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浮名的作文

【篇一:词坛奇葩】

没有李白“诗仙”美誉下的豪放潇洒,没有杜甫“诗圣”佳名下的针砭时弊。柳永以独特的方式阐述他对人生的不平之怨,世事的不公之愁,造就了婉约词派又一新风。

年少的柳永经历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于是寒窗苦读希望终有一天鲤鱼跃龙门,光宗耀祖,却不想屡次落第,柳永当即奋笔疾书,成就脍炙人口的《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翻遍唐诗宋词,有几人有如此气魄与胆识?没有忸忸怩怩,没有委约含蓄,日积月累的怨情倾泻笔端。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科举榜上题名。人生光阴能有几何?又有几个“十年”经得起挥霍,宋太祖曾大肆宣扬“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在柳永看来,登上仕途只不过是纸醉金迷生活的倒影,倒不如“浅斟低唱”,当个活神仙来得实在。天真的柳永哪里知道酒后之言葬送了他的入宫路,这话早已传入宋仁宗耳中。

现实是无奈的,柳永又一次走进了考场,官职唾手可得,可宋仁宗一赌气,朱笔一出,批曰:“且去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波三折,柳永早已心力交瘁,心灰意冷。于是乎,出入烟花柳巷不再犹豫,在尘风世俗中消磨人生。他这是自甘堕落,但他是要堕落给朝廷看,他把满腹才华献给尘俗中的女子,为她们作词谱曲,真可谓是“全职词曲家”。久而久之,红楼商女与他称兄道弟,他从苏州到金陵,从金陵到扬州,又从扬州辗转到了汴京,专为歌妓们写词谱曲,渐渐地,他认识到这个为社会所唾弃的群体的辛酸,体味到了她们生活的艰辛与痛楚,他甚至觉得当初的决定多么明智。

柳永喜欢游历,但他更喜欢用自己的笔记录下卑微群体的泪水与愁情,他写扬州“酒台花径仍存,风萧依旧月中间”,他写苏州是“万井千闾富庶”,他写金陵是“万家绿水朱楼”……“便似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沉封了多少年的天籁之音。

柳永是性情中人,虽出入于烟花之地,但他依旧浩然正气,眉宇间阳刚劲铩。他能人所不能,做人所不做,顶着社会舆论压力,毅然选择为低层群体服务,虽说是堕落给朝廷看,但没有隽永的才情,至善的内心,又怎能彪炳青史,流芳百世?

他是才子,但他没有挤入仕途只求贪图享受;他是志士,但他选择了为社会可怜群体谋福祉、送佳音。最终,他没有记入史册,但他的真性情为世人所景仰,我愿化为快乐音符陪伴柳永跨过每一道山每一溪水,感受人间沧桑,感受人世冷暖,更想抚慰他残缺而炽热的心。

【篇二:温醇人生】

古有江南王钱镠道出“陌上花开,宜缓缓归宜。”细细咀嚼,才知人生的芳华大智皆蕴于斯。放下马鞭,缓下前行的车轮,回顾身后漫漫车辙,醉心于碧草黄花,这般才酿出一掬温醇人生。

人生恰如航行,在蔚蓝的王国里,如何更行更远,成为千古以来人们的长久思索。在我看来,讲究效率,在波澜不惊之时疾行向前是必须的。然而疾行不是目的,那途中的浩渺烟波,锦鳞游戈亦是温醇人生不可或缺的图景。

梦想如北斗高悬心空,烛照黯黯的人生,引领我们奔跑的方向。心执恒念,不困于浮名,不乱于功利,始终眉眼如初,感受沿途美丽与幸福,方为人生大道。

三毛游历撒哈拉,用步履丈量人生,记下见闻,珍藏内心感受,从不去想稿酬稿费,在过程中收获了与读者们心血相融的共鸣与情愫。倘若她仅仅为求效率高产稳产,急功近利,又如何领悟生活的本质,在文学史上留下自我独特的人生印迹?

然而,人生风暴来袭时,身陷困境,寂寂无名,依然执著地酝酿人生美酒,仍保持一颗宁静安然的心,不困于“效率”的魔咒平心静气趟过去,便更是难能可贵了。

歌者黄绮珊有着天籁般的歌声,却因种种人生困厄而不得施展,她不像那些讲究“效率”的歌手,一个月可以发多张专辑,她仅仅是持续地练习,在草地上,在蓝天下,不急不徐,沉浸在自己的歌声里,感受着追梦途中宁静充实的美丽。终究她的温润如玉的歌声被发现了,人生也酿出了醇然香气。

俗语道:“慢工出细活。”这果真是真知,过分追求效率,看似可以一夜间结出满树花果,惹人欣慕,然而,金絮其外,败絮其中,可能是它的实质。就如当下,许多一夜爆红的“男神”“女神”,活跃在大众视野,孰知没有学识与修养的底蕴衬托,这些闪烁的“金童玉女”早晚会泯然若尘土,反倒是那些心态平和的人们才更有机会持久地闪耀。

纵观古今大师,几乎所有人都赢在过程。蓄积铸炼、丰满充实的过程,才是完美结果精美品质的保证。正如酿酒,历久才弥香,如果追求快速高效,勾兑出来的只能是假酒了,所谓欲速则不达。

“上帝不看你的勋章、荣誉,他看你的伤痕。”巴斯德一言令人思索。过分追求效率,充其量只能快速获得镀金的勋章和一戳即破的浮名虚誉,这不是南辕北辙吗?人生需要累累伤痕的过程,需要伤痕下始终如一的英雄的心,那是搏击风暴过程的见证,是圣地亚哥老人一般勇敢的心。

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我们需要的是温润醇厚的心境,而非一飞冲天的风火轮,它应是林清玄笔下的“从容”与“有情”,一如那岸边摇曳的菅芒花,缱绻成球。

心如静影沉璧,方可一日浮光跃金,人生亦如是,酿得百花成蜜,自有清芬温醇。

【篇三:静的魅力】

如今,穿梭在喧嚣的闹市,何处不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缤纷与嘈杂?生活于此地,很多人也耳濡目染般地变得浮躁起来。“静”的魅力被一再忽视。老子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闻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既然喧嚣的尘世只会使人失去本真,我们又何尝不静下来,好好地品味内在的美呢?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时,若心不静,又如何踏入佛门?所以,静下来吧!“此时无声胜有声”,“静”之独特魅力,实在是叫人欲罢不能啊。

“静”是波澜不惊的平和。曹文正先生在《家书》中有言:“千军万马金鼓隍郭之中,未始非静心澄虑,宁静致远之地也”,“千军万马”中,倘需静心澄虑足见静的魅力了。三国名士诸葛孔明先生把“静以修身”当作座右铭,一生都铭刻于心。“静”可以成就一个人。遇到危机,只有平静下来,波澜不惊,才有可能化险为夷,柳暗花明。

“静”是宠辱偕忘的安然。“心静自然凉”,一碗清泉,若是加入过多的欲望和杂念,就永远不会变得清凉。丰子恺说“不困于情,不乱于心。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如此,安好。”就是在强调想要静心下来,就必须得忘记尘世的纷扰,做到无欲无求。大智者庄子,一生过得超然洒脱,他强调“超越”二字,力求“无所待”,“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真正的“静”即超越得失,超越功名的逍遥自得。庄子还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的,在大道中忘却浮名,忘却喜怒忧惧,“静”才会降临在心中。“细推物理须行乐,何为浮名绊此身?”宠辱偕忘,是‘静’的要求,也是‘静’的魅力。

“静”是对自我的审视,是对自我及人生的诘问。史铁生早年截瘫,从此便行动不便,只能在轮椅上度过每一天,可他从不埋怨,而是静下来,从深处反省自己,不断地思考,写就对中国文坛乃至世界都有极大影响的巨著,成了文坛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年老之时,他又患上了尿毒症,饱受折磨,有记者采访,问他的职业,他说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可偏偏这次,饱受命运摧残的他再次平静下来,静心澄虑,写出了《病隙碎笔》。他从未停止过审视自己,终于把自己的潜力很大地发挥出来,这不得不说是他“静”的结果。

“静以修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下来吧,淡定的人生不寂寞,安静的灵魂会闪光!

【篇四:追寻自己的快乐】

曾经看到过一句关于幸福的最简单的定义: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也许幸福、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只是有时候我们人为的吧他看复杂罢了。

就像几多年前庄子与惠子两位哲人在桥上探讨鱼的快乐吧。既然他俩都不是鱼,他们又怎么知道鱼儿真正快乐所在?

所以我们的观点就是:要追寻自己心中所期待的快乐,而不是被世俗的各种标准所迷惑。别人所定义的快乐也许并不是你想要的快乐。如今这社会,快乐已成奢侈品。一个穿金戴银、家财万贯的富翁推开心理咨询室的门,一开口便哭诉到:“我很富有,但是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快乐?”一个年轻貌美、花枝招展的少女站在阳台,遮住半只眼,哀叹到:“为什么我看到的世界,一片灰色?”一个在网上声名远扬、仿佛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年轻人对着电脑发呆,喃喃道:“为什么我的生活如此空虚寂寞……”

那么快乐的人有哪些呢?这使我们想起那些远在贫困山区的教师们。他们生活过得并不好,山区交通不方便、娱乐少、工资低,生活清贫。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工作。他们完全可以到更好的城镇、城市,过更好的生活。在我们一般人看来,那的确是个又苦又累的差事。但是,是什么让他们心甘情愿的留下来的呢?我们想应该是快乐吧。他们并不觉得物质生活充裕就是快乐,他们只觉得看见孩子们每天亲切的叫声“老师好!”还有乡亲们热情的关切,就会觉得无比的快乐、无比的幸福。而且他们教书育人,也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也许,这就是他们快乐的源泉,外人又有几个能够明白这种感受呢?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如:有高校毕业的大学生选择卖菜等在世人看来很平凡的职业,他们的快乐也许不是赚钱,而是平淡的过日子。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却依旧选择低调简朴的生活,他的快乐只是写作,而不是半生浮名。很多很多被社会认为是“白富美”的女工并没有嫁给“高富帅”,她们往往嫁给了平凡的普通人,也许,她们的快乐仅仅是一份安全感、责任感。

当然,我所说的快乐并不能理解为随心所欲。对人民有害的快乐不是快乐,那是因欲望而演变出来的畸形行为。就像有的贪污上亿的官员、房叔、表哥都是不值得提倡的。对人民有益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让我们即刻起航,去追寻心灵的快乐。

【篇五:我本楚狂人】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极爱太白的这两句诗,亦是极爱诗中洒脱的情致。努力过,失败了,仅只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扬长而去。这是一种风骨,是忠于自己生命最深刻的不羁。

余光中从评价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我却认为太白真正启迪人的不是所谓饱含盛唐气象的诗歌,而是让人敬佩的精神:是少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立志要扬名立万。是“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月”的热血赤诚;是得意之时“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豪迈;更是遇挫时虽也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却仍不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自信。

又何止是李白!先就有王勃“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岂效穷途之哭”;后又有柳永虽怨“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却依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自在逍遥;更不论欧阳修不迎世俗“偏就做个醉翁,忠于风月半刻”,以及苏子虽是“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谵州。”却依然笑言“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我们千年之远的古人尚有如此胸襟,更何况是身处多元化时代,比以往任何一代都要幸运的我们?我们有坚实的后盾,我们日益富强的国家。我们有日渐健全的机制体制,日益完善的思想建设,保障每一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用自己的个人梦凝聚成时代的中国梦。我们又何以能够轻易地向挫折屈服,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最后甚至沉沦于“丧”文化中无法自拔甚至扰乱他人呢?鲁迅先生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生活或许惨淡,却是我们唯一能坚持的事业,是用心用力用爱去经营。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从此一蹶不振。而当你有勇气重新站起来,用自己的一份热量去发光时,你就得到生命的真谛。

乐观的人往往更容易走向成功。著名的引力场法则就表明,一个人的情绪,仿佛磁铁,能吸引相近的事物。墨菲定律亦是变相的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无论是多大的挫折,请你时刻保持着坚定的自信,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相信这个时代,相信人生的精彩,乐观洒脱。努力过,即使失败也能洒脱离去,奔赴下一个征程。

愿你一生努力,一生被爱,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

何必再诉苦衷,这一生自画何用费笔墨,光阴都记得住我。

【篇六:活出本真】

人生当世,自会遭遇多种变故,人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因此,如何保持自己的本性,活出本真应是为人处世的一条永恒的准则。

世间万物,各有其行事规律,人类亦然。这些规律有的流淌于纸上,有的铭刻于心间,这些不应也不容改变。而有些话语只是“人云亦云”,有些行为只是“众人皆为之”而为之。如此随波逐流不免失去了一个人的本真,反而是逆之二=而行者往往能活出本真,活出人生的精彩。

生命本就应该是一篇“连载”,跌宕起伏,峰回路转。唯有这样的人生,才能让人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本真。

“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在那个轻浮的、追逐名利的时代,这个格格不入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炸响于天地之间。“你且去浅唱低吟,何要浮名?”一句朱批。断了一个少年所有的梦。也罢,既已远离浮名,索性活出自己的本真吧。于是,满腹才情随着诗情酒意流淌,绝词妙句信手拈来,只为博美人一笑。

然而,街头巷尾,京城柳七的美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远离了浮名,他回归本真,竟又创造出了“凡饮酒处皆歌柳词”的盛况。朝中只是少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官,诗词界却升起了一颗闪闪发亮的巨星。他的旷达,他的潇洒,他的风流,他的才情,他的独树一帜,他的格格不入,终构成了柳永的本真。这才是柳永,他活出了本真,活出了精彩,终化成了历史长河中一抹别样的风景。

不同的人生亦有不同的本真。东篱采菊的自适,是陶渊明的本真;醉酒赋诗的狂放,是李太白的本真;茅屋呐喊的关怀,是杜子美的本真。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本真并坚持下去,终是成就了别样的人生,但却同样的精彩。

格格不入又怎样,我们就是要真!然而,当今社会上愈来愈多的人学会了随大流。当日本强占钓鱼岛后,有多少人在街头砸毁日系车,其中又有多少人只是跟风起哄呢?“三人成虎”的风气本应被世人唾弃,而今却日益盛行,这,难道不需要我们认真地反思么?

“像枝头栖息的鸟,像城头传来的歌,我们终将离去。”如若人这一生仅盲目跟从他人脚步,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呢?朋友们,别再盲从了,睁大眼睛去寻找自己的本真,方能创造出生命之精彩,实现认识的价值。你,准备好了么?

【篇七:一鹤冲天唱八声】

“老七,你好大的胆子!为兄不得不劝诫你,你若再不收敛,你的前途都就毁在这赋词的手上了!朝廷之上,金屏玉障,怎能与烟花之地相比?天子若不计较这些琐碎,那是万幸。你未中第,敢自喻为官,又要换浮名去要什么浅酌低唱,……只盼主上隆恩,不曾听闻你的这首词,你必须重新再考!”

“不过一首小词,若天子真想用我,何以在意那首词?浮名怎样?荣华怎样?想我柳家先人高官厚禄风光无二,可被记住的又有几个?”

“也好,我再考一次!”

柳永,北宋崇安人,排行老七,生卒不祥。柳永曾在宋真宗天禧元年赴京赶考,两次皆未中。柳永满腹抱怨,作《一鹤冲天》。三年后,又靠,因仁宗看《一鹤冲天》怀恨在心,令柳永不第。

自此,柳永终日出入烟花之地,潜心修词,填词成曲,17年。

“柳公子出手果然不同凡响。自从您为碧桃作了词,碧桃托您的福,身价也水涨船高。您的词和平常的艳词不同,明明只是写事罢了,可那么转过头来一回想,倒有很深的滋味,柳公子果真不浪得虚名,您写得这么好,却便宜了我们这些卖唱的,可真可惜。”

“不,姑娘过奖了。柳公子不才,现在吃穿全凭朋友赏脸相赠。词写得好,嗬,柳某奉旨填词,岂敢不好?这里我才感到我的价值,我的价值也许就是为大家谱首词吧。”

柳永自从混迹坊间,潜心修词,使词跨越了一步。柳永极大程度地发展铺叙手法,不刻意抒情,使词的艺术发挥到极致。

柳永47岁成为一个小官。卒年不详。

只就是柳永。

柳永写到: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柳永唱到: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他的一生,是基本潇洒的,他也曾为名利连考三次。但是,他在我们心里,是那个意气风发的才子,是那个才气冲天的词人。

在他的推动下,词有官词变得更贴切人们生活。

有人说他无志。在它的年代,国富民安,他无法像辛弃疾一般有满腔热血。有人说他不端正,不,因为他是柳永,多以烟花之地无法改变他。

我佩服柳永,因为他写下了千古传唱《八声甘州》,因为他留下了一系列佳话,更因为他昂首不回头,潇洒一生。

历史记住了唐宗宋祖,也记住了没有中第的柳永。因为任何纯粹美好的生命,都不算虚度光阴;任何潇洒落寞的身影,都不会只在墙角盛开。

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中者916人,除了柳永,915人都顺利为官,也正是除了柳永其他人都顺利地被历史忘记。

柳永,历史上众多词人中的一个,他一鹤冲天,永远在我心中!

才子词人,能久安于高阁否;白衣卿相,能就藏于坊间否;两袖一挥个伶喜,提笔一首龙颜怒。若今日我用点点位子表达我对柳永的敬重,我必如他一般,一生潇洒,不负他的佳话。

【篇八:给心灵一份释然】

给心灵一份释然,回归生命的本真。

——题记

身为马戏团中小丑的他能为观众带去欢笑,而于其自身,却还是因内心的忧愁烦恼而彻夜难眠。由此可见,人的快乐与否并非由客观环境所决定,而真正的决定因素是自己的心,所以,朋友,请给心灵一份释然吧。

回望历史,能做到给心灵一份释然者众矣。

给心灵一份释然,是苏轼在身陷“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仍能“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旷达;是陶潜远离官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闲适;是柳永科举落第,世人嘲笑之中仍能写作“且把浮名换得潜斟低唱”的淡定……

面对客观环境的不利,无论是苏学士、陶渊明,抑或是柳三变,都能给心灵一份释然,让自己在现实的无尽苦难中获得超脱。

放眼当下,亦不乏能给心灵释然者。

在她的听觉里,溪水是静止的;在她的视觉里,太阳是“黑色”的。然而就是听不到看不见的海伦凯勒喊出了“我发现这个世界是这样美好”的赞言。

世界知名品牌创始人皮尔卡丹,人生也遭遇过不顺,因家庭贫困而被迫放弃自己热爱的舞蹈,沦落到在一个裁缝店里做学徒。面对老板的轻视,谩骂,皮尔卡丹给心一份释然,找到灵魂的栖息地——服装设计,终创世界品牌。

“失聪”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残忍的,尤其是对于音乐事业蒸蒸日上的贝多芬,然而不屈的音乐灵魂并没有被残酷的现实击碎压垮。当《命运》交响曲》在音乐厅中奏响,不知激励了多少耳聪目明却失魂落魄者;当《月光》《致爱丽丝》的优美曲调萦荡在耳际,不知唤醒了多少因生活失意而抑郁寡欢者。

……

或许,人生是无常的,命途是多舛的,但面对生活的冷酷无情,他们能给心灵一份释然,让自己在苦难中找到生命的本真,收获快乐与成功。

能给心灵一份释然者众矣。

刘伟失去双臂,因病不能游泳之后,给自己了心灵的释然,重新在钢琴上起舞;章子怡面对某观众的怀疑,给自己一份心灵的释然,用实力证明自己在表演上的能力;五岁小女孩路玉婷在父亲离世母亲重病,沉重的生活压力下给心灵释然,以微笑面对生活……

无数的事实证明,能给心灵释然者必将收获幸福快乐。

明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给心灵一份释然!

热门推荐
1夏洛的网读后感
2当苹果遇上梨
3我和爷爷摘苹果
4游北雁荡山
5人要知怕
6那双粗糙的手
7书籍伴我成长
8身边的美景
9珍惜
10婴儿妹妹
11游中侨名城
12钓鱼
13春节的声音
14感恩父爱
15勇敢
16走进秋天
17学习雷锋精神
18家庭趣事
19走读麦家旧居
20文明只差一步
21西安历史之旅
22我心中的故事作文
23我给自己点赞
24这个夏天,稍安勿躁
25其实我不想失败
26我最爱的水果作文
27童年的玩具
28未来的学校
29雕刻的时光
30神奇的力量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