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肖申克的作文

【篇一: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在肖申克监狱里的任何人都是无罪的。”主人公安迪因法官误判被指为杀死妻子及其情人的凶手,因而进了当时最黑暗的监狱—肖申克。遇到了一群无罪却被律师陷害的人以及残暴的警官,贪婪的监狱长。

在肖申克监狱中,所有人每天都过着相似的生活:吃饭、工作、睡觉,没有兴趣爱好的他们只能从挖苦别人身上寻找短暂的乐趣。而安迪却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即使狱友不断提醒:不要对现在的生活抱有任何幻想与希望,那将是一件徒劳且恐怖的事情。可安迪却用行动证明着:冒着生命危险买来了钳子,每天雕刻着象棋与其他玩物;每天坚持读《圣经》,只因“拯救之道,就在其中”。就在其他人开始渐渐麻痹自我时,只有安迪仍保持着激情与信仰。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安迪的一个老友—在监狱中生活了50年后的一个老人出狱了。老人出狱后,被分配到超市工作,最终却选择了自杀。只因为他早已习惯了监狱的生活,就像一只井底之蛙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恐惧,离开了监狱的他就像失去了什么东西一般变得焦躁不安,惶惶度日。或许是他早已失去了对生活的热忱,失去了失望与信仰。而没有信仰的人大概也就只能独自慨叹,抑郁而亡了。

“圣者渡人,强者自救”安迪用自己的行动渐渐感染着监狱中的每一个人。从向政府投递几百封信,只为获得捐赠书目以及修建图书馆开始。每天教不同的人如何学习、识字、阅读,这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而不至于在出狱后茫然的面对外面的世界与人。

看完影片,真正让我感慨的不仅仅是社会的不公,我敬佩着在那“死亡之地”仍能努力寻找幸福的安迪。试想,我们是否也在这三点一线的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对待生活中的大小事物不温不火,失去创造力,每天所拥有的仅是一个不剩任何东西的躯壳。

当然,安迪着一类人是迥乎不同的。在他们遭受苦难时,仍保存着自己的尊严,心存信念,充满希望,并积极采取行动,即使躯体受了禁锢,灵魂却从未被套上枷锁。

我想,实际空间上的大小并非所谓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在我们心中,只有拥有希望,才不会迷失真正的自己。

【篇二:雨的联想】

我一向是喜欢雨的。我喜欢雨的声音,喜欢雨的味道,喜欢雨水在窗子上作画时的艺术感,喜欢下雨时泥土的芬芳,喜欢雨滴在我胳膊上流下,搔搔痒痒;喜欢雨泪在瓦片上溅起,回荡悲伤。

后来我发现,喜欢雨的不只是我。“北风其凉,雨雪其雱”,“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早在两千年前,东亚大陆上的伤兵孤魂,痴男怨女就懂得借助那如眼泪般止不住要落下的雨表达自己的悲伤,希望他们如雨水一样,最终流向远方,消逝不见。何其之悲!

然而,那种悲痛在西方便可能成为矫揉造作。在亚欧大陆的极西之地以及更西边的美洲土地上,雨水是圣洁的,时时洗涤着人们的罪恶。当那满身污秽的男人终于逃出肖申克那间牢笼,他撕开上衣,向天空伸出双臂,雨水滑过他的面庞。从那一刻起,他不再罪恶;在暴雨中,“垮掉一代”的青年向天呼喊;但丁也在雨中祈祷……那是多么圣洁的雨水啊!洗去罪恶,擦去狂骄。

可这也不是雨的全貌。

下在美国东部的一场四十年代的雨,对亨伯特不怀好意——他又不能与他的洛丽塔野营了;猝不及防的一场暴雨毁灭了一个老臣的梦想——人们说那场雨下在五丈原;某天早晨的雨让你迟到了——多么讨厌!

但依我之见,雨都是相似的,不同的只是人而已。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早懂了。那些悲伤也好,圣洁也好,没经历过,不感同身受的人体会不到。一本好书、一篇精妙绝伦的文章,有人为之落泪,也有人无动于衷。雨也是这样。

同时,雨还具有可贵的普遍性。无论你在何方,都能感受到雨的一切,和那文人常唱的月一样。月有满缺,雨有静躁。可既然苏东坡都不惜牺牲真实性,将月搬到斗牛之间,我们又何尝不能加以修饰,让雨成为我们心中的雨呢?可见雨的情感,皆在人心。

其实,人生中很多事也是如此。我们总会看到我们想看到的,如果不能,便是悟性不够。

上次下雨,我欢喜地跑出门外感受雨水。结果病了两周。

雨,你这个可爱的坏家伙。

【篇三:读书的烦恼】

有着上星期余闲老师的讲座作为背景,这篇周记也就迎刃而解了,“读书”。

从《三国志》中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到现在的抵制盗版书籍;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从纸质书到电子书,科技与社会相结合,二者再与文学相搭配,阅读得到了完美的执行。但古训中的“开卷n有益”与“书中自有黄金屋”放到现在就有点令人迷茫了。

《盗墓笔记》,《鬼吹灯》《如何与异性相处》,《高效说话》……

这些书有好处吗?有什么好处?有,或许后2本可以教会我们一些人生的技巧,但其他的呢?让我们愉快,还是从中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虽然我的看法有偏见,但是这些书仿佛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倒是可以用来证明“读书无用论”。

当《山海经》在“烂大街”时,在书店“压箱底”时,那些书便趁机热卖着,一本,两本,三本,四本……我的同桌,他买下《史记》全册与《山海经》图册,对于平时不怎么爱看书的我,看那些书反而对于我来说不怎么乏味。

从刘慈欣的《三体》中科学家们的自杀,再到《肖申克的救赎》中出狱老头的自杀,观后负面情绪油然而生。但那便可证明那本书与作者的成功。如果对于一个作者,他著作的书口碑不好,甚至受人厌恶与心烦,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好的书用《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话来讲便是“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或者用中国老话讲:“酒香不怕巷子深”。

我们不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不求做个秉承中庸之道的人;我们不读《周易》与《道德经》什么的;也只知道《四书》《五经》而并未涉猎;更没有古代的八股取士与文字狱,但是现在那些“形态泛滥”书正在“侵蚀”着我们。我没有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本事与才能,但我感觉那些书不该“侵蚀”我们。

或许我的看法是有偏见的,有个人主义参杂与其中,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没有身历其境就指指点点或有点过分,说不定那些“千里马”遇到“伯乐”正高兴呢,或像伯牙与子期那样?谁知道呢!或许——我错了。

【篇四:《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如同这本书的封面——冬天里黑暗,凄清的早晨,内容也一样:在黑暗浑浊的氛围中,肖申克监狱里那些或是无辜,或是十恶不赦的人在沉默中消亡着。

时间的力量是强大的,几十年不过转眼一瞬。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轻飘飘是,像一粒尘埃。不觉时光的流逝,近万个日夜的堆积,是人生重量的一半,即使雷德这样在监狱里神通广大的人,也经不起时光的摧残不经意间,那头浓密的青丝熬成了稀疏的白发,才逐渐意识到他一逝去的几十年,仔细想来,好像只是一个昨天。当作者的笔轻飘飘地写下一九五八,我们的视线快速地扫过一九五八,那却是监狱里的人的一九五八。那些时光究竟是如何逝去的?当我们面对不停息的时间时,那些平凡无奇的日子时,会郁闷的无处发泄。安迪墙上的海报有换了几张,摆在窗台上的石头又被磨了几次,更令人心痛的书是,年轻的雷德进入肖申克,却佝偻着背,拖着无力的双腿缓缓走出监狱,走向自由而又陌生的社会继续消亡他的生病,等待死亡的一天到来。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从出生那一刻起,一天一天,我们等待着死亡的渐渐逼近,或许在几十年之后,当我们年老体衰,脸上铺满皱纹,死亡几乎将我们涅没之后,会后悔:人生几十年自己为何如此荒废?时间之长,为何我只有短短的一帧?

在世界几十亿人中,有一个以''你“的思想控制着的躯体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悲观地说:人生就是一趟通往坟墓的列车,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旅行的意义只是为了看看风景,‘’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这种程度。毕竟,从昔至今,这个一直被思考的问题并没有正解,我们能做的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开心就好。

人生是属于自己的世界。人生之短,贵在抒胸臆。

【篇五: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夜里在床上左右来回翻滚的我,趁着晚上睡不着觉打开了手机准备做些什么。

忽然,我无意间看到了一部电影名叫《肖申克的救赎》,我看了它的简介。大体上是讲一个人犯在监狱里的故事。我最初以为真的是讲在监狱里的故事的,没想到,我还是太年轻了。

电影刚开始是,是主角在车里面喝的似醉非醉,他的一只手拿着一瓶铁罐似的酒壶另外一只手紧握着一把手枪,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主角的老婆出轨了,主角是去抓他老婆的。

后面主角就被逮捕了,被送到法庭受审,最后主角就顺着电影的进度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从这里开始了他的故事……

原来主角的名字叫做安迪,他是一位银行家。

刚到肖申克的安迪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他遇到的各式各样的凌辱跟欺负。这其中的过程实在是令人害怕。

过了一段时间后,安迪认识了瑞德。瑞德在肖申克待了很多年了,申请过无数次的假释,都被拒绝了,因此他对假释不再抱任何的希望。瑞德虽然出不去外面的世界,但是在监狱里混的也是可以的,因为他是一名商人。

电影在中间部分的时候,安迪为监狱长洗黑钱。有一次,安迪偶然在一次谈话时,了解到杀害他老婆的人不是他,他兴奋的跑到监狱长那里去跟他讲,希望监狱长跟他翻案。但是监狱长拒绝了安迪,后来安迪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行动之前,他给瑞德留下了神秘的留言。

安迪通过努力成功“越狱”,他的越狱工具就是那本圣经里面的“救赎之道”,那把小小的石锤。他领走了典狱长那些没有任何污点的钱,并且将典狱长贪污与谋杀的证据寄给了报社,典狱长在案发后绝望自杀。

当瑞德获得假释后,他找到了安迪为他留下的礼物,并克服了假释后的心里危机,找到了安迪。两个朋友最终相遇,潸然泪下的结局。

从中我学到了,不能做坏事,不然会遭报应的。

【篇六:放下便是新生】

生命流成一条河。人生的轮,碾过无数沼泽泥泞。你总以为前方是五彩缤纷亦或是人间天堂,可当你磨平胎纹到达那里,却发现不尽人意。于是你开始埋怨,悲愤,无法自拔。终究,大地变为了沼泽。

你开始拼命挣扎,悔恨当时的坚持。但是你也许忘了当时是什么力量维持着你的坚持。是放下,是放下了一切的抱怨和失望。

学会放下,放下就是等待。当人生噩梦正在侵蚀你的意念,让你痛不欲生时,不要绝望,放下屈辱与悲愤,静静等待。正如越王勾践,当他从一代君王沦落为忍受胯下屈辱的奴隶时,他的心中不是懦弱,不是绝望,而是希望。因为他知道,等待才能给他希望。于是,他隐忍,却从不怨天尤人。他卧薪尝胆,却从不挣扎放弃。放下了尊严去等待,最后他得到了天下。假如勾践放弃了等待,还会被载入史册,名垂青史吗?

学会等待,是一种睿智的人生态度。人生如梦,难以预测。当美梦变为噩梦之时,痛苦,落差,绝望像是在冥冥之中呼喊着你。你只是听着,然后忘却了时间。你开始烦躁不安,开始怨天尤人,你还是停在了原地。这是你该学会等待了,等待新的人生起点。正如肖申克一样,当他因冤判而关进牢笼之时,似乎他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但是他,没有放弃,选择了等待,去发现监狱里新的生命意义。他用他的金融学识,冷静的头脑,还有无人能及的惊人信念为他的等待换来了真正的希望。他坚信他能逃出监狱去揭发这个灭绝人性的灰色地带。他等待,等待着那一天,他一点点的以等待作为行动一点点的用小锥子凿穿监狱的高墙厚土。度日如年又度年如日,就这样,二十年过去了,他的等待终于为他迎来了新生,化作监狱高墙外伴随雷声的一声仰天长啸。这是自由的长啸啊,随着几十年的屈辱一起化作烟雨,消散,。肖申克的救赎不是上帝的恩惠,是等待的新生。

生命就是如此,在无数次的拿起与放下间徘徊,在无数次的绝望与希望间摇摆,在无数次的拥有与失去中蹒跚。但是没想要前进就必须学会放下,因为,只有放下,才能让你重获新生。

【篇七:父辈的肩膀】

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说许多爱你的话,却会做许多爱你的事。

——题记

回首往昔,在清浅岁月中,父亲总起着永不磨灭的作用。我唯记得,父亲那双高大的肩膀。

天涯边,巨大的落日正在下沉,火热中难得透出一丝清凉。苍穹之下,一棵青翠的小树挺拔在巍峨的苍山上,葱茏而不尖锐。

四五岁的时候,父母带我去爬山。羸弱的我爬到一半,便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哽咽着让父亲背我,可他却不理睬,母亲不忍,蹲下来,又被他喝止。父亲伸出手,可我十分执拗,就是坐着,他们等了等,便离开了。我时不时地用手磨着裤子,最终,着急的内心战胜了疲劳的身躯,我起身向上跑着。那一次,我独自爬完了全程。

父亲那高大而又神秘的肩膀,自我懂事以后,便再也没有攀登上去过。

三年级的暑假,在父亲逼迫下,我烦闷而又无奈地背完了《弟子规》全文。“让你难过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会笑着说出来。”就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的那句话,我因为背诵失去半边暑假的玩耍,也因为背诵,赢得了无数长辈的称赞。彼年,成为我长大的一年。

蓦然回首,我看见那双无形而又宽阔的肩膀将我往上推了推,使我站在了更高的地方。

小升初的时候,父亲教我做俯卧撑,在他的帮助下,我完成了零的突破。后年,我立下目标,要从20个俯卧撑增加到50个。“你有些急攻近利了……”父亲不太相信,但我做到了。在暑假的最后一天,我成功做了55个——第一次超越了父亲,成为一个小男子汉。那一刻,我有所成就。

我明白父亲那雄厚有力的肩膀,是从努力而来,是为保护而生。

生命中最好的事情,就是找到那个知道你所有的错误和缺点,却依然认为你非常棒的人。

狂风席卷,吹出“飒飒飒”的声音,吹不动巍峨苍山。父辈的伟大是永远不可能被超越的,我只不过是站在他的肩膀上,去俯视整个世界。

【篇八: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无论黑夜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莎士比亚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当你面对生活的困难时,仍要充满希望,追逐自由的故事。影片主人公安迪被律师咄咄逼人的指证打压,最终被冤枉进肖申克监狱。安迪刚进入肖申克,孤僻,冷酷,一言不发。两年后,安迪才和瑞德交谈,两人成为好友,安迪每天找石头,磨石头,下棋,看书,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觉得他不是一个犯人。安迪是一个银行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海利解决税收问题,为典狱长洗黑钱。肖申克,就如同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那里有守纪的“市民”,有霸道的恶人,有滥用私法的掌权者,更有像安迪那样的智者。

瑞德曾说:“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他而生存。”并告诫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它是精神苦闷的根源。”然而安迪却倔强地坚信希望,用音乐、图书来救赎狱友,他坚信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

最终安迪用20年挖了一条在瑞德看来要挖600年的隧道,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逃离了肖申克,当他脱下衣服,在雨中伫立时,那一刻他是自由的。而老友瑞德也受到了安迪的鼓舞,在假释时他说:“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其实瑞德是想告诉我们:人生在世总会犯错,犯了错并不可怕,而是应该在犯错后充满希望,更加地热爱生活,纠正那走错的路,做错的事,说错的话。

正如安迪所说:“希望是好事,甚至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想想安迪在令人恐怖的肖申克里,如何保持希望的心,美好的生活;想想霍金在病痛的折磨下,如何保持乐观的心,献身于科研;想想中国女排在面对强敌时,如何保持坚定的心,与对手决一死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唯有坚信希望,追逐自由,才能让心灵获得救赎。

【篇九:在路上】

因为一件冤案,他由银行总裁变成杀人的重犯;因为监狱的黑暗,他时刻忍受着痛苦与侮辱。但他并未自暴自弃,而是一直坚持走在拯救的路上,一走就是20年。

他就是安迪,一个在肖申克的监狱中行走在拯救、救赎路上的“杀人犯“。

20年的时间,他一直走在拯救自己的路上。帮助狱警合法逃税,他为狱友们争取到了在工地上喝酒的权利。当所有的人都为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而开怀畅饮时,安迪却安静地坐在角落里微笑着看着狱友。也许只有瑞德的话是对的:“安迪并非是在讨好狱友,他只是希望自己有片刻正常人的权利。”是的,喝酒并不是他的喜好,他只是在内心深处拯救自己,因为他在路上。

反抗狱霸的压迫虽然每一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安迪却一直不放弃,因为他不想被羞辱。每一次的反抗都会被报复,但他从未退缩。因为他只是在拯救自己,因为他在路上。

20年黑暗中的坚持,一把毫不起眼的小锤子,一幅流行明星的海报,这一切为安迪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由的大门。当所有人都认为肖申克监狱坚不可摧时,安迪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肖申克监狱挡不住他拯救自己的脚步,挡不住他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20年间,无时无刻不进行的检查,随时都可能暴露他越狱的企图,但他从未放弃,因为他要拯救自己,因为他在路上。

安迪不仅是个斗士,他更是个救世主。典狱长凶残贪婪虚伪的表现衬托出他拯救别人时的伟大。

多年坚持给州议会写信,为的是讨要经费为肖申克建立一座狱友的图书馆。他的坚持,他的努力,最终使他梦想成真。一座特殊的图书馆,一群特殊的阅读者,安迪用购买的书籍在监狱传播知识、真理。他没有任何怨言,因为他走在拯救别人的路上。

虽然安迪有高文化修养,但他从未轻视不识字的狱友。他为希望改变的狱友补课,教授他们生存的技能,改变了许多人出狱后的命运。他没有任何轻视别人的行为,因为他走在拯救别人的路上。

大树下特殊的石头让他的好友瑞德找到留给他的信和钱。瑞德立刻辞掉了工作去那个墨西哥海岛上找他。两人相见时,没有任何言语,有的只是微笑,因为他们自由了。安迪没有不愿接纳狱友的想法,因为他走在拯救别人的路上。

走在拯救自己的路上,安迪得到了自由和快乐;走在拯救别人的路上,安迪给予了别人光明和力量。这便是安迪行走在路上的成功之处。

热门推荐
1不该丢弃的信念
2读书的感觉真好
3成长的蜕变
4关于我们身边的龙文化作文
5滋味
6鱼汤的味道
7心中的柳树
8削苹果
9青湖公园
10我变成了一只小鸟
11风雨中我明白了
12人生若只如初见
13人间仙境,陇上花园
14快乐的寒假作文
15我爱数学
16四季的风
17一份相逢一份暖
18生活告诉我
19关于设立节日的作文
20小狗乐乐
21我爱梅城中学
22我就是我
23枯萎也是一种美
24我心目中的小王子
25逅诗魂
26我的理想
27我的母亲
28我和湘江的对话
29“会飞”的馒头
30执子之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