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返乡的作文

【篇一:外婆返乡】

外婆返乡,真的返乡,我再也吃不到外婆做的菜,也会越来越乱。

那天下午,外婆返乡的日子真的来了。爸爸、妈妈和我一起送外婆返乡。我们在路边等出租车,等啊等,不知道为什么,一辆出租车都看不到。好哇!等不到出租车,外婆可以晚些返乡了。等车的时候,我想起外婆对我说过:“唉!在你们家待着还不如回老家舒服。“当时我没把外婆的话放在心上,以为外婆只是唠叨唠叨,发发牢骚,可没料到外婆真的对我妈说:“为新,给我订一张火车票,我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妈妈和我听了,大吃一惊,没办法,《弟子规》说:“父母呼,应勿缓。“妈妈只得给外婆订了一张火车票。

出租车终于来了,我们送外婆上了火车。挥手告别。回到家,我后悔当初不该对外婆的话无动于衷。外婆返乡,我再也吃不到外婆做的鸡蛋羹、丝瓜蛋汤、凉拌黄瓜……家里堆放的玩具一天比一天乱,被我翻得满地尽是大大小小的玩具,简直不可收拾。从此,繁重的家务就像泰山压顶,压在妈妈身上。

唉,外婆返乡,我好想外婆,真舍不得啊!

【篇二:回乡见闻】

我虽然出生在重庆,老家却是浙江的古城绍兴。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踏上了寻根之旅——重返我的故乡绍兴。因为交通便利,返乡的路顺畅得出乎我们预料。我们从重庆坐飞机飞往宁波,之后仅坐43分钟动车就到了绍兴北。以前祖辈们回家水陆并行,花几天时间才能返乡,如今我们几个小时就能回到老家。妈妈告诉我:外祖在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战乱,背井离乡逃到了重庆大后方,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如今回家之路越来越快捷,我们带着上一辈人的殷殷期盼,踏上了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土地。

绍兴是一座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在改革开放的风雨变迁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绍兴是鲁迅故里,经过近代数十年的保护和修护,鲁迅先生的祖屋、笔下风貌都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成了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我们参观鲁迅故里,穿过一片白的墙青的瓦,经过先生的家,豁然开朗就进入了百草园。这里原来是一片菜地,被竹篱笆分割成几片,夏日炎炎,园内一片郁郁葱葱,知了在高大的皂荚树上叫,我蹲在墙角找蛐蛐,也想挖出人形的何首乌,但却害怕遇见美女蛇。三味书屋是个三开间的小花厅,墙上挂了一幅梅花鹿的画,书桌上放了一把戒尺,原来以前的小朋友上课不听讲,是要挨手板心的。

中午我们去孔乙己喝酒的咸亨酒店吃饭。酒店门口,有一座孔乙己的雕像,里面是木的方桌和凳子,窗花雕栏,古香古色,菜单上菜品繁多,我们点了茴香豆、梅菜扣肉、熏鱼干和黄酒,丰盛的菜品,孔乙己不能够想到吧。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周恩来祖居、蔡元培故居、秋瑾故居、沈园、王羲之练笔的兰亭,爬了会稽山。坐上乌篷船,与家乡的山水有了亲密接触,船夫们黝黑的皮肤,健硕的手臂轻轻摇着船橹,时而双手摇桨,时而手脚并用。许多乌篷船穿梭在狭窄的河道里,他们说,现在乌篷船已经不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而是作为文化传承保留下来,主要供游客游览观光。穿梭在市中心的繁华和历史古迹间,只觉得江南风光无限,时空恍惚,日新月异的生活已不是鲁迅先生、孔乙己能够想象的。

重返故乡之旅,让我爱上了老家。我感受到祖国的变迁。我要带我的祖祖回来亲眼看看!

【篇三:行走在消逝间】

什么东西消逝了?其实我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都是一场默默的消逝。这些东西,可以说“已逝”,也可以说“仍存”。而我的生命本身,便是一个历程,一次永不消逝的消逝。

夕阳照在故乡的小路上,鱼鳞般的柏油马路反射出一束刺眼的光,射进返乡的游子的眼中,无疑像一把温柔的箭,损伤最小,疼痛最深。路边的杂草中夹着些许有色的小花,却是一派稀稀落落的破败样子,尽管表面上一切井井有条。

我骑在单车上,背上靠着熟睡的外婆,她双手环在我的腰上,我来带他回家,看看以前的老房子。

一恍惚,柏油马路渐渐变得模糊,好像变成了泥泞窄道,满地碎石嵌在泥中。两旁,是前弓着的矮矮的花丛、草儿。各样的深绿浅绿,还有偶尔爬上手背的小虫。外婆还年轻,她脑后扎着一串的油亮的大麻辫,拉着我肉嫩的小手,走在路上,带我去识这些无名的花。她的手穿梭在偶尔投在叶子间的阳光中,时时摘下一朵我喜欢的花,插在鬓间,然后抱着我开心地转着圈。夕阳照在她的发间,黑黑的发丝掠过我的手心,痒丝丝的。

我想着,呆愣愣地刹下了车。眼前的幻境渐渐淡去,回忆像拉开的皮筋,在现实露出爪牙之时,重重反弹在思念者的脆弱的神经末梢。外婆人靠在我的背上,我轻轻转过头,又是这个夕阳,万年亘古不变的太阳,照在她的身上,她的鬓间露出衰老的样子,爱笑的眼角长出深深的褶皱,昔日大大的辫子,变成了齐齐的短发,手背生出狰狞的青筋就像梗出地面的树根。

我闭上眼睛,迎着阳光缓缓骑着,感到身边的物是人非——乡间的路没了,花没了,手背上的小虫没了,外婆老了,我长大的村落迁了。这些都随着我的长大,消散在了乡间的泥泞小路上,却又深深烙进我的心中,任凭思念的火越烧越旺。

倏地,外婆的额头离开了我的背,我恍然一愣,忙走下车来,牵住她的手。她笑着,看着旧时的山,脚下的路,她问我:“回家了?”我看着她,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转向太阳落山的方向:“别急,就快到了。”

我拉着她的手,行走在已逝的乡间小路上,迎着夕阳。至少,尽管我牵着你的手,我变了,你变了,肌肤的样子变了,夕阳还是没变,那万年亘古不变的太阳。行走在消逝中,愿我们一老一少能够走回那个花草载途的夕阳。若不能,这样,也好。

也许那些已逝的东西,更适合放在心中,藏在林间的风中。而那路上的行人、归途的游子、返乡的旅者,行走在消逝间……

【篇四:情满返乡路】

今年春节期间,我和爸妈去浙江义乌度假。回家路上,在义乌动车站,我在义乌动车站的志愿者们那里感受到了暖暖的温情,令我至今难忘。

那天我们从出租车上下来,准备拿上行李向车站走去。看着这么多行李,我有点头疼,心想这要走到什么时候呀?这时,我看到两队男女,身上穿着印有“义乌公益志愿者”字样的红色衣裳,整齐地站在100米站台的长栏边上,像出租车司机排队等客人一样,令我眼前一亮。我正在想他们是来帮助我们的吗?这时队伍里一位年龄比我大几岁的哥哥快步向我走来,对我们笑了笑,亲切地对我说:“小弟弟,你需要帮助吗?我来帮你把行李送上楼梯吧!”“不用了,不用了,谢谢您!大哥哥,我们可以的。”听了大哥哥的话,我连忙说道。可尽管如此,那位大哥哥还是帮我们拿过一部分行李送上了楼梯,一路叮嘱我旅途中应该注意安全、保存好车票,并热情欢迎我再来义乌观光。听着这样亲切的话语,我对义乌的印象更好了。

进了候车大厅,我们去取票口取票。取票口前也站着一排志愿者,大的有二三十岁,小的竟然只有七八岁。只见眼前的七岁小朋友娴熟地跑向取票机前询问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老爷爷,我来帮您吧!请您把您的身份证给我,我帮您取票!”老爷爷听后,绽开了笑脸,竖起大拇指,笑呵呵地说:“真懂事!这么小就来帮我们,真是小雷锋,真乖!”

进了站台,站台上同样站满了志愿者,一位看起来只有十七八岁的大姐姐正在帮两位老人搬行李,头上豆大的汗珠淌到了下巴尖,可她却没有停下来,马上去帮助下一位旅客……她脸上总洋溢着温暖的笑容,还不停地向旅客们说:“路上注意安全,旅途平安快乐……”其他的志愿者有的在维持秩序,有的在帮忙搬行李,有的扶着老人上车,有的在帮妈妈照顾小孩,有的正在站台上捡拾垃圾……虽是春寒料峭,但春天的温暖却洋溢在义乌站。

忙碌的返乡途中,义乌志愿者们热心助人的忙碌身影,温暖和气的笑容给旅途中的人们带去了满满的温情,真希望这样的志愿服务在其他城市也能越来越多,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篇五:生命因诚信而精彩】

海涅曾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花朵”。是的,生命是可贵的,生命的精彩更因诚信而更加绽放出美丽的色彩。

小时候,爸爸妈妈就教育我们要诚实不要拿别人的东西;上学后,老师也教育我们要作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要讲信用,而对于“诚信”二字,我们又能理解多少呢?对于“诚信”二字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过呢?

《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的友人因不守“期日中”的承诺,受到七岁小儿陈元方的指责:“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不讲信用,这是多么可耻的事情啊。

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用实际行动阐释着诚信的意义。

“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哥哥孙水林在北京当包工头,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后事,便赶在腊月二十九返乡,将33。6万元工钱送到60余位农民工的手中。

兄弟两人还工钱的这场生死接力,让“信义”、“情义”之花在人间盛开,它们甚至超越了死亡。

“我不想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欠别人东西。”他,诚信十年,就在最后一刻他也不忘诚信二字,他就是南河西汉江路上的“秀作发型坊”的老板——马玉剑。当他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时,他依然坚持着将顾客的卡给退了,他做人有着自己的原则,多数顾客被他的退卡行为深深感动,这家店面没有多大规模,但马玉剑却凭着自己的诚实和善良苦心经营数十年,他建立了诚信的榜样。

马玉剑脱离了病痛的折磨,带着他一生坚守的信条,离开了人世。一生坚守,直到生命的最后。他用生命诠释了“诚信”,让我们更懂得了诚信的意义。

材料中万其珍以及后代子孙,用实际述说着一诺千金的重要性,一百年过去了,万家传人一直以行动履行这个诺言,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有人需要,渡船便摆个不停。

而我们呢,该怎样践行诚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答应别人的事情,再难也要做到。设定的目标,再苦,也要完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古人的教育我们要牢牢地记在心中,落实到行动上。

让我们扬起诚信的风帆,一起遨游于知识的天堂。让我们的生命因诚信而更加精彩辉煌!

【篇六:年味】

年又如约而至,迈着他那快活轻盈的步子,比起往年的大张旗鼓,似是平淡柔和了些。

年是炎黄子孙心里最深刻的烙印,是一次魂归故乡的羁旅,记忆中的年总是热闹红火,那些有关年的缕缕情愫寥寥落落氤氲不能散去,回顾当下却感到另一番韵味沉湎于假期的课外生活中,望着黄历逐步加增的数字,才大感欣喜:“呀,快过年了!”春节假期无疑是拯救我的一味良药,莫名对年更是平添了几许期待。

平日往返的小区似也被这喜悦的气氛感染,置办了新裳,路灯下节节串起的红灯笔,热情的红暖和着业主归家的心;树丛中点缀的七彩霓虹,待到夜时,将星星点点的年味,送至千家万户;不合时宜的红花绿叶,没有浓情蜜意的芬芳,却也是显得可爱十分。

又到了一年除夕,没有往日的爆竹轰鸣,而是正午的阳光掺杂着厨房间传来的油烟把我唤醒,迷糊的我也从美梦中惊醒,开始为辞旧迎新忙活起来,家里两位大厨正在充满硝烟的战场里打响着旧年的最后一战,而后今天也甘愿打个下手,充当起伙夫,择菜,拖地忙碌起来,令人垂涎的自是那顿年夜大餐了,热气腾腾的火锅,金黄澄亮的煎蛋饺都是我的心头好,虽比不上山珍海味给味蕾带来的一瓢驾绝,但粗茶淡饭,轻抿一口能感受到的是恰到好处的甜蜜,饭桌上也少不了对我新年学业的期望,中考在即,家人真切的祝愿无疑是百日筑梦路上最坚实的助力。

除夕一过,自是少不了回乡探亲访友,坐在返乡的大巴上,细细回想起往年的春节,繁华的城市少了大片大片的轰鸣,少了橘黄色马甲的背影多的是灰蒙天空的一抹蓝色。

回返乡下,依旧是火红喜庆的氛围,俗话说“进门就是客”,香醇的芝麻豆子茶喘着热气早早砌好,端着这一份浓浓的情,耳畔又传来七大姑八大姨饶有兴致地“红娘”对话;下过饭桌,牌桌自是亲戚间增进情感的不二选择,这司空见惯的场景似是有些喧闹了,不如去街上走走!

街上的光景也是变了模样,老街周围的流动路边摊散发着呛人却又勾起甜蜜回忆的香气,推车旁粘有着的绿标-微信支付却又吸起了我的注意,心中又喃喃感叹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实随着新年的到来,事物都变得大不相同起来,不久,一尊石狮旁的两桌象棋引起了我的注意,个个退隐归林的老将,此刻聚集在棋盘战场,周围的人凝视着棋子的瞬息落下,正当我看得痴迷时,耳畔传来卖羊肉串的那西域风情的一声吆喝,虽是新春佳节,却仍是少不了忙碌的身影。

望着老城老街热闹的,迥异的风景,听着纵情的吆喝,天空仍是熟悉的一抹蓝,心头不知怎地暖流涌动起来,大概是一种唤为年味的东西激荡着我的内心吧,这场属于小家的年,大家的年!

热门推荐
1多姿多彩的春天
2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3夜的思念
4好书伴我行
5游海南岛
6人生因诚信而美丽
7冬天的早晨
8游环球影城
9临江行
10古老的小桥
11煮茶叶蛋
12心中的彩虹
13海棠树
14我是个善良的孩子
15妈妈,我爱您
16清明小队活动
17遇见
18第一次做饭
19母亲,我忘不了你
20我的家乡华容
21《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22研学之旅
23给妈妈放个假
24五官
25小兔采蘑菇
26快乐暑假
27偷穿高跟鞋
28我是爸妈的小帮手
29中国梦家乡情
30有关心安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