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常德的作文

【篇一:家乡的美景】

我的家乡在常德,那里有很多景点。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两处景点。

第一处景点是诗墙公园。公园里的诗墙有五六十米呢,是世界上最长的诗墙。上面刻着许多著名的古诗,还有图画。诗墙公园旁边的柳树,排列得很整齐,就像一排训练有素的士兵,保护着诗墙公园。

在诗墙公园的小吊桥上,挂着许多把锁,有的是金锁,金光闪亮;有的是银锁,银光闪闪;还有的是铜锁,像光滑的玻璃一样。每把锁上都有几个字,如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不光是诗墙公园,还有我最喜欢的柳叶湖。柳叶湖看上去很像一片柳叶,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拿着一片柳叶,爬上附近的太阳山往下看,再和你拿着的柳叶做对比,是不是很像呢?柳叶湖的周围全都是柳树,这应该是柳叶湖得名的原因吧!

我的家乡常德还有很多景点。希望大家能多来常德,我可以做你们的向导,免费哦!

【篇二:常德米粉】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每一个地区都有不同的饮食文化,食品种类为人民生活增添了缤纷色彩。我曾到过每个地方都为当地美食留下足迹,但是,做人不忘本,我最喜欢的还是湘菜,其中有我最喜欢的常德米粉。

湘菜辣得厚实,相比于川菜少了一股酥麻感,相反,它辣得使人大开胃口,畅快淋漓。湘菜辣得浓烈,相比于粤菜少了一股清淡感,相反,它辣得使人影响深刻,热情痛快。

在当地,米粉虽然不是最昂贵的,却充满着乡里乡情。清晨,小店里人们吃着热腾的米粉说着白话(家乡聊天的意思);傍晚,家里人小聚,吃着饱含爷爷奶奶暖意的米粉。无不感到由一碗米粉沟通的一座乡情桥。

当然你们一定想知道米粉的做法吧。首先说到米粉,圆通细长有嚼劲,它不如汤粉般单薄,不如米线般细而不实,不如刀削面般不具美感。所以,机器要经过无数捶打使它更有嚼劲,但如果是乡里老人家自己做的,技术可比机器精巧多了,作出来的米粉爽滑有劲道。最为关键的配料出现了。“勺子”——也就是我们说的肉类,并加上秘制成分,主料基本上是牛肉、辣鸡、肉丝、猪蹄等。其中,牛肉和猪蹄最为特别,那是一种当地自己研制烤制而成的“腊肉”,不仅香味喷人而且嚼劲十足。再加上葱花酸豆角在汤上飘着,不禁大开胃口。

湘菜辣得厚实、浓烈,这告示我们要做一个厚道诚实、为人热情、具有浓烈情感的人。正是如此,家乡人也是这种性格给所有人都以温暖的感觉。每当吃着米粉时,我总会想起我的故乡。

米粉味美价廉,让大家都能享用这一美味。它看得出常德人好辣这一特点,在寒冷的冬天吃上一碗热腾腾该多么享受啊!好辣的朋友们一定要来尝尝这美味!这辣得厚实、浓厚,香辣爽口而不油腻的口感一定会让你铭记于心。

【篇三:不一样的年味】

今年的春节算得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特别是除夕的当天。

除夕的前天,父母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所以除夕的早上是在田心的小家庭里过的,草草吃完早餐,把准备好的两大框年货装上车,立即赶往爷爷奶奶家,陪爷爷奶奶吃年饭。

爷爷奶奶这一辈信奉过年图个吉利,不能摔破东西,也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这让我和弟弟有些紧张,生怕做错事影响到爷爷奶奶的好心情,就连弟弟吃饭使用的餐具都是那种摔不破的专用餐具。妈妈也是小心翼翼地守着调皮的弟弟,酒瓶,水杯都尽量让他离得远远的。

开餐前爷爷奶奶按着以往的风俗习惯,神圣地进行着一项项仪式。在他们的信仰里“拜天拜地求平安”,爷爷将高木凳摆在大门口,凳前放着一个铁盆,里面烧着“佛祖保平安”、“顺顺利利”之类的黄色纸包,凳子上摆好点燃的香烛,在凳前的地上放好一个纸袋,爷爷奶奶先后跪在上面求家人平安,求万事大吉,求财源滚滚……最后轮到小字辈的我、弟弟、表哥,我们再拜的时候,奶奶念叨“保孩子平安,健康,茁壮成长,学业有成”。表哥一脸坏笑地对我耳语道:“如果真有效,我多拜几下,免得每次成绩出来挨老爸批评。”然后,真的就装模作样地开始神拜起来。我也跟着念叨“保平安,保成绩”,希望着这些都能够奏效!

不一会,姑姑、姑爹到了,一家人围着大红桌开始吃年饭。年夜饭若是全家团圆,那么第一道主菜,第一个菜是绝对不能上扣肉的,因为只有家中有人去世了,第一个菜才上扣肉,否则是大忌。紧跟着就是羊肉,鸡,鸭,酥油坨……最后是鱼,表示年年有余。我们举起酒杯“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爷爷奶奶乐开了花。

吃完中餐,带着另一筐年货风风火火赶往常德陪外公外婆过年。一路上天气和心情一样的美好,高速路上畅通无阻,不到3小时就可以到达常德。

由于外公家离得较远,所以回家的次数相对少了很多,但我对他们的思念丝毫没有减少,因为他们慈祥的笑容总让我觉得好温暖。外婆家乡的年饭主要在早上,那里的人们信奉谁家的鞭炮响得早,那么给谁家的祝福便来得早,所以大年初一的零点刚到,村子里便不约而同地响起了鞭炮声,就如同爸妈手机里的祝福信息,久久不能停息……

而那时,我的脑海里全都是在想着春晚里,刘谦令人惊艳的“魔壶”表演——一会儿豆汁,一会白糖,真的很神奇!咋就这么神奇呢?想着魔术的神奇,我慢慢入睡了。迷迷糊糊中,远处又传来了鞭炮声,后来越来越响,感觉没过多久,外婆就叫我起床了,望着外面还黑乎乎的天,望着满桌的砵砵菜,接受着早早的祝福,迷迷糊糊开始了早餐,这就是常德的年,边吃边天亮,哈哈……

一样的中国大地,不一样的风俗,一样的美好祝福,不一样的年味,但一样的好心情。

【篇四:我家住在常德桃源】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读到《桃花源记》,我立即想起老家桃源。桃源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绿草如茵,真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家乡常德市桃源县漆河镇石板坪村,村子里总共有四十八户人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挣钱了,只有黄发垂髫在家中怡然自乐。

我老家的房子修建在一座小山包上,独门独户,颇为清静,房子背后靠着一片小树林,房子左右两侧则是草地和柚子园。我回老家,夏天见到的往往是这样的景象:外公外婆坐在树荫下,悠闲地看着偶尔过往的摩托和行人,见到乡亲,总是热情地寒暄:他婶子,你要去河边放鸭呀;小果爷爷,进屋坐坐……几只母鸡却在一旁争抢谷穗,见来人后,就咯咯地地跑开了。

走进堂屋,屋内最醒目的位置端端正正地张贴着毛主席的画像,令人肃然起敬。从堂屋走进饭厅,饭厅只有简单的一台冰箱、一个餐桌,四条长凳,靠墙散放着几把矮矮的竹椅,爷爷奶奶的生活简单朴素。

冬天常见到的是,爷爷奶奶常坐在饭厅内,八仙桌下烧着一盆红通通的木炭火,俩老打着“跑胡子”。

奶奶说:老头子,你蒙我呀,你“诈胡”了!

爷爷爽朗地大笑:“老婆子,看看你是不是眼花!”

我喜欢暑假回桃源,走出门外,放眼一望,山下有一大片绿油油的麦田,麦田旁边不远处有一条小河,身体透明的稻花鱼一见人就四散开来;水蜘蛛身体一曲,从水面跳走了,河里还有一些微小的浮游生物……

记忆中,最让我觉得好玩的则是秋天与老爸一起打柚子了。老家养鸡的院子里,有四棵枝干粗壮树叶茂盛的柚子树,树上挂满了黄澄澄如胖娃娃般的柚子,老爸手持一根长竹竿,哗啦哗啦打枝上的柚子;我的任务是在柚子落下时把它们接住。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柚子们常因为竹竿地拨动,在树叶间来回晃荡,然后在树枝的另一方落下,弄得我东奔西跑,晕头转向。最终,大部分的柚子被长腿善跑的我接住,但有几个柚子因为掉在地上,不能长时间保存,被我们快速消灭啦:酸甜多汁自家种的柚子啊!

现在,听老爸说,桃源也要开发,要修路建高楼啦!也不知是让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麦田小河柚子之属泥土味十足的桃源永葆原汁原味呢,还是让桃源与城市接轨,让泥泞小径变成柏油大道;让炊烟袅袅变灯红酒绿;让柚子摆在超市而不是挂在树上呢?

真的变了,让我到哪里去寻找捉鱼或者打柚子的快乐呢?

十四岁的我疑惑着……

【篇五:常德牛肉粉】

好吃的东西说不完,但我们常德远近闻名的美食里少不了大名鼎鼎的常徳牛肉粉。

它历史悠久,据说有两千年了,源自秦朝呢。

米粉的原材料是南方的优质大米。把米磨制成米浆,再塑成圆圆的米粉和扁扁的米面,一色莹白,直接就可以抓进嘴里嚼吃。但这样吃未免太糟蹋它了,你还是耐心等等吧。

上好的牛肉切片,带筋的牛肉切块,牛杂、牛排也可以慢火炖起来,加入辣椒、姜、蒜、八角等普通调料。牛肉片爆炒了煨着就可以,肉块、牛杂和牛排就要炖半夜呢。

随便走进一家牛肉米粉馆,安心坐好了。老板就会用竹漏斗盛满米粉,伸进滚烫的开水锅里,时不时翻滚一下。锅里至少有两尺深的水。还没注意,漏斗里的米粉已经倒进了一个大碗,碗底早就放好了酱油、盐等。老板舀起一勺带着浓汤的牛肉片浇在米粉上,洒下翠绿喷香的葱花,送到你面前。

好像经过了神奇的变化,米粉洁白透亮,带着美玉的色泽和质感。快把牛肉翻动、拌匀,再尝一块牛肉,哇,香!肥而不腻的牛肉,带着牛肉特有的香味,还混合了各种调料的味道。夹起一筷子米粉,裹着红艳艳的辣椒粉末儿,“苏苏苏”地吞进肚里,筋道爽滑。喝一口香浓的粉汤,浑身舒畅。

常德的街头巷尾,都有牛肉米粉馆,家家的味道都相似,又不同。有时我恨不得把盛牛肉粉的碗给吞下去。反正我吃了一碗总想吃第二碗,虽然妈妈坚决不让我这个“小胖子”如愿。

【篇六:游常德欢乐水世界】

常德的今夏,被“水上乐园”激起了一层“火热”的浪花,这浪花也激荡得常德的每个孩子的心里痒痒的。

一放暑假,我便按捺不住心中的急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与姐姐、弟弟相约去了“水上乐园”游玩。

那天吃过午饭,爸爸便将我们送到停车场。去“水上乐园”的路虽不熟悉,但跟着路标一路走,我们居然也到了目的地。路上,我看到了盖满仿古建筑的“白鹤小镇”,竟有一种误入仙境的朦胧之感。要不是弟弟大叫着:“要到喽!姐姐你看!”我恐怕还会陶醉其中而无法自拔了。爸爸将我们送到停车场后就回去办事了,我们只好徒步走到一个大广场。阳光带着热情照在我们身上,炙热的感觉出奇的舒服。

到了广场,有一个小老头吆喝着:“去水世界的快坐这个巴士,马上就要开咯!”我们闻声走去,便看到了一个红色的,火车模样的观光巴士。它独特的异国风格,仿佛把我带入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一般。坐在巴士上,呼啸的风像一双大手,穿过我的头发,抚过我的脸庞,还将一丝沁凉留在了我的心底。

一下车,以黄色为主调的几个鲜艳的大字“欢乐水世界”就映入了我的眼帘。排队购票的人并不是很多,我们很快就买好了票。起初,我还暗自窃喜,以为今天能玩个痛快,进去后才发现,虽不至于人满为患,但在几个刺激的项目前,人们早已排成了长龙。我们只好玩几个开放性项目。我们租了一个三人用的大游泳圈,进入漂流河。一脱鞋,一种要把我们骨头都融化的强劲灼烧感源源不断地涌上来,我们只好快步走着,像是跳起了滑稽的踢踏舞。进入水中,冰冰凉凉的舒爽感侵蚀了我的骨骼,我们不由得发出了一声声惊呼。

起初,我们只是随水漂流着,漂过两岸石壁,漂过绿叶顶棚,漂过幽暗隧道。不知是谁大叫着:“来了来了!”话音刚落,我便被巨大的水流抛向天空,又急速落下,那种心跳漏了一拍的感觉至今还让我心有余悸。我们到了一个拐弯口,前面却因为一艘小“船”的搁浅而堵塞了起来,而此时,一波浪潮又向我们袭来。这次,我没有了被抛入云端的感受,而是鼻腔、口腔里都灌满了水。一个念头冲进了我的大脑——我们翻“船”了!我在慌乱中本能地睁开眼睛,又立马找到落脚点,站了起来。好在我除了呛几口水和眼睛有点疼之外,并没有受伤,我们爬上小“船”,又继续了漂流之旅。

我们后来还感受了水上滑梯的惊险,观看了造浪池的演出,体会了温泉池的乐趣,度过了其乐无穷的一天。

【篇七:手工米粉】

湖南的米粉,也算是享誉全国了。尤其得益于湖南本土的几位主持人,经常在节目中蹦跶几句“德语”——“吃圆的还是吃扁的?”让大家对湖南的米粉更是印象深刻。

湖南的米粉,以常德米粉最是著名,尤其是炖牛肉往米粉上一淋,更是香气四溢。犹记得小时候去常德的亲戚家过节,常被带去附近的一家老字号吃圆粉,店里破破烂烂的,但牛肉的香味香飘十里,倒是现在都难以忘怀。

年纪大一点之后,对常德米粉更是多了几分喜爱。尤其是过年时节,外面的粉店大多关门了,能干的大姐姐、小姐姐像是有神奇魔法一般,每次都能细致的准备诸多调料,加上新鲜的圆粉,用筷子拌上几下,让油盐酱醋的味道色泽充分浸染,配上湖南特有的火红剁辣椒,看着就胃口大开,一大筷子豪爽的夹起,猛的一吸,任美味Q弾的米粉在舌尖回味,别提多有滋味了!

距离相隔不甚远,但益阳的米粉,制作工艺和味道,却和常德的圆粉截然不同。

益阳的米粉,大多是扁扁的形状,有用机器切的宽度均匀的米粉,也有一大片米皮手工切割而成的。手工米粉大小长度不一,但正如手撕包菜一般,切割面不同,因而更加入味,口感也更好。如果说,常德的圆粉更讲究的是Q弾的口感,还有秘制的牛肉码子,那益阳的米粉则更讲究综合的搭配,因而各家的配料不同,口感相差也比较大。

我以为,不管是圆的米粉还是扁的米粉,主要的成分都是米。因为具体的制作方法不同,口感略有不同。但,哪种米粉,都是新鲜的现做的米粉,最为美味,当然,也一定要讲究新鲜的个性化的制作。

一般来说,米粉的美味与否,与“码子”还是最有关系的。湖南人常吃的有红烧牛肉、红烧排骨、辣椒炒肉、红烧猪脚这几种“码子”。地域不同,偏爱也有差别。

常德人一般只吃圆粉,无汤或少汤,配上红烧牛肉或是麻辣牛肉,就是一个字——“爽”!而且,一定要风风火火的,赶紧下筷,尤其吃到快见底的时候,一点点的粉,配上一些些的汤,味道愈发浓郁,最有成就感!

益阳人,则更偏爱吃扁扁的宽粉,觉得更入味。口味也更加多元,有辣的如青椒肉丝码子,也有不辣的如墨鱼肉丝汤码子,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口味的需求。当然,除了码子的多重选择,汤也可以选择。

有的人喜欢吃汤粉,就可以配上店家熬制的骨头汤,尤其是在冬天,吃完热腾腾的粉,再喝上几口热汤,整个身子都暖和了,感觉一天都充满了干劲。而在夏天,更多的益阳人则喜欢吃干拌粉,现炒的“码子”放下去,滋味足,又不至于太热,利利索索,轻轻松松的就可以消灭掉。

扎扎实实一大碗粉,也许在广东人看来,分量太大,也不显精致。但,在湖南人的眼中,甭管大人或孩子,这都是再自然不过的早餐标配。

以前,总听人将湖南菜和四川菜放在一起比较,大多认为,湘菜不够川菜讲究,因而稍显乡土。对这样的评价,我心底是不大赞同的。湖南菜的讲究,从吃米粉上就可见一斑,尤其是在与米粉搭配的诸多配料小吃上,一定要讲究到底。如辣椒炒藕丁、香辣豆豉、卜豆角干、辣海带丝、香菜、蒜末等,品种有时多到出乎你的意料。而且,根据个人口味,不仅随意添加,关键是——免费。

几盆配菜一摆,可见米粉店老板的用心和炒菜水平,当然更显出湖南人骨子里的一种豪气来。

以往去贵州,对那边的米粉,印象也相当好,在外旅游,吃着米粉,心底总涌出一种类似家乡的亲切感。但在配料小吃上,不得不说,湖南米粉还是更胜一筹,搭配出浓浓的家乡味和生活气息。

去年秋季,凉爽的秋风,如一把小钩子,一钩便钩出了我们一群湖南妹子的馋虫,一个个深夜发图,念念不忘的,便是家乡的米粉。恁是忍不住了,去附近一家新开的常德米粉店大快朵颐了一番。酒足饭饱后,摸着圆滚滚的小肚子,仍忍不住感叹一句,还是家里的米粉更够味啊!

可是,异乡的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这样的地道家乡味儿呢?

或许,这就是每个湖南人心中的米粉的情结吧!这种情结,不仅是一种对故乡的记忆,是一种难以忘怀也不想忘怀的习惯,更是一种湖南人骨子里对生活的热情和期盼!

热门推荐
1春之梦
2关于减肥的作文
3军训初中日记
4有一种力量
5母爱似水柔情
6我来编童话作文
7胆小的同学
8家乡的变迁
9我和未来有个约定
10怀念其乐融融的日子
11不爱写作业弟弟
12太阳之旅
13杜甫优秀作文
14不期而遇的温暖
15一次难忘的小记者活动
16追寻那渐远的初中生活
17童年趣事
18父恩若书
19我的好朋友
20瑞雪迎新年
21我们班的表演小达人
22美丽的校园
23银杏树
24漫游大理
25回味作文
26神奇的鞋子
27春节在老家的最后一天
28美丽大方的历史老师
29文具童话作文
30秋天的颜色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