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八年级作文】
当她嫣然微笑着湮灭的那一刻,我震撼。
——题记
你见过那漫天绚烂华丽的烟花么?你见过流烟优雅沉静的风姿么?你见过烟花绽放的最美的时刻么?亦或,你欣赏过它悄然湮灭的绝望的美丽?
当夜晚流光溢彩,各种夺目的烟花争相绽放的时候,月华也失去色彩。烟花像五光十色的天空花朵,为夜色蒙上华衣礼服,也像七色的蝴蝶姬,为夜空粉饰。
烟花绝代风华,可惜转瞬即逝。
流光四溢的彩色花朵,舞蹈在天际。那一舞倾倒了众生——因为那是以死亡为代价的舞蹈啊!它短暂的生命,只为了跳出这一曲舞蹈,当舞蹈结束,她也将死去。
这倾尽一切的舞蹈,竟有着惊世骇俗的绝美,迷醉了夜空,也迷醉了我。
那一刻,我突然感动、顿悟。
烟花呀,它们在用生命中第一刻、也是最后一刻的时间,来燃烧自己最美的妖异芳华,竭尽全力地点缀自己最后一刻的生命,舞终之后,她便静静地湮灭、死亡,归于虚无与寂静之中。
这注定是一场预言死亡之舞。
这样的美丽与绝望的舞蹈,令我震撼,令我感动,令我敬佩。
传说,生长在天地的尽头的泣血鸟,披着血一般的羽毛,头上翘翘的冠像一簇燃烧的火焰,展开着翅膀,身体扎在一丛荆棘上,血一滴一滴地落下,它却仰头向天,嘴巴张着,似在泣血而歌。
这种奇异的鸟,它的一生,只唱一次歌。它从出生便披着一身如血的羽毛,自离巢那一刻起,便不停地寻找一种长满刺的树。当它终于找到那棵树的时候,会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棘刺上,一边流着血,一边拼死唱出一生中唯一的一支曲子。那凄婉悲怆的声音,令天地为之失色。
血尽、命殒、曲终,它的一生,便是为了这临终的一歌……
烟花,就像这只泣血的鸟,她用全部的生命来舞这绝美的死亡之舞,她的一生就是为这支舞而活,然后等待湮灭的降临。
她热爱她的美丽,她热爱她的生命,她以最优美沉静的舞姿迎接湮灭。
我感动于烟花的绝代风华,感动于她执着地去珍惜生命中一刹那的心。
让我以我的笔,为它上演一章——烟花祭。
【篇二:文明的韧性】
滥觞于黄河的中华文明起初并不夺目。当与它冥冥中遥相呼应的古代文明相继湮灭,空中花园已为绝迹,它却在九州大地上安静流淌,孕育生命。大河文明中,唯它深谙水的精魂,凭着那股子韧性,浩荡而行五千年。
中华文明柔软其表,坚韧其里。它少了一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悲壮,少了一份绝对纯粹,却多了一份包容与融合,从此,便拥有了不喧哗而自有声的从容。万物皆可为我所用,而万物也皆为我。狂风、大雪,也可化作清风、甘霖,成为文明独特的一部分。但无论再怎么改变,它就像每条河流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汇入大海那样,让多元在统一的构建里生长,让多元凝聚成统一的力量。
古代文人,是中华文明的韧性旷远的投影,在他们生活的时代里。他们总能在儒的理想受挫时寻找另一片精神净土。或是从南怀瑾先生所说的药店一样的道家,百货店一样的佛家中找寻,或是流连在隐士的东皋。陶渊明官场沉浮三十年,却终能抽身而去保全己志,循身山野,另辟蹊径,而不被官场的黑暗与腐败同化。正如王勃言曰:“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古代文人没有穷途,只有“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此心安处是吾乡”。通向实现生命个体价值的路在混乱的年代常是条死胡同,文人却用心的坚韧,开荒山,斩荆棘,转向一条鲜有人问津的小道,而到达终点。这转变的本质,却是心灵的柔软,一种知道现实与旧有理想不符后最深刻的包容。
中华文明,又有多少次像是走到了路的尽头?自道家、佛教兴起,儒学备受冲击。但它没有就此没落,反而在魏三教合流、唐儒学振兴、宋新儒学改革后,历久弥新。它以水的姿态,容纳了道佛,便不再有隔膜和对立,尽头也成岔口。
五胡乱华,中华文明危在旦夕。政权沦落,文明却悄悄乘着草原儿女的马蹄在无形的文化疆域里开疆拓边。直到北魏孝文帝极力推行汉化改革,有些人才后知后觉得发现,中华文明不但没有湮灭,反而在蛰伏中积攒力量。中华文明凭韧性,折而不断,胜之不武。
中华文明的韧性正是水的特质。“抽刀断水水更流”,它是无形的坚韧;“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它是无形的柔软。文明之水,亦如江河之水,始终哺育着这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