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远征军的作文

【篇一:腾冲之旅】

暑假之旅是跟着爸爸妈妈去一个群山环绕,空气宜人,四季如春的地方—腾冲。

经过一千四百多公里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美丽的腾冲。首先我们来到了“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走进纪念馆之前,我和妈妈向矗立馆外镌刻着10万多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前敬献了菊花。这时我心情突然有些沉重,原来这些都是为国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英雄们。

走进纪念馆大厅,三尊巨大的雕像映入眼帘,而在三面墙上,则嵌满中国远征军使用过的各种各样的钢盔,密密麻麻整齐的排列着,像是站立整齐的将士。我被耳边传来的清脆响亮的普通话吸引过去,原来是导游姐姐在为我们讲解,我赶紧凑过去认真的听。

顺着导游姐姐指引的方向我们来到了纪念馆陈列室,在走廊上,我看到了一幅幅非常让人震惊的画,全是受苦的老百姓,他们遭受了日军残酷的摧残。画的旁边虽然没有写什么过多的内容,但却写出了抗战时期百姓遭受苦难和日本侵略者迫害人民的真实画面。日本人用排枪射杀,用汽油桶活煮死老百姓、还吃人心肝,活剥人皮、还投放细菌弹,造成数万人死亡,日军真实凶残至极。

我心情十分沉重的走出纪念馆,左侧就是“国殇墓园”,走到后山就看到密密麻麻的墓碑上刻着阵亡将士的名字和军衔,他们都是卫国勇士,抗日英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我举起右手向英雄们致敬。

通过这一次的腾冲之旅,我们要铭记历史,为了自己的祖国,我们现在就要努力,用自己的行动来报效祖国。

【篇二:腾越殇魂观后感】

五千载泱泱大国,三千里滚滚黄沙,国仇家恨,壮怀激发,有多少深沉的痛苦,就有多少不屈的呐喊……

1942年4月,日军占领了缅甸,打开了我国的西南大门,紧接着直逼腾冲。由于部队的撤离,腾冲毫无兵力。已满花甲的张问德以“保全腾冲三万民众之性命,我万难诿辞”的豪言壮语担任县长,带领着百姓转移,组织全民抗战,配合远征军最终收复腾冲。

其中的历程艰险无比,士兵们用手中的大刀匹敌侵略者的刺刀,许多村民们却因手无寸铁,毫无反击之力而被杀害,甚至就连几岁的小孩子也未能幸免。逃亡出来的村名,男子参军,女子运粮。他们参与到全民抗战当中,再苦再累都毫无怨言。这是这种坚韧的精神,中国人民才打败日本侵略者,赢来和平。

最令我震撼的是张问德的《答岛田书》。那一个个字是那么地铿锵有力,那么地富有感染力。一字一句反映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以及要求日本人返回东京的强烈要求,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以及抗战的悲壮与惨烈。

那一幕幕战士不顾一切地奋勇杀敌的场景浮现在我眼前,令我震撼;那些用生命捍卫和平,保卫祖国的战士,让我肃然起敬;那些为了抗战牺牲的战士,让我无比敬佩。

回想我们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那么地宝贵。那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铭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坚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让我们加倍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篇三:初中作文秋意浓浓】

车窗外大片麦田连着远处模糊的山,游人们纷纷驻足拍照,拥挤不堪。但是不远处那座孤立的建筑却显得冷清无比,比起窗外的游人如织,却多了一层悲凉的意境。

这里是和顺镇,一个旅行胜地,也是我们本次行程的目的地。我下车好奇地走向那栋建筑物,迎面而来的秋风随意地钻进我的身体里,我不禁缩了下脖子,再向屋子里看,一个人也没有。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大牌匾上有几个不太醒目的字“和顺镇滇西抗战纪念馆”。

我走了进去。里面是一些抗战时期的照片及介绍,还有一些展台,只是被清空了,里面已经没有东西,只有空荡荡的展厅和墙壁上有的照片与文字。我只好又向介绍看去,再看一遍已经模糊了的历史知识,虽然已经在之前有了解,但我心中还是被远征军的爱国救国所感动了,心情沉重地看完了我所不知道的一些抗战细节。其实纪念馆还是挺大,我看着看着入了迷,就像和先烈们一起去经历了那些事情,心中也与他们一起爱着恨着一般。来到了纪念馆的后院,看见了一个纪念碑,碑虽有几朵黄菊花,但因为长时间没有人养护,已经不成样子,颜色暗得发黑。风一吹,它们微微摇晃,就像在感叹着昔日英雄被人淡忘的悲凉。我也长叹一声,取了花筒里供人纪念的快倒的菊花,缓缓放到碑前,对着碑鞠躬致意,回到了纪念馆门前。

门前的游人如织,与门里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偶尔有几个人停下看看这栋屋子,然后摇摇头,走开了。我更是感叹:最重要的东西被遗忘了,不重要的东西反而被重视了。他们曾经改变了历史,使民族重获新生,而现在,他们被淡忘,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只是一座座无人瞻仰的丰碑罢了。

遗忘,总是人的本性啊……麦田仍在摇晃,而我的心情却不似当初那么好了。

【篇四:姥姥的手】

“一二一,一二一……”在老家的前坪里,姥姥又在走正步了。他左手撑着拐杖,右手一前一后地摆着,背挺得笔直。姥姥摆动的手臂上有很多伤疤,这些伤疤记录着他的传奇人生。

姥姥今年98岁了,年轻时曾是一名远征军军人。姥姥跟我说,在那个抗日的年代,他每天在军营里练习打拳和射击,手上长满了茧子,心里想的就是保家卫国。

有一次,姥姥在侦查过江口时,不幸被日军发现,日军马上用大炮轰炸他们,姥姥的头不幸被炸弹的碎片打中,血汩汩地留着,他随意地包扎了一下,又拿起枪对着敌人扫射,最后终于完成了侦查任务,并撤离了那里。直到现在,姥姥的头上还留着一道深深的疤。每当我听到这些惊险的故事时,总是害怕地问姥姥:“您怕不怕?”

姥姥用枯瘦的手摸摸头,自豪地笑着说:“我们在战场上经常受伤,怕什么!”

姥姥退役后,又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村干部,他又用那双长满了茧子的手为村民们服务,还经常下地种田。天天风吹日晒,姥姥的手被晒得黑黝黝的,皱纹也越来越多,指缝里满是泥巴,似乎永远也洗不干净。由于长期劳作,他的手指弯曲变形,已经伸不直了。

由于姥姥是抗战老兵,所以经常有人来看他,有时还送些礼品。每当我回到老家时,姥姥总会颤颤巍巍地提着一箱牛奶走过来对我说:“小米,这是别人送给姥爷的,姥姥喝不完,你正在长身体,给你喝吧!”

姥姥的手青筋暴起,一箱牛奶对他来说太重了,我赶忙接过牛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姥姥慈爱地摸着我的头,他的弯手指弄得我的头皮痒痒的,却又是那样的温暖。

我仰着头仔细地盯着姥姥那双刻着一条条皱纹、苍白而有力的手,这双手曾经保卫国家,后来建设土地,现在又养儿育女,正是因为他们这代人的努力,才让我们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篇五:致敬抗战老兵】

6月15日,父亲节来临之际,在华夏保险云南分公司的组织下,我作为蜜蜂融媒·云信乐学小记者团的一员,自己动手制作插花,并来到“全国爱心护理工程——云南抗战老兵照护中心”看望慰问在此安享晚年的抗战老兵,向老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们此行看望的抗战老兵代表曾海鸣爷爷,是马来西亚籍华人。1940年,抗日战争如火如荼,年仅15岁的曾爷爷放弃了安定的生活,只身辗转新加坡、香港等地,到达广州,参加了黄埔军校18期学习,毕业分配到了集结在云南的中国远征军。1944年中国远征军开始滇西大反攻,他们被派往中缅边境一线驻防作战,随后强渡怒江,翻越杨梅山,切断了缅甸日军与松山腾冲的联系。曾爷爷还参加了光复腾冲的战役,他冒着枪林弹雨,送回了很多重要情报,是前线部队和指挥所的重要“眼睛”。

了解了抗战老兵们在国家和民族危亡时刻,舍生忘死、共赴国难的故事后,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老兵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希望更多的力量加入到帮助老兵的行动中来。致敬抗战老兵,也是我们践行传统孝道的具体表现。

热门推荐
1我换了新同桌
2乡情
3为坚强而歌
4冰糖葫芦,我的最爱
5最好的我们
6教师节作文
7假文盲
8感谢逆境收获灿烂
9一张假条
10“三星级爸爸”
11二十年后回母校
12钱眼看人生
13认真的她
14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5几点感动在心头
16续编故事
17童话的作文
18没有妈妈的日子
19珍惜资源,爱我国家
20保护生态,从我做起
21秋天
22你是我心中的一抹暖阳
23
24爬江郎山作文
25绿萝
26爷爷的葡萄树
27春节烟花晚会
28妈妈的爱
29我在书中忆荷花
30领跑者看不到阴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