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创造出的作文

【篇一:乡愁读后感】

【乡愁读后感】

赵舜尧

余光中先生的去世,是文学史上一颗星辰的陨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等候回家的灵魂,带着满腔的乡愁,在世界上消散于烟云之中,只剩下精魂留存于世。

余光中先生的身世是让人唏嘘的。他二十二岁时,便被国民党一起带到了台湾。从此跟着国民党远别故乡,在台湾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在台湾生活期间,写出了多首流淌着浓浓思乡情的诗歌。比如《乡愁》这首广为人知的,读来让人悲哀婉转的诗歌。尽管只有只言片语,可是诗人将自己的思乡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都隐含着无尽的乡愁。

余光中先生活至九十岁,却依旧像二十多岁——年轻时候那样,思念着故乡。那是他永远回不去的热土。

虽说余光中先生在文学史上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实际上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的浓浓乡愁。他的每一首诗,都融入了自身的真情实感,是他呕心沥血而写就的。他用浓浓的思乡情,创造出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从古至今,乡愁都是多种多样的:有一去不复返的乡愁;有久别重逢的乡愁;也有短别重回的乡愁。可是,命运捉弄人,偏偏让余光中先生只能在一去不复返的悲哀中度过自己的人生。在台湾带着深深的遗憾,最终魂归天堂。

乡愁可以创造出艺术,但更多时候却会创造出无奈。余光中先生迫切回到故乡的心情,使他走向了创造艺术的道路,在一场轰轰烈烈中走向沉静。但他的离世,却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思索。

【乡愁读后感】

徐鑫

余光中先生的去世,给这片大地留下了无尽的哀伤。但是他留下的情怀,让我们始终铭刻心中。

先生已经永远地离开我们了,但是我们依然觉得他一直在我们身边低声絮语,那么温暖,那么亲切。他的离世,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尤其是李叔同先生。得知余光中去世的消息,李先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甚至不吃不喝。他一直在窗户边仰天长望。有时候待在那里,几个小时下来一动不动,述说着无言的哀伤。

虽然诗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广为传诵的诗歌,却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回味无穷。没有他,就没有这一首首震人心魄的诗歌。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想要回到大陆的决心。只是没有办法用其他方式来表达乡愁。所以他笔耕不辍,用这种持续燃烧的方式,抒发自己的乡愁。

我很敬佩余光中先生的这种坚持不懈的品质。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懈,才有了今天这么伟大的成就。正如诗句中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勤奋,否则“老则老矣,无能为也矣”。

【篇二:人间】

“人间”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与“天上”相对的符号,它的每一个角落充斥着苦难、悲哀、欲望——可往往,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最为思慕凡间,食了人间烟火,动了“不该动”的心,终再不复为神。

“人间”之所以迷人,或许便是因为它的“喜怒哀惧爱憎欲”吧。我一向相信人类的伟大——这是一个从原始时期走来,足迹遍布了整个地球,接着用自己的双手与头脑规划出克里特岛的每一条街道,搬运上金字塔的每一方巨石,堆砌上万里长城的每一块砖块的种族,这些曾创造出无数辉煌文明的灵魂接着发现了电,再用逻辑把电制成的元件拼接起来,编写出指令,给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了另一种形式的生命——计算机,以至人工智能。

众所周知,对人工智能的评判标准是“图灵测试”,而至今无人创造出能严格通过这一测试的人工智能。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想要真正模拟人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那么人类,创造出计算机的人类,构筑成熙熙攘攘人间的人类,究竟有什么是难以模拟的呢?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我们再回到之前的问题——人体的大脑皮质和神经元不是严格编写的程序,人可以不遵从逻辑和指令,他们可以跟随着自己的神经冲动行事。这是缺点,亦是最大的优点。

人情、人性、人心——这便是人间百态的来源。

可是正如同库克所担忧的——若人类“计算机”化呢?若人的脑海里运作着一台自动利益最大化的机器,若人评判价值的标准仅仅为是否利于自己,若人在行事之时不会考量后果而只顾当下——那人间何存?充满爱与美的灵魂是否会凋敝,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是否会重新主宰一切,拥有善意与同理心、好奇与创造力,能够通过“情”与“理”斟酌是非黑白的世界,是否会被严苛精密的钢铁森林所取代?人类所留下的辉煌和骄傲的足迹,是否会因为“无用”而被抹消殆尽?

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这样的情景不会发生。也许世间已有这样的人出现,但我愿更多的人不会如此。

我愿为“人”,并以我为“人”而骄傲。因为一台人工智能不会坐在这里写下这段文字,因为我懂得如何去爱,去思考,去创造,懂得道德与价值观,懂得实用之上的情怀。

我很喜欢复旦大学的精神“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知“自由”而懂“无用”,这是计算机无法企及的——也是人应有的。

愿人间,皆为“人间”。

【篇三:加法的智慧】

加法,是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的运算,加法,是一杯清水加一包配料等于一杯可乐的创意,加法,更是一斤芝麻加一斤黄糖等于一斤芝麻糖的智慧。

我们身边的事物是不可能件件完美的,但若我们让它们相互组合,取长补短,那么它们相加便会创造比他们本身更高的价值,只有灵活运用人生的加法,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成功。

加法的智慧,是将不同事物的优点集聚,去创造完美。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挥墨,那岸边浊浪千叠,悬笔已绝,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书圣王羲之,便巧妙地利用了人生的加法。在他的时代,各路书法门派并存,这些书法有长有短,各有千秋,王羲之从小便谙习各种书法套路,但都不是很精深,在外人的眼中他的书法难成大器,可是王羲之很聪明,他不断地揣摩各种书法,汲取它们的优点,并加以融合,终于创造出自己独特风格的行书,看他的《兰亭集序》,里面有楷书的工整,行书的意蕴,草书的飘逸……这不就是加法的智慧吗?

加法的智慧,便是汲百家之长。

加法的智慧,还是创造别人意想不到的组合。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兮,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兮,习武之人切记,仁者无敌,是谁在练太极,风生水起!”。小天王周杰伦,同样清楚加法的智慧。世纪之交,华语乐坛却毫无新气象。直到一个戴鸭舌帽的大男孩出现。欧美急速劲爆的说唱,和婉转悠扬的古典音乐,看似毫不相关的曲风,却被周杰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风靡至今的曲风——蓝调饶舌,也就是双截棍这首歌的出现,使苏有朋、郑智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那演唱会上山呼海啸般的“哼哼哈兮!”折射出的不也是加法的智慧嘛?

加法的智慧,便是化不可能为可能。

善于运用人生的加法,权衡身边事物的利弊,取长补短,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事半功倍,走向成功。

加法的智慧,是一种世事浮沉的睿智,是一种走向成功的秘诀,是一种思考,一种深邃,一种明智……

热门推荐
1值日
2微笑面对生活
3我爱家乡的田野
4甘当配角
5这里的风景最动人
6我身边的好老师
7物虽小,勿私藏
8假如我是正义守护者
9有这样一个人
10学习给予我快乐
11校园足球赛
12我的老师
13一路风景
14雨幕中的最美
15特殊的考试
16学校是我家
17一件开心的事
18我的手机迷妈妈
19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0深沉的爱
21瞧,她就是这么酷
22家乡的小吃
23记忆深处的半截直尺
24路上洒满阳光
25词语接龙
26成长
27我爱校园
28我相信残荷也美丽
29秋游
30母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