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爸爸教育了我】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当读到这首诗,我就会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件事。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兴奋地吃晚饭。突然,我把一团米饭掉在了桌子上。我看了看,觉得这一团米饭太渺小了,置之不理,又继续吃饭。
就在这时,爸爸放下筷子,收敛了笑容,严肃地说:“曦曦,还不快把饭团捡起来。”我毫不在意地说:“饭团都已经掉在桌子上了,还吃啥呢?”这下可把爸爸惹火了:“俐俐,你再不捡起来,就别吃饭了。”
呀!爸爸这副严峻的脸色,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果我们平时有矛盾,爸爸总会让我几分,可这一次……我再也想不下去了,就生气地说:“那饭团都在桌子上了,再捡起来吃,难道没有细菌吗?”
爸爸见我还不知错,就严厉地批评我说:“爸爸小时候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的米饭,八九岁就得去挣工分,干生产队的活儿。吃饭时,若是掉了一粒米饭也要捡起来,不像你们现在日子好过了,也不懂得爱惜粮食了。特别是你们这些独生子女,更不懂得节约!”
听了爸爸的这番话,我一阵心酸,泪珠滚出了眼眶,顺着脸颊流下来。我小习翼翼地用手把桌面上的饭粒捡起来,送进嘴里。
“孩子,你还记得《悯农》这首诗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要牢记,每粒粮食都含有农民伯伯的汗水与辛苦呀!……”听着爸爸这番语重心长的话,回想起自己平时大手大脚地乱花零用钱和浪费粮食的行为,心里真感到有些愧疚。
爸爸,请您原谅我!以后,我一定会记住您的话,从小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篇二:小人物作文初中】
“大姐抱个金娃娃,二姐抱个银娃娃,三姐不会抱,一抱抱个瘌蛤蟆。”小时候,每次听到姥姥讲故事,都把我逗的哈哈大笑。我的姥姥今年65岁了,她勤劳和善又有童心。
姥姥小时候生活在北方农村。听姥姥说,那个时候中国农村是大集体制。每天大家一起出去劳动挣工分,一起到集体食堂吃大锅饭。她干起活来不惜力,动作麻利,总是干的又快又好,是远近有名的铁姑娘。用姥姥的话说,总觉得自己有用不完的力气。白天出去干活,晚上回来还要坐在煤油灯下纺线、织布、做鞋、做衣服。那个时候经济落后,老百姓普遍都比较穷,平时吃的都是各种杂粮混着野菜,能够填饱肚子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80年代初,姥姥姥爷从村里走了出去,来到城里,成了个体经营户,帮工厂的食堂加工馒头。那个时候买东西除了用钱还需要各种票据。姥姥现在还保存着一些花花绿绿的`粮票做纪念呢。做馒头很辛苦,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要起来和面,发面,7点钟热腾腾香喷喷的大馒头就出笼了,正好赶上职工到食堂吃早饭。姥姥姥爷就是用卖馒头的辛苦钱培养了妈妈和舅舅上了大学。姥姥说,真是要感谢改革开放否则,你妈妈和舅舅怎么会有机会到城里上学。
我的爸爸妈妈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工作在上海安了家。姥姥为了照顾我又从洛阳来到上海。每天姥姥会做可口的饭菜,把家里打扫的窗明几净,冬天,姥姥做棉衣穿着暖和又舒服。姥姥喜欢给我讲故事,这些都是她的奶奶讲给她听的,她现在又讲给我听。我觉得姥姥很伟大!
【篇三:走着】
我被高中固定的议论文模式训练得中规中矩,提起笔换一种文体不免有些生疏,但我觉得在我学习生涯中一定要有一篇只为她而作的文章。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要完成使命的,她走着走着柔软而顽强的完成她的使命。
1944年她来到这个世上。她排行老四,并不是最小的,自然在那时不大不小却最不得家人重视,她家是地主家,在改革那几年,家里被打压一瞬间没落,而那么一大家子人需要生计。她刚读了小学便开始了养活家人的使命,那时国家刚起步,出门更是一件麻烦事。风寒刺骨,她需要到河的那边去换些粮食,尽管路途遥远且艰辛,可为了家人她心甘情愿。可是那么一家人每人分到的是一碗水泡零星白米,那时候她卖甘蔗养活家人,饿了大口大口的啃甘蔗,到现在看到许多难以咀嚼的菜她都说:“我不想吃。”
时间往前推移,她走着走着开始她下一使命,她成为了母亲,那时正是包户到家,谁做得多分工就多,为了工分她拼命的做,她一开始做事笨拙一回家就哭,后来她成了最快的一个。那时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谈不上如家的爱情,她和丈夫总是聚少离多,基本上是她一个人带着孩子长大。随着改革,人们越来越不纯粹,大概是过多了苦日子,怕了,在环境好些就拼命往自家争。可是她做母亲的使命从一开始就做得很好。
走着走着她开始她的新使命,2000年她成了我的奶奶。我从出生开始就没让她闲着,后来她打趣的告诉我,我是全医院最会哭的小孩。记忆中幼儿园时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奶奶早点来接我回家。她喜欢广场舞,有了我就把我背着跳。后来慢慢长大了,一到六一结束,她带着我去跳舞,另一个奶奶走过来夸我主持得好,我看得出她眼里的骄傲。
时间不等人,不为谁而改变。我长大,她变老。陪她散步,从最初我追得气喘吁吁到现在她嫌我走得太快。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我牵着她走在公园里,太阳正要回家,散发出温暖不刺眼的光芒。
【篇四:亲爱的老妈】
老妈,你离开我们已经有十几个春秋了。今天是母亲节,妈妈,您在那边过得好吗?在过去的日子里,您听说我的呼唤吗?
老妈,您知道吗?一场病让我们阴阳两隔,在我还不知道面对生死的时候,母亲,您就撒手人寰了,我知道您心中有好多不舍,舍不得您的孩子,担心我的老爸,更放不下还没有成家的小儿子,可命运之神终究不有给我们机会,让我们抱憾终身!天堂里的妈妈,您听得到吗?在多少个黑夜里,我在梦里喊着您醒来,枕头上,早已是湿漉漉的一片!
老妈,您是最平凡的人!在家里,强势的奶奶,暴躁的父亲,一个个还没懂得珍惜亲情的儿女,您默默地付出了全部的爱!在生活困难时期,我们家的锅里永远放着三种干粮:爷爷奶奶的馒头,孩子们的发面窝头还有母亲您的玉米窝头!从没有听到过您的诉苦!您总是微笑着为这个家不停地劳碌!曾记得那个秋天,在外地工作的伯母以自己快要生产为由接走了奶奶去照顾她的生活,而同样挺着大肚子的您要在家里忙着做农活,挣工分,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中秋节,二妹出世了,而伯母家里的妹妹直到九月都没有出生!您不说什么!两个姑姑替您打抱不平,您还安慰姑姑,不能让奶奶两边为难!父亲在家虽是老小,父亲和伯父一向感情很好,看到伯父手头拮据,父亲在家里东拼西凑为伯父一家筹备吃的用的,只记得父亲把生产队仅仅分的一点棉花都送给伯父家,给孩子做过冬的棉衣!老妈,您是伟大的,您走的时候,排着队的人为您送行,无一不叨念您的善良,您为人处世的好!
老妈,我的老妈,天堂里的妈妈,没来及享受天伦之乐的母亲!天堂里好好休息吧!
【篇五:为祖国点赞】
今天家里来客人啦,是我最亲最爱的外婆!傍晚妈妈不停她在厨房忙碌,看来晚餐可以大饱口福了!好不容易等到开饭,我却失望不已。桌上菜肴虽多,可几乎没有一样是我爱吃的:羊肉太膻,鲫鱼太腥,猪蹄太腻……
我噘超嘴巴,满脸难色:“都是些不好吃的莱,我不想吃了……”妈妈见状,脸色由晴转阴,正准备开始她的河东狮吼,却被外婆拦下了。外婆拉着我的手坐在沙发上,满眼慈爱地看着我:“晓筱,这些菜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都是妈妈辛苦忙活出来的,你可不能挑食喔。”外婆顿了顿,又说:“你知道外婆和妈妈以前的生活吗?”我茫然地摇摇头。
外婆抚摸着我的头,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外婆像你这么大时,可没有你这么幸福喔。那是上个世纪50、60年代,国家积贫积弱,又常闹饥荒,老百姓家里更是穷得叮当响:住茅房,穿补丁,肚子饿得咕咕叫,红暑、稀饭都难得吃上一顿,哪还敢妄想什么鱼肉荤腥呀?”
“那饿着肚子怎么能好好上学呢?”我好奇地问。
外婆捏捏我的脸蛋,笑笑说:“傻孩子,肚子都填不饱,哪还有什么条件上学呀!那时国家搞集体主义,孩子们从小在家帮忙耕作,挣工分,能挣口粥吃就不错了!”
“那后来妈妈的生活情况好些了吗?”我继续追问。
没等外婆开口,妈妈也迫不及待地开讲了:“你老妈我呀,出生在80年代,比你外婆那会幸福多了。农民住上了瓦房,还有了自己的土地,虽然还是起早贪黑,但可以吃饱穿暖,逢年过节还可以吃上肉了。妈妈姊妹几人还上了学,只是条件还比较艰苦。因为学校离家远,又没有自行车,只能凌晨三四点就起床,步行到校,刮风下雨还要更早……”
听了外婆和妈妈的娓娓道来,我惭愧不已。现在的我养尊处优、应有尽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着巧克力、穿着名牌衣,上学早有专人送、晚有专车接……可我还挑三拣四、嫌这嫌那,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但我更惊叹于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日新月异的发展!曾经的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落后时代已经一起不返,取而代之的是人民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喜笑颜开,是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国泰民安的新气象。我为祖国骄傲,我为祖国点赞!
梁启超爷爷说过: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奋勇争先,争取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让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的东方!
【篇六:家谱】
家谱,是我们中国人对家族历史的传承。从中能看出历史前进的步伐和社会发展的变迁。
我家也有家谱,那是薄薄的一本。中间那小小一段,足以印证了社会的发展脚步。
先说说我的太爷爷,他出生在遥远的新加坡。在七多年前回国探亲,不幸遭遇太平洋战争,不能再回新加坡,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他的童年,直到战争结束,定居到了宁波。我想太爷爷的童年,让他印象深刻的一个词就是:战争。
到了我爷爷这一代,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还是很贫穷。爷爷的童年,正好在“大跃进”的时代,天天饭也吃不饱,靠吃糠咽菜充饥。他没读几年书就辍学了,要放牛,下地赚工分来补贴家用,辛苦极了。我想,爷爷的童年也可以用一个词来说明:饥饿。
爸爸的童年赶上了改革开放,没有了战争也没有饥饿,日子开始变的好起来了,但还谈不上富足。他的童年,没有各种玩具,也没有旅游。他小时候喜欢买书来看,但是要得到一套他喜欢的《封神演义》,要期末考试考两个满分来换。我想,真是不容易啊!爸爸的童年,也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贫乏。
而进入新世纪的我们,生活就精彩了。在美丽的校园里,我们无忧无虑地学习;在富足的社会中,我们快快乐乐地成长;我们有看不完的书,玩不完的玩具,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学各种各样的技能,节假日还能出去旅游,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甚至,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我想,用一个词来概况就是:精彩。
一本家谱四代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为这个时代添砖加瓦吗?
【篇七:我珍爱的玩具】
时光荏苒,我在一点一点长大,我的玩具也在不停地更换着,其中有一个很特殊,从我5岁那年一直到今天都放在我的书房里最显眼的地方。这个玩具是我用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天气很冷,呵气成霜,小朋友们都戴上了厚手套,我也不例外。有一个小朋友却没有戴手套,两只手插在了一个很可爱的毛绒玩具里面。5岁的我感觉很新奇,虽然我有一大箱玩具,但是没有一个像这样特别的,既可以保暖,又可以当玩具,最主要的是它很养眼,很可爱。
我很是羡慕,总是梦想拥有这个玩具,于是总是闹着要去逛商场。妈妈感到很奇怪,因为我一直不太喜欢去商场,怎么一下子这么热衷于逛商场。于是就询问我逛商场的缘由。我说明原因后,妈妈一口回绝了:“你的玩具够多了,明年过生日再说吧!”好吧,几乎每次我提到买玩具,她都是类似的回答。我当时的心塞无法用笔墨来形容,一旁的奶奶想说什么,可是被妈妈的眼神制止了。奶奶无奈地摇了摇头。“要不然这样,你要玩具可以,你帮忙做家务,做一次加2分,积到50分就给你买,你觉得怎么样?”妈妈似乎是为了给奶奶一个面子,思考片刻作了让步。“当然可以。”我不假思索地满口答应。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天天自告奋勇地为妈妈“打工”,攒“工分”。什么事我都想帮忙,修花草,洗碗,擦桌子……不到一个月,我就攒满了50分,连蹦带跳地去找妈妈,妈妈当然履行了诺言。
说来也怪,有了玩具以后,我还是天天自告奋勇地为妈妈“打工”,虽然妈妈不再给“工分”了,我知道我已经习惯了主动做家务活了。为此奶奶和爸爸妈妈不止一次夸奖我懂事。
这个玩具对我意义重大,他促使我养成了主动做家务的习惯,懂得了劳动的价值,所以我十分珍爱它,把它摆放在书房里,每天“相看两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