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祭桌的作文

【篇一:岁首乐事】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当爆竹声声响起,千家万户将红灯笼高高挂起,一阵阵欢快悦耳的歌儿便飘入人们的耳朵中,一股子的甜蜜感一直蔓延到心里头。

“噼啪噼啪……”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将清晨的宁静生生打破,像是在呼唤人们快快起床,为年的到来开始做准备。这喧闹的鞭炮声像是新年的交响曲,将原本窝在床内的我只得抛弃赖床的念头,与家人一同为新的一年而“奋斗”,虽然每次我都会被自己弄的像只小花猫,既滑稽又搞笑,但我还是开心得不得了。

记得小时候过年,最令我所期望的除了那丰厚的压岁钱以外,最令人馋涎欲滴的就是那些被奶奶摆在祭桌的那些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糖果了,真让人光是看便就垂涎三尺,可只能饱眼福,而不能一饱口福。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满足我的心愿。我随手拿几颗便可以吃得津津有味,一种甜蜜的感觉将心包裹。听老人说,新年吃甜的,代表着甜甜美美。走到大门口,门两旁被贴上了门神,看起来威武庄严,引用《花脸》中的一句话来说,看上去还真是“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不让厄运与邪气沾染上。

和蔼可亲的太阳公公才刚刚与月亮交班,五彩缤纷的烟火便冲破“牢笼”,迫不及待地混入夜空,向人们展现自己那份短暂的美丽。刹那间,我便忘记了它姐妹清晨的那份失礼,忍不住想自己亲自尝试。便向周围的人借了一根,让妈妈在一旁指导,免得我惹事生非。我战战兢兢点燃导火索,我脑中一片空白,只听见“砰”的一声,烟花宛若一只脱缰的野马,冲入云霄,与其它同胞一同照亮了黑漆漆的天空。它像流星一般转瞬即逝,又像是天女散花一般星星点点地飘落下来,美丽极了。

旧的一年即将离去,但我却沉浸在这片迎新春的喜悦。但愿新的一年里,我可以如雨后春笋一般快速的生长起来,为自己的那份梦想而拼搏!

【篇二:今年的中秋格外迷人】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明镜般的圆月穿行于九霄,把如水的清辉静静地倾泻在这片土地上,四周都笼罩在圣洁的气氛里。

温馨的小院里,家人围桌而坐,每个人都尽展“绝活”——露天包饺子。老天仿佛也卖给这个节日一个面子,明月悬,微风拂,柔和且心醉。

月亮若隐若现,透过摇摆的树叶朦胧见它的衣襟。一家人依然围坐在桌边,不过却不再是准备了,而是享受劳动成果,煎、煮、蒸、炸样样俱全,自然其乐融融。

当月光,洒在祭桌上,我开始了多年中秋一直干的事情——瓣瓜。这是一项技术活,我总做了不过三次,自然不怎么熟练,但人总归要学习的,当第七十一刀下去的时候,三十六瓣“瓜”就出炉了。祭桌摆好后,往常都要拍照晒晒的,但又一想,这样做,岂不是对天地自然的不礼貌,还是谨慎的好。

月亮游到了头顶,一切都恢复了宁静,楼梯下院子里,只有祭桌前的红烛还闪烁着火焰。坐在栏杆上,体会李白的“举头望明月”,缠绵而渺远的乡情,由无边的月色勾起,该是一种怎样的惆怅?“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月圆之夜,团圆之时,白居易兄弟离散,又是什么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豁达的心胸也阻挡不住亲情的汹涌。

望水镜圆月,映出友情的点点滴滴,它是否真的是我想要的;曾经的所作所为,是为何;那些经历的,又是怎样的有滋有味。前方的路是什么,我志又在何方;这个清冷的迷茫世界,又有几番意境。

风过,烛熄。

这月圆之夜,不同的人,不同的景,愿有人与我品出相似的中秋。

【篇三: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春节)】

腊月三十的早上,我和弟弟二人坐在奶奶家的客厅里。这时,就会有人问:你的父母呢?他们去哪了?

当你来到厨房时,你就能看到他们以及我的爷爷奶奶的忙碌身影。因为今是腊月三十,根据我们家乡的风俗,在这一天,我们要祭拜两个神仙。一个是天神,而另一个是灶神。所以我的父母正在帮爷爷奶奶准备祭拜用的物品。

吃完了午饭,祭品差不多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祭品摆上祭桌了:

祭桌的正中间是一个木篮子,里面放着两条糯米肠(在猪大肠皮中塞糯米,然后蒸熟)、一只蒸熟了的鸡和一块蒸熟了的猪肉。左右各摆了一根大蜡烛。篮子前面是一碗饭和一碗水。而后面从左往右依次是一碗面、两条年糕、一块豆腐、两个馒头一个杨梅和一些水果。

祭品摆好后就是祭拜的时间了,爷爷拿来一把香,用蜡烛点燃后发给我们。

我们每个人双手举着手里的三炷香,祭拜。随后,爷爷把香插在祭品上拿来了一鞠躬沓黄纸,相当于神仙用的钱,将它们点燃,烧给天上的神仙,祈求天上的神仙保佑我们来年平平安。但我认为,祭拜神仙和佛教是一样的,应该要虔诚,不求私利。我只是含着对神仙的敬畏之心,给他拜年罢了。

祭拜完天上的神仙,我们还要“慰问”一下管我们饮食的灶神。于是,我们又将祭桌搬到了厨房,将之前的祭拜过程又重复了一遍。我们依然是以特别虔诚的态度给灶神拜年。

这就是我们家家乡的风俗,虽然普通,也很常见,但却是除夕这天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个风俗是我最喜欢的风俗,因为这是一年中,唯一可以和神仙社交的一天。

【篇四:我们的节日】

手捧一本历史书,一页一页小心翻过,徜徉于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我,如痴如醉,怀揣一颗敬仰之心,凝神闭目,沉入梦乡……

我,摇身来到一方净土,我惊讶地发现自己着一身青衫,踩一双青屐,漫步在雨后散发着青草香味的小径上,忽撞上一老翁,边走边斟酌吟诵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惊知时值清明。

我循路来到田野,见男男女女携老扶幼的,伫立在祖坟前,四周静得出奇,我远远站在一边,不忍前去打扰。远处传来阵阵烧纸钱的焦味,明火四起,烟雾缭绕着升上天空,人们个个沉浸于祈祷之中,作揖求神,希望西天的亲人在冥界生活得安详。

古,清明之风,沉默于肃敬之中。

我刚想转身,一不小心又跌入另一个世界。端午之日,家家热热闹闹,看看自己,才知已回到现实,我刚背着书包跨进家门,母亲便急忙唤我来享受这丰盛的晚餐,刚坐下,看着满桌大鱼大肉,我愕然,端午为何不吃粽子,“粽子有什么好吃的,哪如这肉有营养?”母亲的话使我目瞪口呆,方才想起一路上,人们都忙于准备丰盛可口的饭菜,苦苦寻觅也未找见龙舟的影子,我不禁为伟大的爱国诗人感到痛惜,时至今日,人们早已忘却了你当年怀着怎样的心情投身于汨罗江中,现在,你的尸骨在江下必定感到寂寞吧!

今,端午之事,遗忘于世俗之中。

我带着满心不悦离开餐桌,又闯入中秋的夜晚。

圆月当空,将夜晚照得皎洁而明亮,古色古香的庭院井然有序地安好祭桌,碟碟盛放着月饼等食品,老人与小孩相倚说笑着,孩子眨巴眨巴着圆圆的眼睛,津津有味地听奶奶讲述那月亮上神奇的故事。

中,中秋之节,珍藏在神秘之中。

望着老人轻拍着熟睡的小孩,我踮着脚走开了,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

四周都是蓝眼黄发人,却一身唐装。热闹的夜市上,中国结,花灯之类“中国元素”随处可见,饺子馆传来一阵阵热腾腾的香气,见到我,外国朋友亲切地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向我打招呼,我被这一片热情所感染,烟火辉煌下,我沉醉于浓烈的春节气氛之中。

外,新春佳节,活跃在繁华之中。

我缓缓睁开双眼,古今中外之事在瞬间消失,却永远地镌刻我的脑海之中。

让我们一同铭记这神秘的古今中外之旅。

让我们的节日繁荣在世界的舞台,流传于万古之世。

热门推荐
1乐在其中
2琴结
3老师,谢谢您
4军训初中日记
5共享时代
6假如我会克隆
7珍贵的礼物
8汉语的魅力
9走夜路
10无言的爱
11人生的价值由自己实现——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12每一天都是读书日
13情景描述
14感恩大自然
15点燃信仰的明灯
16书,吾之最爱
17特别的800米
18小学中秋节作文
19生活纪录片
20美丽的清晖园
21我们以前的那些事
22新学期展望作文
23漫画的启示作文开头
24珍爱生命防溺水作文
25踏青
26家里来了“新朋友”
27我学会了包粽子
28漫画老师
29我和哪吒过一天
30美丽的家乡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