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树读】
时间从不懂怜惜,那无法重来的记忆。
只是五年,短短的五年,对时间来说,却十分漫长。当我站在你身旁无措地寻找。你,在哪儿?曾与你共同嬉戏。不论春,夏,秋,或冬,从来不曾忘记。可是现在,你却只有树桩仍在。我轻轻抚摸那粗糙的树皮,泪落在那一圈又一圈的年轮上,在回忆。
还记得吗?小时候,我特别顽皮,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孩子王。几乎每天,我都会如猴般爬上你的身体,坐在枝丫上,捧起令我痴迷的小人书,直到天昏了,才恋恋不舍地跳下去,离开你。就这样持续,如夏天头顶的星空般,持续。我曾在初春,摘下第一朵花;曾在盛夏,吃掉第一个桃子;曾在深秋,折断你枯掉的第一根树枝;也曾在寒冬,看你被第一场雪覆盖……大多数时间,我只顾自己嬉闹,却不曾细细观查过你。只隐约记得,你的叶子布满虫洞,你的质感上刻满了我稚嫩的歪七八扭的子。我也曾心疼过你,保护过你。因为你结的桃子愈来愈少,爷爷已经不止一次要把你砍掉,但我都阻止了。因为,我知道,你在我心中的位置很重要,我的童年需要你。
七岁那年,我离开了你,离开了家乡,来到了花桥,和父母只在一起。二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就因为长得丑,而被同学嫌弃。在被辱笑时,我很想抱着你,大哭一场,可是不行。也因为自己长的丑,我开始发奋。开学后一星期,我被选为劳动委员,我很开心。可是,她们却说,我这种人,只配管垃圾。我真的很气愤,于是,我学会了自己躲在房间里哭泣,我学会了隐藏,我开始沉默,开始更加想你。
现在我回来了,你呢?你在哪呢?
是你陪伴我度过大半个童年。你知道吗,从五年前离开你,我就没有再吃到像你结的一样,那么甜的桃子。是因为没有了你的陪伴,还是什么?你知道吗?我长大了,变高了,如果你还在的话,我伸手就可以碰到你的枝丫。虽然你也会生长,但是我知道,你会等我,对吗?
我多怀念你温柔的怀抱和愉快的笑语。却再也见不到你了。我要趁现在好好回忆,好好珍惜,好好看看你。因为我怕我回不来了,怕等我回来了,迎接我的,是一片空地。
我真的长大了,以前受了委屈,我会不顾一切地爬上你,坐在你最高处的枝丫上,不顾被你那未修剪的乱枝戳破皮肤,我甘愿让自己的鲜血与你凝为一体。现在,我却学会用笑掩饰自己,把伤口留在心底。
你知道吗?我每日每夜都在想你。
转眼,天黑了,我用围巾将你包裹,天冷,别着凉了。最后看你一眼,将坚定的背影留给你……
再见。
【篇二:不老的亲情树读后感】
在我看来,一本好书,就是一把金钥匙帮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一本好书,也是一滴雨水,可以滋润着万物让他复苏;一本好书更是一个想去就去的故地。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寒假中,我读了本心灵故事系列的书《不老的亲情树》。其中,书中一共有56个经典、感人、生动的小故事。这次读书,让本来不对书籍有所迷恋的我也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享受着读书的乐趣。
“母亲是最支持孩子的那个人”这名话来自《叶惠美的故事》,这篇普普通通的小故事,既能吸引我的注意。
文章中提到叶惠美是谁?原来是周杰伦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可敬、伟大的一位母亲,培养出了现在的周杰伦。
周杰伦小时候,家里并不是特别富裕,当母亲叶惠美发现他有音乐天赋时,就“过分”地培养孩子,支持孩子。父亲反对,父母离婚后,周杰伦很爱音乐。家境不好,他却又生病。病后,周杰伦在母亲的协助下成为了华语乐坛的歌星,他的第四张专辑名为《叶惠美》,因为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个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我的母亲也是如此,世界上所有的母亲也是如此,每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总是在我身旁虚寒问暖;当我发烧严重的时候,妈妈就不顾风雨的给我买药,让我好起来,变成那个开心快乐的小女孩;周杰伦的妈妈支持、关爱着他的儿子,让周杰伦成为明星。我们虽然不能为自己的母亲写歌,但是我们可以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母亲是最伟大的,也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进入成功的大门。
【篇三:我亲爱的甜橙树读后感】
没有温柔的生活毫无意义
泽泽是一个淘气、机灵、善良的小男孩。他会为了安慰因不漂亮而没有花的女老师,而去别人家偷花;他会为了帮爸爸买香烟,而在圣诞节帮人擦鞋;他会为了满足可爱的弟弟,而一大早便去找礼物。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啊,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人脾气暴躁,所以在家人眼里泽泽“是小狗,是魔鬼,是褐色的赖皮猫”,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坏蛋。爸爸更是对他三天一骂,五天一打。这样,泽泽把一棵甜橙树当作最好的知心朋友,便显得不足为奇。
这让我想起了曹文轩笔下的阿雏,阿雏的父母被大狗的爸爸害死了,村里人对他无视、冷落、憎恨,让他变得残暴、冷酷无情。当阿雏找到隐藏于内心深处的良心,舍弃没有意义的生命救了大狗时,大家才发现:如果村里人关心、重视阿雏,给他一些来自父母的温柔,他就不会变成这般模样。
高尔基4岁丧父,10岁丧母,被迫回到了气氛压抑的大家庭,接触到残酷的外公。为什么他却成了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因为他最了解最底层人民生活的痛苦,最能体会到人们命运的悲惨。正是童年里这段毫无意义的生活,激发了高尔基的斗志,他要用文字告诉大家:生活需要温柔。
温柔是什么?对于孩子来说,温柔就是父母的关心、理解及耐心的劝导。
作者若泽的弟弟在20岁时放弃了生命,他的姐姐在24岁时也觉得活着没有意义。若泽忍着痛活了下来,在这段记忆围绕他的梦境42年后,若泽48岁那年,用12天一气呵成了这本书,他迫不及待地告诉人们:没有温柔的生活毫无意义。
【篇四:爱心树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偶然翻到了书架上一本很薄的绘本《爱心树》,它被其他厚厚的书包围了。我想我小时候一定读过,就简单地翻了起来,当我看到《爱心树》最后一页上写着的几个字“大树很快乐”和另一页驼背的“孩子”坐在老树墩上的画面时,我一点都快乐不起来。大树不求回报,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它真的快乐吗?孩子看上去得到了一切,最后只想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一坐,他真的快乐吗?我觉得他们都不快乐。
我想,如果大树当初不是给孩子苹果、树枝和树干,而是给了他一把种子,那孩子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呢?
也许孩子会拿着那把种子,选一块好地种下,每天去浇水、施肥,等到种子发芽了,长成一棵小树,孩子精心照料小树,小树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也结出很多苹果。有更多的孩子每天跑到树下,采集树叶给自己做王冠,爬上树干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和大树捉迷藏,在树阴里睡觉,和孩子小时候一样快乐!孩子再把从这棵树采集的种子种到地里,再种出很多苹果树,自己就拥有了一个大果园,那就什么都不愁了,还给更多人带来快乐。大树看到孩子这么幸福快乐,一定会很快乐的!
妈妈经常跟我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觉得就是这个道理。
【篇五:离太阳最近的树读后感】
离心灵最近的太阳,离太阳最近的树,离树最近的大自然。
这篇文章给予了我强烈的心灵震撼。人类自私自利,砍伐红柳,破坏生态平衡。
当人类从砍伐红柳后所得到的“好处”,欢笑过后,回味着苦涩的眼泪和深深的无奈,浸透着沉重的悲哀!
红柳的生存坏境十分恶劣。它们生活在“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可是,它们并没有低头弯躯,而是昂然挺立!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然会开出谷穗般细密的花。红柳丛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从容不迫,怡然自得。
固住泥沙,保护环境,是它们的本职,更是责任。燃烧自己,造福人类。
与冰山一样,都将伟大的力量凝聚且埋藏起来。“最健壮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一个健硕有力,一个苍老钢劲。
最终,红柳没有能斗过狡猾的人类。人们的快速地把红柳砍了个精光。从此,再也没有什么能挡住风沙,它们无情地飞向世界各个角落,带着罪恶,带着惩罚,飞得很远、很远……
人们是真心的狠,只要是有利用价值的,就恨不得统统掠夺过来。那高原上的英雄——红柳,住民的骄傲,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了。消失的那样残忍,令人心碎。如果它们依旧存活在这个世上的话,那么它们将带着坚强不屈和永不破灭的正义抵挡住黄沙。傲然挺立在没有多少氧气的寒风中,带着坚强而坚毅的微笑,默默付出。
我实在佩服这些红柳,它们的精神令我向往,无私奉献,毫无怨言,默默无闻。而为什么人类要将这样的植物灭绝?我想他们是没有体会到正义的难得,没有领略到黄沙满天的绝望与悲痛。
待沙尘暴真正来袭之时,人类就会追悔莫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在荒漠中,人类非但不多植树造林。相反,滥砍乱发。已经有这么多沙漠了,照这样的趋势下去,恐怕连江南水乡这种山美水美的圣地也要变成贫瘠的荒漠,寸草不生,黄沙漫天,人们将像睁眼瞎一样盲目地在这片沙地中摸索前行,碰这碰那,灾难连连。像红柳这样的树林,固住了泥沙,随着它们的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的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极其宽广,根有多少,沙山就有多大。
其实,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他们与沙子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便会吐出持续而稳定的热量。多么温暖人心!
文章的最后一段实在是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正义的向往和对红柳的不舍,对大自然,当然是无限热爱。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最美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