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风俗淳的作文

【篇一:守候一份初心】

在词典中,守候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守卫、看护,一种便是等待。实则,守候与等待并不相同,等待是指一个人为了某种东西或者某个结果等待着,而守候是指一个人坚守着某一种信念,一直到生命的结束。保尔·柯察金曾经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说道:“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柯察金的那份信念,便是在守候。而那一份守候,没有被大雨浇灭,没有被大风烘干,它就在那里,不近不远。

而正值花季的我们,守护的那一份信念,就是我们从小便树立起来的梦想。刚开学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不忘初心,砺砺前行。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我们最初的梦想。坚持我们最初的梦想,一直到我们生命的结束,这就是坚持,这就是守候。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注定为今后的生活等待着,而致使我们从头到尾一直不断坚持,不肯放弃的东西,就是我们最初的梦想。我们守,守的是一个自己从头到尾最渴望的东西,我们等候,等候的是自己努力而得来的结果,我们的付出永远是值得的,我们曾经受过的苦难也是值得的,我们又何必浪费这美好时光,拿来挥霍、潇洒,去完成我们那所谓的“追求”?鲁迅先生为了改变人们的思想,弃医从文,更是发出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他守候的,便是他作为一个爱国学者对祖国的希望与期盼;伟大的诗人杜甫,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同情人民,甚至可以为了解救困苦的百姓而牺牲自我,他守候的,就是那一份忠诚,那一份对百姓的关怀。

我们虽然尚未成年,却也可以有着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我们也可以守着那一份从小便立下的誓言,带着它走向成长的道路。或许我们并没有那么优秀,并没有那么出色,但我们总有一份理想不是吗?难道你不希望自己的理想能够实现吗?哪怕它像“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样,结果并不那么理想,但我们感受的是过程,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人要事磨,只有经历了失败,才能体现成功的美好。

我守候的,是一份初心,我坚持的,是一份信念,我追求的,是一份执着,我盼望的,是一次成功。

抹一抹粉红,摇落一季的飞絮,流浪是风的宿命,你却非要寻求雨的温柔,直到成雪。

——后记

【篇二:成长岁月我多了一份感动】

夜深、人静。我独自一人坐在窗边,窗外下起了小雨。看着乌云在天空中洇开,月光在乌云中洇开,撒在未眠的花朵上,成为花的泪水。风吹起,氤氲在空气中的水丝游离着,却带给了我莫名的感动……

你被称为诗圣,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有着“为人性僻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决心。你满怀了一腔的爱国血,志向报效祖国。还记得当时你立于泰山之巅发出的豪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豪迈的气势令我久久不能忘怀,这是一股何等的壮志!然事事也不是都随人意的,“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伤”围困长安的十年,多少的困惑和磨难,也只换来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无奈。你只能隐居于草茅之中,但你依然心系天下苍生,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虑之言。一缕清风吹过草堂,卷起了屋顶上的层层茅草,吹去的是一个饱受磨难的躯壳,留下的是一个永生不灭的灵魂!

你是一位南宋忠臣,一生为国,死不屈服于敌人的利诱之下。然而国家的覆灭,给了你不小的打击,但你仍没有屈服于利爪之下,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可现实却是那么无情,你想去捧一抔故国的土地,谁知却抓得一把冷露,只看见你背后的故土,一点一点,变成严冬。你面对敌人的劝降,发出了“天下事有兴有衰,国土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的豪言,你写下的正气歌,令孟子也不禁赞叹。“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前而后,庶几无愧”你怀着一腔热血死去,你的英名被深深的刻在竹简的墨痕里,永不磨灭。

敢问昨夜风吹何处,昔日落红听谁细数?雨未绝。看远处屋檐下珠雨成帘,一缕清风撞开了我的心扉,欲忍住,可眼泪还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

【篇三:遇见杜甫】

“李杜诗篇万口传”,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在读杜甫的诗。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杜诗,亦或喜欢上杜甫这个人。当杜诗受到了历代诗家“奇才奇气”、“立言忠厚”的赞叹之后,多数现代人倒觉得他为人太消极,所作之诗风格太沉郁,太消沉。

那么,杜甫果真如此吗?

是,却也不全是。离了沉郁便不是杜甫,可他的一生又怎是区区“沉郁”就能说尽的呢?张爱玲曾说:如果你认识以前的我,或许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如果你读过青年的杜甫,或许便能理解那份沉郁,那种一个人对一代江山的守望。它注定是满腔悲凉。

想便知:他打小就老是哀叹,感伤吗?并不是,年青的他有他的拏云壮志,直指那个时代一个青年至高至伟的追求。他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现实偏偏不如他的愿---昏君当道,奸臣掌权,战火频仍,国破家亡。现实可曾给他退路吗?没有!他眼中,所见之处,满目皆疮痍。哪些“朱门酒肉臭”的人又哪里会知道,贫穷的人在粮食收获的季节都会发生变故,致使“贫窭有仓卒”。杜甫何尝不愿做一个畅快的诗人?但残破的江山,总争着入他的眼里,然后又流泻在他的笔端。

由少壮入残年,他的足迹踏遍河山,却也没能为那个时代做些什么。面对牵肠挂肚的苍生,只有无能为力。何不放下呢……这便是当代人们要问的吧。当现实令人绝望时,陶潜、太白、东坡都选择放下了,其身其心一道遁去。然而,或许是在受儒家氛围熏陶的家庭中长大,杜甫被深深地印上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印记。他所选择的,是在尘世间继续浮沉。无论是“常恐死于道路中”,或是处于“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尴尬处境。他始终无法释怀,无法撇开他心心念念的,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黎明苍生。

有人说杜甫愚忠,即使心中念着苍生,试问又有何人能知?何人能晓?可悲的正是,无人知,少人晓。甚至连他本人也感慨“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作为区区一个诗人,他的声音何其微弱。诗中的呼喊只能随着世事的秋风飘荡、湮灭。可他,仍用仅存的,微薄的一丝盼望,支撑着从青须乌发到苍苍白发。

我们既渴望有人代表义理和公心,却又对“知其不可而为”的坚守不屑一顾。是现代人太过苛刻了吧。

于天地苍茫间,于高台楼阁上,我遇见了一个,背影寂寥却顶天立地的杜甫。

【篇四:杜甫为话题作文】

或许,他并没有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系祖国,他甚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谈起杜甫,我甚至不愿提起他诗圣的称号,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国的爱国者。

忧国,是杜甫诗中的灵魂主干,他的所有诗作中,多数都透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感叹和愁苦。面对日益衰败的唐朝,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昨日祖国繁荣,而今日却破亡了,面对依旧的山河,试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杜甫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诗人,他因国破而忧,因国盛而乐。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他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他快乐,因收复河南、河北而快乐。他的快乐,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属于祖国的。这种纯粹的快乐,只是真心爱国的人才配拥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游遍山水,更不需要荣华利禄,杜甫快乐的根源,只是祖国的繁盛。

在杜甫生活的时代,是最黑暗的时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时,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官吏,残暴无情地压迫、剥削百姓。在这水生火热的时候,杜甫毅然选择站出来,用慧笔揭露出一桩桩事件,将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输到每一句诗句中。《三吏》、《三别》正是他思想的表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让杜甫愤怒却无奈,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愁苦地独与老翁别。他也曾通过仕途改变现状,无奈,官场污浊,导致他屡遭贬谪。最终,他选择回到百姓中去,以笔作枪,抒发他对人民真挚的同情。他亲民,他愿意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似乎他并不是一位诗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发财的诗圣。

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郁顿挫的诗句,对他的敬仰油然而生。敬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更敬仰他敢于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无畏和正义。

若说千百年后诗作不一定会流传于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今,人人居安思危于祖国,还恐祖国不盛乎?

热门推荐
1一次有趣的手工课
2我家是个动物园
3我的妹妹
4消防的作文
5身边的好人好事
6我的拿手好戏
7又见枝头吐新绿
8愉快的合作
9攻克难题
10暑假鱼
11峨眉山导游词
12中秋赏月
13数学日记
14出错
15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
16选择拒绝
17完美极了和糟糕透了
18植树记
19童年的回忆
20孔雀舞
21这天我回家晚了
22那一次,我真感动
23春日印象
24爸爸来电
25眼眸
26懦弱的心
27拔河比赛
28我和长沙的2018
29让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30有色彩的春节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