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晓松的作文

【篇一:我的小本领】

我学会了一个本领是骑自行车,我蹬一圈能跑很远。

一开始我学自行车的时候才四岁骑的是三个轮的,六岁开始学骑两轮的自行车。我一开始很怕骑自行车,因为我怕摔跤怕疼。后来我想:如果怕摔跤就永远不会骑,于是,我主动向爸爸提出要学骑自行车。爸爸知道我要学自行车的想法时,便爽快的答应了。

我和爸爸来到广场,我小心翼翼的踏上自行车,然后让爸爸扶着后面,我用力的蹬着车。爸爸一边扶着我一边说:“腰挺直,眼睛看前方,保持好平衡,手用力把好车把!”我按着爸爸说的要求去做,还真可以自己骑一会了!我得意洋洋地说:“好了爸爸,我可以自己骑自行车了,你不用扶了!”

我迫不及待的从爸爸手里抢来自行车,爸爸手一松开,我骑了一会,觉得很顺利想来个高难度动作,可我刚一抬脚,便来个180度大旋转,重重的摔到了地上。我腿上的皮蹭破了,还流血了。我灰心了,当时就有点泄气了,起初想学骑车时的勇气和信心荡然无存。我垂头丧气的坐在地上生气,还叫骂道:“破自行车!都是因为你,我才摔得这么惨!都是因为你,怎么这么难学,我不学了!”我便坐在一旁干脆不起来了。

爸爸见我这样,走过来扶起我向我教育道:“晓松呀!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失败多次并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才有成功,摔倒了就爬起来,要战胜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成功!这一点皮外伤,就能难倒你吗?”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是啊,我就因为这一点小小的皮外伤而没有信心了么?我重拾信心,又蹬上自行车。我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第二次我更加小心翼翼。骑了不远,我又摔倒了。第三次也是这样……经过好几次摔倒、爬起……不记得是哪一次,我不知不觉骑了十米……二十米……四十米……六十米!我终于学会骑自行车了!

通过学骑自行车,我得到一些启示:做事要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只要有毅力,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篇二:回望过去并昂首向前】

如果把人生分为三大财富,我认为是:过去,现在,未来。“过去”武装你理性的头脑,“未来”承载你感性的希望。

过去是一面诚实的镜子,从不曾掩盖什么,于是善恶昭彰。别人从镜子中看到了真实的你,你也认清了你自己。几天前,因醉驾入狱的高晓松刑满出狱。他得到的不是非议与指责,更多的是宽恕。不仅因为认罪态度诚恳,还因他在狱中对过去深刻的反省。这半年时间,他翻译了马尔克斯的《昔年种柳》,阅读了《大英百科全书》,创作了自己导演的电影《大武生》的主题曲《如梦令》。“在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之后,他做了所有该做的事。”著名作家莫言这样评价他。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晓松是幸福的,他有机会端坐在镜子前,看清自己的毛孔,清除污垢。他的自我反省引起众人的效仿,直接导致醉驾率降低百分之三十。向后看,看清过去,为了珍惜现在。

常言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总是有些人乐此不疲地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爬起,再跌倒。于他们,向后看成了效仿过去。因为本国生产力极其有限,中国近代的机器工业多是照搬外国技术或直接引进。但捡人家挑剩的总是劣质品,这是近代中国民主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但清政府不思进取,不发展科技水平,反而“向过去学习”,继续原来的老路子。这不是因循守旧吗?放眼现在的中国,某些部门在屡出事故,屡现危机后,反而固步自封,这不是“亡秦之续耳”吗?

向后看,才能懂得;因为懂得,所以前进。

有人说过“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梦想支撑着我们不断前进,向前看才有动力继续活着。前不久在报上看到一个温州民工因为与妻子的矛盾和经济困难想要跳楼。民警百般劝慰都无法让他爬下高楼。这时,他的老板哭着喊:“想想你的女儿!”他的心被颤动,放弃了轻生的念头。我想那生死关头他一定想到了他的女儿快乐长大后嫁为人妇甜甜地唤他“爸爸”的情形,想到了以后的路他还要陪女儿一起走过。向前看,于是生活像动力火车充满希望。

向后看,是为了怀抱过去,脚踏实地;向前看,是为了展望未来,编织梦想。

【篇三:图书馆看书】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晓書館看书。听说它是由一个名星高晓松开的店,里面很大很大。在晓書馆的前门,有位阿姨告诉我们进店是要预约的,没预约不能进的,我们这才知道。管理员知道我们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的,所以就让我们进去了。我对阿姨说了谢谢!

走进晓書館后,里面一片安静,要是有一片羽毛掉下来估计都能听见。里面很大,有两层。第一层是成人看书区。第二层也有成人看的书,不过儿童的书比较多,我选了一本书名叫《壁橱里的冒险》。我给爸爸选了一本《悠悠杭州》我给妈妈也选了一本《一一小猫》。我们三人开始津津有味的看起来了。

时间转眼就到了,不一会儿我就看完了,爸爸也看完了。一下子,天都黑了,还有着晚霞,真美!这时,妈妈说:“太晚了回家吧。”于是我把书放回原来的地方后我们就回家了。

今天,我真是太开心了。在图书馆里看书,一会就看完一本,我下次还要去图书馆里看书。

【篇四:调侃一下又何妨】

去年十月,音乐才子高晓松自创“流氓体”走红网络。从“广积粮,耍流氓”到“举头望明月,低头耍流氓”,“流氓体”将我国主流文化观点悉数调侃。对此,有人认为高晓松未免太低俗;我却认为,调侃一下,又有何妨呢?

“流氓体”的诞生及流行,是当今人们想要释放压力的心理体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耍流氓”,此句一出,会心一笑间,压力烟消云散。刘邦的豪言壮语并不会因这一时的调侃而失去其原有的豪迈色彩,人们也不会因这一时的调侃而改变对汉高祖的评价和看法。既释放了压力,又拉近了自己与历史文化的距离,有何不可?

我不禁想起了曾经风靡网络的系列漫画:“杜甫很忙”。在这组漫画中,杜甫一改往日沉郁形象,指点江山、体察生活,各种场合都可见其身影。当时照例有不少人忧心忡忡,认为这将对主流文化造成冲击,杜甫心系天下苍生的正统形象将受到损害。可是,在这场狂热消退以后,我们重新面对杜甫:他在我们心中忧国忧民的诗圣形象受损了吗?没有!我们只是记得曾有“杜甫很忙”,记得“诗圣”曾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在崇敬之余,我们对杜甫也多了一分亲切感。

由此可见,调侃并不会对已有的主流文化体系造成冲击,它只是拉近百姓与庙堂之上的文化距离的一种方式,是一场全民的自娱。调侃无害。即便是像“流氓体”这样略显恶俗的网络语言,在热度消去以后也就归于尘土,不再被人提起。

我们没有必要将轻松随兴的调侃视作文化山头上的猛虎,如此严肃地对待。付之一笑,笑声过后,压力散去,调侃也不再被提起。甚至有时我们自己也可以学着调侃一下周围的生活,给自己减减压,也给他人带去一丝快乐的心情。毕竟时刻板着一张脸,再美好的生活也会变得暗淡无光。不是吗?

调侃,调剂了我们的生活,其实无妨。各种语体的出现、盛行,也没有必要惊慌。若是下次再看见“××体”铺天盖地而来,嘴角轻轻上扬,笑说:调侃一下又何妨?

【篇五:界线】

人生之路,或平坦,或坎坷,或更加坎坷。我们一路磕磕绊绊,跌跌撞撞,有人说,是因为界线。那么我们到底需不需要界线?下面听我一辩。

因为界线,才不至于偏离道德的轨道。“界线在哪儿?”李天一这样发问。正所谓“坏事传千里”,李天一干的缺德事是路人皆知,他也因此臭名昭著。挥霍钱财于他而言是事小,超速开车也不算什么事,直到他与几名不良青年轮奸少女的恶行被公之于众时,他的名爹名妈才反应过来,赶紧请律师,打官司,却也因此被推上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我不知李氏夫妇对于有这样的儿子,是捶胸顿足后悔没有教育好,还是继续偏袒不认清现实。说到底他们从没告诉儿子什么是界线!

界线并不是吃好穿好用好学习好,而是道德的执守者,法律的鞭笞者,李天一不明界线为何物,一味闯下一个又一个篓子,只等自己的爸妈收拾烂摊子,甚至破财消灾,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我们凡是有良知和道德底线的人却不然,我们没有李天一那样的父母,也不需要那样的父母,我们要靠自己,明守界线,绝不跨越雷池一步,才能创造美好明天!

因为界线,才能让生活美满社会和谐,界线是铁的,冷的,不容任何人突破他的防线,就算是著名音乐人高晓松也一样。当他与朋友欢聚,一时没注意唱高了,酒酣迷离之时就自己开车回家。幸而被执法人员逮个正着,也被界线的铁面无私吓个正着,不过经此一次,高晓松对界线有了深刻认识,并折了公益广告以自己来警诫他人,实为可敬!

如果将他与李天一一比,孰优孰劣也就明晰可辨了。一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恶劣小青年,一个是历经世事深谙其理的沧桑老大叔。我十分喜欢高晓松在公益广告里的表现,他端着酒杯,略带严谨微笑着说:“拒绝酒驾,从我做起。”他因为明白界线的重要,才坦然面对错误,因此而“美丽”。是啊,从我做起!不仅是要拒绝酒驾,更要杜绝一切不好的事物,明界线之理,从我做起!

现在,界线孰轻孰重我们心里大都明了。界线不仅需要,更要谨记恪守!“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界线并不是导致我们磕拌的原因。相反,正是因为有界线,我们才能更加顺畅地直达通途。感谢有你,界线!

热门推荐
1打开一扇走向勇气的门
2星空的眼泪
3小学生观察日记
4我爱我家
5拨动心弦
6暖色的乡音
7感谢您
8爱在冬季
9我为自己点个赞
10秋天的风
11你好2019
12生活的碎片化
13追寻大师的足迹
14写一件事的作文
15春夏秋冬的对话
16观察日记
17一次特别的作业
18制度的“牢笼”
19埋下进取的种子
20我的新同桌真勤奋
21乡村之夜
22秋天中的节日
23鼓励,给了我力量
24爆米花的味道
25我的爸爸
26假如我是老师
27接力赛
28年的作文
29有一种记忆叫温暖
30奶奶,我想对您说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