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虚拟时代,不为物役】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明确指出:以物相辅,能够大大提升成功的几率。但,正如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库克所言,在这个时代,最可怕的不是计算机像人一样思考,而是人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人工智能固然功不可没,但,人类不能为物所役。
在这个时代,科技快速地发展着。我们可以赞叹于霍金的智能轮椅是多么伟大精妙,正是先进的科技才使得他的思维得以传播,得以化作文字,成就轰动世界的《时间简史》。在许多对人体有害的工作环境中,计算精密的机械仪器代替了人类,准确高效地完成工作。而绕过科技带来的便捷之景,同时我们看见了多少本该鲜活的青年人被禁锢于虚拟的网络中,不再出门,宅在家中,瘫陷于松软的沙发内,一天的生活内容仅仅是动动手指。近年来多有新闻报道,年轻人因为长期熬夜追剧,打游戏,导致暂时性失明,连颈椎病都有了年轻化之趋势。人人都有手机,电脑……日常生活中,“低头族”随处可见,若一味地沉溺于智能科技带来的精神愉悦中,那份最初的愉悦感,最终可能变成“精神鸦片”,残害自己。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充分利用智能科技,而不当为其所役。
智能科技的发展还带有更多潜在的影响。常常看见一些年幼的孩子,在那本该对自然万物萌发兴趣,在阳光照耀下尽兴奔跑的年纪,痴迷于手中一方小小的屏幕。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言论,劝孩子尽早地接触计算机,道是未来将是计算机主宰的时代。可是否曾有人想过,人类是自然滋养而生的生灵,本就来源于广袤天地之间,我们该享受的,包括大自然所赠予的一切。美国有一项研究数据表明,幼年时期依赖计算机越多,接触自然越少,就越易丧失拥有的感官潜能……在人工智能的汹涌浪潮前,我们是时候该思考,在这个虚拟时代,如何重拾生活。
《管子》有云:“君子使物,不为物使。”王安石早已承认,物之相辅必不可少。万众瞩目的人工智能,拥有难以估量的发展前景,我们的生活因此已发生——我也相信,将进一步发生更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最初的宗旨即是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好。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之际,于这智能科技构造的虚拟时代中,人类亦不会停止思索,思索着出发的目的,思索着最完美的结局——虚拟时代,不为物役。
【篇二:洒脱是一种情怀】
“一箫一剑走江湖,千古情愁酒一壶。两脚踏遍尘世路,以天为盖地为庐。”
洒脱是一种心态。洒脱是不甘运气,勇于挑衅,坚强刚韧,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否记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陶渊明隐居山林,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只求一箪食,一瓢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身处乱世却唯我独清,他放纵山水,醉心于田园生活,他是如此洒脱!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酒入豪肠,三分剑气,七分月光,李太白颠沛一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仙骨豪情,侠客剑气。鹤发童颜,精神抖擞,雄姿英发,东坡骑马出猎,仰天长啸,啸出“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心态,一片赤诚忠心。杜子美的胸怀绵亘万里千山,尽抒“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涉为谁雄”的万丈豪情。他们酣畅洒脱,不为外物役使,执着于心田寻求的一种自由独立。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洒脱是李白的豪情,洒脱是杜甫的无畏,洒脱是一种情怀。
我叹服,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他羸弱如此,竟也如此这般洒脱。我叹服,柳三变落榜失意,年轻气盛,作下“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离经叛道之语,他是如此放荡不羁,张扬个性。我叹服,刘禹锡颠沛半生,却洒脱从容,年过半百仍壮心不已,高唱“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拥有洒脱,能保持一份高洁的心态,淡然从容,乐观向上;拥有洒脱,不受外物役使,执着于心田寻求的一种独立的精力;拥有洒脱,面对尘世,面对官场,仍心静如水,唯我独尊,拥有洒脱,便能以博大的胸襟接纳万物,以宽广的胸怀去看待社会。
洒脱是一种情怀,一种心态,一种胸襟,一种经历的解放,一种向往自由的奔腾。洒脱是青莲居士仰天大笑藐视权贵的豪情,是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从容,是柳三变鄙弃功名,浅斟低唱的无畏,是苏轼大江东去,只愿“沧海寄余生”的淡然。
洒脱是一种情怀。
【篇三:人工智能】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正一步步走进我们的世界。是欣然接受,还是退避三舍?我认为,不论态度如何,机器人永远无法取代人类。
诚然,机器人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之处。在家做清洁,有扫地机器人;给小朋友讲故事,有对话机器人;餐厅点菜,有服务员机器人。“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如果利用机器人,我们能得到更高品质的社会环境、更高效率的生活状态,何乐而不为呢?
但与此同时,随着机器人不断“拟人化”,不少人开始深思:我们的生活将要被机器人主宰了吗?阿尔法狗击败李世石余温未散,又有高度仿真的机器人索菲亚横空出世,我们担心未来的某一天,电影中机器人统治世界的局面成为现实。于是有人用消极的态度负隅顽抗。我认为,我们应在这之间保持理智:不使物役我,而使我役物。
小时候我们常常为这个问题困扰——电脑强大还是人脑强大?答案是绝对的——人脑。不论是怎样的机器人,都是人的创造。正如法国科学家苏埃尔所说,“机器人高度拟人化,将重新定义人的价值”。我们要做的,就是明白人的价值。帕斯卡尔在《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中这样定义人的价值——人的伟大,我们对于人的灵魂具有一种伟大的观念,以致我们不能忍受人的蔑视,或不受别的灵魂尊敬。所以,在柯洁对战阿尔法狗时,我们看到他的皱眉,或扯头发,或有汗珠沁出眉间,虽然柯洁没有赢得比赛,但这就是人的价值,正是这种价值让我们不被机器人役使。
不久之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被问到“如何看待机器人写的诗歌作品”时,他答道:“从技术上讲没有问题,但就是没有感情,没有个性,这样产生的东西,不是真正的文学。”针对机器人,他又说:“一个活人写的诗,哪怕平仄全错了,至少还有一种要表达的感觉。机器人是不会犯错的,作者写的不如机器快,但这是人写的东西,是有‘人气’的。”所以即使机器人可能思考,可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但他们始终缺乏了一种叫“人气”的东西,正是这种“人气”,才保证我们在机器人愈发人化的同时,不被机器人同化。诚如苹果公司CEO库克所说:“我并不担心机器人像人一样思考,我只担心人像机器人一样思考。”我们应保有这样的人气,机器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机智者会跳出思维定式去思考,想象所有可能的办法去达到目标。”哈维·麦凯如是说。这大概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吧。若完全沉浸于科技带给我们的方便中,我们就可能被它奴役。
尼采说:“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人是一个桥梁,人应当被超越。”机器人使我们更加成为人,更有超越自我的勇气,从而不使物役我,而使我役物
【篇四:抛光弃影,何患无真】
摘掉头顶闪耀的刺目的皇冠,驱赶身旁笼罩的光环,从头到脚,干干净净,方为最真的自己。
本性之真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可有些人却将其遮掩,覆上了伪装之容。近日网络上疯狂转发的“韩国小姐”的图片和视频震惊了许多人,二十位佳丽竟出奇的相似。美,我所欲也;真,亦我所欲也,二者并非不可兼得,最纯真的便是最美的,或许她们有倾城之色,但令人可悲的是,她们为了迎合世俗而失去了自我。她们光鲜亮丽的外表不过是高科技的产物,更可怕的是,那些虚假已渗入皮肤,透到骨髓。
就像一位哲学家所言:“世上本无同物,只是追求倾慕的多了,便同化了。”所以,不论是在封建纲常的古代,还是在人为物役的现代,我们都应抛却光环、放弃盲目追随,去寻找那个等待我们驾驭的自我本真。
抛光弃影,于寡欲处潇洒持扇凭风拂。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的不慕权贵,李白的豪放不羁,都顺着最纯最真的气息,流于山顶,嵌入心房。这一刻,觥筹交错随风了,权倾朝野无声了,存留的唯有清欲豁然的心躯。
抛光弃影,于乱世中勇保真性任血洒。
反智主义质疑他尖锐大胆的笔风,愚昧世人嘲笑他另类怪异的思想。鲁迅于民族精神沦丧之际,冲破了世俗的枷锁,坚持个性自我。“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他用匕首般锋利的笔杆挥下了别具本真风骨的浓墨重彩。
抛光弃影,与浮华中坦然求真随言流。
舞台上充斥着音响的回声,舞台下浮动着观众的嘈杂,一种朴实并略带可爱的天籁打破了城市慢摇。带着乡土韵味的刘大成从不在乎外界赞赏或是质疑的声音,而是秉着大大方方、朴实无华的性情继续他的追梦之路。“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刘大成用他的诚挚在繁华中赢得了一席安宁,用他的真实在浮尘中撩开了一方纯净。
求真,不是求取妆容的精致、扮相的靓丽,而是天然去雕饰的清丽亮相,不为俗人之喜,不为博庸人之乐。
求真,亦不是合污于世俗、堕落于欲望,而是淡然真率地处于世,只为寻一份安然,只为求一份真实。
脱去包裹躯壳的皮囊,哪怕素面朝天,我们也确确实实地拥有了那份真,不矫,不造。
既已抛光弃影,又何患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