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碧血的作文

【篇一:春游】

一早,微风徐徐,阳光明媚。我们翘首盼望的春游日到来了。我带上妈妈精心准备的可口午餐,早早来到学校,同学们个个面带笑容,整装待发。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蒋老师之前和我们说过,这里是缅怀,纪念瞻仰中华英雄烈士的陵园。同学们怀着崇敬而又庄严的心情走进大门。来到广场中的大理石纪念碑,上面雕刻着江泽民爷爷的亲笔题词“丹心碧血为人民”。随后我们观看了解放军叔叔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的仪式,国歌响彻整个天空……站在碑前,我们向先烈鞠了躬,同学们的心情更加沉重了,我的脑海里想起了品社课时的英雄人物刘胡兰,黄继光。在阳光照射下,我们瞻仰了烈士墓,虽然我对这儿的英雄人物还有些陌生,但是我慢慢地知道,他们就和刘胡兰一样,为了解放中国,推翻压迫人,剥削人的腐朽社会制度,让贫穷弱小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与黑暗的反动势力作斗争,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祖国的和平与日益强大。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吃完午饭,我们乘坐着大巴来到了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观看冰上舞蹈—-冰舞间。高科技的多媒体灯光,炫目动人,演员们的舞姿和动作精湛绝伦,真是一场视觉盛宴。

欢乐的时光不知不觉就要接近尾声了,同学们依依不舍得离开了体育中心,坐上回程大巴,快乐而有意义的春游活动深深的留在每一个同学的脑海中……

【篇二:《观墓园》读后感】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腾冲国殇墓园——中国九千多烈士的埋骨之地,也是一幅书写“碧血千秋”的壮丽画卷。站在头盔墙下,一种无边的气势扑面而来,好像面对千军万马。刹那间,仿佛梦回当年,炮火连天,无数英烈倒在敌人的枪炮下。山河破碎,带着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不甘和遗憾,他们怕吗?当然怕,可是依然义无反顾,不惧生死只为身后的家园和亲人,用血肉之躯来换取他们的平安。

国有殇,匹夫有责,看着孩子的雕像,我心好痛,为国,为家,用他们瘦弱的身体冲锋于沙场,他们震撼了我的心灵,传承了民族大义。宏扬了人间正气。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立于山顶,青松,古柏,还有这三千多个排列的石碑。每一座都铭刻着难忘的历史,也诉说着一种悲壮,你们倒下的是躯体,树立的却是永恒的丰碑。是你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民族英雄”,是你们用鲜血装饰了如今的锦绣河山,是你们用事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无私奉献。

中国梦,上下五千年,你们的梦里是烽火连霄汉,悲伤,无助,梦难圆。多希望你们能看看如今的中国,是你们的积淀成就了如今的辉煌绚烂。

历史虽然远去,可我们永不会忘记,你们用生命吹响了号角,我们用誓言接下旗帜,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因为我们是民族的脊梁。富家,强国,是我们应担的责任。

安息吧!英烈们,我们会迈着坚定的步伐,带着你们的梦想,怀揣着未来的希望,让“中国”二字光耀于世界之巅,方不愧于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篇三:汉字不朽】

汉语以中华民族特有的造境方式,使中国人千年抒怀不已。喜怒哀乐,借助方块字,宣泄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发而为言,著之为文,绵延不绝流淌成为中国的文化长河,陶成精品,冶成箴言,铸就了巍巍的中华魂魄。

“自太初有字,于是民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地”。

汉字又是帮助海外游子跨越大海阻隔的心灵的筏子。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象磁铁般的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因为那中国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每一笔,都是饱蘸着华夏碧血写就的。在海外,无论你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几多慰籍几多寄托,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

汉字不老,自仓颉造字开始,汉字就以其浩瀚广博抒写着华夏历史,以其灵秀展示着炎黄之精神,开辟和注解着历史,正是有了方块字的诞生,才有了《左传》《史记》,才有了四大名著,才有了新文化运动,才有了屈子、司马迁,才有了曹雪琴、鲁迅。通过汉字,让我们的子子孙孙知道了中华大地的千年风云,明白了东方巨龙的深刻内涵。在秦始皇的烽烟滚滚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侵略者的生灵涂炭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西方列强的奴化政策下,汉字没有被毁掉,始终以方块字的骨骼在支撑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现在和未来,永远。

汉字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我们要保护汉字,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让汉字成为不朽的语言!

【篇四:读书与我】

我对读书,总有着复杂的情结。记得很小的时候,语文老师讲到“多读书”“读好书”时就感慨万千。年轻的老师一感慨,孩子门也跟着感慨起来。尽管这种感慨带着疑惑,但从小种下的情感,很难化解得开。

那时我特别爱读漫画书和童话书。深夜,月明星稀、万家灯火早已湮灭在寂静荒凉的无声喧嚣之中,只剩一个小小的人儿独对大千世界,也对那不存在的事物有了一些遐想。那是什么?是虾兵蟹将和美丽的人鱼?又或是木偶皮诺曹?再或是毫无生气的玩具士兵突然从书里跑出来,与怪兽来场大战。总而言之,这些都是我描绘出的,读书之路的第一条曲线。

有时妈妈去市里,就把我放在附近的新华书店,那是我最爱的地方。在那里,我结识了《冒险小虎队》,这来自异国的读物,彻底打开了小学生的视界。那个浸满了勇气,现在看来有些飘渺的冒险精神,着着实实影响了我的心灵。随着那三名德意志少年扣人心弦的冒险故事;结尾处,又不禁为小虎队的神勇而长吹一声口哨。

如今呢,忆当初的读书心境,确实大有不同。幼时手捧《国王的新衣》,只觉那两个骗子可恶。现在再看见这个故事,却是那诚实少年的勇气和国王之虚荣,大臣的贪生怕死,百姓的人云亦云。

随着读书种类的增多。我了解了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百年屈辱。使我与“布尔什维克”结下不解之缘。我还在书中结识了“碧血染将天地红”的先烈们,那无数的抗日英雄的光辉形象,就如一个个深刻我心中的烙印。我虽没有出生在那战火纷飞,国破家亡的年代,可我的心境已随书中文字亲临战场。吾辈定会刻苦读书勤学本领,守护那泱泱华夏!

读书,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也是一种心系天下事的大气。读书让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河流汇成了湖,结果——

一道希望的光亮从黑暗中摸索出来,心中的壮志即将酬之。

【篇五:所谓生活的准则】

人活在世上,总有一些自己的原则。每个人的准则或有异同,但都不外乎有关自由、理想、信仰。

准则,说白了也就是处事之道,这些准则大都源于生活,符合社会主流的观念和具有时代的特征。

在封建制时代,百姓想得是安居乐业,有田耕有地种;士族想得是巩固地位,获得好处;官员则是与今大体相同,只不过那时古人信奉忠君体国,所以才有了碧血染玉阶,屈原投身江水中,这些准则在民国时期仍有,曾听闻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沉未名湖,当时相当震惊,在离我那么近的时代,有一个人愿意以这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生活准则。

在当今社会,因为它的相对和平与富足,我们并不需要考虑三餐温饱,所以所谓的生活准则更多的体现在待人接物上。人与人的交际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人际交往中有一条底线,一些准则,是有很大帮助的。有的人落魄而居无定所,四海飘泊,但无论飘到哪一处,皆有朋友,他们可能相交于富贵仍能相扶相持于贫寒;他们也可能是志同道合,相见言欢。他的落脚处可能是竹编茅舍,也可能是玉堂琼榭,他获得更多的也许是精神上的满足,而不是物质上的归属,他的生活准则可能是自由,高于理想且满足于已拥有。可那样的生活毕竟过于理想化,于我而言,不现实。

我是一个中学生,这是我的社会定位,我要履行作为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我的准则之一。

我愿意与人为善,不想树敌于己。我希望广交朋友,不困于自身。我想要善待亲人,感谢他们给予我的温暖。

生活,实在是一个生动多彩的大课堂,你不可能不犯错,但有机会可以弥补;你初进时什么都迷迷糊糊,越学越明白,越学越老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她并不指出你的错误,而是让你自己在发现并反省。你会在一次次经验教训中成长,累积并修正自己生活的准则。

准则是一条线,它规范了每个人体的处事,并在时间的潮流中不断变化着面貌。

【篇六:观墓园有感】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腾冲国殇墓园——中国九千多烈士的埋骨之地,也是一幅书写“碧血千秋”的壮丽画卷。站在头盔墙下,一种无边的气势扑面而来,好像面对千军万马。刹那间,仿佛梦回当年,炮火连天,无数英烈倒在敌人的枪炮下。山河破碎,带着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不甘和遗憾,他们怕吗?当然怕,可是依然义无反顾,不惧生死只为身后的家园和亲人,用血肉之躯来换取他们的平安。

国有殇,匹夫有责,看着孩子的雕像,我心好痛,为国,为家,用他们瘦弱的身体冲锋于沙场,他们震撼了我的心灵,传承了民族大义。宏扬了人间正气。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立于山顶,青松,古柏,还有这三千多个排列的石碑。每一座都铭刻着难忘的历史,也诉说着一种悲壮,你们倒下的是躯体,树立的却是永恒的丰碑。是你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民族英雄”,是你们用鲜血装饰了如今的锦绣河山,是你们用事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无私奉献。

中国梦,上下五千年,你们的梦里是烽火连霄汉,悲伤,无助,梦难圆。多希望你们能看看如今的中国,是你们的积淀成就了如今的辉煌绚烂。

历史虽然远去,可我们永不会忘记,你们用生命吹响了号角,我们用誓言接下旗帜,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因为我们是民族的脊梁。富家,强国,是我们应担的责任。

安息吧!英烈们,我们会迈着坚定的步伐,带着你们的梦想,怀揣着未来的希望,让“中国”二字光耀于世界之巅,方不愧于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篇七:我的生活离不开书】

我的生活离不开书,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

事实上,在小时候刚接触书籍的时候,我并不觉得它有什么好。当时只是天真地认为书就是又大又厚的本子,永远也读不完,所以每次看书都只是随便翻一翻,囫囵吞枣罢了。

直到我接触到了它—《情豹布哈依》。勇敢的布哈依为了救被象群围攻的妻子,毅然决定与象群展开生死搏斗。保护了妻子和孩子,但自己却落得个残废。最后,他为了妻子和孩子的生活,去和野猪同归于尽了。至今书中所描写的战斗情节我仍历历在目。从此,我便踏上了求知的道路。

平常日子里,手中总是抱着一本书,喜欢走到哪里坐下来歇脚时,翻开书本来阅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读的书也越来越多,高尔基的《童年》、冰心的《繁星春水》、鲁迅的《朝花夕拾》、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善良坚强的阿廖沙、勇敢机智的鲁滨孙、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敢作敢当的武松……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一段段美丽动人的故事伴随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欢声笑语遍布在内心的每一个角落。

不知从何时起,我也开始喜欢上唐诗宋词了。李白的浪漫,苏轼的豪放,辛弃疾的潇洒。曾为岳飞《满江红》中的碧血丹青而潸然泪下,体味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大义凛然,欣赏曹植《白马诗》中的爱国精神。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不错,如果世界上没有了书,人类将永远在黑暗的原始社会中止步不前。读书就像是冬日里温和的阳光,无私的给予我们温暖;读书就像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热情的送给我们清凉;读书就像是航船上的一枚小小的指南针,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送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

如今,书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的生活离不开书,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在书的陪伴下,我会继续走向远方。

【篇八:一次难忘的春游】

一早微风徐徐,阳光明媚,我最翘首盼望的春游日到来了。

我和同学来到了首站--龙华烈士陵园。我们怀着崇敬而又庄严的心情踏进了大门。来到广场中的大理石纪念碑,上面雕刻着江泽民爷爷的亲笔题词“丹心碧血为人民”。随后,我们观看了解放军叔叔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的仪式,站在碑前,我们向先烈们鞠了躬。

跟着队伍,我们来到了看守所的牢房。这里曾是烈士们以“囚犯”的身份所待的监牢,牢内设施极为简陋。烈士们曾在此饱受折磨,却还毫不畏惧,坚贞不屈,让我们无比敬佩!

然后,我们参观了纪念馆。

吃午饭的时间到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拿出各种美味可口的食物,彼此分享,有说有笑,真是一个惬意的中午。

我们乘着巴士来到了第二站--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我们在这里观看了媒体冰上舞蹈和杂技秀。最让我们难忘的那就是“冰上踩高跷”了,起舞、飞奔、旋转、跳跃!他们的动作时而流畅灵动,时而飘逸舒展,时而惊险刺激,牵引着台下观众的心。

不知不觉快两点了,我们也将踏上回家的路了,但是我们都不想忘记这次美好的出游,在返校的途中,我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兴奋地说着这一天自己的收获、感想。言语中充满了对这次春游的不舍和下一次秋游的无限期待。

热门推荐
1小狗理发记
2花开并不只在白昼
3墨水瓶打翻之后
4手机,我想对你说
5我爱家乡的幼儿园
6我努力读懂了生活
7我读懂了母亲
8鹰悲
9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
10小鸡的自述
11游圆明园
12朋友,我想对你说
13信念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14人间自有关爱在
15母爱无垠父爱无疆
16我的动物朋友小猫
17最美的瞬间
18鹦鹉螺号的一天
19日记
20你让我长大
21永恒的爱
22父母的爱
23选错的班长读后感
24最美风景
25家庭趣事
26改变的那一刻
27扇子的自述
28正话反做
29快乐过春节文明伴我行
30懂你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