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曲艺的作文

【篇一:暑假印象】

晒黑

暑假,我除了每天学习外,还参加了硬笔和鼓词,还有我最喜欢的夏令营活动,这个暑假过得很充实。

出去学习活动免不了各种晒,特别是这次去永嘉夏令营天天徒步,把我晒得黑乎乎的,变成我们全家最黑的人!只有我有穿衣服的地方是比较白一点点,还有手臂内侧的地方没有晒到,其它地方看上去,整个人黑不溜秋的,像是一只穿着衣服的小棕熊。

练琴

终于盼到了暑假,本以为可以玩上一个月睡上一个月,结果因为参加温州市曲艺大赛,占用了我大半个暑假。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练琴,早餐还没吃,就被妈妈催着鼓琴前拼了命地狂练,大脑里全是一个字——琴!我真希望这比赛快点结束啊,不然我会被练疯掉的。

【篇二:南韵馆之游】

我的家乡——道滘,向来被世人称为“粤曲之乡”。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东莞粤剧博物馆——粤晖园南韵馆。

一下车,我们就被眼前一座古建筑物吸引住了,上面印着几个闪闪发光的大字:粤晖园。一进大门,大家都不禁惊叹起来:“真宏伟啊!”接着,校长给我们做起“导游”来了,校长说:“粤晖园是全国最大最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古典私家园林,面积达3800平方米。

接着,我们来到了南韵馆,这里又称“粤剧博物馆”,校长边走边说:“南韵馆位于粤晖园的东面,是一座极具岭南建筑风格的中型歌剧院。”不看不知道,里面可以容入一千人同时观看表演,粤剧。二楼是粤剧博物馆,包括粤剧简史,东莞粤剧辉煌,曲艺之乡的风姿,粤剧知识四个部分。这里有许多曾经是著名的粤剧名家,如:何非凡、薜觉光,当年红楼梦的表演就是由一代名花红线女和何非凡饰演林黛玉和宝玉……里面收藏着服装300多件,道具也有200多件,真不愧是”博物馆”啊!

在博物馆里,就数服装,头饰最有特色了。头饰闪闪发光,如同古代皇宫里的头饰一样,几百颗钻石连在一起,戴起来是那样娇贵;在橱窗上,里面一条镏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帘袄,晶晶发亮,穿在身上,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更让人吃惊的是,一条胡子竟有50多厘米长,黑糊糊的,如果连同衣服穿上去的话,那就成了阎王老爷了。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境,在梦境里,我成为了一个神妃仙子,翩翩起舞……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令我们流连忘返的粤晖园南韵馆。在回去的途中,我终于明白了粤晖园的“粤”字是根据我们广东的简称“粤”而来的,我们的粤剧博物馆真是当之无愧啊!道滘,不仅仅是鱼米之乡,还是一个曲艺之乡。虽然粤剧名家都去世了,但不用怕,我会好好读书,长大后做一个粤剧家,将我们的道滘变得更美丽,更辉煌。

【篇三:南韵馆——粤晖园游览记】

现在人们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北游颐和园,南游粤晖园。这话早已众所皆知,家喻户晓。这句话当然不是浪得虚名,我们东莞粤晖园的确可以和北京颐和园相媲美,粤晖园称得上是全国最大最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古典私家园林。今天,我终于能与同学们亲身游赏了粤晖园。

粤晖园里面建有六大美景:东正门,金碧辉煌,仿佛一座皇宫;百蝠晖春,每一处都是精雕细镂,图案更是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真称得上是镇园之宝;归水桥,犹如一朵湖上莲花,在湖中间美丽的怒放;蘩文馆,壮观动人;南韵馆,是一座极具岭南建筑风格的中型歌剧院,是大众粤剧迷的聚集地;五元坊,古朴典雅。这里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赞不绝口,一个字:“神!”

粤晖园的每一处景色都让人喜欢,让人难以淡忘。而南韵馆更深深地把我迷住,使我不能抽离它。南韵馆,是一座粤剧博物馆。当我第一步踏进剧院时,就觉得它富丽堂皇、构造奇特。馆内左右两侧摆设着屏风,而每一个屏风上都贴有各个名人的照片和简介,有著名的粤剧演员:马师曾,吴楚凡,红线女……在这么多的著名演员中,我就最喜欢红线女。她是东莞开平县人,原名叫邝健廉。十三岁就跟舅母学戏,初以小燕红艺名登台。1942年,她参加马师曾剧团在广西内地演出,才逐渐成名。她还是个著名粤剧艺术家。她在粤剧界存那个“女腔”的别名,还故有“龙头风尾”之称。她还在1957那年获过古典音乐比赛的金质奖章。我们道滘被评为“曲艺之乡”,男女老少都非常热爱粤曲艺术,粤曲班、曲艺社遍布全镇。特别是我们自创的一个剧目“生死签”,在全国曲艺汇演中一举获得金质奖,为我们道滘的曲艺事业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剧院中还有20多排井然有序的红木长椅子,能容纳1000多人。在剧院的二楼摆放着各种文物,据说粤晖园内共有30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价值连城的为数也不少!南韵馆里展示最多的是著名粤剧演员穿过的美伦美奂的戏服,金光闪闪的凤冠,逼真的道具。观赏精美的文物后,我们还逗留在馆内,欣赏精彩的——东莞市“粤晖园”私伙局粤曲大比拼。台上的演员们正为我们唱着娓娓动听的粤曲,他们把那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现场的气氛异常热烈。最特别是那男演员,他的声音非常宏亮,不用麦克风都胜过主持人呢!还有那女演员,演出时既大方,但稍有些少女的羞涩,他们简直就是大师级的水准。

粤晖园内景色美不胜收,真值得大家畅游一番,观赏后一定会让你满载而归,给你们留下最难忘的回忆。

【篇四:艺术天团—德云社】

一个舞台,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折扇,一身大褂,就这样简单的摆设却可以演绎出无数奇葩的节目,然后把观众乐的哈哈大笑,而这就是德云社,一个充满艺术,充满乐趣,充满传奇的艺术天团。而就是在这个艺术圈子里出现了一群志趣之士,他们一个个曲艺伴身,功夫了得,简直把相声的四门功课—说学逗唱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看了喜欢的不得了,着迷的不得了,欢乐的不得了。

我们都知道郭德纲先生是德云社的领头人,也是相声界的带头人,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有了郭德纲先生的坚持和传承,相声才有了今日的浩大之势,所以一说起相声就不得不赞誉郭德纲先生的功与名。当然,除了郭德纲先生和于谦老师之外,德云社各个成员也是为相声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日复一日的坚持和演绎,人民群众才对相声有了了解和喜爱,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不辞劳苦的坚守和传承,德云社才有了今日的势头,这不得不让人为这群有志之士而点赞。

我们都有目共睹的是,近年来在德云社各个优秀演员的带领之下,当代很多青年人都对相声这门传统艺术有了了解和钟爱,这更是肯定和宣扬了德云社的名号,与此同时也发扬和光大了传统艺术,因此我们说德云社是一个艺术天团这一点也不为过,我们说郭德纲先生是一个曲艺方面的先驱者,这一点也不足为奇。

德云社是一个专业的相声团队,它不仅发展和弘扬了传统的民族文化,而且培养了无数的曲艺人才,就这方面而言,德云社就是一个有口碑,有价值、有贡献的好团队。当然了,除了在相声方面的巨大成就之外,德云社内部也有着很好的管理机制,而它的服务宗旨就是:用心演好每一个节目,诚心服务每一个观众,坚持做好真正的相声,而也就是因为有着这样坚定的信仰和信念,德云社才可以历经20多年的风雨走到了今日。

总之,想了解相声就要了解郭德纲先生,想听一场好相声就要到德云社,因为你只有真正到了德云社的相声剧场,你才可以感受到纯真的相声,你才可以体会到满心的欢乐。

【篇五:暑假里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

暑假里有很多值得我回忆的事情,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的快板比赛了。

8月22日上午,我们来到了焦作市政府大礼堂,因为“第七届河南省少儿曲艺大赛”的决赛将在这里举行。此时,我的心情十分紧张,虽然我和我的搭档排练的已经很不错了,但我们还是不住的把台词对了一遍又一遍。眼看着我们的节目越来越近了,我的心也跳得更快了。等还有三个节目就到我们时,需要到后台准备,我的心跳得更欢了,我的'搭档也非常紧张。我们互相给对方打气、加油,希望能缓解紧张的气氛。

终于轮到我们上场了,我们快步走上舞台,对视后鞠了躬,开始了我们的表演。由于平时刻苦的排练使得我们的节目表演的很成功,我们在大家的掌声中缓缓地走下了舞台。结果出来了,我们获得了三等奖,我感到非常的自豪。

这就是发生在暑假里的一件事,我认为非常有意义!

【篇六:中国最美的声音】

苏州评弹,吴侬软语,醉一世方华,

轻清柔缓,最美声音,传百年文韵。

苏州评弹是江苏省苏州市的曲艺,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它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形式。2006年,苏州评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弹同昆曲、苏剧被誉为苏州文化“三朵花”,因多次赴港澳台演出,被同胞们誉为“中国最美声音”!

2015年,幼升小暑假,我报名参加辛庄中心小学小评弹团的第一天,这天我真正摸到了琵琶。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把琵琶,我一拿到它,就爱不释手地把它抱在怀里,左摸摸,右摸摸,左看看,右看看,直到老师让我们放下,我才停止研究。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苏州评弹的历史,又让我们仔细观察琵琶的各个部位,并给我们讲了一下琵琶不断改进到现在形状的历程,最后又给我们表演了几段名曲,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琵琶弹奏出的美妙。

这是我第一次与琵琶亲密接触,第一次聆听到琵琶弹奏出的动人优美的声音,也是第一次知道了琵琶有四根弦(代表了四只轸子)、二十四根品、六个相……,这第一节课,对我来说受益匪浅呀!

2018年,三年级暑假,镇文化站给我报名参加了2018年华韵之星中泰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活动,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分——不,是万分的激动。出国比赛,多光荣啊!为了争光,我开始刻苦训练,常常练到手发酸,唱到嗓子发哑,但我坚持下来了。我在泰国的舞台上弹奏出了独特的琵琶韵律,唱出了吴侬软语的柔雅之美,我获得了金奖。

参加这次活动,我感到非常自豪,这不仅锻炼了自己,也把吴侬软语、委婉优雅的苏州风格传到了国际,把评弹这项文化传向了世界。

苏州评弹,糯糯雅雅,珠圆玉润,只需要两三人琴瑟和弦,就可纵横千古弹唱;只需要在琴声的轻拢慢捻中,闭目聆听,尽情领略江南风韵,感受经久不息的文化魅力!

苏州评弹,中国最美的声音!

【篇七:东北二人转】

在祖国的北方——东北。流传着一种三百多年独特的地方剧种叫东北二人转。

东北二人转的形式与众不同,通常为两个演员——一男一女,手拿着扇子、手绢,身穿着鲜艳的服装,边走边唱边舞,旁边还有几个艺人,敲锣打鼓、又吹又拉地演奏二人转独有的曲调。以此形式来表现一段故事,代表作品有《小拜年》、《骂鸭》、《回杯记》、《夫妻串门》等等。

东北二人转以“唱腔高亢而粗旷、唱词恢谐而风趣”为其特点,深受东北人民的喜爱。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秧歌”、“双玩艺”或称“蹦蹦”。

东北二人转的名字最早出现在伪满洲国时期,当时《泰东日报》上有一篇文章专门儿介绍了这种东北民俗文化,但是它没有具体的名字,文章称“……本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日‘莲花落’,每日穿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1953年4月份,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并叫得越来越响。

二人转实际上并不是东北独创而成的产物,而是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融合的成果。东北二人转结合了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的特点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三百多年历史,艺人师承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而且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流派,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后来各派取长补缺,互相融洽,使其变得别有一番风味,至此形成今天的二人转。

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说事儿》中,赵本山扮演的黑土和宋丹丹扮演的白云,在小品最后秀出了一段二人转,这充分说明了东北二人转的发展实力和影响力。在东北,无论你是身处公园、广场、街道还是立交桥、歌剧院,无处没有东北二人转的身影。那俗、色、酸的曲艺特点,那富有民间文化色彩的节奏,都会使人受到欢乐和愈乐。东北二人转已成为了东北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东北二人转成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旧时代的作品,经过后人的推敲、修改、完善,变得更加纯朴有趣。

愿“东北二人转”这颗中华文化的璀璨之珠,可以被人们继续发扬光大。

热门推荐
1写给上一年级儿子的一封信
2我喜欢的动物是老虎
3想象作文
4考试的作文
5写一件事的作文
6快乐的暑假作文27
7足球作文
8扬州作文
9编童话故事作文
10五一劳动节趣事作文
11五一劳动节作文
12长隆游记作文
13环保作文
14真情感受作文
15高校开学第一课校长讲话稿
16小学生作文
17写对话童话的作文
18观察植物日记
19考试的作文
20我爱冬天
21我喜欢的小动物
22家务的作文
23情感类作文
24北京游记作文
25新学期新起点
26假如我会七十二变作文
27考试的作文
28新学期目标作文
29人间仙境九寨沟
30暑假记事的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