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策知县的作文

【篇一:什么我想对您说】

梦得先生,我想对您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轻轻合上《刘宾客集》,我呆呆地望着窗外,思绪渐飘渐远。这是一篇流传千古的佳作,几乎每个人都熟烂于心。这篇短小精悍、脍炙人口的小文,就是“诗豪”刘禹锡先生的得意之作。梦得先生,我有好多话想对您说……

您出身书香门第,家族世代以儒学相传,您也从小跟着祖父和父亲学习儒学,吟词作赋,二十二岁便进士及第,进入庙堂,您的努力让我汗颜。您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充满爱民之心。您在政治上主张革新,进入朝廷以后,您敏锐地觉察到了政治上存在的弊端,于是您积极参与王叔文改革,想一改庙堂积习,使之焕发新生。然而在守旧势力的巨大阻碍之下,你们的努力终究还是失败了,您也只能带着巨大的遗憾,谪赴远州……

来到远州,您被那个无知的策知县一次又一次为难,被迫栖身又小又简陋的居室中,您的一句话让我振奋:“住房虽小,却仍无损于我改革创新的雄心。”不久之后,一张简单的文稿出现在您残破的书桌上,我依稀看到三个字——《陋室铭》。您对这间给自己“遮风挡雨”的简陋居室大唱赞歌,让我意外,让我感佩!写完之后您心情大好,心中的意志更加坚定: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虽浅陋,却也知道您是一个有高雅情趣,清高品质的人啊!您请了石匠把文章刻在石板上,还叮嘱石匠要把字刻的主峰有力侧锋带美。也许您没想到,每个走过这里的人都会对这作品赞不绝口吧。策知闲县得知后,气得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真是快哉!

转眼千年已过,策知县化为黄土,他的名字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而您的《陋室铭》却代代相传,流芳百世,成为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无论是十六岁少年还是六十岁老翁,都能熟读成诵。有人说你傻,傻到只知道奋斗而不图回报,傻到宁愿得罪宦官委屈自己也不愿委屈百姓。我虽然没有很多的知识和阅历,可是我也懂得,您这样做,只因为您心中有着对祖国人民的热爱,有着对国家的忠贞,矢志不渝!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最美的诗句还在影响着世人,您的力量无处不在。您屡遭贬谪,桀骜不屈,您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也许没有很多人能读懂您的内心,但是我愿意尽我全力,走近你,再近一点……

今夜,仰望星空,愿先生之魂永远激励我前进!

【篇二:描写刘禹锡】

我喜欢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刘禹锡的诗又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写下《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刘禹锡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答,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的领悟也深深影响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

就是他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时,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策知县是个见利而为的小人,目光势利,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自无好处,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特撰写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他这个举动气坏了策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一间半房子位于德胜河边,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自是别有一番风趣。刘禹锡见了这个环境,也没有计较,依然安心住下,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居: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见他自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他仍然读书作文并写下了《陋室铭》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

《陋室铭》流芳千古,让人在世俗的喧嚣中感受到心灵的那份宁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他的诗句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感受到他的世界。

热门推荐
1小猪踢易拉罐看图写话一年级
2清明节的优秀作文
3语文作文
4超市惊魂
5学会宽容
6书和我的成长
7观察蜗牛
8牵动心灵的声音
9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
10敲门
11爱马拉松的爸爸
12青春的脚步
13《生活》诗歌
14走近茶文化
15美丽的秋天让我陶醉
16写雪的作文
17高中军训日记
18致亲爱的教师的一封信
19请给美丽做道加法
20月愁
21我最难忘的人
22会走路的树续写
23我的好朋友
24让座
25谈科学
26质与量的对话
27让灵魂在阳光下起舞
28二十年后回故乡
29再见了,老师
30放风筝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