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别走通往快乐的捷径】
快乐是一个足以使人雀跃的词。追求幸福和快乐是每个生命的权利。而快乐的捷径无疑是带给你长久痛苦的罪魁祸首。
——题记
罂粟花开,如此娇艳美丽。使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而它的果实,更能带给人一时的享受。记住,这种享受仅是一时的。总所周知,罂粟是一种制度的材料,它可以使人上瘾而无法自拔。或许,当你食用它的那一霎,你无比快乐地沉醉在其中,觉得这种快感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然而,这种快乐过后它带给你的是让你离不开它,使你的身体一天天跨下。
昏庸无能的商纣王正是由于沉迷于美色而误了国家大事,便国家衰败而亡。美人虽美,但却如罂粟花般,正所谓“红颜祸水”。当然,这并不是说爱一个人有错。只是,快乐不是一味地贪玩享乐,而是让自己通过不懈努力而换来的。本所谓先苦后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贪图于眼前短暂的快乐,无疑要以牺牲以后的长久的快乐来当作代价。
多少青少年由于沉迷于网络而荒废了自己的青春和学业。天天以打游戏为主,学业为辅,觉得不断在游戏中升级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快乐,而学习对他们来说却成了一种痛苦。殊不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一时的享乐让他得到了在游戏和虚拟世界的前所未有的快感,却让他们面临着可能无法立足于社会的难题。
有些家长终日以“赌博”为生,指望发大财、走大运。并贪图于赢钱那一瞬的快感,觉得再来两把就要发大财了。可难道天上会掉馅饼吗?还是大家都不需要去努力了,到赌博场上转转便能发大财了?这一赌,赌跨了多少家庭,拆散了多少家?那些活生生的摆在我们眼前的都是些惨痛的教训,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迷恋赌博?为人父母,重在责任。你可以有自己的娱乐方式,把它作为其中的一种,但只能是娱乐,而不是以赌博为生。
没有在痛苦中茁壮成长,怎能体会得到快乐的难能可贵?追求快乐是每个人的权利,但贪图一时的快乐而执迷不悟,你便通往了痛的起点而一去不返……
带着你的勇敢和决心,摒弃那些看似美妙的风景,从光明大道走向那真正属于你的快乐吧!
【篇二:关于快】
“快”是个很好的字。与其联系在一起的词语也给人带来一种很好的感觉,诸如快乐、快速、快感之类的词语。
在单调的生活中追求一种快节奏,就可以打破这种单调。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忙碌,为了赶那“黄金”,而在校园中狂奔,冲刺。不单是一种快节奏,更是一种快感,只是这种感觉,也会很快消逝。因为懒散,所以不会持之以恒。更重要的是,那种快节奏,并不是原本就有的,而是自己为寻求快感而引发的。
因为感觉的快速消逝,我们也便快速的寻求另一种感觉。我在闪光,你发现没有?拉着朋友的手,带着他在拥挤的人群中快速穿梭,勇往直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被束缚,自由的思想在旋转。
快,快乐,为什么要在“乐”字前加一个“快”字呢?因为乐,会很快到来。相信吗?成败转瞬间,乐与悲又何尝不是呢?乐与悲,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思想与体验,(不排除环境的影响哦!)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钱,而是很多人的世界。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积极的思想,在不快乐时,应该想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于是一切也便好起来了。“面对寂寞,你就是寂寞”所以面对快乐,你也会快乐。快乐,还有一种理解就是乐,很快就会过去,所以是快乐。听过《幸福的瞬间》吗?幸福的瞬间,为什么只是一瞬间而不是永远呢?有个同学说过,因为幸福久了,也就不觉得幸福了。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快感。相信快乐不是永远,但是我们可以很多次快乐,快乐是可以积累的。
有没有在头脑中快速的闪过很多念头?想过一个人或两、三个人一起背着书包,书包里装满零食,带着随身听,从学校走到城区吗?没有,因为路途很遥远,所以念头会快速消逝,当然因此消逝的原因很多。
“快写作业”,“快迟到了”,“快来不及了”,……“快”字充满生活。时间在快速流逝,预备以怎样的速度去跟上它的步伐呢?快点想吧!
【篇三:碎片化信息与人格】
前不久,答一张历史试卷,发现其中有道课外的题我只能答一半。记得题中问《三国演义》中黄巾起义的时间与主要人物,而我却只答出了后者。为什么?因为我只在互联网上了解过这本书的概要,而其中给予我的信息是碎片的。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是的,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获取片面的资讯、知识,而生活在我周遭的朋友、邻里,甚至可以说是这个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亦是如此,这似乎是成了现代人充实生活的主要途径。在这个便携式移动设备和互联网共同主宰的时代中,人们乐于捡起碎片时间获取碎片知识。这初听起来是好事,但如果因此将整块的时间刻意掰碎,最后会落得与本心背道而驰的下场。譬如吃蛋糕,吃一小块的时候仍要把每一层都切过去。碎片化阅读也是一样,在撷取碎片化文本时,将时间与知识结构碎片化,进而可能导致人们认知的碎片一碎在碎化为乌有。但为什么我们很多时候都依旧乐此不疲呢?
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个社会的浮躁吧。平日里,当我们通过互联网直接阅览碎片化信息时都会有一种直观的头脑快感。于是我们对消息获取越来越缺乏耐心,“刷屏”成为了电子阅读的主要方式。人们于是更偏爱于那些带点幽默色彩但貌合神离的文字信息,转发点赞数轻松上万,但却对那些大家辛苦写出的长篇大作、专业论文视而不见,支持者永远占少数,有时甚至寥寥无几。这更是体现了我们对精神短暂快感的追捧和对全面知识的亵渎。
那人们为什么不愿去吸收经典的整体的文化大餐,如此浮躁,而甘愿去了解片面的碎渣式信息呢?因为我们还需要应付交际。同学间,我们总不免在一块儿谈天说地,内容涉及如此之广,而整体阅读又来的慢,怎么应付?而就连学校这个小圈子都会遇上这些问题,社会中又怎么能避免?于是我们只能以收集碎片化信息的方式来带给自己短暂却明显的快感,也“快感”一下别人,疲倦地应付一下我们那脆弱的人际关系。
而在这个以“快生活”闻名的社会,我们不得不选择性忽视与自己暂时无关的内容,又为了维护自己多方面的角色而不断食碎片化信息。
但是,我们难道不能单一一下自己吗?是的,我们不能否认碎片化信息是完全没有营养的,因为它来自于有用的整体文本。可,它毕竟永远替代不了那些经典,那些大家用心去整理写下的整体文本。太多对碎片化时间与碎片化时间的沉溺,会碎片我们的认知甚至于人格,会促使我们成为千面一人的“面具人”。所以有时候,我们还是应放下手中的电子设备,挤出一点时间去阅读纸质的书籍,用整体时间去吸收整体知识吧!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认知,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格、独一无二的魅力!
不然,我们只会收货一个被碎片化信息碎片化了的人生!
于是,我翻出了那本尘封已久的《三国演义》,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