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无限性的作文

【篇一:数字化时代的阅读】

两三年前,在大学稳定下来,接触到了电子媒介阅读方式,瞬时一发不可收拾。下载了许多经典著述到电脑、平板中。以往慢慢读书的习惯也渐渐被部分代之以电子化的浏览。以往的一首诗,或许会费上一个下午反复背诵、揣摩。有了电子媒介,对于文本材料的记忆似乎退居二线,太多新内容目不暇接,许多好的文章看了一遍,收藏起来,几乎没有看过第二遍。

数字时代的阅读,最被诟病的一点似乎是“浅阅读”,即人们阅读的内容越来越肤浅化。对此我倒是另有看法。

愿意看有深度的文本的人,自然会在网络上寻找有深度的资源。

互联网只是提供了一个信息来源,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存储平台。能想到的阅读文本资源,当下基本上都能在互联网的大数据库中找到。

阅读,以前所未有的开放、自由的形态,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

君不见车站、公交之上,多少人低头摆弄手机,其中有不少是在阅读文本。对于其阅读的内容暂且悬置,我们可以发现:至少,当下的科技,已经能够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方便地阅读文字的需要了。固然,带一本书上地铁也是一种阅读样态。但毕竟,纸质书携带起来不如手机、平板或电子书阅读器那样方便。

数字化时代的阅读有其利弊。

其利在于方便,在于互联,在于海量资源随时获取。但是,数字化阅读的低廉转换成本,使得人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于一本书上——或许看了几十页,就不耐烦,进而换成另一本书阅读,最终哪一本书都没有真正读好。当然,传统的阅读不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譬如对于“坐拥书城”,在家中书房阅读书籍的人们来说,也可以在一个时间段里,交替阅读几本书籍。而这样的对于阅读材料的转换,毕竟没有超链接与搜索按钮带来的那样“任意武断”。

更好的一个态度是,在数字化阅读与纸媒阅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电子化阅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实现博尔赫斯《沙之书》中描绘的那种阅读的“无限性”。这种无限性是由超链接与海量文本加以支持的。

以往的阅读,往往在一个时段内针对一本书的文本加以细读。而有了超链接,书籍的对比阅读、延伸阅读、交叉阅读都要更加方便。如是,在海量信息的基点下,我们完全可以建构属于自身的完善的知识体系。

某种意义上,超文本链接,也带来了学科间的交互。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其一就是信息与人的互联。在这一点上,人获取信息的成本不断降低,有人指出,边际成本甚至会趋近于零。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好好阅读吧。基于正确的取舍原则,好好阅读,想不成才都难。

热门推荐
1家人的爱
2参观东莞粤剧博物馆
3种子运动会
4一杯纯净水
5一本书,一份情
6仿写三袋麦子
7太空漂流记
8诗词邂逅
9读懂父亲
10爱我的妈妈
11军训感悟
12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
13我心中的桃花源
14走过四季
15我是一朵七色花
16我的理想
17小猪找朋友
18我的小传
19如果网络取代纸质报刊书籍
20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21春天里,我们播下奉献的种子
22第一粒扣子
23我的大哥
24寻找父母童年的美味
25学生作文
26长泰漂流乐无穷
27我好想让它回到身旁
28温暖的旅程
29美丽的白羽公园
30我最喜欢的动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