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豆汁的作文

【篇一:老北京的味道】

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都城。都说各个地方有各种的味道,那老北京的味道是什么呢?又藏在哪里呢?

北京的感觉就好似巨无霸:这边是皇家的宫殿园林延绵成片,那边厢新式的现代建筑高高低低错落成群,剩余不多的老北京式的四合院及胡同,则蜿蜒穿插在这座八百年都城的古老与现代之间,散发出浓郁的京式生活气息,弥漫于都城之上。

老北京人的一天,从一顿丰盛的早饭开始。炒肝、豆汁、焦圈、糖火烧等……就拿豆汁来说,早餐喝豆汁必须两碗起,色泽灰绿最为正宗、具有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外地人可喝不来,豆汁的气味酸而馊,好像泔水一般,还有一个段子。说看一个人是不是老北京,让他喝豆汁,如果吐了,就是外地人,如果一气喝完,那一定是最地道的老北京。喝这玩意儿可不好受。其馊、其腐、其烫、其酸让人呲牙咧嘴。非要猛吃两口焦圈和咸菜中和一下味道,不过喝上两次后就会感到通体舒畅,精气神大振。

在北京,不但饭点有特色,要说最有北京老味道的,那一定是小商贩的吆喝声了。旧社会做买卖讲究吆喝。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通讯业。因此,用肉嗓子的吆喝成了唯一的告知大众的方法了。

以前的吆喝极具特色,不像现在,无声无息。其吆喝声清脆婉转,抑扬顿挫,尤其是应时各货的吆喝声,更为悦耳,特点鲜明:“干、艮、倔、臧”各行吆喝声调也不一样,卖菜的声音悠扬,好听得很儿。

香菜、辣青椒、勾葱、嫩芹菜、扁豆、茄子、黄瓜、青菜、架冬瓜,买大海茄、买萝卜、胡萝卜、卞萝卜、嫩芽儿的香椿、蒜儿、好韭菜——声音清脆,说的比唱的好听。还有糖葫芦:一轮冰糖葫芦来悠——葫芦——;卖包子的:来啊,吃包子吃包子,一口咬出了牛犊子来啊!我最喜欢的还是卖药糖的。

买的买,捎的捎,卖药糖的又来了!“吃嘛味有嘛味,仁丹薄荷冒凉气儿,老头儿别管老婆儿事儿,管了事儿就生气儿!吐酸水打饱嗝,吃了我的药糖就管事儿,10块钱您买两伤,您们家里外边儿都顺气儿呦!”

老北京味儿在哪儿?不就在这些最平常的小事中藏着吗?

【篇二:幸福过大年】

过年了!在我身上发生了许多的趣事!先来说说吃团圆饭和拍团圆照吧。因为那天是大年三十,所以我们一起去了外公外婆订的包廂吃饭。那个饭店名字叫作:饭怕鱼。

总共有二十多个亲戚来吃饭,而桌上有二十多道菜呢!我认为最好吃的一道菜就是酱香牛肉,可是每人只能吃一个,因为本来牛肉就只有十几块,所以我那块酱香牛肉还是勉强夹到的呢!

我们吃完饭就拍团圆照。首先,我们拍集体照,应该拍了十几张呢!然后我们拍几个人几个人的照片,应该拍了三十多张呢!大家都很高兴!

我们拍的照都拍完了,大家都一起去外公家看春晚啦!

忘了说,我还在那里收了许多红包呢!不过我在家里收的红包更多!我收的压岁钱数也数不清,弟弟的也一样。爸爸给我办了一张银行卡,因为他想让我们自己存钱,对钱有概念,还能自己理财。我真开心!今年是大丰收!

我现在来说最后的看春晚和放烟花吧!春晚当中我最喜欢的节目就是魔术和杂技。

先来说说魔术吧,那位魔术师首先把白开水变成了一杯红葡萄酒,再把红葡萄酒变成了一杯白葡萄酒,然后又把白葡萄酒变成了一杯豆汁!最后是最神奇的,他把豆汁变成了一杯红茶!并且他变的这些饮品都由观众来喝过了的,他们都说是真的。我觉得魔术师真了不起!

最后就是杂技了,几个人顶着大鼓,还让它翻滚,让我看的惊心动魄!

终于应该说放烟花了!刚开始天空暗暗的,虽然很吵,但我看见了红的、白的、紫的、蓝的、绿的、银的、金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过年真是个幸福的日子!

【篇三:舌尖上的记忆】

一口气吃下碗中的炒肝,我深呼一口气,父亲那日的表情历历在目……

记得那还是中学时的一个假期,父亲有一天突发奇想,要带我们全家去一趟陕西老家,去吃一次羊肉泡馍。

父亲在陕西出生,二十几岁跟着爷爷奶奶迁入北京,到现在已经快二十年了。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对羊肉泡馍情有独钟的人,几乎吃遍了全北京的泡馍店。然而每次吃完后,他却只是摇摇头。

那时候的交通还不是很便利,花了一整天才入陕西境的我们已然精疲力尽。但父亲却仿佛精力充沛一般地拉着我们下馆子。东找西找下,我们进了一家写着“泡馍”的小店。

已然过了饭点,店里没什么人。“来三碗羊肉泡馍,要自己手撕的那种!”父亲轻车熟路的点菜声音在店里响起。泡馍送来了,他打算教我如何手撕馍,而我试了试就因为太过麻烦而浅尝辄止。

父亲吃完泡馍,“就是这个味!再来一碗羊汤!”脸上泛起红晕的他笑得仿佛一个孩童一般。我嚼着硬硬的馍,不能揣测他的心理。旅途虽然很快结束,但父亲那时的表情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时光荏苒,几十年时间过去,父母已然退休,而我也早已成家立业。这时的北京城已是高楼林立,刚出生的零零后可能已经不能想象“老北京”是什么概念,甚至连初来北京的美国人也会把这里误以为成纽约。繁华的都市美丽无比,但在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眼中却仿佛却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开车接孩子下学的路上,街边一家“老北京炸酱面”字样的馆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决定带着妻儿进去吃一顿。“来三碗炸酱面,外加一份炒肝,三碗豆汁!”椅子还没坐热,我却下意识地点好了餐。

饭菜上桌,我端起眼前的炒肝,品尝了一口。“真香!”我脑中一热,一口气把炒肝全吃了下去。随着在我口中蔓延着的炒肝的味道,我的思绪回到了小时候,那时每当我下学回家时,“老北京”的妈妈都会在晚饭上,应我要求给我准备一份炒肝。

炒肝慢慢地咽下去,我面前又浮现出我争着在胡同里买炒肝时心急如焚的场景。对了!是回忆!缺少了最重要的回忆!我终于明白为何父亲会热衷于那一碗简单的泡馍了。想到这里,我的脸上泛起喜悦,全然顾不得对豆汁有些抵触的儿子的抱怨。

第二天,我带着买好的食材,来到父母家中,与他们一起做了一桌子的陕西、北京“佳肴”。

不同地域的美食给了不同人相同的感受。看着父亲吃着我帮忙撕好的泡馍,品尝着母亲为我精心制作的炒肝,我的心底升起融融暖意——这才是属于舌尖上的记忆所带来的力量!

【篇四:春意浓,艾角香】

“二月十九日,艾角飘香时。”这句话是东莞人常挂在口边的一句顺口溜。“艾角”顾名思义就是用艾草做成一种像饺子形状的食品。艾角是东莞人每年必做的一种传统小吃。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艾草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特别旺盛,绿油油一片,铺满田梗。在东莞人眼里,艾草是一个宝,它具有抗疾病毒作用,可以平喘、镇咳及祛痰,同时还有止血凝血、镇静、抗过敏及护肝利胆等作用。但艾草很难直接入口,所以,聪明的东莞人就想出把艾草混入面粉做成“艾角”这种健康小吃。

每当想起奶奶做的艾角,我就垂涎三尺。奶奶是个做艾角的高手,她做的艾角香味飘满整个房子,引得我们直咽口水。在焦急地等待中,一个个艾角在锅里蒸熟了,我和妹妹争先恐后地从锅里抢出香喷喷的艾角,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热腾腾的艾角,沁人心脾的艾草香,甜甜的豆汁,那种美味真是无法形容。奶奶常被我们的馋样子引得哈哈大笑。

奶奶每次都会多做一些艾角,送给街坊邻里,街坊们吃了艾角,都赞不绝口。在我们的村子里,亲戚、邻里间也会互赠艾角,互相交流做艾角的心得,那种情谊,让人陶醉,而每到这时,我总能品尝到各种味道的艾角,或甜或咸,或大或小。但我最喜欢吃的还是奶奶做的甜艾角。因为奶奶做的甜艾角又香又甜,又软又糯,可好吃了。轻轻咬一口,嘴里溢满艾草香,令我回味无穷。虽然现在的食品越来越丰富,样子也越来越精美,但在我心中,外婆做的艾角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

和暖春天,艾角飘香。这种带有南方独特的艾草味道的食品伴随着不少东莞人的成长,温暖着无数人的回忆.更是我童年中最鲜活的一种记忆。

【篇五:快乐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红对联,大街小巷都挂起了红灯笼,到处呈现出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景色。今年我家的特别之处是多了一个可爱的小弟弟。

除夕那天,我们每个小朋友早上穿上了新衣服,显得精神焕发。晚上奶奶准备了一桌美味可口的年夜饭,有我最爱吃的鱼、螃蟹、年糕等……我们一家人坐在大圆桌四周,大家互相敬酒、饮料,互相祝福,热热闹闹的吃完了年夜饭,奶奶还给我和弟弟不少压岁钱呢!

吃完晚饭,我们一起去看烟花,院子里的隔壁邻居在放烟花,顿时只听到一声“嗖——”烟花飞上天空炸开了,有的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有的拼成各式各样美丽的图案,还有的像一个个漂亮的降落伞,绚丽多彩的烟花照亮了天空。

大年三十最让人期待的就是春节联欢晚会了,今年的晚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刘谦的魔术表演,他可以把空壶摇几下就能变成别人想要的酒、饮料、豆汁、白糖等……真的好神奇呀,我到现在也想不通是为什么?晚会的节目还有好多精彩的,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大家应该都有自己最印象深刻的吧!

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就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明天,我们又长大一岁了。爸爸和我说明天带我去体验S1线轻轨呢,好期待明天的大年初一呀。

【篇六:磨豆腐】

在我的外婆家,有一个古老的磨豆腐的工具——石磨。

石磨是由两块圆形的青石组成,上面的石头上有一个洞,豆就是从这个洞进去被磨成豆腐的,按逆时针方向转动,豆腐就会涌出来,为什么呢?因为上面石头的底部是有花纹的,像极了太阳照射出的光芒,下面的石头也是和上面的石头一样,也是有花纹的。上下两块石头的花纹就像一个齿轮,相互咬合,把豆子磨成豆汁。两块石头下面还有一个凹槽,豆汁就是从花纹的缝隙中流到凹槽,再流到盛豆腐的桶里的。外公告诉我,这个石磨,在我们家已有五六十年了,不知磨过多少豆腐了。

今天,我又一次到外婆家,一看见石磨,就特别想吃石磨豆腐。于是,外婆就帮我把豆子剥好,放进碗里,一切准备好了,就等磨豆腐了。可是我一个人可忙不过来啊!我赶紧去请爸爸帮忙。爸爸添豆,我推石磨。爸爸舀了一勺豆子放进石磨,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使劲地推,石磨终于转动起来。转了四五圈后,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扑鼻而来,只见淡绿色的豆汁从石缝中涌了出来。我越磨越起劲,只见磨盘飞快地转动,豆汁从磨盘的四周漫延开来,堆积成朵朵彩云。

看着劳动后的果实,闻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我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篇七:石磨转动的时光】

那座石磨早已长满了青苔,磨眼里塞满腐烂的杨树叶。它已经很老很老,我只能深深、深深地凝望它,怎么敢奢望它为我奉上一杯香醇的豆浆。

那是很久以前了,时光吹进我无忧无虑的年岁。每年的春节是孩子们最盼望的节日,他们盼望头上戴的绒花,盼望软糯甜腻的年糕;而我最盼望的却是和奶奶一起做豆浆,用石磨推出来的最原汁原味的豆浆。

磨豆浆的前一天晚上,奶奶会用筛子筛选出圆润饱满的大豆,然后把大豆泡在水里泡一整晚,浸泡的过程中也要不时地搅拌,第二天豆子软化到一定程度后便可用水冲洗几遍,把余水沥尽,然后倒进一个干净的盆子放上刚刚没过豆面的清水。

简单清洗过磨子后,就可以开始磨豆浆了,一根不长不短的木棍正好插进石磨的侧旁。“来,你来推,我放豆子。”说罢,奶奶已经把盛满豆子的盆端到了石磨上。“嗯嗯。”那可是我求之不得呢,一圈一圈,白油油的豆汁慢慢淌下,鼻腔里满是豆子的香气。

浅浅的阳光里,仿佛一切都静了下来。磨盘转得很慢,花猫斜靠在一旁眯着眼睛,枯死的葡萄藤缠在架子上。奶奶一边督促我一边用勺子加水加豆,豆子和水,什么样的比例,这应该都是有数的。一粒一粒泡胀的豆子,在石磨“吱呀吱呀”的转动中都化作了雪白的汁。

不一会儿,一大盆的豆都磨完了。奶奶用一块半圆形光木板把豆汁豆渣刮到放了滤布的桶里,再用水把石磨冲干净,使淡浆也流入桶里。

煮豆浆的时候最磨人。我总会搬一个小板凳安静的坐在大锅的一旁,满屋子水汽氤氲模糊了视线。渐渐地,豆子青涩的味道淡去,大锅内沸腾的豆花沫像要扑了出来。我兴奋地拿来碗和白砂糖,“奶奶,奶奶,豆浆好了。”这时,奶奶总会赶紧站在大锅前挡住我,“不行不行,还要再等一会儿。”那时,我并不知道豆浆还会有假沸的现象,它咕嘟咕嘟冒泡我就以为它已经煮好了。

等到豆花沫完全消失后,奶奶在我放好白砂糖的碗内小心翼翼的盛上满满一大勺豆浆,用勺子轻轻搅动使糖溶化。我迫不及待的趴在碗边轻呷一口,霎那间浓郁的豆香缱绻在齿间舌尖,丝滑香甜,回味无穷,满满的幸福感洋溢在心间……

现在,奶奶早就操劳不动,我也喝不到那样豆浆。卖豆浆的小店,虽然冒着的热气,但那淡淡颜色的豆浆喝起来总是陌生,稀薄,难以下咽的。早晨,妈妈用豆浆机磨出来新鲜的豆浆却总也没有那样的,熟悉的味蕾记忆。

在一次又一次的记忆反刍中,“许多陷在记忆深处被遗忘的往事,借着味蕾会再度苏醒”。

我也相信,味蕾上的记忆最顽固,无论你远赴他乡,功成名就,总有一种味道寄托着你细腻的情感。

怀念那石磨转动的时光,关于老石磨的一切,慢慢沉淀在我的时光隧道,随着流年流经心海,从来不曾忘却。

【篇八:这里风景独好】

凌晨四点,细雨一直下着。怀揣着一纸冰冷的证明,打着黑色的伞,我站在人流攒动的医院门前。我不知都有谁,对我僵硬的说了声“节哀”。随即便进入黑色的轿车,喷出黑烟扬长而去。

我向家的方向挪动,我已麻木,就像这城市一样。站在天桥之上,高楼大厦就像绵延的沙丘,轰鸣的发动机连成了一片钢铁的洪流,路旁两个车主因停车问题大打出手。冷漠,喧嚣,躁动。我不属于这里,我要回家,回到那片胡同当中。

走到胡同口,习惯地进了家老店,在紧靠窗户的地方坐下发着呆。不一会,伙计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汁放到了我的面前。“就知道您好这口”。伙计咧着大嘴冲我笑着。我没有说话,只以微笑回应。“怎么了爷,有事跟咱说,都是老街坊,帮忙是应该的”。我摇头不语。他看了一眼我胳膊上戴的孝,便没有再追问。

“得了爷,我知道你爸四爷的事,都这么长时间了,您也甭伤心了。活着的时候咱好好孝敬了,现在人没了,咱不也得高高兴兴的活着吗?您说是吧。”他拍了拍我的肩膀,站起身离开了。走出门,回首看去。伙计冲我微笑,我心中涌起一丝温馨。

我漫步在胡同中,身旁院子的木门吱呀的开了,一位白胡须的老者赤裸着臂膀走了出来。“二爷爷!”我走上前深鞠一躬。老人叹了口气走上前,淋着雨和我顶着头,拍了拍我的脸。“小子别难过了。你爸生前最希望的就是你能够真正长大,真正坚强起来。小子,从今以后你可就是个老爷们儿了,这家你可要撑起来!”

雨越下越大。“臭小子,往家跑吧!记着,路上摔再多跟头,也得自己个儿爬起来!”说着话,老人把我推了出去,揩了一下眼角,冲我微笑着。

一路上我不知摔了多少跟头。推开院门,坐在潮湿的石阶上,抚摸着自己的伤口。不一会对面的院门开了,一个丫头顶着雨跑到了过来,微笑着给我的伤口上药,我们坐在台阶上,一起看着雨纷纷的下。

雨渐渐变小,早六点,人们开启一天的生活。谁家出屉了馒头,惹得满胡同都是甜香。升起的白烟映衬着长满青苔的砖瓦。满是爬山虎的房墙,晶莹的露珠悬挂。八哥和它的主人练起了歌喉,老爷子一声的长喝,将枝头的麻雀惊起,叽喳鸣叫。然后又重新归为宁静,让那些仍在懒床的女孩子们继续她们的梦。就在这里,这一片胡同深处,温馨,宁静,祥和。

“这里是我的家,这里是我心中最美的地方。”我低声说。

我们都笑了,雨渐渐停了。

【篇九:此处便是风景】

我行走在狭隘的青石板路上,檐角流泻下来的阳光浸透着淡淡的豆香。

有幸到大理走一遭,这里有柔软的风,七彩的云,娇媚的花草和清朗的阳光,还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轻掩的木门间透露出缕缕怡人的豆香,老人正稳稳地扎着马步,前倾着身子一圈圈地转动石磨。伴着声声石磨转动的吱呀声,白亮的豆汁顺着石壁兀自流下,从出口处缓缓滴入女木桶中,混杂着木香的豆汁随着大理温润的风荡漾着。自清晨醒来,老人便投进了豆香的怀抱。

大理古老的城墙上刻着绵延的文化,宁静的烟火,细碎的柔软,大理的小巷将平淡泡入茶盏,在这清净时光中,我寻着悠悠豆香,来到这巷子深处的豆腐店。

古朴而幽静的庭院里种着一株银杏,空气的夹缝间似乎还透着豆腐的浓香,老人靠在老式藤椅上,脚边是一张绑着铜丝的小凳子,细碎的阳光从枝叶间洒落,铺就出一幅淡雅从容的风景。

老人走到石磨旁,用染满岁月的双手触摸着粗糙的石壁,撒几桶豆,浸润着清水的黄豆在石槽里自顾自的嬉戏,随着磨坊的一圈圈转动,他们彼此交融,自此而出的沁人豆香踩着镀金的阳光,在门窗上描绘,在扎染里飘荡,老人满头银发在阳光中闪亮动人。

镇上不乏新式豆腐店,明亮的店铺,喧嚣奔波的人群,柜台里塑料包装的豆腐制品,精美便捷,然而老人的旧店却是清静,简单,可淡淡豆香和阵阵磨声使这巷子深处散发出独特韵味。攀缘在墙壁上的青藤,流淌着的泠泠清澈的溪水,无一不透着柔情。

到大理的第五天,我将要离开这座温柔的城,最后一次去到老人的店,他眉眼带笑,送我一个木制茶盏,杯壁上流转着时光的情愫,木香与豆香似乎都融进了这茶盏中,我感受着手中的温润,朝老人笑了笑。

大理有着风花雪月,也有温雅多情,老人的豆腐店藏在了细碎的生活中,转动的石磨,飘荡的豆香。他们温柔地怀旧,活在每一道让时间想留步的风景中。

自然的风景可动人心,可心亦可装进风景,若把人生活成风景,则无处不风景。

【篇十:记忆中的那抹绿色】

Hello!大家好,我就是大家今天的吃货向导。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美食,那就是博爱一绝的——绿豆凉粉。那诱人的绿色,那筋滑的口感,那回味无穷的绿豆香,一定会让你喜欢上它。

绿豆凉粉的做工极其复杂。首先要将洗好的绿豆磨碎,添入适量的水生火煮沸。煮的过程中还要用长把的勺子不断的搅拌,以免沾在锅底。那豆香味可以飘出几条街。等到豆汁被煮成像蜂蜜一样黏稠的时候就可以了。这时做凉粉的师傅就把“绿豆热粉”舀到模具中,等到放凉变成果冻一样有弹性的固体,绿豆凉粉就大功告成了。

绿豆凉粉最经典的吃法就是凉拌。先把大块的凉粉切成手指粗细的长条,放入醋,盐,味精,香油,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芥末。若调凉粉少放了芥末,吃起来就没滋味了。一口吃下去,芥末的冲、辣瞬间充满整个口腔,鼻腔。鼻涕眼泪都下来的。那酸爽呛辣,真过瘾,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有一次我带几个小伙伴去吃,看他们着急的样子,心想他们准会被辣着,果然和我以前一样,一边吃,一边打喷嚏,流眼泪,还舍不得放下筷子……

绿豆凉粉可以防暑消热,有解毒和降血脂的功效。绿豆凉粉既是一种传统小吃,也是一种民间文化。亲爱的朋友,你想吃了吗?

热门推荐
1难忘的中秋节
2我的故事
3放蜂人读后感
4一次手工制作
5植树节作文
6心灵深处的那双眼睛
7我的校园
8等待春天
9惋惜,油然而生
10抬头就是阳光
11生命的遐想
12回归精彩
13布娃娃谢谢你
14我的小天地
15关于2020春节肺炎的作文
16冬日的歌
17暑假就要结束了作文
18小草
19一路怀想
20与你道别
21学做鸡蛋饼
22爷爷的工具箱
23我带妈妈“春游”
24我的家乡
25底色
26风筝与线
27开学第一课的演讲稿
28放烟花
29背影
30追梦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