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孙思邈的作文

【篇一:唐代医学家孙思邈】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学家,陕西华原人。原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著有《千金要方》等八十几本药书,被人称为“药王”。他不求富贵,专为穷人医治。一次,孙思邈肩挎药包,翻山越岭去长安一带采药,路过一个小村庄时,一阵悲痛欲绝的哭声传入他的耳朵,他抬头一看,只见四个人抬着一口棺材往墓地走,而那哭声正是从那位抱着棺材的老妇人那发出来的。于是,他加快脚步来到老妇人身边,关心地问:“请问您哭送的是何人?”

老妇人悲痛欲绝,无心回答他的话,几滴血从棺材落了出来,于是他连忙叫抬棺材的人停一下,说:“棺材里的人还有救。”老妇人喜出望外,但脸上的喜悦之情很快又被悲伤替代,她哭着说:“你有所不知,小女难产,已经死了两天,就算有救,恐怕也晚了。”

孙思邈走到棺材边,把它打开。只见那产妇脸色暗黄,嘴唇苍白,没有一丝血色。他又拿起产妇的手进行把脉,发现脉搏还有微弱的跳动。于是,他回过头对老夫人说:“放心吧,还有救。”说完,立即拿出银针,对准穴位,扎进产妇身内,两指捻提转动,大家都很好奇的围了过来,用一双怀疑的眼光看着孙思邈,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棺材里的人并没有苏醒的现象,就在大家绝望时,那副人的手忽然微微动了一下,这时,孙思邈拂起衣袖擦去额头上的汗珠,转身从药包里拿出药来,又向人家要了一些水,一起向产妇灌了下去、。过了一会儿,只见产妇睁开了眼,望了望周围的人们。

就在这时,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伴随着产妇的呻吟划过了天际。顿时,人群沸腾了起来。老妇人扑通跪在地上,含着欣喜的泪向他连连叩头道谢,他转身过去,扶起老妇人说:“这是她命该如此,如果我晚来一会儿,她必定性命难保。”孙思邈一针救二命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轰动了整个长安城。从那以后,人们对孙思邈以药王相称。后来,孙思邈又把自己在行医过程中所积累的药方整理成《千金要方》等八十余本书,成了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

【篇二:游新邵龙山】

清晨,爸爸驾车,带着我和妈妈,历经几十分钟的颠簸来的了新邵森林公园——龙山脚下。

在巍峨高大的龙山面前,我们显得多么渺小。昂首望去,山顶上的电力风机像是巨人,手中的风车片悠悠地转着。一条条山涧小溪顺势而下汇流到一条马路旁的小河中,水清澈见底。

弯曲的山路像一条懒龙懒洋洋地盘在绿树蔽荫的山肩。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我们来到了龙山之顶。山顶上的雾层如同电影之中的仙境之地。沿路俯视山下美丽的景色,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

我们终于来到历经千年岁月沧桑洗礼的药王殿前。进殿,我一眼就瞧见了“药王”孙思邈的雕塑。相传,唐贞观年间,一代名医孙思邈曾来龙山采药、医病,并撰写《千金要方》,留下了世代相传可歌可泣、悬壶济世的功德。

更为神奇的是在右厢房有口“圣水仙井”,万人饮水不竭,一人饮水不溢。于是,我们也买了几瓶水喝,甘甜清凉可口,凉意直入心脾。

喝着“圣水”,望着远处的美景,不由得想起习近平爷爷在“乡愁”关键词中的一句话“看到你们美好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

愿龙山更美。

【篇三:老西安的唐味——葫芦头】

站在长安这片厚重的土地上面,我直视前方,面前是唐城墙遗址,无数古人在处于开元盛世的长安城繁衍生息,那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恢复,物质文化极大地丰富,跟随着药王孙思邈,我踏进了唐朝的长安。

古时的宫城大多坐北朝南,像长安城这样的以军事防御为最初目的大都市也不例外,顺着朱雀门一路向南,宽阔的官道一望无际,路上人马来来往往,随处可见街边的小贩叫卖着他们手中的手工艺品。孙思邈或许在长安城转的有些乏困、有些饥饿了,看到街边的一家卖煎白肠的小摊上食客稀少,与朱雀大街那阜盛的人烟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一来觉得奇怪,二来顺便解决一下迫在眉睫的饥饿问题,便前脚一跨,坐到长凳上,让店家来了一碗煎白肠。许久,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白肠汤端到了木桌上。远处观看的我已经闻到了一股膻味,孙思邈看到眼前的杂碎汤也皱紧了眉头,小口细品,味道果然不如意,店家见状也走来询问意见。孙思邈问了之后才知道是店家没有掌握制作的方法,二话没说取下自己随身所带的药葫芦,抓了药,并授予烹饪之法,待店家学会后,味道果然不同凡响,临走前,孙思邈把药葫芦赠予了店家,店家感激不尽,遂把葫芦挂在店头。

孙思邈走了之后,我没有再追上去,也想品尝品尝这药王亲自传授的杂碎汤,我找了一家“葫芦头”也坐了下来,服务员送来两个馍,慢慢掰碎,烈火配猪骨汤冒一会,最后配上当地的“油泼秦椒”、加上好几片又肥又香的猪肥肠和各种配菜——经过现代人改良的“葫芦头”味道的确不赖,听说陈忠实、张学良、赵四小姐都被这葫芦头深深勾住了胃。

吃罢,我想看看那家小店生意如何,速速回到朱雀大街的那家“煎白肠”,果不其然,这里门庭若市,店家手忙脚乱,门口的药葫芦却不见了,一问,才知道原来之前的药葫芦已经被风雨冲蚀,给坏掉了。但人们一见门头有个葫芦的,老西安肯定懂这是“葫芦头”。

走在西安的大街,经常能见到这卖葫芦头的店,中午开始营业,一直到深夜才歇业关门。多少次,老西安人听完秦腔之后都要让这街边的香味给吸引过去,美美地吃上一顿,从唐至今,美食经历了各种改良和变化,唯有这门头画着的葫芦一直不变,吃完一碗口齿留香的感觉走到哪里可都忘不掉了。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遇到流放的时候不忘自己对长安的关切;这一碗葫芦头也一样,走遍了祖国大大好河山,也尝遍了各地的美食小吃,可人就是奇怪,再好的东西也抵不过自己家乡的,葫芦头是西安的一碗精髓,同样也是老西安的一碗充满满足感的家乡味道。

热门推荐
1记忆深刻的恶作剧
2以为话题作文
3家乡美景
4我深爱的这一片热土
5碎片社交
6蚂蚁历险记
7初识台湾
8生日
9大自然真奇妙
10新学期
11掌声给我力量
12我的好“死党”
13秋雨
14记我们之间的一次分歧
15走进鲜花店
16我心中的那道风景
17窃读记
18抽奖,我的快乐之源
19爬山的苦与乐
20纳帕庄园游记
21无尽的忧伤
22忘不了你的笑
23夏天的雨
24我为自己点个“赞”
25我改变了孤独的色彩
26说名道姓
27等待
28植树节的作文
29父爱的质朴
30春天的礼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