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童谣高中作文】
【篇一:童谣】
我站在桥头,抚摸着斑驳的桥身,望着那波光粼粼的碧水,夕阳斜泻下来,打在我身上。这是耳边传来了一个清脆而又稚幼的声音“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红烧肉……”仿佛在桥的另一头隐约看到两个身影,一个拘着身体牵着这一个小女孩的手……
“喂,知道了,知道了,到了外婆家我给你打电话的,再见老妈!”语毕我立马关上手机,“哇!好大的桥!”只见一座石桥横跨两岸,中间有一条碧河缓缓流动,对于小小的我来说是多么的壮大。我兴奋的跑上桥,站在桥头服俯视着美景,好漂亮啊!“我的小宝呀!”随着声音望去,见外婆站在桥的另一头带着和蔼的笑容望着我,向我招手。“外婆!”我欣喜的跑去,扑在外婆的怀里,外婆用粗糙的手抚摸着我的脸,好痒也好舒服。
“走咯,我的宝贝,一定是饿坏了,外婆给你做好吃的。”“好呀!好呀!我要吃红烧肉。”在我的记忆中最深刻的便是外婆的红烧肉。也许小时候爱吃,每每想到外婆,后面便是外婆的红烧肉……
回到家,我坐在外婆的火炉旁写作业,小小的四方炉上就常年煨着红烧肉。外婆是一个贤惠端庄的老人,做事慢条斯理,看她细细清理皮肉,熬糖色,肉一入锅就令我幻想这锅肉是何等的美味。等到中午写完了作业,红烧肉也煨糯了,满屋都是酱香。红烧肉端上来,看着一盘泛着焦红色,肉皮会微微抖动的红烧肉,口水流下来。迫不及待的夹了一块送入口中。外婆做的红烧肉一点都不油,原因是她用了藕做垫菜。藕吸收了猪油与肉味,本身就很美味。同时,加在肉里的红线椒中和了酱汁的甜腻感,一块五分瘦三分肥二分皮的红烧肉吃到嘴里,先尝到的自然是厚重的甜糯感,在咬破肉油的一瞬,本应微微有些发腻,但因为一股幽幽的辣味,反而更显滋润。于是一块接一块狼吞虎咽。在外婆慈目笑容中说:“好吃!好吃!”那样子引得外婆哈哈大笑……
思绪拉回,嘴里仿佛还含这那甜糯感带着幽幽辣味的红烧肉。嘴里向上翘起,一个拘着腰的身影缓缓向我走来。“外婆!”我高兴的向她跑去,“走咯,小宝,外婆给你做红烧肉吃。”“好呀!”我和外婆手牵手身影渐渐远去……
“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红烧肉……”一直欢快的童谣在桥的上空久久回荡……
【篇二:童谣】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是我故乡!海边……”你曾听过这一首童谣吗?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一首记忆深刻的童谣陪伴,妈妈总会唱着那首童谣,轻轻摇晃地让你入睡,一首童谣让你从现在穿越到过去,承载着多少的回忆;一首童谣让你从痛苦得到安慰,承载着多少妈妈的爱;一首童谣让你从幼稚到成熟,承载着多少的经历!
我也有这样令我念念不忘的童谣,还记得那次难为的经历啊!那次在小学的时候,我的眼睛总是长出小脓包,十分的痒,而且我又十分害怕把小脓包给挤破了,就这样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它,可是,意外就这样发生了,由于我的严重挑食,遭到值日生的反抗,不让我浪费粮食,那时的我,是多么弱小啊!不敢与别人争论,吵架,而值日生却让另一个倒饭,我气不过,和她打了起来,却让我的小脓包深受伤害,还流出了血,我就这样被老师赶紧送往了医院。
我在医院中大喊大叫,受不了医生切割脓包的疼痛,是谁唱起了那一首童谣,让我静静地安睡,在梦中,仿佛我到了另一个世外桃源,那是一望无垠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不停止的追赶嬉戏,我在草原中漫步着,欣赏那碧蓝的天,清澈的水,周围的花朵也对我微笑,我好想好想这样静静地走啊走,走啊走……是妈妈那温柔的话语把我唤醒,用她纤细的手来抚摸我的脸庞。我慢慢醒来,知道我看不见了,十分地慌乱,是妈妈一次又一次哼唱那首属于我的童谣,在我的生命中,那一首童谣仿佛时时刻刻回绕在我的耳旁,我不能没有我的童谣!
每一次的聆听,每一次的回味,我忘不了那一首童谣,我忘不了妈妈对我的爱,我忘不了那记忆深刻的经历,是童谣把我带回了童年,把我带回那个天真无邪的时代!现在慢慢回味时,心中异常兴奋,便忍不住哼唱:“宝贝,宝贝,你轻轻地睡吧!“
我多想穿梭到童年,再一次做回那个纯真的孩子,但是我知道不可能了,永远都不可能了,陪伴我依然还是那一首童谣,让我铭记一生的童谣……
【篇三:童谣作文】
微风徐过,携着那层层跃起的水汽,轻轻地凝成珠,忽而间附在身上,遍及,侵入心头的凉。双目欲合欲张,挣扎了会儿,而后被柔风吹合了眼。自己悠悠入梦,梦中的那片景,那段调,让自己,久违了,又是那个熟悉的调,又是童年的那时,傍晚。
对于一个在乡村度过童年的孩子,记忆里应该是被那黝黑的沃土,池塘里的鱼虾塞得满满的,自己却又不觉得,现在记忆只剩下奶奶的哼调和那夏天的傍晚,这仿佛是童年的全部,那一点一滴就都藏在了轻轻地哼唱中,柔柔地轻拍里。
等夕阳的最后一抹金色渐渐散去光芒之后,待树间片片叶中蝉鸣开始腾起之后,在砖瓦屋顶上烟囱散去了缕缕轻烟之后。地上便会被欢声而沸腾,奶奶自会到处串串。
在忙完了一天的农活之后,早早地做完家事之后,也会尽情地享受燥热后逐渐润湿的大地。奶奶总会定了时地从家中搬出那已被岁月印记过的竹床。这时我定会屁颠屁颠地跟着奶奶,还时不时地插手帮忙,却不知道自己是在添乱。每次邻人看到后总会夸道一句“又在帮你奶奶啊”顿时小小的虚荣心被填地满满的,就会更加拼命的“卖力”,一旁的奶奶就笑着和着邻人,自己就独自享受着这份殊荣带来的喜悦。
没走几步,便嚷着叫着要奶奶放下竹床来,奶奶慢慢解释道:“远点,凉快点”。谁知我什么,都听不进去,想快点躺着,便在那儿吵着闹着。没法奶奶只好唬我,说:“这里有老鼠,会咬你的”。听着便撒手就往前跑,便站在前面,用手拍着说:“这儿这儿”。奶奶点点头,笑道说“小精怪。”邻人呵呵两声,说道:“这小丫头什么都不怕,却还是拧不过老鼠啊”。
奶奶慢吞吞地走过来,我却极不情愿,但又不敢再踏进那里一步,只好忙着向奶奶招手,催促着。还未等到奶奶完全放下竹床,我便“扑通”一下,就一屁股给坐上去了,急忙躺下,趴在竹床上,用两手趴住床沿,阵阵凉爽侵进伴着丝丝凉风,夹着欢声笑语,再上奶奶轻轻哼唱,轻轻拍打鼓鼓的小肚皮。慢慢地酣睡在了这风中的轻调中,柔柔地拍打中。夜,从此静了。那哼唱却愈清晰了。
时光抚过,清风送来段段哼调,再次侵入耳涡,拨动心弦。自己仿佛又看到了一个在哼唱中酣婪入睡的小女孩……
【篇二:生活的痕迹】
陈阿爷的那辆自行车,破旧地经常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据他说,那是上世纪90年代的自行车,是老古董。
早年间,他便在我们巷子里出了名,因为那辆自行车。城东的阿妈想要去看望自己的儿子,身体硬朗的他便载着阿妈骑了整整四十分钟。那辆自行车俨然成了他热情的象征,邻人争着夸他好心肠。
后来他的妻子过世后,他便独自载着儿子去上学,一路上风风雨雨走的甚是艰难。而他总是笑着把儿子抱上后座,戏称他们要去花果山找孙大圣,逗得儿子喜笑颜开。
儿子成亲后,邻人发现陈阿爷竟然又忙碌起来,他又重新蹬上了那辆旧红色的车,戴着一顶西部牛仔帽,逍遥的离开了人们的视线。这就是他的日常生活,每天骑车,带着一根旧鱼竿,不知道去什么地方钓鱼,但傍晚总能看到他满载而归。
每次夕阳西下,我站在家门口转悠的时候,总会等他的自行车从我前面一闪而过。如今想来,那才是他的生活,而那辆破旧的自行车陪伴了他几十年,早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痕迹。
自行车的颜色掉落,那不正是陈阿爷日渐变白的头发吗?
自行车的车轱辘变歪,不正是他越发佝偻的身影吗?
哦,原来那车链摩擦发出的吱吱呀呀声,也应该是他越发爽朗的笑声吧。
这普通而平凡的自行车,记载了他几载岁月的痕迹啊。
【篇三:初三是一种旋律】
如果说,初一我们还是个小小孩,初二还是少年不知愁滋味,那么,初三便是一种旋律,一种难唱、难懂、难学的旋律。
初三了,没有了绿柳下的谈笑,告别了双休日里的休闲时刻。背负起了更大的责任。
父母眼中的希望与企盼幻化成了一个个美好的前程与未来;老师的殷殷告诫,暗示着初三的关键;亲戚邻人的关心与呵护,聚成无数的真心祝福与美好愿望。然而,惟有学生们的心情日益沉重与压抑,因为,他们失去了这个年龄该有的欢声与笑语。
这个世界本来就充满众多的矛盾,自然,“失去”和“拥有”的同时也无可厚非。初三,尽管失去了许多,但同时又拥有了许多。
各类试卷上鲜红的勾与分数,就是初三勤奋的最好鼓励;平日不苟言笑的老师每次放学念念不忘“回家好好复习”之类的嘱咐,就是关心初三学生的最真流露。就竞争对手之间也时常互相询问,关心对方。谁都知道彼此相处的日子已不多了。于是,这初三的日子在我们眼里显得格中外重要。
初三的一句句浸满心血的话语,是老师眼中无言的红丝;初三的一道道勾尽深思的习题,是我们心中对中考的憧憬;初三一句句融进真诚的祝福,是同窗真心的诉说;初三的一次次无悔的选择,是学子们对人生的谨慎思索。
于是,初三所有的一切对我来说,显得无比珍贵,无论是友情,亲情,还是选择,前途……
终于,我懂得了初三这旋律。它的旋律时而低缓时而高亢;它的音符或明快或向上;它的主题清亮而隽永……
初三,需放手一搏!
【篇四:桂花香】
桂花香,香过十月,蔓延心间……
小时候,院里有棵桂花树。几番秋风秋雨过后,云天早已败尽了悠逸,枯草败叶间低回着萧瑟,这时,一树桂花却悄然绽放。儿时的我便寻着满院的芬芳,走到桂花树下,抬头一望,总能见到玲珑的花朵密密匝匝,一簇簇掩映在绿叶间,平平常常,却让人在一瞬间神清气爽。它们或许输了玫瑰的热情,或许输了百合的雅致,但百花却都输了它们一院的清香,因为只有它们,从不藏藏掖掖,甘于奉献。
那时,每当我家的院里飘出这清远的芳香时,巷里的邻人,或生或熟,都会来讨上一捧桂花。长辈们就很欣喜,极殷勤地将些桂花相赠。那些年,桂花香中,小巷格外的和谐,格外的美好。
天空云来云散,只可惜没有任何云彩能停留住时间。桂花树下,我在嬉戏,桂花香中,我在成长,年年月月,也渐渐品出这花香的独特韵味……
那个暑假,又快到了桂花飘香的时候。但家里仿佛笼罩了一层阴云,气氛沉闷之极,偶尔的一张笑脸,也是牵强不已。我很不快意,就旁敲侧起地打听,终于,我听出了一些风声。是我们家的枇杷被折了枝!我大惊不已,匆匆忙忙地赶到平房顶上去。那儿,一棵枇杷树枝头伶俜,样子十分凄惨,似藏着一段哀泣,风一吹,树干便摇摇晃晃,直叫人担心这树会随时倒下。
这可是爷爷呵护了十多年的珍宝,打小它就开始陪伴我,这下受了这么大的欺负,焉能罢休?我走上去,轻轻抚摸着树枝,心里暗暗发誓:无论是谁,我一定要让他尝到苦头。
不久,“凶手”浮出水面。据说是邻居家的孩子不懂事,才攀的枝条。哼!谁信呢?准是嫉妒,准是故意的。我几乎笃定地想道。一念至此,我恨不得直接上门去讨个说法,谁让他们欺负我家的枇杷树?但终究还没能去成,就被家里人拦住,狠狠数落了一顿。
自那天起,我见了邻人便觉不悦。但十多天过去,两家居然仍相安无事。这天,我等得有些躁了,就跑下楼来。一进庭院,熟悉的芳香突然包围了我,我一抬头,果然又是桂花开放了,它们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淡青色的芳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除了它们,还有谁拥有这样无私的气魄,这样伟大的胸襟呢?我有些迷醉,那团怒火仿佛也平息下去些了。
这时,奶奶却捧着一方手帕走了出来,我有意一瞥,偶然露出的一角,让我窥见了那些黄色的小精灵。我绝不会认错,是桂花!难道又要送人桂花?我有些生气,不悦地问奶奶:“您这是做什么呢?”奶奶停住脚步,转回头,亲切地说道:“傻孩子,当然是去送桂花啦!每年不都这样吗?”听到这话,我的火气再次升高,但眼前的人是奶奶,我便低沉地逼问:“为什么?他们都折了咱的枇杷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去送他们东西?”奶奶似乎一愣,很快,她又柔声道:“怎么这样说呢?只是孩子无心做的。”我暗暗叹息奶奶的心善,很是愤愤地说道:“算了吧,奶奶,他们可就希望我们这么想,那可是爷爷最爱的枇杷树呀!”“住口。”奶奶竟然呵斥了一声,不复往常的和蔼,她严肃地说道,“都是一条巷子里的人,何必斤斤计较?大家都彼此看不顺眼,谁还肯待在这条巷子里?”我有些慑于奶奶的威势,心中有话,却难以说出,只能把脸憋个通红。奶奶可能也看出来了,她又放缓语调,轻声道:“孩子,我知道你心里过不去坎。但为了这条巷子能够和谐,巷子里的人能够快乐,就需要我们彼此多宽容,多奉献呀!如果都为自己家着想,最后肯定也不会好过。”
我不觉震悚起来,瘦弱的奶奶说出这一番话时,竟是如此虎虎而生气!小到一条巷子,大到一个民族,一个世界,不都是这样的道理吗?我奶奶无偿的奉献能抚平巷子间小小的争吵,那么,一切有能力的人,若是肯无偿地奉献,难道不能共筑世界文明史上嶙峋的一角吗?只要人人都甘于无偿奉献,都乐于无偿奉献,人生旅途中的两岸必然鲜花烂漫,一个民族的文化定然高速发展,整片人类文明史必定不断革新,那更多彩的明天就会呈现在七十亿人的眼前!
那年,桂花香得格外持久,飘过了十月的天空,远远望去,鲜明如火,嘹亮如歌,却又浓烈如酒,它们以烛照天地的馨香,叫人心头久久地震颤。桂花香中,我领略到了一番独特的风景,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精神。
桂花香,香过大地,满溢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