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手艺人的作文

【篇一:凝视】

人生原来是可以这样风生水起的。

这是繁忙的都市路口旁一道永恒不变的风景,那位捏着五彩泥人的手艺人,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匆匆的过客,我站在自己的位置,向他深深地凝视。人生原来是可以这样风生水起的。

他的双眼有些弱视,半眯着的眼睛,却显得可爱而自然。他身穿一袭青衫,老式的牛皮鸭舌帽总是戴在头顶。第一眼看到他,会觉得他是个忧郁的老头子。

可是,我错了。他总爱笑,哼着几段陈词旧曲就能摆弄起自己的小买卖。一只手工刀,各式各样彩色的黏土,这就是他制作泥人的简单工具。平常的日子里,他嘴中伴着雀跃的音符,以风吹的摇铃声为伴奏,哼唱着属于自己快乐悠扬的歌。那些神气活现的风云人物被他这双巧手一个接着一个地捏出,成列成行地排在他的面前。我深深地感觉到,厚重的历史在他的情怀里变得妙趣横生。

我常常带上几个喜爱的人物,就好像那手艺人的快乐分给了我一半,内心的激动与满足自是不必说。

他也是一个“相声家”,讲的笑话能使孩子们抱着肚子笑,老人们也咧开嘴露出了泛黄的牙齿。常常有孩子们围绕在他的身边,扯弄着彼此的笑靥,他却放出一声“孩子,哪天到我家去看大泥人”。他们的笑声是整条街道中最活泼、生动的笑声,无时无刻,那里总有着我快乐的因子在跳动。

心事重重的年轻人为了给孩子们买泥人,不惜大老远跑来。可是这位慈祥的老人却是漫不经心,毫不慌张地刻着,有时八字眉一开,嘴巴抿住,一声咯咯的笑语“太阳真好”使我感到格外的亲切与美好。他的心中是始终装着一缕温和阳光,他再苦恼的日子,因有了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加光明与幸福。

【篇二:读俗世奇人有感】

这些奇人妙事,闻若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届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题记

我最初对这本书起了兴趣,源于课本里一篇名为《刷子李》的文章。

我当时读罢,便觉有趣,天下竟有这般奇人?视线往下面的注释一移——原是取自《俗世奇人》。

之后的事情自是不用多说,我抽出时间,将这本书从头到尾拜读了一遍。

我对它的初印象是有趣,充满津味儿,富有浓浓生活气息的日常对话,字里行间的天津地方特色,使书中的一个个人物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冯骥才是画画出身,书中的插图皆是由他亲自手绘。不过几笔,那些活在书中的角色便跃然纸上,形神兼具,仿佛下一秒便会从书中走出来,变成活生生的人。

开头的序是对全书时代背景的一个介绍。当时的天津卫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书中各种怪异人物,既在上流社会,又不乏市井百姓,但他们的共同特点,皆是一个字——奇。

这种“奇”,表现在多方面,有的指性格,例如苏七块、冷脸;有的指手艺,例如刷子李、泥人张。这些通俗易懂的外号,让人一看便可从中了解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或职业特征,这一点倒是绝妙的。

这本书,绝不是单纯地图有趣而将这些“奇人”的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读完全书,我的认知也更进一步。

这些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物,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天津卫的居民们所熟知,大多数是由于令人叫绝的行业本事,这也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但我却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这些“奇人”的品性上。

一身好本事自然不是作者想要展现的唯一主题,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神上的闪光点。例如泥人张,在面对海张五对自己的侮辱,虽是表面上未发作出来,却凭借自己高超的手艺捏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海张五头颅,最后还传出了“贱卖海张五”这一笑谈。手艺人对于本身行业的维护与热爱,作为手艺人的自尊,在泥人张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小的一个天津卫,不知有多少能人异士,这本书所体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罢了,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窥得一些虽朴实却也着实让人受用的道理。

最明显的自然是一个成语——熟能生巧。“俗世奇人”中,不乏地位普通的各个手艺人,他们那一手让人拍案叫绝的好本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我们在看到他们让人艳羡的本领同时,也不要忘了,他们也是普通人,能做到如此境界全靠自己的努力与真才实学。妄想着什么也不做就能功成名就的天真想法应当在我们的脑海中坚决清除,要想成功,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要想与旁人不同,唯有一个词——勤奋。天赋是否出彩并没那么重要,那些手艺人当然不可能全是因为天赋极高而练就的绝活。只不过是做的多了,练的多了,这旁人学不来的手艺自然也就掌握了,只要有心,一件事做个上百遍,上千遍,甚至上万遍,还怕不能达到让自己满意的效果?“熟能生巧”这个道理,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做事的一条黄金准则。

其次便是各种做人方面的道理了。坚守心中的道义,这是苏七块教给我们的;遇事应沉着冷静,处理问题应讲究一个“巧”字,这是好嘴杨巴告诉我们的;盗亦有道,不做欺压百姓之事,这是燕子李三用实际行动展现给我们看的……种种如此,不胜枚举。

小小天津卫,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合上书,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还历历在目。

【篇三:《俗世奇人》读后感】

生活是平凡的,却是不平凡的。在《俗世奇人》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一位位有着跟普通老百姓不一样的地方,谓之奇人。

在天津卫这个地方,举凡中国大灾难,无不首当其冲,因而生出了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既在显耀上层,也在市井民间,粉刷匠“刷子李”干完活,身上不粘一个白点。“泥人张”从鞋底扣下一块泥巴,一手吃饭,单手就可以把泥人捏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治病从来都是信手拈来,临场发挥的“神医王十八”等等。“码头上的人不抢活不成,一抢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文中的这句话,就是对奇人最好的描述。

开篇的“苏七块”苏金散看病前必收七块银圆。有一次,三轮车夫张四请求先欠着,帮他接上胳膊,但苏金散坐视不理,还是跟人一起打牌,出了名心善的牙医华大夫借着去撒尿的借口,把钱偷偷的给张四。但在故事结尾,待人走光,苏金散拦住正要走的华大夫,把前面那堆银圆取出七块给了华大夫。从中可以看出,其实不是苏金散不心善,求财心切,而是他自己定的规矩不能乱。他若乱了这个规矩,他的话别人是不会听的,在天津卫这个混乱的环境中无法生存,他也是在为自己谋生。

第十一个故事,给我们栩栩如生展现了一个“认牙不认人”的华大夫,初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这个华大夫记性不太好,刚在他的诊所治过牙,过一天就忘了。而当读到最后,他认出了抢首饰的家伙,他不是通过看面貌,是看到那家伙的虎牙,就是他治的,而他治这颗牙的那天,就是便牙侦探说的那天,他再看一看那个家伙的面貌,果然和便衣侦探形容的一模一样。通过华大夫的发现,终于抓住了这个劫匪。这个时候,我再想一想,就发现不是华大夫记忆不好,而是他把所有心思都放在牙上,提高效率,增加自己的能力。

再谈谈能说会道的好嘴“杨巴”。杨巴本名杨八,跟杨七一起在天津卫这一带卖茶汤。有一次,李鸿章来天津卫,地方的府县道台费尽心思:究竟拿什么才能把“中堂”大人哄开心。京城豪门,山珍海味不新鲜,新鲜的反倒是地方风味小吃,可是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幸亏知府原是地面上走街窜巷的人物,便举荐出“杨家茶汤”。李中堂正要尝尝,目光一落碗中,就把碗给砸了,当官的都不知道李中堂为什么发怒。杨巴脑筋一转,就知道中堂大人肯定不知道浮在碗上的是碎芝麻,以为是脏东西。他赶紧磕下头来,叫道“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大人不喜欢吃碎芝麻”。中堂大人也顺坡下了,没吃茶汤,反而赏银百两。从这个故事中我看出,手艺人在处世方略上顺时应变,像同行的竞争,恶势力的横行霸道、官吏们的仗势欺人,常常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如杨七和杨八,本以为给李中堂进献茶汤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是当时杨八如果实话实说,可能科会招来祸水,机灵的杨巴不愧是逢场作戏的好手,他揣着明白装糊涂,“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一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这个绝妙的回答,既让李中堂明白,又给足了中堂大人面子。但这又是多么无奈的回答,明明是中堂大人的错,却要抢着加在自己身上,明明自己无错,却又抢着求恕罪。这种机灵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为代价的。此刻作者之前写过“泥人张”为代表的手艺人那张孤高、耿介、自尊的人格荡然无在,有的只是生存空间遭遇挤压之后的人格扭曲,有的只是面对生存困境的顺时应变。杨巴这个人是个异数,他没有什么硬碰硬的绝活,全靠一张嘴,却成了杨氏茶汤的“顶梁柱”。并不是说作者文笔不好,前后矛盾,而是借杨巴这个人物点出了作者之前故事中未涉及的手艺人生存困难这个命题。结尾,作者特意强调说李中堂并没有喝茶汤啊!似乎在提示我们,茶汤的出现与杨七的手艺毫无关系,这又重复了作者之前说的一句话:“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作者通过杨巴的故事告诉我们手艺人也不例外,手艺人不是万能的,手艺人也要去“求谁”“怵谁”。这再一道出手艺人生存现实的无奈,这种思考比“泥人张”故事中手艺人人格之独立,要深刻许多,现实许多。

在这时代,有才华的人不怕遇到伯乐,只怕才华比不上别人。随着社会的进步,物竞天泽、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不算残酷,只是一个事实而已。

【篇四:不期而遇】

相遇是一种缘,不期而遇,更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这条老街,留存着这座城市最后的老行当、老手艺、老韵味。走在这里,与形形色色活在慢时光里的人,不期而遇。

刚走上街口,就飘来阵阵甜香。这是一家历史悠久、极负名声的糕饼铺。几十年过去,店员从老师傅换成了年轻人,可它那古朴不起眼的招牌,那狭小的店面,还有那经典的有年代感的糕点品种却几乎没变,让人有一种时间的恍惚感。店门口依然人头攒聚,老年人、中年人来这里寻找记忆,怀念着他们童年的味道,回味着昔日最单纯美好的快乐。同时,还有一群孩子站在案前垂涎,他们也许还不知道,这种香甜朴实的味道已经根植到他们的心灵中去,成为今后记忆中家乡的味道。

走过糕饼铺,在热闹的喧嚣中,忽听到一种不同寻常的声音,清脆利落而又厚重深远,仿佛穿越时光而来。快步向前寻找,原来是一家剪刀铺,门口正有一精壮大汉在磨刀。磨刀匠曾经遍布大街小巷,如今渐渐销声匿迹,因为人们不再珍惜磨损的旧物,新物随手拈来。在这里遇到磨刀匠人,不由驻足观看,看他一手持刀,一手抵刀,双臂发力,刀刃磨过磨刀石发出厚实响亮的声音,心中真是畅快。在那重复而单调的动作之中,时间不断流逝,他却似乎完全不在意。他恪守着过去时光里的不骄不躁,勤俭朴实。

再向前走,一家钟表行最是显眼。它是旧时一处时髦之地。今日,它的内里陈设似乎与往日依旧,只是多了几分宁静。柜台旁,一位钟表师傅正在修理一部钟。他戴着放大眼镜,手旁放着几支精巧的螺丝刀、镊子等,对着钟表内部复杂的结构仔细检查着,不时取下、安装细小的钟表零件,手指灵巧地活动,汗珠细密地从额头渗出。当看到指针再次转动时,我和他都长舒一口气。我钦佩他的耐心,他的技艺,他对于事物一丝不苟、全心全力的态度。

走在这条老街上,每一家店铺都蕴藏着一段历史,每一个手艺人都传承着一份精神。

走在这条老街上,与古老技艺的韵味,不期而遇。

【篇五:开在馍上的花】

站在街口,放眼望去,整整一条街都是各式各样的花馍,这是我第一次被花馍所震撼。

那并不是我第一次见到花馍,每逢家里有喜事或去别人家里吃喜饭时,总是会有花馍的影子。它总是那么五颜六色的,很惹孩子们喜欢,上面总会有牙签连着的小东西,后来才觉得,上面的一个个小东西,全都寄予着人们美好的期愿。

许是从小见的太多,所以当妈妈说今天几个阿姨要去城西边那去看花馍展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不想去,总觉得看来看去总是那几种样子,肯定很无聊。但最终还是被妈妈拉出了门,也因此而没有错过一场盛世“博览”。

我像一只从井底刚出来的蛙,不断地探索外面的世界,花馍种类琳琅满目,而且个个形象逼真,拿一个典型,也是印象最深刻的来说,刚到街口,入目的便是一个极高的一层一层堆叠起来的花馍,共20层,最上一层是天安门,同时盘着9条世龙,底座第二层56朵向日葵,56个民族团结一心;第三层百花争艳;第四层四季发财;第五层五谷丰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用面粉,运用花馍技术所做的各类物品,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这一次,彻底推翻了我对花馍的认识,它不仅是个具有观赏性的物品,它的每一个面团,每个坠饰都有其丰富的内涵。

再一次,便是舅舅搬家时,我陪着妈妈去取要送给舅舅的花馍,听到妈妈在跟店主——一位老奶奶聊到,“如今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等等。是啊,如今人们对于花馍的需求越来越少,民间的手艺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其实不只是花馍,由于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许多传统文化逐渐与时代脱节,有些传统以至于是一脉单传了。但无论是花馍还是其他传统文化,既是传统,便需要传承。

所幸,近几年人们传统意识逐渐增强,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2015年,闻喜博物馆开放花馍馆,让广大群众可以免费观看体会花馍的艺术魅力;同时招收一批民间艺术者或妇女学习并继承花馍制作工艺。近几年花馍也越来越好,甚至走向世界。

可见,文化的传承不只是传承,更意味着创新,我们要把传统和潮流相结合,也能让文化历久弥新。

惟愿馍上的那朵“花”越开越盛,文化之“花”摇曳生姿。

【篇六:民间手艺人】

在外婆家,有一张精美的竹席,光滑的竹席两头有各有一个大大的“喜”字,像一件珍藏品,每逢见到这张竹席,我都会想到村里远近闻名的”竹席人“——老蒋头。

老蒋头皮肤黝黑,瘦小的脸上一双明亮的小眼睛格外突出。高挺的鼻梁,宽大的嘴巴,看上去与干巴巴的脸不怎么相称,一双饱经风霜的手上满是老茧,是他编织席子的证明,也是他引以为豪的象征,更是他“竹席人”的徽章。

在平时,编织竹席可是项大活儿,只见他扛着把斧头,去竹林砍竹子,在村上,他砍的最快,不一会儿,他就手提几根竹子气定神闲地走回来,开始了他那独一无二的手艺——编竹席。

他先用蔑刀把竹子轻轻的砍成两半,再一次又一次的对半砍开,只见蔑刀在他手上闪来闪去,神奇极了,接着他仔细的又刮又掏,把每一处竹心都刮了个干净,然后不断的砍、削、刮,越砍越细,竹子在他手中听话的翻来折去。被他轻轻一划,便成了两半,最后成了细细的有韧性的竹篾,接着,就可以开始编了。

他轻松地把竹蔑翻来覆去,快速的编织着,从里往外,一圈又一圈的环绕着,像飞舞的彩蝶,一张席子的雏形很快就形成了。尤其编织最外层时,他屏息凝神,用手聚精会神地挑起,折,再挑起,再折……有时还会涂上颜色,编上图案,打结,这样,一张完美的竹席就完成了。

有一次,一户人家的竹席破了个洞,扔了又可惜,家里人都没有辙,正着急呢。老蒋头见了,接过竹席,看了又看,娴熟地抽出一根竹蔑,手执竹篾在席子上飞快的飞舞着,时而这儿剪剪,那儿编编,不一会儿,竹席就修好了。呵,竹席层次分明,完全就像新的一样,别人接过竹席,啧啧赞叹。

老蒋头他手艺高超,技艺娴熟,是当之无愧的“竹席人”。

热门推荐
1我最喜欢的人
2小学想象的作文
3考试的经历作文
4消防的作文
5小草的作文
6绿豆芽的观察日记
7变化的作文
8寒假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
9考试作弊被抓作文
10苏州游记作文
11暑假的作文
12优秀记事作文
13观察日记
14叙事写人作文
15虾作文
16夏天写景作文
17高中游记作文
18开学典礼优秀教师发言稿
19拜年作文
20人能百忍自无忧作文
21如果的作文
22小学生作文
23父亲的作文
24想象的作文
25新学期打算作文
26太阳花观察日记
27以温馨为话题的作文
28考试的作文
29诚信的议论文
30新学期的想法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