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莲芯的作文

【篇一:关于莲子的作文】

夏是一个婉约的女子,她初来人间,送了满池的荷花作为见面礼。荷花谢了后,一只只碧绿的莲蓬立在了池塘中,风儿一吹,随风舞动。

摘下莲蓬,她形似喷头,一粒粒莲子镶在其中,用手一摸,仿佛一群人围在一起取暖,莲蓬的底部都是软的,那是莲子最好的家。剥开莲蓬,取出一颗莲子,莲子两头是深绿,慢慢过渡为浅绿,上面纹路条条,如同一个微型西瓜一般。

轻轻剥开莲皮,她外面是绿色,里面的莲肉确是嫩黄,莲肉上头是棕色,慢慢过渡成浅灰色。

莲肉上有一层薄薄的膜,剥掉薄膜,里面的肉是奶白色,这才是莲肉真正的颜色!莲肉上有一条细小的缝,沿着缝,剥开莲肉,取一块放入口中,脆!微苦!微甜!这就是莲肉的味道。

莲肉中还藏着一个小小莲心,她颜色翠绿,像一颗微型小树,她摸上去有些粘,将莲心放入口中,一阵苦味瞬间弥漫开来,直通你的大脑,虽然把莲心咽了下去,但苦味会一直在你口中徘徊,直到你实在受不了了,喝了口水,才能驱散这苦。

莲芯是莲子中最美之处,也是最苦之处,她可以入药。莲子层层把莲心藏最深,可能是为了让世人看到莲子最美好的一面,将她苦涩的一面藏的最深,但她同时也把最好的一面藏的最深。

莲心、莲肉、莲膜、莲皮,她们组合在一起,才是一颗完整的莲子。

呵!这夏日莲子……

【篇二:站在乡莲的枝头微笑】

白嫩,圆滑,一个一口轻吸入嘴中,夹杂着汤的香甜,让我又不由得想起家乡的白莲,想起收获劳动的快乐时,脸上的笑容……

我的家乡,石城,素有“白莲之乡”之称,盛产白莲,更盛于拿白莲制作美食或让其他食物锦上添花,使食物带有特殊的甘甜。

抓住夏季的尾巴,去寻找荷塘的嫩绿莲蓬。

小时候在家乡的庭院中,我们一群孩子会在树荫底下嬉戏,等待大人们从荷塘中采回莲蓬。

“回来啦!回来啦!”眼尖一点的小孩老远就看到大人们归来的身影,便开始兴奋的嚷嚷,年纪大点的孩子便会跑过去帮大人们接过竹筐。刚采回来的莲蓬还带着晶莹的水珠,有些还沾着点儿泥巴,绿油油的圆盘被我们一群孩子捧在手中,像注视珍宝一般。

拿到莲蓬,就马上开始分工了。男生们将莲子从莲蓬上取下,用小刀在莲壳上划上一刀,里头的白嫩便露了出来,再用两手轻轻往两边一剥,整个莲子就展露了;女孩子手巧些,就接过剥好的莲子,用手轻轻地搓着白莲的莲衣,一圈一圈,就脱落了下来,显得更白嫩可爱了;外婆则用一根细小的竹棍,往白莲中间凹进去的一边一插,里头黄中带点儿绿的莲芯就从另一边冒了个头出来,真有种调皮的样儿!将白莲和取出的莲芯分开,就算完成啦!

外婆将莲芯铺在木板上,便拿到三楼的阳台上去嗮了,等到晒干,就可以拿来泡水喝,泡出来的水苦中泛着微甜,让你忍不住多抿几口,回味它特殊的美……

母亲将白莲带进厨房,用清水洗净,便开始制作今晚的美味。

一家人围在大圆桌前,期待美味上桌。

“来啦!”一群孩子的目光便聚集在了外婆和母亲手中的莲子鸡汤和白莲糕中。莲子鸡汤,没有想象中的油腻,莲子吸走了一部分油,使莲子更软嫩香甜,吸一口滚烫的汤,暖入心扉……

白莲糕,一口咬下去,甜味便在口中散开,多咬几下,似乎有些粘牙,配上莲子鸡汤,却又刚好入腹,暖中带甜……

家乡的白莲,让我站在枝头微笑!

【篇三:独爱爷爷门前的莲蓬】

“放学回来了,先喝碗莲子汤吧。”妈妈边说边端来莲子汤,放在我的面前,“这莲子是你爷爷前天才从老家奇来的。”

看着眼前热气腾腾的莲子汤,我仿佛又见到爷爷家门前的荷塘和那亭亭玉立的小伞状的莲蓬,恍惚间,我才想起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爷爷奶奶了。

六岁那年,爷爷奶奶把我接回老家。我便常常跟着爷爷来到荷塘边,爷孙俩坐在荷塘旁,对着那不知深浅的荷塘和摇曳的莲蓬发呆,最后馥郁的荷花香总能把我从遐思中拉回来。或许是爷爷看我盯着莲蓬久了,以为我嘴馋,就跳进荷塘,摘下那个硕大的莲蓬递给我,爱抚地摸摸我的小脑瓜,“吃吧,乖孙子,莲子嫩着呢。”我剥下莲子,拣出最大的那颗,递到爷爷的手里,“爷爷,您也尝一个。”嚼着脆生生的莲子,一股香甜在齿间弥散。

“奶奶,爷爷摘了莲蓬咯!”回家的路上,我手拿着莲蓬高兴地嚷着。奶奶从屋里跑出来,抱住我,摸摸我的脸蛋,“好,奶奶给你做莲子汤。”于是,我奔到厨房,协助奶奶剥下莲子,再剥去莲子的外衣,将苦涩的莲芯小心翼翼地剔去。不一会儿,灶台上热气腾腾,莲子汤盛上桌,奶奶不着痕迹地将几块晶莹剔透的冰糖放进我的碗中,冰糖渐渐融入汤里,我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碗里的莲子舀了些许放入她的碗里。那一刻,莲子的香甜缓缓地沉到我的心底。

如今,爷爷奶奶渐渐老去,我不能常喝到奶奶制作的莲子汤了,但总能收到他们寄来的莲子。你们可知道,在我的心底,莲蓬早已成了一池荷花,美丽芬芳。

【篇四:苦趣】

我自幼便喜食莲子羹,因为那是甘甜的,不喜食莲心,因为那实在苦得紧。至于剥莲拾子、留子剔芯的活,更算是份苦差事了,很难从中品出什么趣来。

仲夏,晨清,荷艳,莲新。为着痴想多日的莲子羹,起了大早,随母采莲,或散行或泛舟,总之,必得是新鲜的。如此,剥莲似是有了些文人雅趣,却更衬剥莲之苦。

一缕晨光,两座木凳,三只白碗,七根莲蓬。凳矮,腿难舒展,只得半屈弯着,且无靠背,脊椎只得弓着,难得片刻松快和施放。目光低垂,只剩满眼的红白黄绿,长久有些倦怠。捡起一只莲蓬,掰开,剥子,置碗,取其一,寻其中缝,以甲开离,碧芯狭细,骤显于前,如是百余次,指缝多有青渍、指腹微红。其间多次以各理作逃,均为母识破,乖然坐定,长久,腰酸腿麻,苦煞。

“妈,市上有卖现成的剥好的莲子,何以如此辛苦?”我突问,她笑而不语,只叫我“定心”。

自此,常被母亲唤来做此类无趣的苦力。长久以往,便也觉不得苦了,倒还有一种闲适安然的沉静,性子也少使了,脾气也收敛了不少,不再浮躁,心性也沉定了。

临近大考,诸事烦忧,母亲常做莲子羹,还是一凳一碗一个人,每到这时,我总会暂且搁下笔头作业,主动去剥莲子,不为什么,只因那缕清香,那抹青白,让我心安。

吃莲子时,发现有多颗未剔莲芯,苦甚。正欲剔除,她说:“莲芯虽然苦,但降火戒躁,多吃点!”我愣了神,怔怔地望住勺中的莲子——莲子、怜子,莲芯苦、怜子之心更苦。我似是明白了这莲芯之苦的背后,她的旨趣:凡事戒骄戒躁,沉静闲淡,安稳常乐。

又不禁忆起儿时那“定心”二字,才明了这剥子之苦的背后,它所助我养成的志趣:凡事不慌,沉心定气,在瞬息中不忘初心,不浮不躁,以平常心面对一切的变迁。

又是一年仲夏花开时,那淤泥里,铸就的是“不染不妖”的品性;那份苦里,蕴藏着人生大乐趣。

【篇五:莲子】

温暖的春天轻轻地走了,炎热的夏天悄悄的来了。池塘里的荷花陪伴着桥上的的人们谢掉了。一个个莲蓬也随着清风来到了人们手中。

莲蓬不大,像一把小伞立在池塘里,给池中的小鱼一个阻挡风雨的地方。莲蓬是青色的,摸起来很软,四周呈弧形,圈成了一个圆,像一只拖着东西的大手,而大手上托着的东西就是一颗颗莲子。

莲子很小,差不多只有大拇指的一个关节那么大,形状像数字“0”,但两头微微凸起。莲皮乍一看是翠绿色的,像一用翡翠雕刻成的宝玉。细看,莲皮的顶端是深绿色的,尾端有些发白,是由深到浅的。

剥开莲皮,里面是一颗白色的果实,果实的顶端是深褐色的,果实上还有一些褐色的线条,让人以为是一颗缩小的骰子。果实上有一层薄薄的莲衣,白色的莲衣尝起来有点涩涩的感觉,久而不散。

莲肉是白色的,一口咬下去,香甜的果肉在我口中徘徊,那甜甜的滋味让人赞不绝口。咬起来有一点甘甜的汁液,还有“咔嚓”的声音,让人以为你在吃花生,令人无比陶醉。

莲肉中有一颗莲心,莲心像一颗刚发芽的小草,根部是黄色的,叶子是深绿色的。轻轻咬下一点莲芯含在嘴中,一股苦味快速充满了口腔,让你忍不住吐出来。但是有人能面不改色的吃掉它,这并不是因为它不觉得苦,而是早已习惯莲芯的滋味了,它们早就在一条名为“人生”的道路上吃过比莲芯还多的苦了。但是我相信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也会像莲心一样,在苦的味道不见了后,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口中,久而不散……

荷花把美给了夏天,把果实给了人们,而把苦留给了自己……

热门推荐
1对自己说悄悄话
2忘不了那颗繁星
3谁的眼泪在飞
4与母亲的争吵
5走出低谷
6我们的节日
7妈妈不在的周末
8我是个开心果
9西游记读后感
10乡下生活
11走向季节深处
12糊涂的爷爷
13一封家书表孝心
14参观方舟生态庄园
15走过那一个拐角
16人人讲诚信世界更美好
17文学如灯
18味道
19我长大了
20我与梦想为友
21我的秋天
22在心灵深处
23尝试骑车
24照亮我的一抹阳光
25大国辉煌党铸就,我要永远跟党走
26生活需要孤独
27自信就是力量
28我最欣赏的一个人
29关于心急的作文
30我也可以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