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时知县的作文

【篇一:读《儒林外史》有感】

孟子曰:“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是天赋的道德观念,每个人都先天拥有良知,区别在于我们后天还能否坚守。因此,做人应当坚守良知。读罢《儒林外史》,那些跃然纸上、性格各异的人物带给我们的正是对“坚守良知”的种种思考和认识。

坚守良知,应是在诱惑面前,坚持原则。然而,吴敬梓笔下的众多士人官吏们却自私自利,经受不住种种诱惑,抛弃了原则,丧失了良知。按照清代科举制度的规定,优贡是应凭所谓优良的品行来决定应举资格的,而书中的两个优贡:一个是匡超人,专干包揽词讼、假造文书、冒名代考等事,还在赌场中抽头得利……这样一个儒林恶少,却被温州学政“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另一个是严贡生,他横行乡里,狡诈无赖,无恶不作,这样一个劣绅,竟被周学台推举为“优行”,又替他“考出了贡”。当两个臭名昭著的儒林败类和代表优良品行的“优贡”联系在一起,这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实在令人唏嘘!

坚守良知,就是在压力面前,敢于担当。“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吴敬梓写王冕,写他“嵌崎磊落”,写他宁愿逃跑也不愿做官。王冕正是作者所肯定的上上人物,面对酷虐小民的时知县的威压,他冒着触怒危素的风险也不与这种人来往。终其一生,王冕行正坐端,不慕荣利,不随流俗,蔑视功名富贵,讲求“文行出处”。他曾对邻居秦老爹道:“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相与他?”正因王冕有着强烈的正义感,有着正确的是非观,有着很强的公平心,才能不畏强暴,不计得失。无独有偶,看似离经叛道的杜少卿,因为尚存良知,不甘受腐朽的礼法约束,也不与庸俗生活妥协,成为一个顶天立地,敢作敢为的人物。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志毋虚邪,行必正直”,“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人只一念贪私,便削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一个人若能将坚守良知作为一生的信念,就可能铸造出人格的丰碑。待人厚道的“真儒”虞育德和闭门读书、不愿为官的庄绍光,他们追求“以礼乐化俗”“以德化人”;市井四奇人,他们淡泊名利,自食其力,虽然只是平民百姓,却心存良知;又有牛老爹和卜老爹的相助相恤,伶人鲍文卿对贫苦手艺人倪霜峰的照拂,甘露寺老僧对寄住寺内的牛布衣的照顾……尽管如牛浦这样欺世盗名之人也不在少数,但能坚守良知之人却毕竟给当时的污浊世界增添了亮色和希望。

怀着一颗虔敬的心来仰视这样的人格丰碑,在漫漫人生路上,坚守住我们的良知。

热门推荐
1第一次制作蛋糕
2劳动节作文
3未来的书包
4猫的集会
5石头缝里的生命
6让我气恼的一件事
7我们强则国强
8我的家乡
9狼兄狼弟读后感
10游新昌大佛寺
11格离不忘相见甚欢
12我的勇气
13我家门前的小巷子
14我给自己写封信
15我的爷爷
16收获勇气
17摘草莓
18爱如阳光
19春天
20年宵花市
21文明的力量
22冬之韵
23写给父母的一封信
24欢乐六一
25美丽的沙滩
26深深的渴望
27父母之爱
28参观科技馆
29假如我是一条鱼
30我爱我的爷爷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