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人生与等待】
人生如同白驹过隙,却被等待萦绕岁月。“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是一种等待;“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种等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一种等待,生活中,处处都是等待。
有人说:“等待是一把枷锁,会将你牢牢束缚。”也有人说:“只有经历过等待,才能等来成功的喜悦。”但我却始终坚信:心怀等待,善于等待,懂得应何时等待,才能获得成长。
等待,有时是漫长的,或许会不知不觉耗尽我们的一生。譬如,等待心中日思夜想的人,等待死亡的降临。但有时,等待也是短暂的,譬如,等待考试成绩的揭晓,等待某一时刻的到来。所有的等待,终究都会有结果,无论或好或坏,都会让人在煎熬中感受成长。
产房前焦虑不安的男人,踱来踱去。他急切地等待着,等待着妻子的平安分娩,等待着那一声稚嫩的婴儿的哭声响起,等待着那份初为人父的欣喜与激动,直至那期待已久的声音传入耳朵,他的眼里便闪着泪光:“我终于等到了。”的确,只有那些心中怀着等待,甘愿等待的人,幸福终究会降临到他们的身上。
越王勾践成为吴王夫差的阶下囚后,受尽吴王的侮辱和折磨,心中的仇恨和耻辱怎能不使他饱受心灵的痛苦。他每日“卧薪尝胆”,默默等待着复仇时机的到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勾践打败了夫差而取得了胜利……流传至今的勾践“卧薪尝胆”体现出这样一个道理:等待,虽会使我们丧失信心,产生消极情绪,但我们必须以无畏的勇气和毅力去面对,最终才能获得胜利。因此,善于等待,也是一种追求胜利的努力。
生活中,等待是不可缺少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等待,譬如,《守株待兔》中的农民因捡了一只兔子而抱着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每日守着那撞死了兔子的木桩而不去耕作,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土地颗粒无收。由此可见,何时应该等待,也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客观判断。
心怀等待,善于等待,让自己的心中多一份信念,多一份执着,多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同时又不一味地等待,懂得为自己的未来不断努力奋斗,心中的所念所想,终会实现。
【篇二:四月槐花雪】
校门口左转,走十来步,有两棵静默的槐花树。
谷雨那天,我站在树下,仰头望向这两株洁白如雪的花树。蓦的,轻风拂过,花瓣纷飞如雨,几缕似曾相识的香悠悠飘来,萦绕在鼻尖。是了,一定是槐花。
槐花,与我见过地万紫千红相比,着实寻常,甚至平庸。
朋友去洛阳赏牡丹,带回一组金星雪浪牡丹图。那是真正的天资国色华贵雍容,当得上一句“花开时节动京城”。一袖敛芳,愈笑愈孤寒,是人间受世人追捧千载的富贵花。兰,君子如兰,似乎带了孤芳自赏,却又不失温雅。思君可追,世人亦是景行行止。
槐花没有牡丹“我花开后百花杀”的举世无双,也不似兰有谦谦君子之风,雅正于世。我却独独将它一朵,不分四季,停在心上。
当我久久仰望槐花树,许是阳光太耀眼,太美好,竟恍惚瞧见那最高的枝丫上,白衫少女似笑非笑地坐着,眉眼间千山万水,绣鞋如莲,双脚一晃一晃地跳脱可爱,回首顾盼间,却又犹自带着清傲出尘之意,俯瞰芸芸众生。
那一刹我想,槐花,你一定是不同的呀。
你身在万丈红尘,精魂却在那三清幻境。
或许你从九天而来,本是烟尘过客,偏偏留恋这凡世繁华喧嚣,悄悄驻足江南,历经百世铅华染,掩去一身清冷。
你在这里,又暖了我的回忆。
犹记幼时,门前青石板阶上,爷爷教我念诗:“晓镜但愁云鬓改,青鸟殷情为探看。”我便跟着一字一句念着,直到会背。抬首,奶奶端着一盘槐花糕,笑吟吟地走过来,唤我:“丫头,来吃块糕吧。”真甜,我乐的眯起了眼睛,“咯咯”地笑着。
记忆中的槐花糕,莹白如玉,躺在青瓷盘里,微微地翘着唇角。
褪尽繁华,它仍旧不负初心,玉洁冰清。此身如此,何惧向人间?
你看,那花瓣被风吹起,零落满地,花叶不扫。纵逃不过碾作尘泥的宿命,亦不改旧颜,清香如故。人世命堪比落花,谁又如落花般淡看生死?
说那两棵槐花,父亲上学时就在了。细数光阴,几十载,我从来不知,花也可成树。
槐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我愿它们携着万千风华,阖眸垂首,护佑一代代鲜衣怒马的少年啊。
【篇三:乡音】
偶然回到家乡时,第一瞬间就看到了窗台前的吊兰,是无比的旺盛,生机勃勃。
它使我思绪万千,想到了它的由来——小学王老师送的,这是老师送的,走进吊兰边看见上面挂了一个已泛黄的纸片,上面写:坚持,不懈。这是老师送我的话,时隔三年,吊兰依旧如如初,老师大概已衰老了罢,吊兰的叶子在阳光下显得十分有生机,也许是早晨的露珠还未褪去,留下了闪光点,故乡的吊兰是怎样的一抹绿啊,使我感到无比的亲切,是他让我觉得王老师一直在我身边。给予我鼓励和前进的动力。也许那就是故乡的声音吧。
小学是那个声音不断拉着我前进,日久天长,那个声音越来越淡,将我释放出了,实在有些不舍得。
现在看到那吊兰,
那吊兰依旧散发出淡雅的清香。
……
这是什么声音?难道是?没错,就是那个声音。
随着吊兰离我越来越近,我的心也更加触动起来,吊兰是那么高尚。与老师一样。回想小学的时光。使人怀念。唯独只有老师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灵深处。给予我鼓励。和支持。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想着自己的老师充满了深深的回忆。所以家乡的声音来自老师。
风吹着。吊兰的叶子随风舞动。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
故乡的声音来自吊兰。以及那深深的回忆。
【篇四:描写月亮的散文】
月圆是画月缺是诗
不知过去了多少个光阴与朝夕之后,中秋佳节再次来临。徜徉在奥森的龙形水系旁,看着眼前的人间繁华,心中不尽感慨万分,抬手望月,想起曾听过的一句话:月圆是画,月缺是诗。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我们都为自己而忙碌追求极致与美好,可能是一生奋斗的目标。月,圆了,家人团聚一堂,共庆佳节。仕途顺利了,平步青云的节节高升,这些在我们看来是十分向往与憧憬的画面与场景。宛如巧夺天工的匠人所打磨出的石雕,与技艺精湛的艺术家们所做的画卷般美好,令人陶醉其中。
但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事,都由我们自己掌握。皓月当空,也未见得是一轮白玉盘,在这个世上,世事万物都有正负两极,美好的一面,总会就我们所渴望的,但“月缺”,也不一定是我们所想象中那样令人厌弃。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代词人苏轼的这一句词,道出千百年亘古不变的一条真理。
其实转念一想,“月缺是诗”,也是美好的。千百年以来,因为分离或缺憾,才诞生出了诸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流传千古的文学佳话。
“月缺是诗”,不尽是世态炎凉后感情凝聚而成的诗句话语,还是一种淡泊的心境。
“花开花落两由之。”曾听过一句话:圣者,常人肯安心者矣。在生活中,安心,无非是给忙碌后的自己留下一点空白。在简单而又不失唯美的空白中,是“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的”静叹。又或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耕耘”的闲情,还是瓦尔登湖畔的守候与乞力马扎罗的遥望。
诗人,不一定要留下七绝或五律。如果在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中诗意般的栖居,谁又能说你不是诗人呢?
有些时候,生命需要蛰居于隐藏。在其之中,是蓄势与准备,为了未来,群星闪耀的未来。
平静的天,柔和的月光下,我悄悄的行走在水旁栈道,在喧嚣的都市中,流出自己的空白与诗意。
俯首是秋,仰首是春,月圆是画,月缺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