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爷爷的桥】
暑假里,让我最难忘的事儿,是看爷爷为乡亲们造的桥。
那天,爸爸、妈妈、姐姐和我一起去了沟墩(爷爷的家乡),见到了爷爷为乡亲们造的桥。听爸爸说,以前这里有很多条河,我们上学要绕很远才能过河。农民们种完稻子回家时,也要绕好远才能到家。大家都很希望河上能有一些小桥,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方便。
当时,爷爷是搞建筑的。他第一个带着工人们一起建桥,大家都很支持他。当年,爷爷带上很多钱,还把工地上的工人都带来,村里人也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爷爷的带领下,村里终于建起了四五座小桥。
那天,我终于亲眼看到了爷爷造的桥——宽约2米,长约10米的“金康桥”。右边的石碑上,用红色的笔写着:金康桥,徐国金捐建。我顿时感到自豪无比。听爸爸说:“金”,就是指我爷爷;“康”,表示幸福安康。人们为了让子子孙孙都记住爷爷的丰功伟绩,在左边的石碑上写下了一首金康桥赞:金康桥建兴曹唐,水陆交通无阻挡。情系家乡献巨款,扶帮族戚奔小康。劳资合作紧团结,盐阜大地披锦装。
爷爷真是一心为民!在我心中,爷爷已经不是爷爷,而是一个伟大的英雄,我很崇敬他。我要向爷爷学习,心里一直装着别人,为他人着想,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篇二:桥赞】
桥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精神的浓缩。 ——题记
桥是平凡的,也是不平凡的。平凡是因为它的默默无闻,不被关注;不平凡是因为它的身上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含义。
历史上的桥有很多:河北的赵州桥是隋唐名匠李春打造的,被誉为“中华第一桥”;1937年卢沟桥上的那一次次战斗,点燃了全国抗战的火炬;美国的廊桥,英国的塔桥,都带有不同的建筑特征;今天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更是长达十几千米,它密切了内地与岛屿间的交流。
我记忆中的第一座桥是家乡小溪上的一座青石板桥,这桥不长,也不宽,也有些简陋,但它却是桥两岸人民交往的必经之路。小时候我常去桥边玩耍,去溪水里找石头,爷爷也曾在桥上垂钓。那时我们的生活围绕着桥。
整座桥由青石块砌成,显得庄重、严肃。爷爷说这座桥建成有些年了,自从他出生起这桥便存在了”。石阶的磨损、石缝中的片片青苔无不在显示着这座桥的古老。它在冰冷的河中耸立了一百多年,多么漫长的一段时间啊,但桥却一直不畏艰苦默默地为两岸人民服务者。我赞美桥!赞美它的不畏艰苦。
湍急的河水舔着桥的腿,桥仿佛在说:“放马过来,我不怕你们!”。确实,几十万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桥上面行走,还有风霜雨雪等一起对抗桥,但桥却勇挑重担,为家乡人民默默奉献自己。我赞美桥!赞美它的勇挑重担、无私奉献。
多少年来桥上人行匆匆、来来往往,人们却没想到是桥给了他们通行两岸的自由。桥沟通了两岸、为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此,我也希望人们心中能架起一座心灵之桥,使人们可以更好地与对方沟通交流,使人间少一些争执和误解,多一些宽容和谅解,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我赞美桥!赞美它的沟通无极限。
我们不但赞美桥,我们还要学习桥这几种精神。为社会、集体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