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有的人》诗歌】
有的人爱读书,
嫌时间不足。
有的人讨厌读书,
总觉时间多余。
爱读书的人,
争分夺秒地去学习。
不爱读书的人,
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喜欢学习的人,
前途光明。
不喜欢学习的人,
未来迷茫。
我们要做一个爱学习的人,
成为祖国的栋梁。
【篇二:温暖总会有的】
正当心满意足地走出书店,忽然,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我不敢回头,愣愣的站在那里,缓缓地移动着步伐。“站住!”一个严肃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慢慢的转过身。天哪!是书店老板!“你这个小姑娘,老是待在我书店里,又不买一本,我是做生意的,以后别来了。”老板狠狠的指责我。我那早已酸麻的小腿简直快要撑不住了,像一根冰凉而即将融化的冰淇淋,眼里那冰冷的泪水,模糊了我回家的路。
第二天早上醒来,这是一个周末,无聊地呆在家里,我的心早已被勾到了书店,这是我最期盼,也是读书最自由的日子。走在街头,琳琅满目的商品一个点也没有吸引我的眼球,嘈杂的叫卖声也无法打乱我内心的沉静,昨天的那家书店,就在眼前,像往常一样挤满了人。“以后别来了”在我的耳边回荡,叹了口气。朝另一家书店走去,书店同样好多人。从人群中挤进,好不容易,有一个空位,找到昨天看的书,津津有味地看着,一小时,两小时,……没有一个人来打扰我。
不知不觉已过晌午,合上书本,抚摸了一下封面,小心翼翼地放回书架,心里悻悻的与书说再见。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前肚贴后背,早已是饥肠辘辘,咽了口唾沫,蹑手蹑脚地走出书店。刚跨出店门,背后又传来的急促的脚步声,心已绷得紧紧的,转身一看,是书店老板。难道又要驱赶我,他会像昨天那样责骂我吗?怎么办?我无奈地停下脚步,他很快地先进了我,脸上的表情一点也不可怕,只听见:“我观察你很久了,我很欣赏你对书的痴情。以后想看书,就来这里吧。
夕阳的余晖映在脸上,照进了心里,一阵暖流在心中跃动,是那么的舒畅,又是那么的亲切。这样的善良,这样的关爱,永远是那么的温暖。
【篇三:有的事,总是要面对的】
我曾遇到过千千万万种烦恼,哪怕我真的解决不了,我也只是绕过它。可从没有一件事如此令我心烦,时时缠绕我。
直到那一天我才发现——有的事,总是要面对的。
时间倒流回水袖舞汇报展演的前一周,我还清晰记得老师的话。在全班面前,她说:“你不舍得下工夫,还有一周,你还可以练,到时候能不能上舞台,就靠你自己了”一听这话,我又难堪又绝望。这是什么意思?一周,补下之前三个月的舞功?任谁也做不到吧。在那时,我的潜意识里就已经有了放弃的念头。
可是参加汇报展演意味着什么?我的第一个舞台,第一次大放异彩。渴望证明自己,又不确定是否能够蜕变,想要面对,又没勇气坚持到底。
不如试试看?抱着这样忐忑的心情,我来到了舞蹈房。
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老师提前录好的视频,只见人影缥缈,舞衣虚幻,每一步都踩在节奏点上。如此精妙的技艺令我慌了神,双眼恢复焦距,望向镜中的自己,有些事,总是要面对的,亦如为了证明自己,我选择用七天补回三月。
扬袖,左脚点地,斜蹲,180度转,技艺生疏,自己左腿来不及收回,被右腿一绊整个人摔到地上,极其狼狈。自己慢慢爬起来,手指擦了擦被蹭红的嘴角,毅然再次起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是在为什么坚持,或许就是为了出心里的一口气,拼尽所有力气证明自己可以面对这一切。在起舞的那一刹那,我就选择面对,面对自己曾经的懒惰,用自己加倍的努力换来成功。
有的事,总是要面对的,因为你知道,在面对后,一切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不管结果是好,或是坏,面对给我们带来的成长,就足以使我们铭记一辈子,鼓励,促使我们面对更多事,做出更好的选择。
一次次跌倒又爬起,一次次失败又奋力,脚裸已经肿起,小腿极度酸胀,我的意识却是更加清晰,我要练,面对这一切,面对我证明自己需要付出的努力。连我自己都没有发觉,只是因为一开始潜意识里的不服气,到最后,伴着不懈的努力,终于将自己的技艺磨炼得更纯熟,将心性打造得更坚强,面对,也是让我和水袖更近一步。
后来我在舞台上自如起舞,神情却有些恍惚,一念,七日,能将一个人改变成什么模样?
无法想象若没有我当初的面对,我如今,是否和水袖舞已经形同陌路,是否还是那个容易放弃,又不愿用功的女孩?
面对,是敢于直视所有的苦难,是敢于承担应付的代价。而有的事,总是要面对的。面对,是“一念既生”,要知道,勇于面对带来“万丈光华”,是你成长路上最美的印记。
【篇四:家有的“严母”】
每天的清晨,我总是在妈妈的“狮子吼”中拉开序幕——
6:30
“快快快!刷牙去,都几点了,迟到的话今天晚上别回来了!”每天早上,妈妈就像念经似的把我催醒了。我总会伸着懒腰说:“才几点?再说,你不睡,我还要睡。”妈妈听了,不满地嚷嚷道:“我的忍耐是有限的,别逼我!”我深知妈妈说这句话可不是闹着玩的,立马起床到卫生间去洗漱。
洗漱、整理床铺、换衣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全部事情。接下来,我背起书包,准备穿鞋。妈妈看我如此的慢,又忍不住嚷嚷起来:“快快快!蜗牛都比你快,再不快,要迟到了。”“好!”在妈妈的唾沫星子雨的攻击下,我抵挡不住,只好举白旗投降。
唉,每一个早晨就像打仗一样。
17:00
放学回家,妈妈还没下班,我玩起了电脑,没有人在耳边聒噪,只有我一个人,我开心地哼起了交响曲,仿佛回到了“和平时代”。
突然,妈妈回来了,打破了宁静。一进门,就大声喊道:“好啊你,不写作业还玩电脑,快给我写作业去。”此时的我只好漫不经心地去写作业。
21:30
该睡觉了,本想安宁,但还是没有逃脱妈妈的“魔爪”,我和妈妈又“干了一仗”。这次妈妈没骂我,而是直接来了两巴掌,打得我直呼“救命”,最后只好乖乖去睡觉。
日复一日,我在这种生活中成长。我看,妈妈配得上“严母”这称号。兴许,唠叨是妈妈的一种天职,妈妈是世界上最有资格唠叨的人。
【篇五:仅有的一小时】
当互联网越发达,生活,似乎都变得碎片化了。
暑假里,我参加了一所美国私立学校的夏令营。这所学校设备齐全,我们在下午的活动时间,可以享受投篮球的绝望、射箭的兴奋、打网球的大汗淋漓、艺术课的宁静和攀岩的艰辛。然而,在享受与伙伴们一起玩耍的乐趣的背后,我们放弃的,是看手机、玩IPad的时间。我们所有的住宿生,一天只有晚上一小时的时间可以看自己的电子产品或与家长通电话。所以,可以说,在一天的学习和活动之后,我们最期待的就是晚上这一小时——-仅有的可以触摸到电子产品的时间。
和其他同学一样,晚上八点半,我就来到一楼放手机的保险柜边排队,急切得等着拿手机。一拿到手机,我就回到房间,插上耳机听音乐、看小说、坐等老妈的电话。果然不出所料,在大约八点四十五分时,电话响了。我接起电话,一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看似温柔”的声音时,心里流露出一丝的不快。不过,还是打起精神,认真听她说话,回答她的问题。但,有点不耐烦。妈妈似乎有点生气,而我却有点不在意。暗暗嘀咕,哼,你这个天天看手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家伙,却要占据我的时间,把我仅有的一小时碎片化,真烦!
还好,不多久,说完了事,妈妈挂断了电话。我马上又看起了小说,津津有味,时间也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九点三十分,可能还早了一两分钟,老师来收手机了。我像往常一样,又一次停在了某一个章节,走到一楼,关机,放好,然后准备睡觉。九点四十五,熄灯,我带着对明天“仅有的一小时”的“小说时间”的憧憬进入了梦乡。
一天以后,再次拿到手机,急忙继续看小说,通电话,看小说,睡觉……。
一天又一天,飞一般地过去了。很快,五周的夏令营已成为留在脑海里的记忆。最终,我还是利用这每天仅有的一小时不到的时间看完了小说。这种阅读的感觉真是奇特,与在家安安静静看上两三小时的书完全不同。在家看书,我会完全沉浸在书的海洋,有始有终。可是,在美国的那段碎片化的阅读别有趣味,每天都留有悬念,第二天悬念揭开,照样使人感动。
碎片化的时间,如果好好管理,也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我利用碎片化的每天仅有的一小时,不仅看完了我心爱得小说,同时也体会到了碎片化阅读给人带来一种新的体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