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质本洁的作文

【篇一:那时花开】

文人用心感受了花开,所以花才有了千姿百态。

那时花开,幽香缕缕。屈原把自己对明君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给香草,忠心耿耿,“指九天以为正”;他在遭人诬陷、被楚怀王疏远的的日子,以香草自喻,“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他在流放他乡的途中,不忘花香,仍心系民生,“恐皇舆之败绩”。正因为那时花开,才有了《离骚》的流芳百世;正因为花开那时,才有了后世骚人浪漫主义的诗作风格和忠君爱民的政治情怀。

那时花开,触目惊心。战乱中的杜甫,用他的那支智慧之笔见证了唐朝这朵历史之花的枯荣与兴衰;他在战火中颠簸,在废墟中哭泣,用惊人的语句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和国破家亡的悲哀;他用“三吏”、“三别”的组诗道出了兵荒马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的痛苦与凄凉,并将愤怒的矛头直指统治者的贪欲与荒唐。正因为那时花开,杜甫才吟下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正因为花开那时,才有了“诗圣”的雅号闪烁在历史的星空。

那时花开,桃花满眼。因为桃花,才有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经典,才有了《桃花扇》的问世、“桃花运”的由来、桃花岛的美丽。因为有了桃花,春色才不显单调,有情人不再寂寞;正因为有了桃花的盛开,才有了桃花源令人神往的青山绿水、胜景浓情,才有了陶渊明弃官归田的壮举和不为斗米折腰的气概。

那时花开,情思难耐。雨打黄昏,花开静处,李清照更感“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悲凉;“三杯两盏淡酒”更让她的丧夫之痛“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面对花开,物是人非的现实怎不让她在“寻寻觅觅”之中承载着无尽的“凄凄惨惨戚戚”?花开那时,强烈的思夫之情怎不让她衣带渐宽,瘦比黄花?

那时花开,孤独凄凉。花开那时,满山遍野,触动了林黛玉敏感的心弦。正因为那时花开,才有了黛玉后山孤独的哭泣,才有了《葬花吟》的悲凉,才有了“红消香继有谁怜”的凄楚,才有了“柳丝榆荚自芳菲”的愤懑,才有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孤傲。黛玉爱花更恨花,那时的花落人亡赋予了花的凄凉。

……

那时花开,演绎了不少动人的故事,用心的文人也因此绘出了花的万千姿态。

【篇二:破碎的美——读《红楼梦》有感】

提及《红楼梦》,想起的都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慨与窥探。一个偌大的家族在短短几十年的光景中就辉煌不复,满园萧瑟。家族众人命运多舛,流离失所。但是红楼梦中最令我心碎的还是黛玉之死。那样一个妙人,诗书气质,忧愁万种,最后竟绝于闺房中,一缕香魂西去。曹雪芹成功塑造了一个阆苑奇葩,她的每次蹙眉,每次微笑,每次回首,都让人心悸,沉醉不知归路。

宝黛的红粉痴恋算是红楼梦众多爱情故事中最为纯净无暇的一个。从小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长大后的相知相恋、互为知己,无不让人感叹世间又诞生了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但在封建社会的泥沼中,这份无暇的爱情注定无法“质本洁来还洁去”。尘世给他们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无法摆脱。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对世间俗事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与众不同。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诗社咏叹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成为宝玉心仪她的理由。当一个人拥有和你相同的价值观和思想时,挚友或是挚爱,总有一个身份是独属于他的。

月盈则亏,正是因为这份卓尔不群,她郁郁寡欢的掩藏心事和情绪,颇有一番孤芳自赏的味道。于是,我们便看到了《红楼梦》中那个小心翼翼的黛玉,那个葬花吟诗的黛玉,焚诗稿自绝的黛玉,或许,她的死是这场缺憾中唯一的圆满。

【篇三:以传奇为题】

有这样一个女子,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似若风扶柳,美好和纯净堪比潇湘馆中的一丛湘妃竹。她就是林黛玉——我心中那块永恒的璞玉。

父母双亡,离乡痛苦,一人辗转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南京。大观园里的人情世故、阿谀奉承,对她来说是那样陌生;家宴上众人假意的嘘寒问暖,处处谨慎的生活环境,也让她头痛。唯独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令她倍感温暖。然而他们却早已忘记,前生,灵河畔上那如甘霖般的浇灌。

论老练,比不上宝钗;论能言,比不上凤姐;论稳重,比不上李纨;论机敏,比不上湘云……只有每每下笔时令四座皆惊的才气,只有细腻如清水般的内心,只有孤傲而自我的敏感……她是叛逆的,是不拘的,是大观园里小小的异类,可是她的别样,又有谁能懂?

“花谢花飞花漫天,魂消香断有谁怜”。捧起落花的碎片,盛入小小的香囊,莲步轻移,可怜她娇柔的身体,微笑的力量,那般艰难地为落花刨除一方花冢。“你这样侍弄它们,也不觉麻烦?”恍惚中宝玉的身影出现,说完便握住一丛花瓣,将它们投入流水,“这样岂不干净?”宝玉回过头来顾笑道。她没有说话,默默拾起被水打湿的花瓣,重新埋进土里,待将落花收尽,才缓缓抬头回答:“质本洁来还洁去嘛!”

可惜这样的女子,终究敌不过传统而又本分的宝钗,得不到大观园众姐妹和长辈的青睐。“有道是佳人薄命”,然我又非佳人,为何命运如此波折?终于在宝玉的洞房花烛夜,大观园上下老少欢腾一堂时,她孤傲地、冷寂地在凄凉的潇湘馆中含恨魂归天了。果真如自己所说,“质本洁来还洁去”;果真如《葬花吟》中所写,“花落人亡两不知”。可想而知,宝玉掀起盖头,该有怎样惊愕的表情。殊不知她来人间走一遭,只是为报前生浇灌之恩,还他一滴眼泪。

纵然有再多的悔恨,却也无法挽回她的离去;纵然弥补得再多,却也填充不了失去逝者的心怀。林黛玉,就这样美好而纯净地走了,带着她的满腔愁绪;带着她的满腹经纶;带着她的别离愁恨;也带着她对人世深切的缅怀和眷恋。

她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篇四:雪思】

题记——古历二月廿八,花朝节刚至;残杏褪红,浅草已萌;忽雪花朵朵,漫天飞舞;凝视窗外,思绪飘扬;情不能已,匆匆急就。

早晨的太阳失去了它日的娇艳,害羞地躲进云里,凉风呼呼地刮着,不一会儿,天空中茫茫一片,飞起了鹅毛大雪。

望着无垠的白雪,我陷入沉思:雪是这样的纯洁,它有生命吗?他是小孩还是大人?雪是上帝造就的吗?上帝是不是也有什么伤心事?雪是他那凝固的泪滴还是他那抛弃的孩子?雪,你是如此眷恋尘土,莫非你是大地的儿女?

雪,轻轻的飘来,鼓催新春的萌芽,润泽美丽的花朵,舞动幸福的人生,送来和谐的生活。任思绪飞速流转,我不想停下,此时的寂静为你而值得,此时的寒冷为你而挨下。静静地,你融释于天地博大的胸怀中,正如你来时的轻盈,连消逝也如此的潇洒。雪啊雪,可你知道吗?逝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人间孤独一世,寂寞一生!一颗心独自面对欢乐与烦恼,倾诉无门,倾听无人,那将是怎样的悲苦!看着你,这冷雨的精魂,我的心却是在热烈的火苗上燃烧!

雪,你的生命如此短暂,我生君未生,君逝而我犹在。七年级的我,已无法回头,寻找久违的欢乐;只有奋斗,才是我最终的选择。我不后悔,自己的路就应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我相信:我的一生会以欢乐与胜利告终!

雪,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你费尽评章,“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就由你逝去,就由你升华,就由你奉献短暂的一生吧!而我将徜徉在你的漫天飞舞中呐喊

——让暴风雪来的更猛烈些吧!

【篇五:汉字,哪堪名利附其身】

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这便是汉字,如诗如画如乐。

可随着“外国热”的涌动,我们迷上了西洋的抽象,恋上了西式的粗犷,却忘却了中国的浪漫,迷失了中式的细腻,作为中华文化传承载体的汉字也屡遭贬谪,令人堪忧。

物极必反,最近一股“汉字热”袭卷神州:从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校园的“听写大赛”;从专家学者的热情指导到中学生的奋笔疾书;从庙堂之上的字斟句酌到街头巷尾的议论纷纷……人们沉醉其中,不知归路。汉字看似有救了,文化看似有救了,文化看似复苏了,可果真如此吗?

当“虹吸”这般的专业名词回响耳畔;当“鸱鸮”这般的生僻名词映入眼帘;当“蠡县”这般的偏远地名浮于纸上,我们所举行的比赛真的是在帮汉字回家吗?我们决出的“汉字英雄”真的应该让人仰慕吗?

不。这些都不是汉字的真谛。

余光中说:“中国是最母亲的国度,因为她有着最动人文字。”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未曾忘却祖先文字的国度。这不是因为华夏儿女比其他民族更爱祖国,而是因为我们的象形文字形象、生动、优美、悦耳:

是心中之精成其“情”;是日出东山成其“旦”;是手足情深成其“朋”……一个个优美的汉字,从音到形到义,凝集的是华夏民族五千年川流不息的至情至爱!

是姹紫嫣红全开遍的满园春色;是比翼双飞在天际的缠绵悱恻;是余音绕梁不绝耳的阳春白雪……以汉字为符,我们串起的是灵秀生动的中国词语!

祖先用这美妙的汉字写出了“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的美政;写出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精美;写出了“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写出了“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的真情真爱……写出了游园惊梦的杜丽娘,写出了西厢传情的崔莺莺,写出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这样的汉字,怎不动心、醉心,怎不优美、慈祥?

我们期盼让汉字回家正是为了助人们重拾方块字方圆之间的优美典雅,重拾汉字尺寸之间的无穷天地!

让汉字回家,从不是为了争一个你死我活,决一个“汉字英雄”。让汉字回家,知不知道“虹吸”、“鸱鸮”、“蠡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懂得汉字构造的精髓,懂得那一点的情、那一点的意、那一撇一捺的宽广!

汉字,无需名利附其身!

热门推荐
1再见了,医院
2考试之后
3闪烁星光下的那一抹温情
4我与影子交朋友
5我的妈妈
6感谢爸爸妈妈
7第一次拔牙
8可爱的小鸡
9保护大自然很重要
10幸福乐园
11成都的味道
12劝说
13人生如琴弦
14关于读书的作文
15新的生命
16我从书中读淡定
17学会了勇敢
18与书为友
19抓小偷
20家长给幼儿园老师的一封信
21我行,你行吗?
22走进货币的世界
23数学日记
24坏心情
25老虎发通知
26谈读书
27碎片化阅读
28家乡,一个寻梦的地方
29夏天
30生活万花筒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