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重读长辈这部书】
曾几何时,我与你很久没有深入对谈,我好像很了解你却又好像与你并不熟悉。我想,用书来形容你最为合适——我的父亲,一部我永远翻不烂而我愿意用一生去参透的书。
一直以来你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是我和弟弟的英雄。你从不强迫我做任何事,也从不将我与任何人相比,或许你是个不善表达的人,却能让我在与你相处的每一刻都能感受到你骨子里对我深挚的爱。也许,你总在我身上看到你自己的影子,我如你年少那般?贪玩却聪明,也如你现在这般乐观。所以你爱我却又担忧我,你不愿我步你后尘,你希望我过得无忧无虑。
或许是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压力,你从年轻时的内向变为中年这般懂得去交际和处理各种关系。也许这种转变让你身不由己,?但你从不在我面前体现出过多的世故,你只希望我这一生都在单纯中度过。你总是乐观面对生活,即使生活有时令你不如意甚至狼狈,你也愿意用笑容去抵挡这一切,你总说什么都会过去的,你想用这样豁达来感染我们每一个人。你说你不求我大富大贵,只愿我平安喜乐。
可是,英雄也不是用钢铁做的,在一次你与妈妈的争吵后,我看到你独自一人对着阳台,背部轻轻的颤抖。我明白你肩上担负着重大的责任,也懂得你许多时候的无助与辛酸,你不愿去倾诉自己的哭累,只想留给我们幸福心安。
然而,我今年已经十八岁了,我是个成年人了,也许在你心中我永远是个小朋友,但我已经能够与你一起来担负一些责任。很多时候你与我的相处更愿意用朋友的身份,你总是朋友身份与我拉近距离,对我开导为我指路,而我如今也想用朋友的身份陪伴你,听你倾诉陪你度过这生活中的每一种不如意。在你身上我能看到自己未来的方向,能学会成长变得成熟。
我想,无论过去多久,这部书我都会捧在手心里细细品味。以前是你保护我,未来就让我去爱护你,用我一生的时间来参透你。
【篇二:勤奋的汗水】
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的汗水浇灌了成功之花的成长,让它能绽放的如此夺目。
自古以来,每一位杰出的伟大的成就。勤奋,吃苦耐劳才会有今天如此伟大的成就。居里夫人发现镭,爱迪生发明电灯,爱因斯坦是物理相对论等……这些都一次次的证明了。在我们学习的生活中,不也是需要这种品质?
在课前,认真的预习,把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做上相应的记号,这样已经对课文了解了一大半了。在课堂上,这45分钟宝贵的时间,要尽最大的努力好好利用,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思考,把课前预习中所不理解问题在认真的参透,认真的完成。课后,复习也需要下番功夫。老师讲的知识必须有效率的接受了,这样才不会为以后的课程拖后腿。
这课前课后三部曲是必不可少的。爱迪生不也曾说过:“天才是由百分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就算有再大,再多的天赋也应该用勤奋,踏实来换取丰硕的果实。或许一时的小聪明帮助了你,但是那日积月累的知识,那深如似海的知识能够一瞬间就全面面俱到了嘛!
学习的方法有很多,但态度决定了一却,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不管用什么方法我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肯勤奋,肯付出,那么也就是成功的一半了。
【篇三:林徽因作品读后感】
我看了《林徽因作品精华本》。
她的诗都饱含深情,虽然我不懂其中的深意,却愿意一遍一遍地回味。不知是因为诗中引人探究的故事还是她当时的心境和秘密亦或者是那耐人寻味,字字珠玑的韵律言语。
就想再深入一点,再深入一点。
变幻就是没有规律的,不可预想的,各种模样。
谁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你的哪一个选择又会改变一切。
变幻总是突然的,花放蕊树凋零、河流凝成冰雪、娇娃做娘、天地变相。“难怪她笑永恒是人们造的谎,来抚慰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
仔细一读,其实这首诗充满了逻辑顺序。先讲各种各样的变幻,再表达“变幻”的她对“永恒”的看法,掺杂着人们对“永恒”的爱,在作者眼里颇有自欺欺人的滋味“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谁又大胆的爱过这伟大的变幻?”这是最后两句,似乎是在说人们并不喜欢突如其来的“变幻”,而沉醉在“永恒”的谎言里,不够大胆,不够勇敢。这是生命的意义,在教我们要大胆地去爱,爱“变幻”,因为“变幻”才是唯一的规律,既然如此,我们要在“变幻”中大胆前行,这就是未参透的真理。
【篇四:指尖掠过书时光】
在国学的眼眸之中,那碧蓝纯粹的一泓,是装着昔年圣人为之倾注的所有心血,是值得被每个人尊敬的经典,而我们看到的第一篇叫成长。
忆童年,那时看的不过只是一些稚嫩的故事书,仍童心未泯。第一次阅读经典,全然被迫,本想马马虎虎的糊弄过去,但从老师不由分说的眼神中,我知道连残存的一丝希冀也没了,只得无奈地翻开首页。
恍惚间,一种无形中却隐约又透着神秘的力量牵扯着我,让我在这未知,令我迷茫,令我无奈,令我懵懂的世界中站稳了脚跟。一步一步的探索,一步一步的寻找。不紧不慢却略带沉稳的脚步声在这浩瀚中响起。它已全然将我的思想控制。我不喜欢被束缚,却也不抗拒,任由它占据我的大脑。那种感觉宛若清风拂面,细雨绵绵。
当我惆怅,当我彷徨,当我不知所措,它总能带给我直至心底的温暖。虽只是冰冷的纸张,清晰的字迹,但它字里行间的温情,积极向上的勇气,一字一句都悄然闯进我的心扉。 我仿佛看到她温柔的双眸,给我坚定信念的力量,让我豁然开朗,心头有了从未有过的舒坦。
那些繁琐的语句,那些生涩的字词,似乎并非那么枯燥了。我在漫漫学习路上愈走愈远,也就渐渐参透了。在领悟的同时,也就不再排斥,不再抵抗他们的安排,明白了他们的良苦用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应是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百折不挠的铮铮铁骨形象让我铭记于心。陪伴我步入一条坎坷且荆棘丛生的道路。但我并不畏惧。
《三字经》从小就耳濡目染,它对我的求学路上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意义,无与伦比。它给我最好的礼物即孝顺。“香九龄,能温席”,它的故事我也有听说过。幼时认为这些文字晦涩乏味,不易懂,看看便罢。如今不再那样懵懂稚嫩,更多的是寥寥几字中对我心灵产生的莫大的震撼。 心里开始过意不去,开始自责,继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它给我的不多,也不少,却足以让我品味一生。我参透到,不论是什么都能让我们在字里行间品味到人生的真谛。字字珠玑中,许是一位历经世间沧桑的老人隔着时空语重心长地告诫你。这样,人与人间的距离,似乎在无声无息中又近了一步。
午后,慵懒的阳光微微倾斜,撷一缕惬意,悄悄拾起淡忘的诗句。此刻,秋千有微风相伴,夜有繁星点点,而我们总有一位朋友,无时无刻陪伴着我们。它之所以拥有如此的魅力,应是我们习惯了它对我们的每声叮咛,每声问候。
【篇五:成长物语】
生活,本该是这样,一场相遇,一次轮回,是因为现实,让我们学着成长,当记忆的轮廓被勾起,当思念的感觉逐渐波涛汹涌,我们彼此道了声再见,转身,不回头。
远方,是模糊的,不知道还会遇见什么,但是我相信,只要心里怀着一份美好,有爱,就会再相遇。
——题记
时光荏苒,雁过留声,我放慢脚步回想自己走过的旅程,这一路,虽然平淡无奇,却也充满了故事,多少次在深夜里的辗转反侧,想要参透宿命,可殊不知,琉璃有千盏,檐下有千愁。
青袭残潋,云卷云舒,我藏匿痴怨,感受这一季的轮回,我心怀千千结,徘徊着,犹豫着,感受着,却也无奈着,也许现实本该是如此。成长的路上总是布满荆棘,我们一路播种,一路成长,感受着时间带来的点点滴滴,虽然也会痛苦着,心酸着,但也充满着故事,我想,也许这也是成长的洗礼吧,长大成人,也不过是脱胎换骨,面对现实。
天边的夕阳也在昏昏欲坠,但是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就一定可以守望到黎明,成长的故事到现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轻轻折一只纸船,让它就是现在,乘风破浪,不要害怕,不要犹豫,扬帆起航。
【篇六:我的房间】
我的房间,在父母眼中,像一个垃圾场;我的房间,在同学眼中,充满了科技感;我的房间,在自己眼中,非常令人省心。
一打开我房间的门,一盏位于门口的暖灯立即点亮,让我在黑夜里不用到处摸索开关。地上的扫地机器人和往常一样,勤劳的工作着。窗户上,哪些被我用记号笔记录着的物理猜想,已被我擦掉,剩下没有擦干净的,被我整洁的黑色书桌挡着,不让我去清理。
要说我房间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桌旁的一排排大部头书,同学们常常感叹:“这么多书,你看完了么?”我笑笑,说:“快了吧。”那些书,等读到最后一本,第一本又忘了。它就像一个知识黑洞,让我一遍遍地进行“温故而知新”。但总也无法真正参透其中的一本,哪怕是《水浒传》。
因为这些书,在我房间中还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位朋友来我到我家。他受其中一本《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启发,居然自己创造了一个小案子,让我来破。但材料不够,我又把他的案子进行改进。最后,我按照线索,离真像越来越近的时候,却越发的不可思议,这个案子居然是和书中一样的!我对他说:“你不是让我改了吗?”他的回答让我当场昏倒,他说:“我只想看看你对书熟不熟悉。”
虽然这些书我没有看完,但正因为这些书,让我更喜欢房间,因为里面有无穷的知识。
【篇七:读书三境界】
古人云“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其都点出了读书的必要。
而“牛角挂书”“韦编三绝”,古人的勤勉好学也都体现在读书上。
“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这些在现代形容人文采飞扬的词语也与读书密不可分。
由此可见,读书可使古之学者蟾宫折桂,亦是今之学生驶向理想彼岸的扁舟。然而,书里世界知多少,读书之境界你又参透了多少呢?
读书之境界,重质轻量。意思是看重读书的效率而非读过书的本数、厚度。唐代名臣虞世南的“五车腹笥”算在今天,也不过三四本书的容量。避谈古今差异,求精不求多,精读这三四本书,虞世南便可辅佐君主,成为一代治世能臣。反观今日只管拼命读书凑数的人,再多再厚的书恐怕也只能成为他们饭后无用的炫耀谈资。
当然,轻量并非完全忽视量。心松懈了,改变甚至停止了量的积累,没有足够的量变,成功便会与我们失之交臂。所以,把质量放在数量的前面,同时兼顾量的积累,以期用量变促进质的飞跃,才是正确的读书之境界。
读书之境界,成于系统而败于零散。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用有限的生命沉溺于无限的书海所包含的无限知识,那我们的人生就会废掉。当你读的书涉及范围很广,通俗讲,也就是指你的知识面很广,但这有时并不全是褒义,甚至有点危险。因为涉及的范围越广,读书时了解的事也就越浮于表面。
当你读的书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举个例子,你想成为医生,那你应该多读关于这本这方面的书,掌握好医药卫生知识,疾病预防和治疗,这样你将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医者。可是假如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这样的知识碎片可以说对你一点用处也没有。
所以读书之第二境界,有系统地有选择地读书,做一个“完整的读书人”而非“广泛狩猎者。”
读书之境界要想真正达到,怎样“读”也很重要,口诵心惟而非有口无心,有感情的诵读而非小和尚念经。一位精思明辩的哲学家曾说过:“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可见,读书不思考,就如读而不审,不若无读,浪费时间而已。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愿我们都能参透读书的三重境界,在书籍里拥抱了朝气逢勃的青春,收获果实累累的未来。
【篇八:与病痛同行】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的事物围绕或美好、或痛苦。如果要选一样伴你走过一生,你会选择什么呢?
如果是我的话。我更愿意选择病痛。虽然它面目狰狞,但我更愿意相信它是戴着魔鬼面具的天使。
看见了吗?那个睁着空动的双眼向你摸索而来的小女孩,病痛夺去她本应绚丽多彩的世界,她的世界一片黑暗,甚至寂寥无声。然而当你转过身,却赫然看到她的辉煌成就。她就是海伦·凯勒。
尽管面临着如此不公的命运,如此的病痛,她却从坚强地从深渊中爬出,屹立于世人面前,也许病痛没有无情地把她打倒,而是赐给了她一颗更加坚强的心。
看见了吗?那篇记载着无尽心酸与对生命感悟的《我与地坛》,那是史铁生,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所写。
从一开始的不能接受双腿残疾的事实,到最后慢慢平静,直至参透生命魅力。在这一痛苦折磨甚至绝望的过程中,他没有被打倒,反而激发出他更多的灵感与感悟。
也许痛也带着一点悲悯的心,不忍将他打下炼狱,而了他一颗参透万物的心。
还记得一本书,叫做《谁的青春有我狂》,它的创作者是一个与我们同龄的人。不幸的是,他却得了不治之症,足后在花一样的青春中死去。然而在这本书中,他却对青春发出了最有力的召唤,提前将他的青春走过。
也许病痛没有打击他,而是默默地赋予他乐观的处世态度。
在伤痛中走过,最终活跃于世人前的人不计其数,而没有经历过病痛的人却避之惟恐不及,害怕一点小小的痛就将他的命断送掉。
在我们的周围,或就我们本身来说,谁都不愿受到伤害,只想一生平平安安。但那似乎不可能。它总会在无形中找到我们,那时毫无准备的人们将怎么办呢?
它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我说过它是戴着面具的天使。也许它有时无情折磨着你的身心,但同时它也渐渐地将你一些潜藏的美好的一面挖掘出来。就像海伦。凯勒,就像是史铁生,就像千千万万个曾从病痛中傲然走过的人一样,谁你保证我们不是下一个他们?与病痛同行,让它提炼出你最独特的本质,当走到人生的尽头时,也许你将发现不时打扰你的是一个天使。
【篇九:那天,那人,那事】
有一种震撼心灵的美,叫做感动。直到那天,那件事,那个小小的细节,才让我参透感动的真正意义。
那是一个下午,太阳火辣辣的,肆意地烤着大地,参加完毕业酒会,我搭乘了一辆人力的三轮车。车夫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伯伯,可是他的头顶却已是白发苍苍,岁月的痕迹深深地刻在他的脸上,黝黑的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让人感到十分的慈祥。他热情地招呼我,我却不屑的上了车,夕阳迎面照来,影子下的他显地特别的疲惫,豆大的汗水滑过他的脸颊,我不禁心头一震,他都来不及擦,却仍然面带笑容。
他一脚一脚用力的蹬着,身体一斜一斜的,在与伯伯的谈话中,我知道了他是从江西老家来的,到城里来谋生计,在他的心里,顾客是上帝,只要有顾客光临,再累都是值得的。我的心随之颤抖,也许他们做的是社会最底层的工作,但是他们却任劳任怨,用自己的劳动挣着不多的钱。然而,有些人却看不起他们,对他们不尊重,我很自责我也曾经是其中一员,我们生活在社会高层,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但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却越来越多,而他们,即使挣得不多,却用他们的劳动,真诚,用他们的真心为社会做着服务。我的泪水在眼里打转,泪水里包含着后悔,包含着感动。
那个夕阳下的一斜一斜的背影,那个真诚的笑容,那个可爱的伯伯,深深地留在我的心里,我们应该尊重他,我们应该感谢他,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是他们告诉我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要我把这份感动珍藏。那天,那人,那事,已然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那份深深的感动,将永远留在我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