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公众号的作文

【篇一:我的理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理想能让你有生活的动力。

——题记

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确定人生的方向,有属于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当一位作家。

每当我跨进书店,抬头望着书架上那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籍,不禁感叹:当个作家多好啊!出版属于自己的书,既可以让自己付出的汗水得以升华,又可以为别人带去“精神上的养分”,岂不是一举两得吗?这可真是份完美的职业呀!带着对理想的追求,我踏上了“作家之路”。

成为作家,必须要有丰富的阅读量。于是,阅读成了我要完成的作业之一。只要一有空,我就会如饥似渴地钻进书堆里,忘我的阅读一本又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我的心,随着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时而欢喜,时而哀伤,时而为主人公的成功而高兴得手舞足蹈,时而又为主人公的失败而暗自叹息。我就在一本本好书中增长了知识,丰富了阅读量。

作家除了阅读外,更重要的是创作。为了有文章的素材,我每天都在紧张而又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寻找“乐子”,然后把它们都记录下来,写成日记,为文章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了素材,我就开始着手“打造”我的随笔了,并且每周写一篇,以提高我的写作水平。

渐渐地,写作已成为我的爱好,生活的一部分。但我渴望有更多的读者来阅读我的文章。正巧,那个暑假,我们的语文徐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一个叫“中外作家网”的“公众号”。让人兴奋的是,我不但可以在上面发表作文,还可以得到“稿费”!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呢!每当我发上一篇文章,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就会在微信群中给我“打赏”。到最后,一篇文章竟可以得到50元稿费!这笔不小的数目,让我简直兴奋得难以言表。从此,我不停地在“公众号”上发表文章,稿费也渐渐从50元增加到了100元、150元、200元……每一次成功发表,都使我对成为作家的理想充满了信心。

如今,我已成功发表了二十多篇文章了,获得了一千多元的稿费,还荣获了“文学之星”的称号,甚至在“百度”上都出现了我的身影……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现在,我与亲朋好友相见,总少不了被别人夸赞起“作文那些事儿”。那时,我的心里便会顿时充满自豪。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在书架上,那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籍中,拥有属于我自己的作品,使我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

我有我的理想,我向着理想不停的奔跑!

【篇二:我的好朋友】

眨眼间,半个学期过去了,随笔本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添了一本又一本。不知不觉间,随笔本成了我思绪的游乐园;成了我一位不可多得的好伙伴;写随笔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记得刚开学那会儿,一听到老师让每天都写随笔,并力争写到600字,我都要疯了,而且不只我一个这样。我们都纷纷抱怨道“小学时都是一个星期才写三篇!”“写那么多字,哪有那时间呀!”“听说其它班的老师都没让写呢!”“人家都没写,我们凭什么写呀!太不公平了!”……可现在呢?反正我是一天不写,手就痒痒,只感觉生活缺少了什么。

后来班上有的同学有了公众号,每天都上传,每天都发到班级群里,下面总是有老师与家长们的赞扬,我可坐不住了。每天心里总在想着我妈妈给我注册公众号了没?终于有一天我也有了自己的公众号,可作文一直平平,很少有人夸赞,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这反倒成了我前进的动力!每天总是挖空心思在想:“怎么样才能抓住大家的眼球?这样写有意思吗?今天写得行吗?爸爸妈妈对它的评价是什么?”渐渐地,我的作文越来越好,从每天的担心到进家门就问:“妈,我的作文被老师推送了吗?”没推送就找原因,找需要改进的地方;推送了还找原因,找这篇文章有哪些亮点,好再接再厉。妈妈、爸爸也经常把我的文章发到朋友圈,总是收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亲朋好友聚会时,夸奖的不再是我的外表,而是我的文章,而且好多人都叫我:小作家。每当此时,我总是自我提醒,我的水平不过如此,但我可以再接再厉,努力做个真正的“小作家”。

写了那么多篇,我从一开始的绞尽脑汁也不知道写什么,到多到不知道该写哪个。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丁立梅老师口中说的:“用眼睛去阅读。”

从不想写到一不写手就痒痒;从公众号冷冷清清无人赞赏到被众人称为小作家;从不知道写什么到事情多到不知道写哪一个。这每一次改变都是一次成长、一次蜕变。

我很庆幸自己每天都写作文,因为我终于从实质意义上,把随笔当成了朋友!

【篇三:美丽的意外】

一次美丽的意外编织出一段美丽的故事。

——题记

流水洗过铅华,晕满青春一页。你就像是盛开在我心房上的一朵花,惊羡了我所有原本静澜的世界。有你的陪伴——涵城语文,于我是个美丽的意外。

近了,近了

那天,语文老师满面带着和煦的春风,兴致勃勃地迈入教室。一看、一闻,就知道有什么喜事:“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涵城语文’正式成为公众号了!”

你的出现让我们激动无比,甚是意外。老师继续侃侃而谈:“这个公众号我们班级同学们的优秀习作优先录用,小伙伴们可要咬紧笔头,努力争一把了!”台下的同学们纷纷议论开来,似乎都想为了“你”的出现而摩肩接踵一回,力争上游一次。

近了,近了,意外中我就这样遇上了“你”。

看着,看着

至此,每天一早,我都会迫不及待地点开手机微信中的公众号寻找“你”的踪影。每当我看见“你”的图标上有一小点红色的圆圈,我便知道有“更新”了。此时,我便兴奋极了,点看全文,就如饥似渴地品味起来。

每次我读到些优美的词段,就必定将它们采撷下来,作为我写作之路上的一笔“财富”。

看着,看着,我爱上了“你”,更爱上了写作。

变了,变了

看着其他同学们的佳作一篇又一篇地入选上了“你”,我也咬紧牙关,不甘心了。

那天,已是日薄西山,夕阳撩起害羞的面纱却久久不肯褪去。就在那个黄昏,那一篇经过我精雕细琢过的文章终于被老师看上了!伴着红鸠鸟的歌声,我心中的喜悦之情无法言表。

变了,变了,我也因为“你”变成了一名“小作家”。

春华秋实,岁月无痕。回想起与“你”相遇的那一天,仿佛还只是在昨日,而“你”却已经是我人生中那段最美的意外史。

感谢,有“你”!(公众号:涵城语文)

【篇四:碎片化的阅读?】

当今,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在形形色色的应用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时间都逐渐被碎片化了。

不知你是否曾意识到,在微信里的每一段话,每一篇文章,对你我来说已大大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一本书,而是成为了一种不连贯的,碎片化的阅读?你又可曾注意过在这一年里,你又完整地读过几本书?

即便你曾在安静的环境下静心而又投入地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也许是一本小说,又或是一本经典名著,你也许也感受到过此时手边手机发出的响声会让你有一种点开它的冲动。

如今,碎片化阅读的主要来源也便是互联网上形形色色为了博取眼球的新闻,亦或是标榜着帮你获取知识的各种公众号。实际上你从中仅仅收获了一段又一段基础而实质上并没有多少深度的文字。这也让我们在这样一小段一目十行的时间里难以得到思考的时间,这样碎片化的阅读越多,你就变得越“懒”,越不愿意长久而深入地思考一个问题。每天,习惯性地点开一条又一条标有红点的信息,到头来却发现你除了所谓的“秘诀”和别出心裁的标题之外毫无收获,是否应该让我们心感警惕呢?

也许这种碎片化阅读所带来的影响已然超出我们的想象,它带来的也许并不再仅仅是用来满足人们对快捷简单不费力地获取知识的期望。更多地,它也许带来了一种对大脑的刺激,一种新颖观点带来的愉悦感,就如一些人对于游戏的一种病态依赖一般。可惜的是,我们中大多数也许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但我依旧认为静下心,享受一次连贯的在书中的旅途,也许会比这些碎片化的阅读有用的多,高效的多,有意义的多。

在碎片化的今天,我们在时间的狭缝里穿行,争分夺秒。可也许我们也应该将这些时间的碎片中的一些拼凑起来,留给自己一点思考与读书的时间。

【篇五:遇见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应该就是生活方式的碎片化吧。

人们的时间已经被切分成—个个碎片—手机APP的一个提示音,就可能改变我们已有的时间规划。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而公众号推文的读者却越来越多,这是阅读的碎片化;零碎的时间里逛逛淘宝,购买一堆有用的没用的东西,这是购物的碎片化;点开微信,随时刷刷朋友圈,和五湖四海的朋友们进行互动这是社交的碎片化。

我承认,碎片化的生化方式好处不少。它适合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然而,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却值得深思。

如今智能手机普及,生活节奏又很快。在碎片化的生活里,人们更喜欢浏览公众号或知乎上的各种推文,而不是花整个下午的时间安静读本书。有的推文因为蹭上了热点,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获得惊人的浏览量和转发量。然而,这样的热点推文真的会对我们有帮助吗?

我最近浏览了一篇热点公众号文章《牛蛙之殇》。作者自称是上海一个退休的老教授,讲述了其全家不堪小孩升学的强大压力,而决定移民的故事。读完这篇文章,我感觉内容有点贴近当下上海的情况,但却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但是,网上几乎都在转载、评论这篇文章,有些知名媒体也在一本正经地评论这篇文章中所指出的教育问题。我试着搜索了一下,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根本难以查证。另有一些评论指出:这根本就是一篇推广移民的广告软文,这里面的故事是作者为了吸引浏览量而故意杜撰的。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性尚待考证的文章,因为蹭上了现实教育问题的热点,瞬间红遍网络。然而,这样的文章又能给读者带来多少有价值的信息呢?

很多碎片化阅读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浏览量而不是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这是我们应该对碎片化阅读给予警惕的地方。我们还是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静下心来多读些有质量的书,多吸收些系统化的知识。那些蹭热点的推文,除了文章结尾处阅读量的加号可以证明曾经被浏览的痕迹,又会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下多少印记?没有一个有思想的人是从推文中获得思想高度的。

碎片化的生化方式并不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是时代和社会变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以前的“车很慢,路很长”的生活方式被淘汰了,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俨然已成为一种现实。

但是在碎片化的生活里,我们还是可以留出一个下午,煮一壶茶,捧一本书,认认真真地阅读—别让浅薄的文章浅薄了你的眼睛。我们也是可以留出一些时间,和家人朋友面对面地坐着聊聊天—毕竟隔着屏幕是无法拥抱的。

我们已经接受了碎片化的生化方式,但别让我们的回忆里只有碎片化的信息。精彩的人生,不会只是用碎片拼成的。

热门推荐
1四季风景如画的校园
2学绘画的我
3深刻的教训
4第一次炒蛋炒饭
5传递微笑
6我的赛车
7以漫画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
8雪作文600字记叙文
9大年拜年作文
10第一次一个人睡觉
11走进红楼
12二十年后的故乡
13骑自行车的乐趣
14走自己的路,别让人搀扶!——读《我的小时候》有感
15都是镜子惹的祸
16《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17我心中的那盏灯
18家乡的小河
19
20其实很美
21与名人一起走过的日子
22江面上
23告别
24甪直的作文
25人性光辉闪耀时
26我学会了弹古筝
27一张黑白的老照片
28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9妈妈,我想对您说
30枇杷礼赞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