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林大伯的作文

【篇一:乡村书屋】

夏日炎炎,可心静自然凉。暑假,我又有一个休闲的好去处——那就是我们村子的书屋。听大人们说,这儿原来是一座废旧的古厝,长期无人居住,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大人们都不准小孩子到这边玩耍,说这里阴气重,这儿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神秘的色彩。后来,开展最美乡村建设,盘活村里闲置的房屋,经过村两委及部分村民的共同努力,将这儿进行修葺、布置、充实成现在的书屋。

清晨,我哼着小曲,疾步向书屋方向走去,远远望去,书屋的大门上张贴着鲜红的对联——“政策惠农民生好,文化下乡幸福多”。走进室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文墨飘香,几条长桌整齐地摆放在中央,几排书橱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刊、光盘等,有农科类、生活类、文学类……屋内早已座无虚席。瞧,那意气风发的年轻小伙子双手正捧着《互联网时代》在细细地研究着,还在一个小本本上抄录着什么;前面的小女孩双手捧着一本《水浒传》,津津有味地看着;窗前的那位戴老花镜的爷爷,用手指着报纸上的内容在一行一行地默读着……几位农家妇女也聚在一起,有的一边看着《毛衣编织》,一边仿照书上的说法编织着;有的在看菜谱食谱类书,想着今天该给家人做什么好吃的;有的抱着宝宝,看着育儿指导呢……咦,那不是邻居林大伯吗?他怎么来了呢?难道不再迷恋打麻将了?我好奇地凑向林大伯:“大伯,你也来看书啊!”“是啊。”林大伯接上了话,“看书好哇,可以长本领,开阔眼界。现在政府把书屋建到了我们家门口,给我们老百姓送来了知识,其实送来的是幸福啊!哈哈哈……”

看着这欢乐的情景,我想书屋承载着全村人的梦想:伯伯、叔叔们借助图书解决了生活中的困惑,为科技种田带来了福音;阿姨们借助图书解决育儿难题,为教育下一代带来了便利;孩子们借助图书驱除了假日的单调,开启了知识的大门……脑海中不禁想起了书屋门口的那副对联——政策惠农民生好,文化下乡幸福多!

【篇二:林大伯的致富梦】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我的美梦。“陈主任,我是老林啊!感谢您对我的帮助,现在我家不仅翻修了旧房子,还在旁边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新房,就连医药费也不用操心了。最近,我还申请了2万元贷款,种植了20多亩百香果,估计到六七月就结果了。到时候您可以带家人来玩。”电话里说话的那人越说越兴奋。爸爸高兴地说:“好的,有空我一定来。”

爸爸打完电话,我连忙凑了上去,好奇地问:“刚才是谁打来的电话?”“他是我的一个扶贫对象,你可以叫他林大伯。”说起林大伯,爸爸感慨万千。原来,林大伯是漳湾镇人,喜欢喝酒,是村里出了名的“酒鬼”,加上患有糖尿病,正值壮年的他却一点劳动能力也没有,贫病交加使他成了村里的特级贫困户。刚到林大伯家扶贫的时候,看到他借酒消愁、萎靡不振的样子,以及家徒四壁、残垣断瓦的破败景象,连一向干事很有信心的爸爸,也认为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可是谁能想到,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林大伯不仅戒掉了酒瘾,申请了“特种病补助”,还依靠政府的帮扶政策,维修了自己的老房子,最近还新建了一层楼房,真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如今,林大伯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一幅致富的蓝图正在他的面前慢慢展开。今年,他打算通过种植百香果,实现年赚几万元的致富目标,发展好的话,他还打算再扩大种植规模。到时候,林大伯不仅能完全脱贫,还可能因此而发家致富呢。

听了林大伯的故事,我心里真为他高兴。是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精准扶贫战略正在中国大地深入实施,许许多多像林大伯一样的贫困户上演了一个又一个脱贫的动人故事,这可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啊!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在一片种满百香果的果园里,到处鸟语花香,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个个小灯笼似的百香果挂满了枝头,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许多工人正在忙着采摘果实,好一幅繁忙喜人的丰收景象!你看,林大伯正咧着嘴笑呢……

热门推荐
1我们班的新老师
2人生难得几回搏
3手可摘星辰
4读《老人与海》有感
5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6逆风奔跑作文
7我的校园
8书架上的故事
9生活中的启示
10秋天的乡村作文
11鲸的自述
12行走在校园中
13真情无处不在——读《那个黑色的下午》有感
14只言片语
15我的妈妈
16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变
17新发现
18妈妈我想对您说
19与书同行
20一花一世界
21未来的房屋
22军训日记
23第一次包饺子
24走进婺剧文化
25触及那颗明星
26我的妈妈
27不变的是那份痴迷
28一封家书表孝心
29爱从未远离
30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