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青春不容浪费】
岁月匆匆,转眼间就已流逝掉18个春去。18岁,是最美好的时光;18岁,是最具活力的的时候;18岁,是承载着青春的翅膀的年龄。
记得在电影《全城高考》中,男主角们天天学习、打球、吃饭,女主角们每天都学习、看小说、吃饭。在我们看来,这都是很平常的嘛,可是当我们看到节目中闪过的高考倒计时时,我们会感觉,这是我们应该度过的青春么?可是影片中文科班的一位非常帅气的小伙,才华横溢的他,在高考前仍然为那些粉丝同学们编写网络小说,即使所有人都不知道作者。老师也不止一次因为他的状态找他“谈心”。在高考成绩下来那一天,班主任组织大家郊游,然后骄傲的公布着所有人的成绩,但是唯独没有他的。这令老师勃然大怒,那沙包大的拳头一下又一下的擂在他的身上,此时老师已泪流满面。当老师无力捶打他时,一张招聘书递到老师面前。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为知名写作公司的特邀编辑时,老师紧紧抱住他,伴着泪水哭泣。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青春,可以努力学习,也可以干些其他的什么。正如片中的他,通过看似耽误学习的爱好,证明了自己,放飞了青春的翅膀,成就梦想。
青春是充满活力的,每个人都是实实在在地自己。沿着梦想的路,让青春再飞一会。成功,就在眼前。
正如冰心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他现实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牺牲的血雨。”正视现实,无尽的困难在等待我们,正值青春季节的我们,应该正视现实,努力是成功的唯一方向。
课桌上,课本、自主探究、卷子,摆的满满的。做为理科生的我们,当然特别“钟爱”物化生,因为这是我们的“出路”。大人们教育孩子们时,总是说“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是你唯一的出路”,可是依我看来,中国现状(大学生遍地是)已经不是靠考大学就可以解决自己生活问题的出路,至少我是这样想的。除非你学的非常好,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大学生扫大街,也不是没有吧。我不是否定学习没用,而是想说青春是应该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人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的,这条路不好走,就早早为自己的梦想另寻他路吧。青春的美好时光,是不容浪费的,因为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
这世界,要求我们为“明天”多做打算,青春是我们最耀眼的资本,让我们的梦想驾驭者青春的翅膀,努力翱翔,走向成功。青春,容不得我们浪费。
【篇二:珍惜时间】
人生犹如时间一样,不在于走的快,而在于走的准。孤帆远影在海上无端的飘落,我们必须找准方向,不能浪费那些不必要浪费的时间。走准时间,方为惜时之道。
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除了生命之外,时间就是最宝贵的。我们要做时间的驾驭者,而非时间的坐骑。
世界上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几乎把毕生的精力都投放在实验室,在一次做实验的过程中,爱迪生把空玻璃灯泡递给助手要助手测量灯泡的容量,然后他埋头接着干自己的事,过了好一会儿,助手还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于是说:“时间啊,时间啊,怎么浪费这么多时间呢!”爱迪生走过去,拿起那个灯泡,往里面斟满了水于是助手快速地测量出来了。爱迪生这种珍惜时间的观念,值得我们后人学习,他对时间这种丝毫不放过的态度成就了他的如今的发明大王的称号。
而如今的时代,人们对时间的观念却越发不在乎,低头族越来越多,他们把大把的时光都花在了玩手机上,他们把生命的价值不知道遗忘到哪儿。就像达尔文说的:“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这正是我们该学习的。我们要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更要珍惜时间。
巴尔扎克在二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两千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而人们几乎不知道的是他的创作时间表,从半夜到中午工作,意思就是说在圆椅里工作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用餐,五点半才上床睡觉,而到半夜才起来工作。如此珍惜时间才促成了他如今的辉煌的他。
走准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篇三:是追寻还是坚守】
几乎每个人都抱有生活在远方的愿望。远方在他们的内心美化成一个有着青山绿水的村庄,或者是一个有着华灯异彩的都市,甚至是一个能给予一切的国度。而这一切只是他们主观的想象,或有或无。谁也不知道在那未知但却充满着吸引力的远方到底是什么,是心目中的村庄还是破败的都市,是一个华丽而真实的梦,还是太过于虚渺的想象。
因为远方充满着神秘与幻想,于是他们用一年,十年或者一辈子的时间去探寻。而在这漫长的时间中,他们已对远方的真实境况毫不在意。但他们依然对远方充满着向往,无论是繁华还是苍凉。或许,他们所向往的,只是内心一种涌动却飘忽的虚体,只是追寻远方的感觉。他们只是在体验这种感觉。而只有是毫无逻辑可言的,就像恋爱一样。
而产生这种欲望的根本原因是对当前生活的不满足。生活中总是有些东西会欺骗他们,让他们认为这里的生活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他们的内心躁动不安,向往着一块能够让他们在真正意义上生活的净土。而那一片净土除了陶渊明能够创造以外,别人都没有资格。因为没有,所以欲望变得更加强烈。中有一天,内心的向往会突破理性的思维,驾驭者人类的躯体四处追寻。
而事情的可悲之处在于他们永远也找不到心目中的乌托邦。远方依然是一片充满着污秽,充满着破碎的土壤。生活在那里在他们看来依旧是毫无美感的。但有些人会以为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这只是暂时的。生活依然会耍一些卑鄙的手段去打击他,欺骗他。于是他内心的欲望有会蔓延生命的时光。
在这循环不止而又没有终点的追寻中,有限的时光却在消逝。到头来,才发现自己所向往的地方居然就是自己来的地方。而走过的路已太多,飘落的枫叶已掩盖一切。于是在短暂的剩余时光中凭着还未遗忘的记忆,回头。有些人在回返的途中,怦然倒地,化为尘埃,被一场雨水打落在异地的土上。而有些人还在找来时的路,漫漫的长路,慢慢的脚步。
那些一辈子没出过一个地方的人,要么是毫无追寻的人,要么是最后一批坚守生活的人。而后者才是生活中最清醒的人。因为他们真正懂得生活。
【篇四:海】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汹涌澎湃的大海吗?你们听到过那千军万马般雄壮的声音吗?
早晨,一轮红日从海的东方缓缓升起,海面上泛起一阵阵橘红色的涟漪,整个大海被照得红彤彤的。白云在天空中飘动,海鸥贴近海面欢快地飞舞着。打鱼的渔民伯伯也很早就驾驭者各自的渔船到大海中打捞大鱼和海带。海浪轻轻地拍打着沙滩,飞溅起洁白闪光的浪花……一切都沉寂在一片祥和中,显得那么迷人,那么美丽。
可是,一到了傍晚涨潮的时候,大海像是变了一个人似地,仿佛是一个无边的战场。海风吹着她那尖利的号角,指挥者无数海浪铁骑向河边发起猛烈的进攻,发出“轰隆隆”的怒吼声。岸上千金重的大石又如同一个大力士守卫者,三番五次顶住了海浪的进攻,把海浪挡回了海底。但这次战争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海浪发起了最后的总攻。出乎意料的是海浪搬来了救兵,突然,一个大潮浩浩荡荡地向岸边涌来,铺天盖地地打向巨石,这一次,巨石终于投降了。
这时,月亮发出它那耀眼的光芒,星星也睁开了明亮的眼睛。大海停止了这场战争,拖着自己疲倦的身体回到海中,一切又恢复了宁静,刚才还是如狮子般怒吼的大海现在又像一个文静的小姑娘。
啊!亲爱的大海,如果可以,我愿化成一只海鸥,在你的上空自由飞翔,在你的抚育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