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扑蝶的作文

【篇一:又到清明节】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野田荒家只生愁……”每到清明节,我就会想起这首写《清明》的诗。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民俗上的意义就是一天只吃寒冷的生食。清明这一天,民间还有许多习俗,自古代流传而来,如踏青。约从唐代开始,清明扫墓的同时,开始伴以踏青游乐,故清明节也称“踏青节”。因为清明时节正值春光最好的季节,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传统,人们常常阖家携带酒食,到郊外林苑野地亲近自然。远足踏青中常见的活动有荡秋千、拔河、扑蝶、采百草、放风筝、插柳、植树等习俗。在传统的清明习俗中,插柳与戴柳也是清明特有的风习时尚。柳树为春季应时佳木,得春气之先,相传民间新火的传递也是以柳条传送。

还有扫墓。“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节除了扫墓、踏青、荡秋千,还有拔河、扑蝶、采百草、放风筝、插柳、植树……

过两天就是清明节了,爸爸说要带我去扫墓踏青。我想,要用真诚的心去祭奠长辈祖先,同时,也要怀着勇敢的心去坦然面对生活。

【篇二:成长】

忘了小时候在妈妈的保护下是如何蹒跚学步,也忘了呀呀学语时是怎样艰难地喊出世上最美的词汇……忘记了很多,但那些听起来都让人幸福得发笑的事情,就是我童年时成长的印痕……

不知从何时起,我不再那么顽皮,不再总赤脚丫在田野里扑蝶,不再逼着家中的小猫为它剃胡须……不知从何时起,我喜欢上了一个人在午后静静地读书或思考;手托腮,心里做着一些奇妙而又甜美的梦,窗台上的雏菊散发出淡淡的芳香,和着我的思想、我的梦,在空中弥漫……读了《梁祝》、《红楼梦》这些经典的爱情故事,我的眼泪不争气地落了下来,心底深处仿佛有什么东西被我这多愁善感的泪滋润着、生长着,如青藤般滋长。有时甚至因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伤感一阵……这样的变化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妈妈说,每个花季少女都会有这样美丽的变化,这是一种成长,更是青春馈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噢!原来这就是成长的滋味,淡淡的,很美好却带着些涩涩的忧伤。从一个野丫头到心思慎密、文静的女孩儿,全都是成长的魔法!

那天回家,看到爸爸皱着眉头在阳光下说话,那些调皮的光洒在爸爸的白发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这深深刺痛了我的双眼,更刺痛了我的心。曾经从不在意,原来,爸爸老了。现在想起来,父母一天奔波在外,挣钱养家,尽量为我创造好的条件,我却傻乎乎,无动于衷。这让我真得感到愧疚。从此,我不再任性,不再自私,学会了关心父母,体谅父母,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我才明白,这种幸福,就是我的成长。

人生像一座山,我们在不断地攀岩,超越,想要到达最高峰。却不知,在攀爬的过程中所经历到的才是人生真正赋予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在我人生十五年的历程中,真理积累得越来越多,如何做人,如何对人。那些正确的深刻的话语总是为我的成长带来动力。我一直在坚持着我的坚持,你是否看到?坚持对每个人好,因为我收到了太多人的爱;坚持孝敬父母,因为他们是最爱我也是我最爱的人;坚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因为我想要成功也想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些坚持,是我人生的收获,成长的印迹。

一直都在成长的我,经历过了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绪。成长的过程曲折坎坷,成长的故事丰富多彩。那些回忆、那些故事仿佛一颗颗彩色珍珠,最终串联成了一条耀眼、美丽的项链,永不褪色!

【篇三:我看薛宝钗】

前段日子,老爸义正言辞地说要我把《红楼梦》古文版看完。我没搭理他,猜想可能又是“茅台”喝多了,可第二天,他将这一切付诸实施,并以批判的语气说:“《红楼梦》都没看,我看你文科别学了!”没办法,只好抱着极不愿意又不服输的态度翻开了这本享誉世界的中国名著。这不翻还好,一翻我便疯了似的扎了进去。

可是,喜欢归喜欢,不满的地方我还是要提出来。

翻阅各部关于《红楼梦》的书籍,总是千篇一律的“林褒薛贬”。其实宝钗不比黛玉差,今天,我就要为她翻案。

她姓薛(雪),住的地方像雪洞,吃的是冷香丸。可爱的是,身上却挂着把金锁。在群芳谱上,宝钗的签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她不会像黛玉那样时哭时喜,多愁善感,她善于交际,却喜文静,素雅的氛围。

《红楼梦》中曾这样描述她,“只见她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又呆了”可想而知,在美貌上,她不亚于黛玉。

有一套“金陵十二钗”的邮票,上面有“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其实这是对两个人的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的最好体现,黛玉只会葬花,只懂得悼念死的东西,挽留往昔的美好,年纪轻轻就对未来不抱希望,这样的人生命有意义吗?可宝钗不同,她会扑蝶,她懂得捕捉活的东西,她相信未来,憧憬未来。

林黛玉尖酸、挑尽了贾府人的不是,可湘云她挑宝钗的不是时,她只能说“当然不敢”。其实我看,她是不能吧!宝钗有才,且胜黛玉一筹。她深知贾母的看法“女子无才便是德”便深藏不露,但一露便一鸣惊人,在哥哥入狱后,宝钗一生主持薛家大局,这点,黛玉岂能及之。

大多数对宝钗的损贬之意无非就是虚伪,这也要看她办事的出发点和价值观呀!你们把太多的主观感情都放在了黛玉身上,而宝钗和黛玉是唱反调的,当然不令你们喜欢了。

可有一点你们是否有注意过,宝钗在《红楼梦》中被认为是个反面人物,一个受人唾弃的人物。可作者在全书中从未直接或议论性的挑宝钗不是,只是有时借着疯颠的宝玉而小骂几句。这点,在小说中是鲜有的。

所以,各位同仁,听过小女细细一评,是否愿意再去品读《红楼梦》改变一下主观思想。其实,宝钗是无可挑剔的!

热门推荐
1更重要的事
2缤纷暑假作文
3快乐梅园游
4声音的作文
5不一样的春天
6乡下美景
7我穿越到了火星
8新学期新目标演讲稿
9一个可以令我陶醉的地方
10学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
11那一次我哭了
12如水月色
13秋之语
14我与图书馆
15如果我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
16时尚的阴影
17不负青春
18纳米变形衣
19祥林嫂读后感
20帮助他人,帮助自己
21我们的学校,变了
22旧时光的那扇窗
23名字的由来
24淘气的弟弟
25眼泪流过之后
26幸福的味道
27勤俭节约
28我和同桌的较量
29狐狸和乌鸦新编
30谁不说俺家乡好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