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皇顶的作文

【篇一:登泰山记】

己亥年辛未月假期初始,吾与家父,家母及幼弟游泰山,以吾前番精于业,勤于学,家父家母甚慰之,故携吾游泰山,以激励之。

吾尝阅萧士玮之《韬光庵小记》,得“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颜;山之骨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吾之虑泰山能否俱之。泰山于齐鲁大地之上,最高至日观峰。

吾与家父家母及幼弟泽秋于晌午时分始登泰山,规徒步登山,不以之。及山下,吾觉泰山具威严壮丽之势,思罢,始登之。

吾闻泰山可约一千五百米有余,其阶七千有余。一路与游人攀谈,少觉疲之,而吾股稍有酸痛之感,家父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吾闻之,奋力爬之。家母既倦矣,而幼弟丝毫不觉,为最快者也,四面苍松翠柏遮天日,时有溪水潺潺,心悦之。吾之幼弟忽对家父言:王维尝言“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家母甚慰,拍手称赞。及中天门,余稍作休整,毕之,继续缘石级攀之。

待及十八盘,已是戌时,其势之险犹传言所闻,余弗畏之,终登至南天门,吾心甚难平,心乐之。以余甚惫,入舍而寝。筹次日于玉皇顶。

次日寅时,家母唤吾下榻而言:日出将至。吾闻之,速起身,披衣下榻。至玉皇顶,人潮汹涌,满目皆手机,众人皆等日出至,气寒,故余着棉衣。约卯时,忽逢远霞光万丈,俄顷天云一色,皆赤色,如一红盆,万象乾坤,众人以慨叹之声示其赞美之意,继而操之鄂语,豫语,川语赞之:美哉,美哉!吾中国大好河山之奇,弗人可比!

下山余以索道之,观泰山之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余以为泰山具萧士玮笔下之山之所有,甚美,可谓“造化钟神秀 ”!

【篇二:那个她】

列车在缓缓地行驶,窗外是幽幽的黑,只有远方的灯火阑珊。

返程了,三天的山东行时间实在过得太快、太匆匆。坐上巴士,穿行于齐鲁大地、拜遏孔庙、登泰山、跟随导游嬉戏、游玩大明湖已成过去,但仍觉得历历在目,恍在眼前。参观孔子的栖息地,感受到人文景观的博大精深;登临泰山玉皇顶,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力量;参观李清照记念馆,更让人为之赞叹不已。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号易安居士。“居士”往往是形容一个人不慕名利,喜好清静的内心写照。李清照的词清丽婉转,鬼斧神工,字里行间处处都能打动人心。一曲“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她在在醉酒时,找不到归路的情景,悠扬中“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听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展现了她当时内心的波澜壮阔,对世间自然美丽的遐想。

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男子可以上学堂,访亲友,但女子却足不出户,学习纺纱、织布等女红。虽然当时已是宋代,科技文化相对发展,女子地位提升,但仍不能与男子相提并论。而李清照的词被尊为婉约宗主,可见其文学素养之高。

进入她的纪念馆,一花一木各自清闲,一水一池互相映照,环顾庭院周围,风景秀丽、雅致,各种树木、假山、池沼与树木相交掩映,大有温和柔美之感。

我想,正因为她生性安静,生活在如此静谧的地方,才得以如此心静。真可谓——一代江山一代人才。

可北宋战乱不断,李清照又生活在与南宋的交汇时代,她与丈夫赵明诚婚后不久便被迫分离,于是便有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晚景,最终让她感受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之痛楚。但是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的未尽之事。

在战争面前,什么都很残酷,当李清照和丈夫分别后,她文风突变,精神一蹶不振,是失落,“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在漱玉堂中,李清照眉头紧锁,像在思考什么事情,那是离情别意,更是家国情怀。

看到这里,一股敬佩之心由然而生,实在可敬,可叹。

热门推荐
1热爱生命
2姥姥的小围裙
3最难忘的是那场雨
4走进初二
5走进山村
6开学第一天
7乘着梦想的翅膀翱翔蓝天
8舌尖上的分享
9我最喜欢的季节
10拼搏过才无悔
11人生的书
12可爱的小狗
13一件傻事
14我的家乡
15我爱小草
16以后的日子
17《约你》诗歌
18我了作文
19快乐的暑假游历
20有那样一抹色彩
21外婆的背影
22
23萝卜高塔高又高
24快乐的春节
25母亲
26灯火阑珊处
27植物生长观察日记
28回家路上
29我太棒了
30小树叶历险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