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荀子的作文

【篇一:明镜】

唐太宗以贤臣为镜,才有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邹忌以徐公为镜,才得以发现自己不如徐公美,才有了讽齐王纳谏这一史话。可见,多照镜子,则可以智慧明达。

以生活为镜,成就一代“诗圣”。

杜甫生活的年代,政治开始腐败,社会动乱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疾苦。杜甫曾亲眼看见统治者用暴力征发兵士服苦役。兵士的家人拦道牵衣,哭声震天。用暴力压迫人民抛下家里田地服苦役,而县官又来催租,杜甫看着此番景象,再遏制不住口头的痛苦了,他写出了第一首替人民说话的诗《兵车行》,随着《兵车行》的出现,他的诗开始反映人民的疾苦。

杜甫本可以像李白那样遨游江湖,或像陶渊明那样隐居,但他关心人民,希望有一个好的政府,所以他舍不得离开长安,以人民生活为真实材料。创作了大量的“史诗”,试想,如果杜甫隐居山林,他也不会由于进仕失败而认识政治黑暗。也不会因自己生活困难和看别人生活疾苦而作出“盛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凄凉的绝唱。

以历史为镜,开辟一个新时代。

当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大门被强行打开。陷入民族危机,一批爱国人士试图改变这种现状,掀起了“戊戌变法”,然而,这场变革最终以失败告终。洋务运动,则吸取教训,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可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随后,辛亥革命以西方思想为指导,推翻了封建王朝,但还是失败的,这时,无产阶级开始出现了。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热血的人民,以一次次历史革命运动的失败为镜,不断改进,终于换来了一个新的时代。试想,如果当时的进步人士,没有从一次一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没有深刻审视历史,又哪来后面的无产阶级的出现,又何来中国共产党。若不是以历史为镜,何来的新中国。

以人为镜,光亮他人又修饰了自己。

荀子曾说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也是每日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不断地改正,才有了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思想家。以自己为镜,可以展现更优秀的自己。孔子也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他人为镜,从而来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学习和改正自己不足,才能越完美。

孔子和荀子,都是以自己,以他人为明镜,对自己进行改造,才有了“圣人”。他们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同时,自己也是一面镜子,留给我们来反思自己的不足,既照亮了自己,又照亮了千秋万代的学者。

镜子,无处不在。可见,只有多“照”镜子,才能发一自己的不足和优点,才能有更好的自己。

【篇二:关于学习的作文】

学习一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自古以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不过,从世间万物的发展演变来看,学习,让人类从婴儿时期的什么都不会,到能够独立生活的成年人;让动物有了获取食物的本领,让植物有了适应环境的能力。学习,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不同的个体,对学习有着不同的追求和目标,我们无法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可以肯定的是,所有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都必须遵行一个规则,那就是: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力地学习,才可能越过崇山,跨过峻岭,到达成功的彼岸。

我们的先祖从学习经历中总结提炼出很多经验,供后人参考借鉴。荀子在《劝学》一书中写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同的表述方法,讲的是同一个道理,即学习环境对于我们的影响十分重要。孟子的母亲深晓其中之义,为了让孟子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她带着年幼的孟子多次搬家。一开始,孟子一家居住在杂乱的大街旁,街上常有人耍龙戏舞,耳濡目染的孟子,很快便跟着学会了杂耍。孟母果断将家搬到远离闹市的墓地旁,每日灌入孟子耳中的是哀哀的哭丧声,孟子又学会了哀哭。孟母没有训斥儿子,而是把家搬到了学堂旁。在这里,每天传入孟子耳中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很快,孟子便进入学堂,安心跟着老师读书,学习了许多经典知识,最终成为一代大师。

学习,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荀子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学习一旦半途而废,不光浪费了时间,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今后想要再捡起来,多付出100倍的努力,可能也达不到当初的效果。

爱迪生自幼聪明,在家人的支持下一直在努力学习。他在研究电灯的过程中,反复实验,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他没有气妥,没有放弃。重复实验至1001次时,他成功了。找到了最耐热的钨用于做电灯的发光材料,解决了人类的照明问题,将人类生活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但到了晚年,爱迪生认为自己对人类贡献做得够多,没有必要再那么辛苦。他显然忘记了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因此,爱迪生的辉煌,停留在了中年时期。

有人觉得学习枯燥无味。我想说,只要深入进去,可以将学习与志趣完美结合。闻一多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期间已经诗兴不足,而研究志趣正浓。他开始向古代的典藏钻研,经过埋头苦干,《楚辞校补》赫然问世,迎来一片赞叹,而闻先生继续向另一个古典新义迈进。

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一直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让生活更加美好灿烂。

【篇三:最是一年春春好处】

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息,大地悄悄地脱下了灰色的大衣,草儿在泥土中舒展着慵懒的身姿,准备带给我们最美的姿态,树上的芽儿探出了“头”,鸟儿在院子里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

我们迎来了又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季,眼前这一幕幕景象不由激发了我的斗志,在这个新的学期里,我定会在春风中拼出属于自己的蓝图,不错过这“最是一年春好处”的机会。

荀子曾曰:“学不可以已”。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超越自我,向自己的梦想更加走进一步。当我看到校园中小草奋力地从泥土中冒出芽时,当我听到开学报到同学们走进校园的步伐声时,我不由得对自己说道:一切事物都开启了新的航程,我也应该在这个新学期中加紧自己的步伐,给自己树立一个新目标,一步,一步走,将一小步变为一大步。就如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每天做到反省自己对自己的一天有一个总计。为此,我们要抓住这条走向梦想的道路。

成功的道路有很多种,但没有一种是不需要时间与汗水的付出。

莱特兄弟的飞机制作被人们誉为“痴人说梦”,但通过他们的努力,最后将人们口中的不可能变为可能。如果当初没有莱特兄弟,我们现在就没有了飞机:瓦特的制车理念被人们誉为“异想天开”,但通过他的反复实践,最后制作了第一辆蒸汽车。如果当初没有瓦特,我们现在就没有了汽车。没有任何成功可以不费丝毫之力去拥有。然而,我们更应该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做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努力去创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这个新学期中,我们就已选好文理科,开始了高考之路,让我们在这仅剩的两年零一百天的时间里去拼搏吧,改变自己,实现梦想。在开学的同时就意味着我们又开始了起早贪黑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果实总是很甜。毕淑敏曾说: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因为我们始终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伙伴们,就让我们抓住这第一缕春风,在往后的日子中发展自我,改变自我,不要年老时才后悔莫及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也许眼前充满苟且,但学习是为了诗和远方。美好的未来在等着我们,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一缕阳光走向光芒之路。加油,美好的未来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热门推荐
1感受春节民俗文化
2猫和小兔
3我们的校园
4走进婺剧文化
5且放云帆济沧海
6专注造就非凡——观《阿甘正传》有感
7我和它的故事
8得到帮助的感觉,真好
9国庆见闻作文
10吃火锅
11独立
12难忘那一抹香
13我的名字叫江阴
14写给王虹的回信
15我的祖国演讲稿
16你是我仰慕的人
17我眼中的色彩
18公园的一角
19抓住人性的弱点
20我的座右铭
21难忘的旅程
22我相信父母已经老了
23星空下的遐想
24爱上读书
25凡心顿悟
26吃喜酒
27一堂难熬的课
28一件棉裤
29小区的秋天
30拍卖会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