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白米粽的作文

【篇一:端午节的习俗】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生动地写出了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这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还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快到端午节了,每家每户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形状各异,我们这里喜欢把它包成三角形。粽子的口味也繁多,如果你喜欢吃甜的,那里面的馅可以放蜜枣,吃的时候再蘸一点白糖,别提有多好吃了。如果你喜欢吃咸的,那里面可以放事先腌过的猪肉,你是不是口水已经在不停地流了呢?如果你喜欢吃比较清淡的,那就什么馅儿都不要放,这就是“白米粽”。当白米粽出锅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人们不仅自己吃粽子,还把粽子投进河里,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

【篇二:浓浓端午情】

我家的端午,很多习俗和别人家一样,包粽子、插艾草、炸巧果、喝黄酒……但有一个习俗不知你家有不:猜粽子馅。其实也不能算是什么习俗,就是端午节大家聚在一起时的一个小节目。不过,我倒是蛮钟情这个小游戏的。

厨房里头,奶奶和姑姑们还忙得热火朝天,我们几个小馋猫就早已伸长脖子在门外候着了。望着砧板上五花八门的食材,光是想想就忍不住吞咽起口水来。奶奶在包粽子这方面可是有一手的,听她自己说,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包粽子,而且一学就会,这让奶奶可是骄傲着呢。只见她捏起筷子,轻盈地在左边的碗里一蘸,右边的碗沿上一掠,然后粽子馅便不多不少躺在白白的糯米上了,那手法真是绝了。我痴痴地站在一旁,本想偷偷记住几个粽子馅,可奶奶包的粽子,个个大小相同,连打的结都一模一样,没一会儿功夫,我就把记着的全给忘干净了,只好乖乖的站在一旁等着、盼着、馋着。

“热乎乎的粽子出锅了,快来吃啦。”奶奶得意地端着粽子招呼我们过去,一下子,我们几个小馋猫都围着桌子坐了下来,一双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那冒着热气的粽子。“别急着吃,老规矩,谁猜得出谁先吃。先告诉你们这里头有六种不同的馅。”奶奶把大家的筷头全都拨了回去,乐呵呵地说着。“我先来,”我一下跳起来,信誓旦旦地指着最中间的那个粽子,“这个肯定是肉粽,我刚刚看到了。”奶奶笑了笑,轻轻地拿起粽子,只是一摸,就知道了里头放的是什么宝贝馅,她看着我这馋嘴的样,宠溺地说:“就你机灵,还跑厨房里来偷看,喏,这个大肉粽归你了。”说完,一个油润润的肉粽就躺在我的碗里了,别提我心里有多美了。顿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猜起来:“这个是红豆粽”,“这个是白米粽”,“这个是黑豆的”,“这个是红枣的”,“这个蛋黄”……

别看粽子小,这里头裹的,可是浓浓的端午情。

艾香悠长,端午安康,让我们在这粽香飘扬的日子里,一起品尝生活的小甜蜜。

【篇三:端午粽香飘】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夜里黄鹂时一弄。”端午节,无论在古人还是现代人眼中,都是个美好的节日。坐在阳光斜照的藤椅上,欣赏电视里的赛龙舟比赛,吃着青黄色箬叶裹着的白米粽,无疑别有一番情趣。

家乡的端午节从初一就开始忙活了。从早上起,妈妈就去菜市场买了好些绿油油的箬叶,把浸泡在装满水的铁锅里。接着又去买咸猪肉,红豆,艾蒿等。

到了五月初五可就更热闹了,虽然没有许多丰富的习俗,但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美食。美食的重头戏当然是粽子了。记得大早上我就围着冒着青烟的炉子,跑过去问站在板凳上插艾草的妈妈:“粽子好了吗?”妈妈总是笑着抱怨一声:“你个小馋鬼,急什么呀!”等到了正午,闻着锅里缓缓冒出来的白雾,我垂涎三尺。等好不容易得到了烫伤的粽子,便急忙忙地拆开外面的白棉线,剥开粽子娃娃裹得实实的绿衣裳,然后便露出了它雪白软糯的脸颊,上面还镶着几粒玛瑙般的红豆,当然我最爱的还是香喷喷的肉粽了。长大后才知道粽子原来是用来纪念屈原的,这就为粽子添上了一抹悲壮的色彩,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那粽子的香气飘呀飘,一直飘到我的童年里。我忘不了粽子的美味,忘不了那难以割舍的温馨,更忘不了的还有端午节那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篇四:传家宝】

大多数家庭拥有传家宝,但传下来得不一定是物品,有一些是文化与技术,或是习俗。我家也有传家宝,传下来的是习俗与技术。比如说:除夕夜吃晚饭时在桌子上摆两根蜡烛,端午节包粽子吃之类的等。

我最爱我家的传家宝就是包粽子吃。每当端午节时,外婆和奶奶就会包肉粽、蜜枣粽、白米粽、藕粽、豆板粽、豆沙粽。肉粽散发着肉的香味;蜜枣粽和豆沙粽都很甜;白米粽散发着淡淡的米香。每当距端午节还有几天,外婆先问我们要吃什么粽,再和奶奶一起买来包粽子的材料在端午节前一天包粽子,奶奶只包白米粽,而外婆却包几串肉粽,几串白米粽,几串豆沙粽,几串蜜枣粽、藕粽……

我爷爷还藏了一幅画,那是一幅画家创作的画,是真品,现在值二十多万呢!这就是我家的传家宝!

【篇五:包粽子】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历史诗人,相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带我包粽子,我最喜欢吃白米粽。那天一大早外婆买了很多的粽子叶,我用水把粽叶刷洗干净,然后在水盆里泡一个小时后,放锅里加一点油再用慢火煮半小时,粽叶准备好了。用清水把糯米浸泡半小时。等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

先把粽子叶子对折成圆锥桶,再倒入糯米,然后顺着圆锥桶的边缘把多余的叶子裹起来,再用绳子把粽子寄紧,不一会儿,我们就把糯米全部包成了粽子。

“上锅煮粽子喽!”我大声喊起来,外婆把粽子一个个放进锅里,用水煮半个小时,带着粽叶香气的粽子就出锅了,清香四溢。我打开粽叶,把粽子放进白糖碗里,沾着白糖吃,可甜可香了,我一口气可以吃好几个粽子呢!

我最喜欢过端午节了,因为我爱吃粽子!

热门推荐
1小学科幻故事
2种糖记
3故乡的河
4捉蝗虫记
5我的高考梦
6描写小商贩的作文
7回忆小时候
8蝉和乌鸦
9我爱美丽的树叶
10书籍退化的思考
11秋天的树叶
12学骑自行车
13夺走幸福的尖刀
14六年级新学期作文
15美丽的荷花
16善待生命
17从此我不再懦弱
18有一种风景叫文明
19变忙碌的妈妈
20妈妈,您辛苦了
21读《小飞侠彼得潘》有感
22我的母亲
23我是一朵雪花
24一堂难忘的课
25一段不同的旅行
26我会变
27妈妈的爱
28课间抢书
29红色的青春
30我读书的故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