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窗观的作文

【篇一:浅谈年幼时光】

从梦中醒了,一句李太白的一句诗词依稀浮在脑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走向窗边,凭窗观晨,回想起年幼时,稚气未脱。那时是充满活力的时光,与小伙伴在村里玩闹一天,也没有一丝疲惫,只要遵循父母那句“别跑远”的叮嘱。那时是对世物最有疑问的时光,总在父亲身边提问,像极了清晨的鸟儿,叽叽喳喳,对未来有着数不尽的问题,只要有疑问,父亲总能给我解答。那时是最闲暇的时光,整日无忧亦无虑,天气凉了母亲总会拿来衣服给我穿上,肚子饿了母亲总会抬来小食,只要有母亲在总会把我照顾的很好。

可那时……是回不去的时光。

正如时间像黄河的水一般,如此湍急,急促的水流,一刻不停的流进那汪洋大海,我多想让它停下,哪怕慢一点流淌,却无能为力。岁月不饶人,在父母的发间,多了几根白发,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添了几道皱纹,父亲也渐渐解答不了我的提问,容易生病的母亲,也慢慢的需要人去照顾。无忧无虑的生活已经成为幻想,无论工作还是学习都催促着我不能停下,玩闹的心思早已被成长消磨的无影无踪。

我离开窗边,走向存放照片的老箱子,拂去灰尘却不敢打开,我怕看到一张张过去的照片,我怕激起一份难忘的回忆,我怕流泪。即便年幼时没有伤心的回忆,生活总是那么的幸福,可我还是害怕这照片理成的时光轴。

鼓起勇气打开老箱子,老照片里,我那肉嘟嘟的样子,父亲健壮的身姿,母亲漂亮的脸庞,一件件早已穿不下的衣服,一个个早已翻新变迁的景点,哪怕略显尴尬的剪刀手都变得那么煽情。

看着一张张照片翻过,我笑着却也流着泪。

怎奈时光荏苒,白驹过隙间仅仅只留下了回忆。年幼时光也许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既然已经流去,就将它好好珍藏于心间。

人生短短数十载,既要不忘过去,也要不负将来,每一个时光将会被时间带走成为珍贵的回忆,趁着时候未晚,向父母敬上应敬的孝心,感谢他们的养育与陪伴,让他们的未来也能感受到我年幼时光的幸福。

【篇二:明窗照世界揽镜修自身】

清代张潮言曰:“人为君子,外则忧心家国,放眼寰宇,内应兼修其身,慎独自省”,古人睿智的言语告诉我们,生于当下,我们不仅要开阔视野,着眼世界,也要不断反省,检视自身。

正如林清玄关于“镜子”与“窗子”的生动比喻,我们要从镜知人知优劣,从窗观物观得失。

以镜省己,是不记辉煌落魄仍正确定位自身,在完善中发展。

《论语》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金无足赤,人物完人,生来便近臻完美的人并不存在,我们要做的,是在一天天的自省中收获,从点滴的积累里完善人生,孔子贵为“第一大圣人”,却从不固步自封,师从老子、郯,并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他的谦虚与自省闻名于世,若无自身的“思齐”与完善,何以教化三千弟子,创立封建正统思想儒学?

正如三毛所说“人生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自省自悟也绝非一日之功,那注明教育家梅贻琦,以教育兴国为理念,常常劝导学生要学会每日去反思、探索,他常道,真正的教育,是学生自身的“删改”教育,若能做到日日“删改”,那么离教育的真正理念就不远了。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若只看到青天的辽阔,就妄想一步登天,结果也只是望洋兴叹罢了,自省亦然,只有日日完善,点滴积累,璞玉才能成为温润闪烁的珍宝。

以窗观世,是打破局限开拓眼界,着眼世界的宏大壮美。

透过窗去,是“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的寂寞,透过窗去,是君臣相隔是“文死谏、武死战”的激昂正气和赤子忠心;透过窗去,是六朝风雨城墙耸立的千般凝重与万般沧桑……窗外的世界,有悲喜,有圆缺,有烈日离家的征人,也有七月流火里叹息的良妇,若局限于一屋之内,见到的只有几尺见方的天地,只有放眼窗外,着意世界,视野才能更加开阔,才能品味这世界的多姿多彩。

如余秋雨所说:“经历过风浪的人自有一种气定神闲的韵味”。什么都没有经过,什么都没见过,见识自然浅薄,麻雀永远无法体味雄鹰所征服的蓝天,而不拒于室,着眼世界的人自有一派广阔的胸襟与谈吐。

乔叶说:“不出去看看,你永远无法想象世界的广大和自身的渺小”;亦舒言:“修明自身,自省之人更能领悟生命的真谛”。而我要说:唯有内外兼修,自省同事视外,生命价值才能以充分展现,才能不留遗憾绽放光彩。

阳光下,窗棱明亮,镜洁如新,它们于徐徐微风里,静候人来。

热门推荐
1放烟花的感觉真好
2小猫“欢欢”
3攀登者观后感
4那一刻我被感动了
5智救小燕子
6龟兔赛跑续写
7坚持优秀作文
8小电池大学问
9我心中的那一抹春光
10我最喜欢的声音
11游处州公园
12愉快的一天
13《窗边的小豆豆》听后感
14隐翅虫
15寻找秋天的足迹
16
17大年
18亲爱的老师
19父母的爱
20读《狼王梦》有感
21正视科技
22我是植物
23大罗山
24小学想象的作文
25我的家风家训
26令人惊异的色彩世界
27第一次逛超市
28无言的爱
29家乡的美食
30一次意义非凡的献爱心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