子就好像在对我说:你来呀!我可不怕你!它身着一身深褐色的长袍,上面还有着星星点点的黄色“花纹”,它的耳朵小小的,形状如叶子,这可是海门山羊特有的标致。一撮短短的白色胡子,把这只公山羊装点的更像一位学术高深的长者。
山羊的公母是很好分辨的,母的山羊性情温和,头上的角也是圆润的,并不锋利。看人的眼神也很友善,就如小溪一样清澈。而公羊却恰恰相反,它们的角尖而锋利。看人的眼神也充满了杀气,就像是要把人用眼神穿透一般。
不过,山羊虽然长得并不突出,但它却全身都是宝。
山羊的毛发可以用来保暖,如果在寒风刺骨的冬天穿上件用山羊毛发制成的衣服。那么,这一冬天,你都不会感到寒冷。山羊奶的营养价值也很高,要比奶粉更纯天然。羊角也是一种药,它可以祛风湿,通经络,解疮毒,杀虫,清热,镇惊,散瘀止痛。羊血则可以活血化瘀、止痛等。它的含铁量比较高,而且是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处于生长发育段的儿童吃了以后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并能有效的预防老年人的冠心痛,动脉硬化等症。它还可以防癌,像羊血这种含有钴的东西是防止恶瘤生长的重要元素,是不可多得的宝物。
这就是一只山羊的作用,你是否会觉得很奇怪呢?如此一只普通的羊,竟有如此用处。
【篇四:雷雨观后感】
“那是爱情吗?什么才算爱情?”我反复地问着自己。
《雷雨》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看时只觉淡淡的无奈与感慨,而看后伤感却阵阵漫上心头,让人久久无法释怀。
剧中最让我感兴趣的不是周萍,不是四风,而是凶狠奸诈、残酷冷血的周公馆老爷——周朴园,他与鲁侍萍前后30年的情感纠葛吸引着我不断深入思索。
周朴园这个鲜活的形象在多数人眼中是一个衣冠禽兽,为了发黑心财,他一手策划活活淹死了两千多工人;为了迎娶有钱人家的小姐蘩漪,他铁石心肠无情逼走了为他刚生下第二个孩子三天的侍女侍萍。如此看来,他可以称是封建家庭丑恶的化身,是那个阴暗年代里产生的孽种、恶瘤。朴园不配拥有爱情,他也许也根本不爱侍萍。他对她的感情,好比纨绔子弟与青楼女子间的玩笑嬉戏一样。
如果故事在这儿结束,朴园、侍萍的爱恨旁人还看得清楚。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渐渐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双向的矛盾中。在周朴园以为侍萍投河自杀后,他将家中的新家具换回从前侍萍“顶喜欢的”,他保留着侍萍关窗户的习惯,他还记得她“四月十八”的生日……我们无法想象,这么一个双手沾染鲜血的恶魔是如何记得这些琐碎,我们更无法想象,要是这不算爱情,朴园为何将侍萍的照片放在柜子上最显眼的地方,又为什么在许多个夜晚静静地注视她呢?
那是爱情吗?作者匆匆忙忙的结尾冷不丁给我们抛下这个问题。书中人喜怒于书中,这也许是读书人最大的悲剧性:我们永远无法透过时空去经历他们的故事,倾听他们的心声。《雷雨》的结局仿佛一座无字碑,埋葬着书里难分难解的爱恨情仇,谁功谁过无所定论,而让我们自己来评说期间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