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据理臆断的作文

【篇一:《河中石兽》带给我们的启示】

《河中石兽》是一片初中生必读文章了。他虽然看似很简单很浅显,但是却蕴含着许多的哲理与科学。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一次河水暴涨时期,一个寺庙的寺门倒塌了,然后寺门旁的两只石兽也随之掉入水中。然后这个寺庙的僧人们便开始寻找这两个石兽。他们沿着河一步一步的缓慢地寻找着,可是努力过后,却是毫无收获。这时一个讲学家来到了他们的寺庙里,告诉他们:“沙子软轻,石头是坚硬的,所以石头陷在沙里,他们非常信服,可是却还是没有什么效果。最后一个老兵告诉他们石兽在上游,并说:“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其实这个故事非常短小,但是他却蕴含着一个大道理: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我们在生活中,这样的情况非常多。

还记得,鲁迅有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里面提到一个情节:长妈妈把他的小鼠给害死了。当时我非常震惊,善良的长妈妈怎么会是这样一个人?但是我又读到他的一篇文章,才知道了结果。原来是这只老鼠在在墙上爬,不慎摔下来,摔死了。长妈妈为了不让鲁迅担心,还特意把它埋葬了起来。是鲁迅错怪了他。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鲁迅只是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判断一件事,这是非常错误的。我们应该全面细致,才能真正的知道这个事真正蕴含的内涵。正如《曹刿论战》里说: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故事虽小,可是内涵之深,是值得我问细细品味的。

【篇二:关于众的作文】

一个众字代表许多人,是许多人集合在一起的称呼,而其他的情况下,一个“众”字又代表什么呢?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河中石兽》中,一个“众服为确论”,确是笔法精妙,微言大意。这里写众人“服为确论”,作者却又按下不表按讲学家的话找石兽的事。那这里的“众”究竟是找石兽的僧人,还是听讲的吃瓜群众呢?如果没有答案,再换个角度,作者是着意要我们揣摩讲学家明显只有理论而不切实际的言论,还是没有一个人质疑盲目无知不敢言的胆怯,亦或是随波逐流的社会风气呢?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们的行为反衬了老河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僧人找到石兽,进而引出“然则天下之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的思考,让文章主题得到升华。

不妨又看看《爱莲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此处的“众”的确如他人言,代指世俗之人,以“俗”之随波逐流来抒发自己即使身处浊世,也要保持一颗赤诚的君子之心的感慨,更有一种对世风日下的感慨。这里的“众”何尝不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呢。

在《皇帝的新装》里,如果没有一群凡夫俗子的反衬,又何尝有小孩子天真无畏的声音指出愚昧皇帝的新衣是空气呢?

由此可见,众不仅是一群人,更是一个社会风气,一种社会文明的标志与体现。如果没有他们,一切美好不会被发现,一切情思无法寄托,所以“众”即为有价值有情思寄托的对象。

热门推荐
1我的化学老师
2找准自己的位置
3给自己一个依靠
4沉醉在那个母爱细节中
5黑夜的话
6难忘的一件事
7重阳节敬老
8心爱
9有你,真的很幸福
10美丽的韶关
11
12老人与海读后感
13心中的那一道阳光
14海边露营
15我心中的北国
16身边有湿地的幸福
17我爱夏季作文初中
18校园的秋天
19一次考试的感悟
20春游岳麓山
21第一次学西红柿炒鸡蛋
22听不厌的啰嗦
23人生的停顿
24鼓励之花绽放
25寻找最美的春天
26考试成绩出来了
27依然爱你
28遇见
29不要忘记自己是朵花
30这就是我的张老师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